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时光】油煎豆腐(散文)

精品 【晓荷·时光】油煎豆腐(散文)


作者:一鸣蝉 举人,43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11发表时间:2021-07-27 08:30:33

这儿是湖南资水一带,旧称宝庆府,现为邵阳市。
   这儿过年的习俗,依然是旧时的传统,年前必备的家常菜,依然是旧时的老三样:猪血丸子、油煎豆腐、烟薰腊肉。至于鸡鸭鱼鹅,时令蔬菜,那都只为打发过年这两天(大年和春节)。但这老三样,那可是要吃到来年以后,农忙时请人帮手,逢节时招待应酬。
   这老三样里,猪血丸子是豆腐和着猪血捏的,油煎豆腐是豆腐搁油锅里炸的。这过年的三大件里,豆腐就占了两样。而这豆腐,美味而廉价,豆子是自个儿地里种的,豆浆是自个儿磨的,豆花是自个儿煮的。
   咱庄稼人,啥都吝惜,但就是不吝惜力气。咱有的是力气,也舍得花力气。咱吝惜钱,但从来不吝惜力气。只要使力气能办到的事情,咱就决不花钱。
   在庄稼人心里,力气是从来不计算成本的,只要使力气能做到的事,那就是成本最低廉,最合算的。
   于是这儿的人们,不但能种地,也掌握了一些粮食作物的古法“深加工”。酿酒、打豆腐,这儿的人家家家都会。推磨拉碾的,谁抡了勺子都能忙上一阵子。
   平常时候,自不必说,谁家要有个需要,便向人借了磨,借来豆腐匣子和黄桶(一种大木桶),豆浆磨进黄桶里,自己磨、自己煮、自己榨。而到了年前,则更是各家各户酿酒、打豆腐忙个不停。
   我们村子,三、四十户人家,每到年前,村里人家仅有的一两副磨、和一两副豆腐匣子,则更是从东家搬到西家,又从西家借到东家。
   每年从大年二十四(我们这儿有一句歌谣,叫“二十四,磨豆子”),一直忙到大年二十八,几乎每天都有人家在磨豆腐。而再晚,也就赶不上大年三十前把豆腐煎出来,也就吃不上过年的油煎豆腐了。
   这磨豆腐前,先把豆子倒出来,摊在簸箕里,挑出那些瘪的和霉变的,还有一些泡不胀的(俗称“公豆子”)。然后将挑选好的豆子浸泡在桶里,十升八升的,泡上一个晚上以后,便向人家借来磨(磨不是家家都有的),一边推了磨,一边往磨里舀浸泡了的豆子。磨出来的豆浆,便流进早塞在磨下的黄桶里。而同时在头一个晚上,便将早已买回来的石膏埋在柴火堆里烧烤,烤熟了便从火堆里捞出来,凉着备用。
   我们这儿打豆腐,从来不用卤水,只用石膏。石膏调出来的豆腐鲜嫩、味纯。
   没烧的石膏叫生石膏,烧好的石膏叫熟石膏。熟石膏凉了后碾碎,碾成粉末,盛在一个木瓢里,然后调上水,洒在滤了煮了后舀在黄桶的豆浆里。盖上盖子捂一会,制作就完成了。
   石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豆腐会“老”,少了豆腐太“嫩”。捂上一会后,桶里的豆浆就凝结了。然后揭了盖,拿筷子在凝结的豆浆里划几下,就现出结晶的豆腐花来。然后舀了豆腐花,倒进早已铺垫好的豆腐匣子里,榨干了水分,那就是豆腐了。
   小时候,母亲就带着我们磨过几回豆腐。磨是手推磨,推起来很费劲。有时候,母亲让我们帮着她一起推。有时候见我们累了,母亲就让我们往磨眼里喂豆子,她一个人独自推着磨。有时候推得手掌磨起了泡,她就往嘴里哈两下。
   不过,更难忘的,是每年过年前煎豆腐。父亲往灶里添上火,往油锅里倒半锅油,等到油滚了,就拿了一方方豆腐切成块,塞进油锅里。豆腐塞进油锅时,都沉在锅底,等到炸干了,豆腐就浮上来。于是父亲把浮上来的豆腐一片片拣出来,摊放在一个木盆里。每摊一层,就在豆腐上洒一层盐。而我们兄妹,便都围在油锅旁,一双双眼睛紧盯着油锅里的豆腐。母亲见我们这馋模样,便拿一只碗,撒一把盐,倒上水,让盐溶解在水里。然后父亲每拣出一片缺了角、或损了边的豆腐泡在溶解的盐水里,我们就吃一片。有时候,兄妹们难免起争执。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年难得吃上几顿好吃的。于是过年,便成了孩子们的期盼。每逢年前煎豆腐,我们兄妹都围在油锅旁,眼睛骨碌碌直盯着油锅打转。
