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海蓝】写给塞罕坝的诗(组诗)(2)

编辑推荐 【海蓝】写给塞罕坝的诗(组诗)(2)


作者:老老兵 探花,18455.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5发表时间:2021-08-07 07:29:17

塞罕坝人说,没有“一棵松”就可能
   没有现在壮观的百万亩塞罕坝林海。
   ——篇前语
  
  
   永远挺立的“一棵松”
   ——写给塞罕坝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
  
  
   坝上的荒原,有一棵迎风卓立的落叶松, (1)
   它挺拔的腰身,展现塞罕坝人不屈的秉性;
   种树人们说,它像他们的老书记王尚海,
   敢于战天斗地,在塞罕坝做开路的先锋!
  
   城市的优渥生活,绑不住他的一腔豪情, (2)
   党的召唤,让他敢挑重担的斗志愈加升腾;
   收拾好坛坛罐罐,把家搬到“美丽的高岭”, (3)
   破釜沉舟,他这回要当林场创业的排头兵!
  
   他和大家在一起选壮苗、运苗木、整树坑,
   最艰苦的地方,都有他的足迹、他的身影;
   他和大家在一起啃窝头、喝雪水、住窝棚,
   草帘子的门边,是他遮住冷雨,挡注寒风。
  
   当两年的劳动成果,被惨毁于一场严冬,
   林场笼罩着悲观情绪,弥漫起返乡之情……
   塞罕坝上的勇士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弘扬改天换地的正气,击退那股“下马风”!
  
   于是,坝上再现了一位穿老皮袄的英雄,
   带领三百六十九个战士,踏遍了沟壑丘岭;
   于是,雪地上又有了老游击队长的脚踪,
   他这个老县委书记,组织会战选在了马蹄坑……
  
   他走了,却为后人留下了这道绿色长城, (4)
   那一片“王尚海纪念林”,就是他巍巍身形!
   老书记,他就是坝上迎风卓立的“一棵松”,
   他的精神,融入了几代塞罕坝人的血液之中……
  
  
   (1)1961年,国家决定在河北北部建设
   一座大型机械林场,选址时,在塞罕坝林
   场北部红松洼的山坡上,发现荒原上有一
   棵落叶松迎风卓立,大家激动不已。领导
   和专家动情地说,要好好保护这棵树,这
   是建场的依据,也是建场的决心和信心!
   (2)1962年,刚刚40岁的王尚海是承德
   地区农业局长,一家人住在一栋舒适的小
   楼里。塞罕坝建林场,组织上动员他去任
   职。这个抗战时期的游击队长,后来曾担
   任围场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的汉子,像是要
   奔赴新的战场,交了房子,带着老婆孩子
   上了坝,成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
   书记。
   (3)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
   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
   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
   是汉语,意为"高岭"。
   (4)王尚海在塞罕坝干了13年,在任期
   间林场完成造林54万亩。1989年,68岁
   的王尚海病逝。遵从遗愿,他的骨灰被撒
   在了马蹄坑。伴他长眠的那片落叶松林,
   如今被称作“王尚海纪念林”。
  
   六女上坝
  
   ——写给首批上坝的陈彦娴、甄瑞
   林、王晚霞、史德荣、李如意、
   王桂珍六位女知识青年
  
  
   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个人都有着英雄情结,
   邢燕子和侯隽,仿佛真的和她们的青春有约—— (1)
   要听从党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花样的年华里,用开拓把火热的青春之歌谱写。
  
   在她们的心里,不是去欣赏坝上清风明月,
   更不是想工作舒适,去享受浪漫生活的愉悦;
   是要学习梁军,开着拖拉机耕遍高岭山野, (2)
   让茁壮的绿色屏障,成为首都阻断风沙的阵列……
  
   喝着苦涩的干塘子水,就像饮清泉般甘冽,
   她们知道,和红军长征比何止差十万八千截;
   吃着牙碜的莜面馒头,如同把白面馍咀嚼;
   她们明白,与志愿军炒面就雪团有天壤之别。
  
   白毛旋风算什么?任凭它哈气成冰弥天雪,
   毛泽东时代的女青年,挺起腰杆能撑破天阙!
   积雪封门奈何谁?又何惧衾枕结冰冷似铁,
   胸有朝阳的拓荒者们,满脸含着笑绝不退却!
  
   赶着牛车拉粪,她们不怕夏日骄阳的热虐,
   漫山遍野里,都是这些“车老板”的歌声在奏乐;
   穿着靰鞡拖树,她们不怕冬天严寒的冷虐,
   顺坡滑下来,每走一步身上的“冰铠”就咯吱奏乐。(3)
  
   在这片高岭上,好像真的没有两性的区别,
   男职工能干的活计,她们当然地一样不欠缺……
   几十年的坚持,付出了一生的汗水和热血,
   飘香万里的女儿花,在火热的斗争中常开不谢!
  
  
   (1)邢燕子,女,原名邢秀英,1940年
   出生,天津市宝坻县人。从小跟爷爷在农
   村老家长大,父亲是天津市一家工厂的副
   厂长。1958年,中学毕业后没有回父母所
   在的天津市区,而是回到家乡宝坻县大中
   庄乡司家庄村务农,发愤改变家乡的穷貌。
   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并组织了一
   个“邢燕子突击队”,成绩突出。
   侯隽,女,原籍北京。1962年高中毕业后
   放弃高考,只身从北京来到天津宝坻县窦
   家村(今属史各庄乡)安家落户,立志做
   一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民。1964年侯隽与邢
   燕子一起出席河北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2)梁军(1930年4月-2020年1月14日),
   黑龙江省明水县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
   机手,也是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
   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被称为
   “人民币女郎”。
   (3)冬季,间伐树木拖木头时,干起来出
   了满身汗水,把棉衣服湿透结了冰,等干
   完活收工时,浑身冻得发抖,走起来冻冰
   的衣服都嘎吱嘎吱地响。

共 23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没有一棵棵树苗的积累,就没有现在塞罕坝的林海。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塞罕坝人付出了一生的汗水和热血,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完成了让全世界惊奇的壮举。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21-08-07 22:34:05
  任何成就都是来之不易的,塞罕坝的今天也是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坚守,他们的付出,值得敬重。问好老师!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