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河南,挺住(随笔)
这个不寻常的七月,河南的暴雨汛情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这些天一直关注着,在食堂吃饭时,同事们议论的也是这场百年不遇的水灾。心,全揪得紧紧地!
关心的同时,也扪心自问,如果这么大的雨发生在本省本市会怎样?
我的城,是平原,一马平川,地势低洼。别说暴雨,平时连下一夜小雨水都排泄困难。如真的遭遇河南这般大暴雨,情形只会更糟糕。
此时,我万分庆幸,这场雨位置偏南没有落到我的城。并非想转移灾祸,人都有趋利僻害的本能。如果祈祷真的奏效,那我会祈求上天不要降灾祸于人间。
与生命面临危险家园惨遭破坏相比,此时这难耐的暑热,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了。相比受灾连续三天没吃没喝的人们,我们的日子依旧安定,这该多么幸福。平凡却琐碎的日子此时看来多么珍贵。人啊,就是如此,有了对比才会知足!
河南,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一个历史上多灾多难的省分。见证了二十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水涝灾害。人在大自然面前多么渺小,四十年前那一场洪灾,记得的人只怕仍心有余悸,辛丑年的夏天,又再亲历当年的恐惧。
一直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那些雪灾水灾离自己远远地。所以,他人的那些兵荒马乱,那些切肤的惊惧、煎熬和悲痛,我们同情担心却并不能完全切身地感受。
看到报道说洛阳是安全的,心里不由宽慰。大学同宿舍的同学,毕业后身居洛阳,当初几年尚有消息传来,知道她结了婚并有了儿子,随后却是音讯全无,打听了所有的同学都不清楚她的情况。
不知当年那个一双大眼睛,笑起来很可爱的女孩,如今怎么样了?好想她!
连日来,我的城,也是阴晴不定。此时,受“烟花”影响,亦是细雨涟涟。蝉息了声在雨中静默,不知此时河南的蝉们,可还有枝可栖?
有朋友在郑州,这些日子,每天看到他在朋友圈发布灾情及救助信息。于是私信他捐了款,托他转交受灾严重的那个村子。他固执地非要开票据给我,被我一再婉拒。最后仍是以我的微信名拍了过来,那鲜红的印章,让我觉得自己那一点心意那么微不足道。
当晚告诉白羊时,似有默契一般,白羊说当天他也通过腾讯平台捐了。他的同事通过他发的捐款连接,也纷纷献出了一份爱心。
有能力就去帮帮需要的人,洞见君也说:灾难是一场爱的教育,它过滤掉不必要的欲望,只留下赤诚的善意和互助。
听说终生没有吃过苦的人,就没有积德的机会。
每一次灾害和事故,都是一次人心的考验,灵魂的鞭笞,善恶的较量。世间百态都会在危难中展露无疑。
老家河南的微信号博主三三,想写篇关于洪灾的文字,亲人们在群里纷纷给她发来视频,并反复嘱咐她,要她把众人的心声写出来:“感谢政府,感谢志愿者,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河南受灾了,老百姓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是全国人都在帮助河南,我们河南人非常感动,我们河南人心里都记住了!”
看到这里,眼泪竟止不住落下来。灾情面前,有痛有泪有感动。灾难面前迸发的人性闪光点的精神力量多么巨大。
风雨中那些最可爱人的奋不顾身,地铁站中让女人先走的声音,外卖小哥水中救人的身影,主动降价收容人们的宾馆,是不幸灾难中,最暖心的风景。
这次洪灾,河南人的韧性、不屈还有团结展露无疑。一直相信,善是能传染的,每一个个体展现的温情,最终凝聚成一股力量。而这份力量,扭转了大家之前对河南人的偏见和调侃,一场洪水,我们重新理解和认知了河南:河南,了不起!
2021年7月31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