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我的家风(随笔)
家风是什么呢?以前我很少关注这个话题。总觉得,家风给人一种古老严肃的感觉。但随着建立家庭,娶妻生子,这个话题就变成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
我百度了一下,网上对家风有这样的一种定义:“家风,指家庭或者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有了家庭就注定有家风。宋朝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的词中有“一葛一裘经岁,一鉢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之句,足可见,老子一生简朴,道法自然。
其实,我是个某方面并不很成熟的人,现在居然为人父,有时恍惚间都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我曾经想,作为一个男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我生命的全部就是事业、工作,就是破案,就是抓坏人,就是为维护正义而活的。
我谈恋爱也是在当年工作节奏不强,相对感到无聊的日子里。结果,第一个恋爱的对象竟成了自己的妻子,一眨眼,我们在一起马上十二年了。时光就像流沙,不知不觉就从手中溜走了。儿子也是在我的惊恐中,来到这个世界的。说恐慌,一点也不夸张。并不是我逃避责任,而是总认为自己还不成熟,总觉得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不具备让孩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健康成长的能力。但是,我错了,简直是大错特错。一次我加班回到家敲门,是儿子开的门,他兴奋地喊道:“爸爸回来了!”我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几乎不流泪。那一刻,我眼睛湿润了,居然感动得流落泪。一直以来,我就认为破大案,破惊天大案,才是我今生的成就。而那天我才幡然醒悟,儿子更是我今生最大的成就,家庭更是我今生最大的牵挂。但那时,我还没有想到规划家庭,更没有想到制定严格的家风。
儿子三岁半的时候,送到幼儿园去读书。晚上,吃饭时,母亲、妻子都围着儿子团团转,给他喂饭。我突然生气了,对母亲说:“以后饿死都不许给娃娃喂饭了!”从此,儿子“失宠了”,至少,我在的时候,再也没有人给他喂饭了。恐怕,这就是我家的第一条家风吧。
儿子慢慢长大,到了真正上学的日子。儿子上小学的当天,家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日晚到周四晚,一家人不许看电视,也不许玩电脑,每天晚上九点准时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这俨然成了我们家的第二条家风,因为工作养成的习惯,我常常睡不着,只好等儿子和妻子睡着了,再悄悄爬起来偷偷看电视。
儿子在实验小学一班读书,陈老师有一段时间到外地学习,由杨老师代课。陈老师学习回来,杨老师离开时,儿子在学校伤心地哭了,回到家里,又在我们面前放声大哭。不过,奇迹出现了,儿子随即写了第一篇日记,阅读后我和妻子都被感动了,便毅然决定,奖励儿子的重情重义。于是,对儿子的教育以奖励为主,这成了我们家的第三条家风。
我们一家人在小区一住就是十年,妻子忙于工作很少和邻里交往,我更是昼伏夜出,所以小区的人我们几乎都不认识,连点头招呼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但是,自从儿子可以独自到楼下小区玩耍的时候,便结识了许多好朋友,以及好朋友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儿子嘴特别甜,见到好朋友的父母、爷奶,就喊“叔叔、阿姨”或者“爷爷、婆婆”,很得长辈的喜爱。小区许多人都认识儿子,他也成了小区“著名”的小帅哥。不知不觉间,要求儿子主动招呼人,待人接物有礼貌就成了我们家的又一条家风。
我比较注重个人修养,从来不允许儿子乱扔东西。如果儿子忘记了,乱扔了东西,我会要求他捡起来丢到附近的垃圾桶。开始的时候,儿子强烈反抗,但是经过我们慢慢教育引导,儿子逐渐养成了习惯,也算认可了这条家风。
最近半年多以来,我特别喜欢阅读鲁迅、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每天晚上一有空,就看先生的经典作品。在我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儿子也养成了每天晚上睡觉前阅读的习惯。对于这个习惯,我并没有严格要求,但妻子却严格督导,她在儿子的养成方面可谓呕心沥血。
虽然我喜欢阅读写作,但毕竟是个文化不多的人,单位同事都喜欢称呼我为“粗人”。所以,在教育儿子方面,我比较宽容,要求不算严格,这有时就与妻子“从严治儿”的原则背道而驰。于是,妻子常常气呼呼地责怪我对儿子的放纵。但我还是不以为然。甚至把我认为最重要的家规常常写在儿子的试卷上。
就在今晚,儿子的好朋友家长请我们一家人吃火锅,席间自然交流对子女的养成教育。我有些炫耀地叫儿子说出我对他的要求。儿子马上放下筷子,端端正正坐好后说:“爸爸对我的要求就是身体健康,不打烂账。”是的,我认为“身体健康,不打烂账”是我们家最重要的家风,也是我对儿子的心愿。我不会将我的所想,强加给儿子的,毕竟我们家长没有任何权利剥夺孩子的童年。当然,妻子对于这条家规嗤之以鼻。在她看来,这个要求似乎很低,没有达到她“望子成龙”的标准。因此,这条家风到底能生存多久,我心里没底,只能暗自忧心忡忡。
分享零食,也是我和妻子对儿子的要求。也许,这个算不得家风吧。
偶尔,我和妻子也会争吵,这严重影响到了儿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争吵后,儿子对我们说:“你们不要闹了,这会影响小孩的心情的。你们大人简直不理解小孩的心情。”因此,家庭和睦,是我和妻子努力的方向。
我和妻子都是七零后,在“文化大革命”尾巴后逐渐成长的人。我们没有经历多少苦难,也没有多少追求,当然还是享受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幸福。而且,我和妻子又都是比较懒散的人。因此,我们的家风是不严谨的,也许还很幼稚,甚至称不上家风,仅仅是一些规矩而已,但我们依然十分自信地用我们的规范来教育培养孩子。
其实,家风本身就是一种规矩,一种家庭实践和总结。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们也不必去网上搜索什么答案了。只要符合时代发展,适应家庭建设,适合孩子健康成长,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那就是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