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漫谈“霸”(随笔)
一说到“霸”字,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一系列带“霸”字的词语,如“称霸”、“霸道”、“霸气”“霸业”、“霸权”、“霸王”、“霸主”、“霸占”等词。都有依据权势、强势、实力等强行控制、操纵、威逼他人的蛮横行为的意味或气势。人们对称霸的或霸道的人也是视状况而怀有不同态度感情的。如果是凭真本领实力到达霸主地位的,人们就敬畏臣服,如古代诸侯首领。如果是代表大家利益而强行干涉的霸道,人们是理解支持赞同的,如民主国家的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如果是狐假虎威式的王子龟孙在欺压百姓,蛮不讲理,横行霸道,人们只能鄙视、厌恶、反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只敬佩凭真本领称霸的人。
凭真本领实力称霸的人是值得敬佩臣服的。如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的东周前期,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当时政治形势的特点是周王的权力衰微,大的诸侯国家兴起,一些大国的君主们不断在中原争霸,企图取周王的地位而代之。先后在中原争霸的大国君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首先创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著名政治家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大力发展农业及冶铁、煮盐、丝织等生产,加强了齐国的力量,对外举起“尊王攘夷”的旗帜,救助遭受戎、狄等少数民族侵犯的燕国、卫国、邢国,又在召陵和楚国结盟,制止了楚国势力的北上,并九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在葵丘(在今河南省)和中原诸侯会盟,订立了共助王室、互相救护的盟约,从而首先成就了霸业。宋襄公想继齐桓公称霸,但宋国力量不强,宋襄公又侈谈仁义,结果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之战中被楚国击败。晋文公经过长期流亡,于公元前636年登位后,任用贤才,改革政治,加强了晋国的力量,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今山东省)之战中,晋国打败了楚国,取得了中原诸侯的拥护,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中原霸主。西方秦国的君主秦穆公任用贤才,东向图霸,但东进的道路为晋国所阻,于是灭掉了西方二十个小国,称霸于西方。楚国的君主楚庄王登位后,消灭了专横跋扈的大贵族若敖氏,任用孙叔敖等改革内政,并观兵于中原,企图取代周王的地位,并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中击败晋国,成就了霸业。长江下游的吴国在春秋中后期发展成强大的国家,在伍子胥、孙武的辅助下,吴王阖庐大败楚国,其子吴王夫差又多次打败齐国、越国,在公元483年的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之会上争得霸主地位。钱塘江流域的越国是吴国的世敌,越国曾被吴国灭亡,但越王勾践在范蠡、文种的辅助下卧薪尝胆,复兴了越国的力量,灭掉了吴国,会诸侯于徐州,成为春秋战国之际的强大国家。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称为春秋五霸。大国争霸打乱了周代的宗法统治秩序,有助于新兴势力的兴起,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虽然战乱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痛苦和灾难,但人民还是敬畏臣服他们。鲁迅成为当时文坛的霸主,也是凭真本领实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的。现在许多行业的龙头企业称霸行业,也是同理。有些大国实现“凌霸主义”,凭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强大,到处惹是生非,不择手段,挑起战事,欺凌其他小国,捣乱扼制其他大国发展,不讲信用,胡作非为,侵犯他国利益,令有正义感的国家群起而攻之,往往使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忍受无奈的痛苦。
为大家而霸道的人是值得理解支持的。我国执法人员为维护法律的尊严或公共秩序而对违法违规者的“霸道”行为,人们是理解的,也是大力支持,坚决拥护的。如公安人员执法,城管人员执法,工商管理人员执法,疫情防控措施执行等。
为个人私利凭借其他势力欺压弱者,胡作非为,横行乡里的恶霸,是令大家鄙视、厌恶、痛恨、打击的。如“我爸是李刚”者;大闹报社要向记者单挑的某工商局长;长期霸占他人妻女的个别乡村干部;霸占下属女职工的个别领导;打砸抢的个别行业恶霸。这些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所谓“领导”、恶霸,自己不学无术没有真本领又没有素质,凭借权势财势坐地虎势,强占他人妻女财产生意等,总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钱能通神,视他人生命财产尊严为草芥,不择手段,作威作福,实在令人发指。我相信:这些路中石头总有一天会被人端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因为恶人自有恶人磨,辣蓼还有辣蓼虫。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
要想称霸是需要资本的,没有实力没有真本领,谁会臣服?不要说成霸业,就是守霸业都难,何来霸气十足?因为人们只敬佩凭真本领称霸的人,笑着接纳、承受、羡慕其霸气的任性。
(首发江山文学,写于2021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