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最美的珍藏(散文)

编辑推荐 【敏思】最美的珍藏(散文) ————林福成的报国情怀


作者:彭楠 秀才,167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01发表时间:2021-08-01 16:30:20

引子
  
   每天下午4点半至5点,是林珍到ICU病房探望父亲林福成的时间。中秋节前,林珍从深圳赶回到湘潭来,原本是与父亲过节团圆的,以弥补今年春节,被新冠疫情把亲人隔离在各自的家里,没能“团圆”的遗憾。没成想,父亲因脑梗再度复发住进了医院。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林珍进到ICU病房,看到父亲面色红润,精神不错,得知他的脑梗很轻微,只需时间慢慢调理,就对父亲说:“老爸,市侨联派了作家来,要采访你。”
   父亲稍显诧异地问:“我有什么好采访的,都八十多岁了,过去那些成绩,都是二十多年前的‘过去式’了,也都被采写过了。”
   林珍是林福成的小女儿,也自称是最了解父亲的孩子。她劝慰说:“这次采写的对象,是1979年以前的老归国华侨,都是有一把年纪的老人了。明年是建党100周年,您是党员归侨,侨联安排写的。您不是常说,要服从组织安排吗?这也是组织安排的。”
   被女儿“将军”了,林福成只好答应。有了父亲的应允,林珍才跟作家说起了85岁的父亲林福成。
  
  
   村子里的“秀才”
  
   林福成出生于1935年的宝安县田贝村,宝安县就是如今深圳的前身。1947年,12岁的林福成随林珍的爷爷奶奶回国。
   最初,林珍跟人们的认知一样,觉得当年“下南洋”的祖辈,是因为求生存而飘洋过海,挣下了钱,回到家乡盖楼、修路、办学。后来听爷爷辈的人讲,国民革命以来,“下南洋”的爱国华侨开始捐资支援革命,或回国参与国家建设。她的爷爷,就属于归国的爱国华侨中的一个。
   林珍的爷爷奶奶从小在印尼谋生,林珍的父亲林福成就是在海外出生的。小林福成五岁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的铁蹄践踏南洋,海外生活给他幼小的心灵抹上了一片阴影。解放前夕,林福成的父亲把他一家人送回祖国,林福成在祖国的怀抱里读完了小学中学,当他母亲再次出国时,他却没有随从,而是留在祖国读大学。
   十几岁的时候,林福成考上了武汉的一所中专学校,是村子里当时唯一“考学”的孩子,被村里的人称为“秀才”。读完两年中专,又考上了华中工学院,铸造专业,一读又是五年。1962年服从组织分配,携带已成为妻子的大学同学,以及一儿一女来到湘潭电机厂工作。
   林福成怀着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虚心好学,积极工作。没想到几年之后,这块神圣的中华大地上突然刮起了“强台风”。在那非常岁月里,因为“海外关系”,使他处境艰难,但他工作上仍没有放弃。有一年,上面布置了一批军工生产任务,虽然工厂已处于停停打打的状况,但他却不顾一切地一个人把有色金属制造工艺任务揽了下来,并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1976年,祖国上空响起了春雷,“四人帮”一举被粉碎了,林福成的“海外关系”这个精神枷锁,才随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而打开。1979年,林福成被调到工艺科负责全厂铸造、热处理专业工作,从而有了大显身手的阔大舞台。
  
  
   电机厂的“老工程师”
  
   儿时的林珍,听邻居叔叔阿姨们叫父亲林福成为“林技术员”,就觉得荣耀,很了不起。1984年,父亲成为湘潭电机厂第一批高级工程师。那时候的林珍,就感到特别骄傲。当然,父亲后来成为了“高评委”一员,对别人评定高级工程师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就更加了不起了。但是,孩子们大了,便习以为常了。然而,林福成作为工人们心目中的“老工程师”,却是有着不一样的尊敬与意味。
   自1979年开始负责铸造、热处理以来,林福成同志攻坚克难、兢兢业业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厂里上下的高度认可。1984年,林福成同志被评为厂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湘潭电机厂第六分厂的副厂长,分管技术工作。
   就在这一年,林福成同志的科研成果——立式大电机轴瓦,通过较长期的运行检验,证明性能良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光这项科研成果,每年直接为工厂增加的经济效益达31万元。
   回顾起来,林福成同志在解决这一立式大电机轴瓦的技术问题方面,是有过一番不平凡的经历的。1984年,唐山陡河电站安装公司对湘潭电机厂生产的立式大电机轴瓦进行测试,证明技术上远远达不到要求,势将严重影响机组安装运行,因此,该公司急如星火地催促湘潭电机厂给予迅速解决。厂领导决定把这一重大课题交给林福成同志,他十分清楚这项任务的艰巨性。因为,自1979年厂里开始生产这种立式大电机以来,电机轴瓦一直没有过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研究并制定出新的生产工艺。新的工艺的确立谈何容易?为了“四化”的需要,他下决心,迎难而进,要攻破这一难关。
   林福成同志决定组成“课题小组”,领着大家翻阅大量的科技资料,走访了车间,向老工人和有关科技人员求教,力求闯出一条新工艺的新途径。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林福成同志和“课题小组”,从1984年4月至10月,经过六个月的苦战,终于取得了成功。产品合格率由原先的30%提高到99%。经显示剂检查,达到意大利产品的先进水平。轴瓦运到唐山后,受到用户的高度称赞。
   在改革的大好年头,林福成同志在工厂体制改革中,被委以重任。虽然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时不我待,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几年下来,他带领团队在百吨电动轮自卸车改型,“2”号车试制和太阳能设备试制中,攻克了不少有关铸造工艺方面的难关,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特别是制造太阳能某项主体工程的特大型铝铸件,与有关技术人员、工人师傅一起探讨研究,一次试验成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栗塘村的“家庭教师”
  
