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恒】【流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散文)

精品 【江山·恒】【流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散文)


作者:梅子青 秀才,2255.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80发表时间:2021-07-24 17:09:01

【江山·恒】【流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散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来对照姚筱舟先生的一生,真是太贴切了。
   1949年5月5日,铅山解放后,16岁的姚筱舟,与数十名高中同学一起投笔从戎,离开家乡。2019年5月在二儿子的陪同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乡省亲。这次时隔70年的返乡之旅,了却了老人最后的愿望。同年9月1日,姚筱舟病逝于陕西铜川,享年86岁。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都会想起一位命运多舛的老人,一位86岁时在故乡深处踯躅独行的老人。他,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先生。
   姚筱舟,1933年3月出生于铅山县石塘乡。他的祖父曾是前清知县,父亲早逝。学业靠他在国民党任军联部少将的叔叔资助。解放前夕,时任国民党海军兵工厂上校军官的哥哥与叔叔一道去了台湾,从此音讯全无。
   在铅山中学读书时的姚明星,经历动荡之后,觉得自己有如孤舟,随时面临飘泊的命运。投身革命前夕,他把自己的名字,由“明星”改为“筱舟”,沿用一生。
   姚筱舟入伍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毕业分配在二野工作,曾荣获“进军大西北模范”奖章。1951年冬,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归国转业,落户陕西铜川矿务局任技术员。1957年初,因采煤工人违规操作,引发火灾,14名矿工遇难。虽然当时姚筱舟并不在场,却被认定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受到撤职下放、管制劳动处分。
   姚筱舟先生被下放到焦坪煤矿挖煤,有一段苦闷的日子,是工友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他。落难时可贵的温暖,让姚筱舟重新振作起来,也让他与工友们的关系也更加贴近。工友们休息时哼唱的歌谣和顺口溜,如:“党是咱的妈,矿是咱的家;咱听妈的话,建设好咱家”,还有:“旧社会,咱像冬天里的葱;新社会,咱成了国家主人翁”等,成了他创作的不竭源泉。
   在《唱支山歌给党听》中,姚筱舟先生把“党”比作“母亲”的灵感,是在工友们当中获得的。1958年的一个夏夜,他写下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全诗共分三段,除了现在流播很广的前两段外,还有“母亲给我一颗心,暴风雨中一孤萍;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1958年6月,诗歌先后在西安的《工人文艺》和《延河》杂志上发表,署名“蕉萍”。
   1962年,《唱支山歌给党听》被收入《新民歌三百首》。雷锋将前两段摘抄于日记中,并把“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母亲只生了我的身”;把“党号召我闹革命”改成“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同年8月15日,雷锋同志牺牲后,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日记》流传甚广。上海作曲家朱践耳为其谱曲,1963年3月21日《文汇报》首发,注明歌词摘自《雷锋日记》。
   等大家冷静下来,细加推究,才发现雷锋并不是真正的词作者。雷锋在他的日记本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摘自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民歌三百首》,作者蕉萍。后来,作曲家朱践耳顺藤摸瓜,在焦坪煤矿找到了真正的词作者姚筱舟。
   《唱支山歌给党听》,先由上海实验歌剧院的“当家花旦”,年届而立的歌唱家任桂珍唱红,她也因此而获得“北有郭兰英,南有任桂珍”的美誉。后经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才旦卓玛深情演绎,《唱支山歌给党听》更是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红歌经典。
   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关于这首歌,有两次记忆特别深刻。
   因为父母是老师,我上学时,还不到五周岁。那时没有早教,我也没有进过幼儿园,读一年级是真正的发蒙。语文从识字开始,算术从识数开始。恰逢“读书无用论”最猖蹶的年月,音乐、绘画、体育等所谓副课,更能激发大家的兴趣。
   夏晓云,一个下放知青,在学校做民办教师,上低年级音乐课。她戴一副眼睛,人长得白净,个子高挑,穿着整洁,又有城里人不俗的气质。她与几位女知青住在一个大教室里,与我们家同住一排,隔了几间房子。学校的脚踏风琴放在她住的教室里,课余的时候,年轻的男女老师经常聚在那里,有的弹琴,有的唱歌。我常湊在里面饱耳福,虽然被笑为五音不全,但夏老师的歌喉还是打动了我。
   有一天,夏老师指挥几个男同学把脚踏风琴搬进教室,随后她清清嗓子说:“同学们,今天我教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是雷锋叔叔作词的,雷锋叔叔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会哟!”那个时候“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深入人心,“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我们也不陌生。
   还有一次深刻印象,来自中学时期学习夏衍的《包身工》。读那样的文章,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似乎“芦柴棒”和“小福子”被打、被折磨的场景就在眼前,与“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如出一辙。夏衍最后写道:“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担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夏衍的话是一种暗示,受压迫、受剥削的民众正在觉醒。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了初步觉悟的广大民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夺过鞭子抽敌人”,才能翻身做主人。
   对这位老人有了深入了解,再回到石塘,我有一种贴近老人,听到老人心跳的感动,接受到信念的感召。
   铅山县石塘镇是姚筱舟先生的故乡,他在那里虽然只生活了十七年,但正是这十七年的养育造就了他豁达、坚韧、顽强的品格,造就了他执着、笃定、坚持的信念。
   石塘是一个千年古镇,它因纸业而兴盛,因水运而发达,曾经是闽赣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地,享有“武夷山下小苏州”的美誉。明清时期,石塘“连四纸”声名远播,铅山因此以造纸业成为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曾经与上海松江的棉纺业、苏杭的丝织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安徽芜湖的浆染业并肩而立。
   手工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利,使石塘在宋元时期,甚至更早就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打破了农耕文化的局限,许多与工商业文明同期共生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处事方式不断渗透,并与当地原有历史积淀相融合,石塘因此而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她的陶冶下,每一个从石塘走出来的人,都打上了她的烙印。
   如果说那段繁华的历史,对姚筱舟先生的影响,过于间接,那么石塘作为红色故土,对他的影响显然要直接得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塘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新四军石塘整编”就发生在这里。
