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独处(散文)
独处,风月不曾扰,犹如群居里独静,喧嚣中抽身。那种由内心深处流露出的从容与淡然,给灵魂营造了纯真独有的境地。
不是所有一个人的时候都是独处,但独处是所有一个人的时候中最充实、最高级、最能直面回归真我的状态。这里没有周旋、取悦、冲动或者拘谨,那些人前的迎合、人后的较量,此时,显得多般没有必要了;这里,天地契合,灵魂自由,人随心,心随境,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有句话说的好:“独处是不陪他人演戏,不争是为了放过自己的内心,远离是对伤害过我的人最大的鄙视,人与人最好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不远不近的关系适合任何感情,因为和任何人走的太近,都会是一场灾难”。如果说生命立于红尘,始终在学习,那么生命给予我们灵魂的独处,其实是让我们有机会承当自己的老师。有时候,我们的倔强与温和、疯狂或理智,殊不知,只因一个环境,一个心态,甚至一念之间,那种无意识的恰逢,若如赌博般患得患失,让人顿感不知所措。所以说,一个人的深刻与浅薄,来源于他是否学会了独处,以至他独处的质量与境界。
然而,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都在学着怎样与别人相处,却很少有人会想着怎么与自己相处。其实,如果学不了智慧人的层理、睿智,也学不了聪明人的灵动、轻巧,不如做回真实、果敢的自己。生活本苦,人性之弱。当我们被一些糟糕的事,弄得苦不堪言的时候,那种渴望被理解的心情,会像一块发霉的豆腐,纵置于尴尬也急切,总想在别人面前证明些什么。可当寻求的目光,未能得到想要的效果时,那犹如泡沫般膨胀的虚荣心,才会懂得真正的收敛,才开始学着认识自己,与自己好好相处。慢慢地,我们发现之前那一身洁白,与之后的扑鼻乳香,包括那些霉透顶的故事,其实,都是自个儿的事,与别人没有半点关系。是哦!老天总会在成熟的路上设置南墙,让你懂得“取悦别人,不如修行自己”。
走进独处,什么闲茶、烈酒?或许!我们只需要一杯能溶入思想的液体,让我们习惯仰望的头颅学会俯视。让我们发现,这里也有同样的天空,白莲花般的云朵,还有那轮让人视死向往,却依然阴晴圆缺的明月,原来一直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很多时候,我们拼命端起的酒杯,不是为了酩酊大醉,而是为了端起而端起,端起一种至高的精神力量,端起那执着奔放的生命。然而,在某些时候,甚至某个瞬间,只要我们不再坚持,放下去,便就成了一道虚度光阴的风景。人生的路上,我们奔跑着,滚涛着,往往岁月的长河没能让我们沉淀到底,独处的酒杯,却让我们脱胎换骨。
很多时候,当我们双手合十,跪拜在静地佛前,可否问过自己那份所谓虔诚的心,这会儿确定是静的吗?佛家所说的四大皆空,而我们内心实质所求更多的却是与佛家背道而驰吧!有道是: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当我们独处的能力与境界真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或许在不经意间会发人深省地拷问自己,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一定是有吗?那些一味的计较、盲目的揣测、妄加的评论,以及病痛、愁绪和苦难呢?
独处,如无形的尺子,用它丈量着自己,也丈量着别人。只有独处,我才能很好地欣赏远处那海水与礁石时而拥抱、时而拍打、又时而撩拔缠绵的美好景象,甚至,可以大胆追读他们背后的故事。别看他们一个旷世柔情,一个光滑圆润,或许,相遇之前,他们只是两块相同的石头,不仅有棱有形,而且一样坚硬。只是因为爱了,才拼命改变了自己,不去猜测他们曾经怎样的经历,但见他们都以自己独有的灵魂,爱出了对方万丈红尘。
生命无非是一趟艰辛的长途跋涉,属于自己独静的路,却只有在心灵上开辟。当我们真的能触摸到生命里那些细腻柔软的东西,自然也就从容接受了人性中无法研磨的沙砾。
独处,如有形的梭子,用它梭理着仪表,也梭理着内心。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养眼又养心的人,他们不仅看起来端庄大气,做起事来有条不紊、干净利落,他们话里话间亲和有力,字字句句合情合理;他们喜欢群居,又常常一个人独处,飘然一身轻松、豁达样子,若可亲又可敬。他们眸子里温情浓厚;眉宇间却总蕴藏着一份不容侵犯的沉稳与硬气。
自然四季百态,各争风骚,唯独处静好,美而不与。独处的风景,心与自然融合,现实与幻想交错,是灵感的一场盛宴,是道德力量与精神境界的一种升华,是惬意的灵魂寻到了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