   懵懂岁月的林珍发现,父亲的毛笔字写得很漂亮。最漂亮的展示,是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林珍读小学二年级时,看到父亲在家里给哥哥姐姐恶补数理化的场景。
   那时家住电机厂栗塘村家属区,从下乡的知青点回来的哥哥,与在城里待业的姐姐,坐在客厅的椅子上,父亲在一面墙上挂着小黑板,当上了“家庭教师”。不同的是,小黑板上经常挂了大白纸,父亲书写的不是粉笔,而是沾着墨汁的毛笔。在儿时林珍的眼里,父亲的讲课是那么智慧,父亲的毛笔字是那么潇洒。哥哥果然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如今在深圳一家医院里当副院长。
   说起这些时,林珍拿出来几个本子。有的是父亲练字的本子,工工整整的楷书,让作家惊为“书法”。一看,就是读老书,有练习过毛笔字的“童子功”。
   其中,还有一本父亲的剪报“剪贴本”。泛黄的报纸,都是一些科技小故事。UFO,这样的名词,对本世纪的人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对上世纪的人而言,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来说,就很稀奇了。当时,小林珍就被父亲时常带到“剪贴本”前,说起这些科学技术的知识。
   林珍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说起来与这些“剪贴本”不无关系。班里的同学总说,林珍的成绩好,是因为她有一个好爸爸。当年的林珍不解地问,我爸爸可没有教我写作业,也没有辅导我学习,相反我爸爸在厂里忙得很,每天回家就扑在桌子上画图搞设计,哪里顾得上我的学习?当然,长大之后的林珍,不会否认“有一个好爸爸”了,爸爸给了她“秀才”的基因,从小引导她看“剪贴本”,养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让她爱上了课外知识。
   这些个“剪贴本”,变成了传家宝。后来,林珍的女儿也喜欢爷爷(她不叫外公)的剪报,在学校,她拿着爷爷的“剪贴本”参加演讲,讲的是“黑洞”,获得了“大奖”,被班主任老师当成了“科教教材”宝贝,舍不得还,恨不得把林福成爷爷当做课外辅导员。现在,林珍的女儿大了,给爷爷买书,总是买新潮的科学书籍,爷爷依旧看得津津有味,说:“这孩子,买的都是我喜欢看的书”。
   在林珍眼里,除了看到父亲在家里“画图”,也会看到父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回一个“红本本”,大多是科技奖,交给母亲。母亲看着,好像是她获得了大奖一样高兴。
   母亲与父亲是大学同学,在校期间就结婚生子。母亲懂父亲,也懂得父亲的专业,所以,总是不让父亲染指家务,也不让父亲管孩子学习,为的是给父亲创造一个安静、安心的家庭环境。印象中,父亲能做的家务只有烧开水,别无其他。
   作家也感慨,一个知识分子,有一个静心的家庭环境太重要了。就像文学创作,吵吵闹闹、心绪不宁,即使有文学天赋,也是无论如何写不出好作品的。林福成先生作为一个搞设计的知识分子,正因为妻子的付出,甚至是“牺牲”,才换来他事业的勃勃生机。三个孩子的家庭,该有多少窸窸窣窣的事情要做,孩子的成长教育该牵扯诸多麻烦事。林福成与妻子,都是大学分配到电机厂的,不是本地人,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家人,意味着没有老人来帮助他们照顾孩子。这些,林福成先生几乎不用管,都归妻子管。因此,林珍的母亲也很了不起,应了那句“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
   当然,林福成先生没有辜负妻子的期望,把工程师的工作做出了“名堂”。在企业重视知识分子实行厂长负责制的那年,电机厂让他肩负责任当六分厂的厂长,一把手。他经过慎重考虑,觉得自己擅长专业技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技术攻关”上,而不是行政管理上,退而居其次当了分管技术的副厂长。
   那一年,林福成担当起“攻关组”的重任,白天黑夜地查阅资料,做实验,经过半年的辛劳,轴瓦测试达到了唐山厂家的要求。也就是这一年,已经上高中的林珍,看到父亲没日没夜趴在家里画图,那一根根直线,父亲可以不借助直尺,随手一划即可,画圆亦是如此,无需圆规。她也看到父亲的头发一根根掉落,光秃秃的头顶,闪烁出更加智慧的光芒。
   林珍翻出一叠“红本本”,仿佛那是父亲的心血染红,也把林珍骄傲的笑脸映红。
  