   这油炸的豆腐,泡上盐,保鲜、耐收贮。煎好后的豆腐从盆子里拣出来,塞进一个泡菜坛子里,捂上盖,这样一直能收到来年清明以后。有收贮好的人家,还能在清明祭祀时,向祖上供上一盘年前的油煎豆腐。如果这油煎豆腐是茶油炸的,那就更能收贮到来年端午,直吃到端午时待客不变味。
   我们这儿没有茶油,只产菜油,过年的油煎豆腐,便大都用菜油炸的。菜油炸的豆腐不鲜嫩、发黑、成褐色,且容易霉变。不过,在我外祖父家,他们那儿就盛产茶油。那茶油炸出来的豆腐,鲜嫩、清脆、黄橙橙的。那味道,香脆、可口。
   每年,外祖父家分得的茶油总会富余些,母亲回娘家时,便总会捎回一瓶半瓶的。而每年的二、三月,春耕农忙时,父亲下地辛苦,母亲又找不到什么好吃的给父亲补充身体,便回娘家去,从外祖父家捎回一、两扎油煎豆腐,让父亲吃得更满足些。而我们,也跟着享一回口福。
   外祖父一个人过,开销不是很大,而外祖父又一向精打细算的,该省下的就省下了。打从我们出生那天起,就没见过外祖母的。在我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没有外祖母这个概念。母亲说,外祖父是一个很节省的人,什么都掰着指头儿算,掰着手指头过日子。不然换成谁,他那点油煎豆腐也吃不到现在的。可他总是留着,留着,只指望有个急需时,便用这油煎豆腐招待客人。可留到最后,还是让她给捎了回来。
   说起这些,母亲就落下泪。她是感伤于这个家的艰难呢?还是感触于外祖父的节俭。
   母亲说,外祖父也曾因节俭、积攒,攒下过一份家业。但也因为这份家业,他后来被划成地主。母亲说,舍不得吃、舍不得花的,反让自己遭了罪呢。
   在那个窘困的年代,家中要是缺点什么,母亲总会想到外祖父,而她也准能从外祖父家捎回来她想要的东西。比如一棵树,比如一块木板或一根竹子。那些都是外祖父分得后保存下来的。在那个出工出力的年代,他一个满劳力,一个人养活自己自然要比别人容易些。可要是做到有盈余,那也确实是件不易的事。就像这油煎豆腐,你先得磨了、熬了,然后煎了,然后撒上盐,然后封存在坛子里。最后,你还得守住自己的嘴。这样,这油煎豆腐才能收贮到来年以后,直吃到五往六月不变味。
   开秧门、祭清明、闹端午。这油煎豆腐,啥时候都是端得上桌的一道菜。
   吃吧,这过年的油煎豆腐,早已不再是庄稼人的稀罕物,也不再是庄稼人桌上的珍馐美味。

共 24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作者将自己家乡的油煎豆腐从选材到制作的过程都写得非常细致入微,令人印象深刻。在那个物质不富有的年代,油煎豆腐是作者家乡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一道重要菜品,带给兄妹们的是舌尖上无限缱绻美好的回味和记忆。如果作者仅仅为写一道菜而写一道菜,未免让作品太单薄无味了。作者独具匠心之处在于,通过这道油煎豆腐的叙述,展现出来的是家乡劳动人民的那种勤劳和心灵手巧,展现出来的是父老乡亲在那个贫困的物质年代,能简单自足,家庭和睦温馨!通过油煎豆腐,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当时家乡那种淳朴的精神面貌!油煎豆腐的味道就是延绵至今的那种家乡味道和亲情味道,令人不能忘怀,让我们心怀善念和感恩!朴实无华的作品,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73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1-07-27 08:32:35
  油煎豆腐好味道!拜读老师精彩美文佳作,晓荷因您更精彩。创作辛苦了,期待更多优秀之作!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