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夜读《史记》(随笔)
这两天在《史记》里看了篇《五帝本纪》,其中写到虞舜帝,叫我生了感慨来。
舜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瞽叟取继母,生了儿子叫象。父亲和继母、弟象都不喜欢舜,舜稍不留意犯些小错误就遭到父亲的打骂,舜日日小心谨慎,以防出错。
父亲和象还是起了杀心,一日,父亲叫舜去整理房屋上的麦包,瞽叟趁机在屋里纵火,想烧死舜,“舜乃以两笠自杆而下”,得以活命。后来瞽叟叫舜去打口深井,井打很深,舜在深井旁侧打了出口。瞽叟和儿子象看到舜在深井里,就用土将井填平了。想着这回舜是死定了,瞽叟和象万分高兴。象和父母分了舜的财产。象分到舜的妻子和琴,正当象弹琴的时候,舜回来了,象愕然失色,恐然说:我正想你,心里伤心难过,就弹琴了。舜说:是这样的你就很好了。瞽叟至此也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从此一家人和睦相处。尧帝看到舜的所作所为,也将帝位让给舜,俩个女儿也嫁给舜。舜在位39年,贫民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活到100岁。
这让我想起南非已故的总统曼德拉。他的遭遇和舜隔着时空,却又多么相似。
曼德拉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在任职总统前,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在监狱里,遭到非人的待遇。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在他就职南非总统的时候,特意请来了当年在狱中羞辱他的士卒,和他握手言欢,这是何等的气度胸怀啊。让我们倾听曼德拉的讲话:
“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
“我与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也同样反对黑人统治;我珍视实现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人都和睦相处,拥有平等的权利。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能去实现他,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献出生命。”
曼德拉是人类为自由而战的勇士。人类正因为有了这些英雄们而变得光耀精彩,这样的勇士也正如奥林匹克传递的火把,熠熠生辉,传承不息,照耀千古。
二
项羽,号谓“霸王”,自己总想“奋其私智”可以平定天下,最终未能如愿。临亡之时还不能自醒,对自己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楚汉之争,不可一世的“霸王”成为悲情英雄。
范增是项羽的亚父,可谓挚交,“鸿门宴”要求斩首刘邦的就是他,项羽要做大丈夫,不做龌蹉之事。N次政见不和,无可奈何,最终请辞,告老还乡,途中背发疽而亡。《史记》上讲,是刘邦采纳了陈平的离间计策,得以至此,殊不知有句老话讲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倘若先无猜疑之心,陈平纵有通天法术,也无可奈何,刘邦早成项羽的刀下鬼了。
在诸侯蜂起,群雄争霸之时,范增保举义帝,群雄得以平静,怀王义帝的亲信上将军宋义在征战途中,项羽假借怀王之令诛之,从此,项羽戚震九军,怀王也成了他码牺牲品。
苏东坡在《范增论》里讲,怀王是范增保举的,项羽杀怀王,范增肯定和项羽持有不同意见,那时二位势力还是平分秋色,范能诛项诛之,不能则离之,这是聪明之举,范依附了项羽,不过二三年,范还是请辞,不然,项羽必杀之。先生说:“何用陈平之计呢?”不过先生依然认为:范乃人杰也。
我此时想:范增当时已年近七旬,是否想给自已日后寻个安身的主人呢?也可未知。
三
司马迁著的《史记》一书,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一部彪炳千秋、名垂青史的巨著,古今的文人学者没有不在他的著作中汲取养分的,鲁迅先生就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也被现代人冠以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的光艳称号。
殊不知,先生也是一个苦命人。48岁的时候处以宫刑,只因良知没有泯灭,全朝文武都在“墙倒众人推”时候,他不愿意看到孝道忠义的李陵妻儿遭受杀戮,选择为李辩护,却遭受奇耻大辱。宫刑并没有打垮他,更坚定《史记》写作的信心。7年后《史记》完成了,时年55岁的先生在羞辱中离世了。
早晨在读司马迁一篇《老子韩非列传》时候,先生说道: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时,不禁为先生唏嘘不已,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