  
   那一代人的“精神”
  
   听了林珍介绍父亲林福成的事业成就,作家感慨不已,在离开湘潭电机厂工作岗位25年后,林福成先生再度进入市“侨联”视野,就不奇怪了。对于那一代人,人们习惯称之为“老知识分子”,他们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也不是在温室实验培养的,而是在大风大浪中练就的。一度,“归国华侨”“海外关系”这样的身份,变成了“投机取巧”“里通外国”的嫌疑人。不受尊重的人格,该怎么面对?林福成先生选择的是“带着枷锁跳舞”,作为一个党员,他没有怀疑过组织,坚信总有一天会乌云散尽,阳光终究会穿过云层,普照大地。
   对于这一点,林珍也不胜感慨。父亲这一代人,对组织完全信任,也不向组织提过分的要求。即使今天,父亲仍然住在南国村的60平米老房子里,拿着不多的退休金,过着安逸的日子。她有时候也会想,父亲怎么会放弃六分厂一把手的位置?那可是意味着权力、油水,住房可能更大,收入可能更多。如今回过头看,父亲应该是明智的,当了一把手,很可能就失去了那些科技攻关的机会与成果,说不定早就被那些繁多的应酬搞垮了身子,也可能失去对孩子的陪伴而贻误了前途。
   让林珍最为心痛的是,爷爷奶奶,以及父亲在香港的亲戚们对父亲的不解、不满。
   上世纪六十年代,林福成先生的父亲在香港过世,作为独子的他,不能前往吊唁、尽孝。这虽是林福成先生的至痛,但是,当时的香港尚未回归,去一趟堪比登天。1980年的那次探亲,实际上他是可以留在香港。在香港的亲戚,欣赏林福成这样的“秀才”,急需他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以每年一万港元的高薪聘请他。当时的人民币对港币的比率为1:1.3,他在电机厂的工资收入每月40多元人民币,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当时国内的万元户被当成新闻文物报道。
   但是,林福成先生没有选择留在香港,而是毅然回国,回到电机厂。从亲戚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不理解林福成先生,为什么不来香港过物质富足的日子,不来侍奉母亲让母亲与亲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一段时间,林福成先生的头衔不少:如市政协委员,市儿童福利基金会会员,市侨联委员,省铸造学会基层负责人等,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不难看出,林福成这个满怀爱国情怀的高级知识分子,正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代爱国华侨的报国情怀。
  
  
   尾声
  
   如今的林珍,也到了知天命的年轮。她深深感悟到,父亲这一代人的这种“精神”,才是父亲留给三个孩子弥足珍贵的礼物。如数家珍般说起父亲那些过往时,林珍说自己的“三观”都深受父亲影响,对世事看得比较积极比较开明。
   看着那些老照片、“红本本”、“剪贴本”,作家感觉,林珍捧着的是父亲精彩的人生,是沉甸甸的收获,是值得珍藏的传家宝。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还是那些往日时光……”隐约飘来一阵旋律,是作家最为喜欢的《往日时光》。
   一个85岁耄耋之年的归国华侨,他所经历的沧桑,他所做出的选择,他所获得的成就,在当下,不就是老先生呈现给时代的最美的珍藏么?而林珍,她之所以热心、乐意地介绍父亲林福成,就是希望把那一代爱国华侨的报国情怀,让后人铭记,并成为一种责任,一种激励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共 518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林福成的报国情怀》堪称精品!作者老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以“第三人称”的写作方法,以倒叙、插叙,边叙边忆边评论的艺术技巧和笔法,分门别类六个部分(包括开场白和尾语)非常连贯自然,详尽细腻的介绍了林先生一生的不平凡事迹。林老先生参加因为“海外关系”而遭受过歧视艰难,没有能够得到应该得到的尊重和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他老人家胸怀宽阔,境界高尚,不计前嫌,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不为名和利,而是自始至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急国家之所需,想人民之所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投身科研制造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甘愿做“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发扬“三牛精神”,精忠报国 。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著突出的贡献,功不可没!文章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循序渐进。所记叙的主人公林福成老先生不愧为国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事迹优秀突出,清晰明了,名副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爱国华侨,社会主义共和国主人翁的精神和“精忠报国情怀”。读来令人钦佩敬仰!令人感悟多多,感慨万千!林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给读者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林先生教子有方,他的后代也是学业有成,成才成器,服务国家和社会,也是非常优秀!正如林先生的小女儿林珍说的那样,:“之所以热心、乐意地介绍父亲林福成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就是希望把那一代爱国华侨的报国情怀,高尚精神让后人铭记,并成为一种责任,一种激励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林先生是一位知识分子,爱国华侨,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在党都百年华诞之际,作者老师适时发表精品佳作分分享广大读者意义深远,弥足珍贵,受益匪浅。倾情推荐阅读,谢谢作者彭楠老师!【敏思家园编辑:介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介非        2021-08-01 16:32:38
  谢谢分享美文佳作,问好彭楠老师!
江山美丽,江山多娇,江山如画,我爱江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