   1931年4月27日,方志敏率领红十军进攻闽北时,攻占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乡苏维埃政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实行了第二次合作。当年11月中旬,闽赣省边区红军游击队根据上级指示,600多人在石塘集结,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下设三个营和一个机炮连。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军。经过宣传发动,赣东北各县,尤其是石塘本地参军的热情空前高涨,原先600多人的队伍扩充到1500余人。部队整编期间,第五团团部用“新四军石塘军政训练班”的名义履行职责,对爱国青年进行轮训,后大多走上抗日前线,许多人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被俘的新四军将士、爱国进步人士和从东南各省搜捕来的共产党员约1500人囚禁在石塘,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第三大队”的“军士大队”负责看管,成为“上饶集中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多岁,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家乡的红色革命和黑色恐怖,都给姚筱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正是从那时候起,跟共产党走的信念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姚筱舟先生出生于旧家庭,又有多重海外关系,在那段动荡的岁月,所受的苦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自入朝参战提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起,他五十年孜孜以求,初心不改,直到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之际才加入党组织。当时,他用如歌的行板,动情地说:“赤心五十载,一支忠诚歌——我心如歌!”
   “我心如歌”,那是一支深情的歌,是一支献给党的忠诚之歌。虽然姚筱舟先生在组织上入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但他在思想上早已入党,《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他在思想上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共 33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一篇情感饱满的散文,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姚筱舟,是“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热爱祖国,心系党,这份对党执着的爱令人感动。姚筱舟,1933年3月出生于铅山县石塘乡,他的一生有许多磨难,他有着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正是有了这份信念,他的歌词有着对党深情地呼唤,那是对祖国母亲深切的爱。唱支山歌给党听,这动听的歌声激励着中华儿女们,让人们热血沸腾,爱意满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迎来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正如作者所描写的“姚筱舟用如歌的行板,动情地说:“赤心五十载,一支忠诚歌——我心如歌!”“我心如歌”,那是一支深情的歌,是一支献给党的忠诚之歌。虽然姚筱舟先生在组织上入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但他在思想上早已入党,《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他在思想上入党时的铮铮誓言。”这半个世纪的考验是多么漫长,而姚筱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心向党跟党走的铮铮誓言。正如歌中唱到“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这是一首深情而动容的歌曲,作者用真情的笔触书写着心中的感慨,书写了姚筱舟一生的坎坷。而这些坎坷却磨炼了他的意志。书写了姚筱舟一心向党、爱党的点点滴滴,情深意切的文字让人动容,爱在这些文字中轻轻流淌着,如同一股暖流流入每位读者的心中。作者行云流水的文字里是细腻的真情。欣赏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永远红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73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1-07-24 17:13:06
  问好子青姐,欣赏佳作!祝子青姐写出更多佳作,写作快乐!
永远红梅
2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7-25 07:38:32
  谢谢红梅!这种政治主题明确的文章写得不多,很多材料难于把握,总觉得生硬不自然。红梅评按多溢美之词。感谢鼓励!“永远红梅”猜测与《红梅赞》有关,如是,红梅当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 楼        文友:风逝        2021-07-25 21:58:49
  子青的家乡物宝天华,地杰人灵。前面读到历史悠久的“寿纸千年”连四纸产地在此,而今又得知《唱支山歌给党听》作词者亦生于斯,难怪子青才女也那么有才,笔走龙蛇,书法,美文,层出不穷,原来,生在宝地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8-02 09:07:59
  铅山河口镇是水运码头,曾经人才辈出。在工业化过程中落后了,也正因为此,还保存了一些旧时风貌,依旧山青水绿。近些年,旅游开发作贱了一些,令人遗憾。
4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07-27 23:26:53
  读过文章,才知道《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是姚筱舟老先生创作的。姚老先生一心向党,虽一生坎坷但始终不改初衷,终于在建党八十周年时,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叹。
闲云落雪
回复4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8-02 09:10:23
  我也是近些年才知道的。他2019年回乡省亲,影响较大。一辈子矢志不渝,确实是位值得敬仰的老人。了解了他的事迹,再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感觉不一样。谢谢鼓励!
5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7-30 22:44:45
  唱支山歌给党听,不是子青写来,我也认为是雷锋的词作呢。我六六年上的小学,那时就有了这首歌。我们班主任赵老师,这支歌唱的十分动情。可惜,文革那个动乱年代,造反派胡来,把赵老师的大辫子给剪了,她也气成了神经病。这首歌深情、动听、真挚,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谢谢子青写了这么好的文章,光是那些论证,就让人感动。为姚老的痴心不改感动。
江凤鸣
回复5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8-02 09:16:13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许多东西都以极端的形式呈现,留给我们的印象十分深刻。没有亲身经历,能够写出来的苦痛都不算苦痛。姚老以坚强的意志挺过来的,您记忆中的那位赵老师却疯了。少年时代遭逢那段历史,对我们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7-30 23:06:1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8-02 09:17:25
  谢谢雪!
7 楼        文友:清鸟        2021-08-02 21:13:20
  子青姐姐的文和明月哥的有雷同之处,二位都是学究型的。读你们的文,总会读到自己未知的领域,学习到新的知识。这篇文亦是如此,想当年光听过这首歌,却不知背后的一切。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7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8-03 08:44:50
  哈哈,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谢谢鼓励!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