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肥(散文)
一
农谚说:长嘴的要吃,生根的要肥。大爷解释道:一切的生命的东西都必须吸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维持良好的发育和生长状态。
麦芽破土一出,麦子便脱胎换骨般蝶化成苗,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变化过程,它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长高,天天要吃,吃的就是肥。
追肥便是了。
好在村庄里的人都是认真种庄稼的人。他们早有打算。好比仁福在去乡粮管所交公粮时,将结算售粮款,直接到供销社生资门市部购了十袋碳酸氢铵,算好了。麦一差肥时,立刻给它补上。
一入冬,仁福偷了个懒,没去面前荡看麦子。他和其他人家一样,挖墒、窨水,该做的活都做了,板等准备塍腊肥,结果隔了七八天到田里一看。他傻了眼。满田的麦子黄巴巴地粘地上,无力地在风中摇曳、张望。
他将田里情况向仁明一说,仁明立刻告诉他:由于长期晴好天气土壤跑墒快,墒情不足导致出苗迟缓,均匀度差。出苗后至越冬前光照偏少、降雨偏多,根系发育差,麦苗偏瘦长。
说话间,雨顺着仁明手舞足蹈的指尖滑落,冰凉的雨,微冷的风,向着一脸沉闷的仁福袭来。
仁福赶快从家里扛出两袋碳酸氢铵,撑船直往面前荡责任田。一到田头,他将碳酸氢铵往粪桶里一倒,弯腰从粪桶绳一钻使绳挂在脖颈上,左手托着粪桶底,右手抓着一把碳酸氢铵,虎口朝上,用力一撒,随着手臂划出的半圆,碳酸氢铵从手指间呼啸而出,均匀地散落在麦畦里。
二
乡谚说:一把三撒,一步撒。仁福每向前跨一步,眼睛总是直视着前方,手指间又一把碳酸氢铵撒出,这飘洒的碳酸氢铵犹如白雪一般散落在洋溢着泥土味的麦畦上。雨水在麦畦上飞溅水花,碳酸氢铵是庄稼生长的基础,它可以使茎叶生长茂盛,颜色变深,并且能增加庄稼吸收其他养分的能力。但是,碳酸氢铵过多,也会造成茎叶徒长,出现“痴青”的后果。仁福这一撒,麦田疯长了好一段时间,惹得左右田邻讥笑。有时,她老婆也会加入讥笑的队伍,让他扛一袋下田撒一下。他嘴硬说:雨水会冲涮肥水,多点没事。纵使这样,她老婆也就是说说而已。
北滩子,仁福一直就是稻套麦,麦套稻,循环耕种,田里的庄稼出苗后没几天,就一直都是紫红色,急得他像个小牛一样到处乱窜。
队里几个老经验的常被仁福请到田边会诊,结果都是摇头,只落下满地的烟屁股。仁福的老婆见到仁福六神无主的样子,让他快去请仁明到田头看看。起初仁福与仁慈一样,看不起仁明的什么科学种田。仁福经不住老婆的唠叨,还是请仁明到北滩子田头。
仁明村里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脱产培训过技术员,成了村里科学种田的权威。他到田边,先挖出一棵麦苗,看根须、观长度、问施肥,便随口说出田里缺磷肥,让仁福赶紧去供销社购买过磷酸钙,同时他还告诉仁福,如果不适当地施用食量的磷肥,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碳铵不够的情况下,也会抑制庄稼正常的生长。
紧接着,仁福从供销社买回过磷酸钙,按仁明的技术指导,根外追肥、叶面喷洒,很快田里麦子与其他麦田混为一体,惹人喜欢。害得村里那些老经验们在村里好些年抬不起头。
书上说:钾肥主要的作用是促进纤维淀粉、糖分的构成,也是产生蛋白质所必需的养分。增施钾肥能使庄稼秸秆坚韧,不容易倒伏,增强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新圩子,仁福的田紧挨着河口,在藏不住水的同时,也藏匿不住肥。
转眼间,麦子到了拔节时分,麦田里麦叶子边有些枯黄,那么瘦小,一阵风刮起,它摇摇晃晃地,似乎缺点什么,他苦笑着:还能收么?
他赶紧到村里宣传栏里去寻医问诊:如何使用中钾肥的第一节:庄稼缺少钾肥的时候,茎秆软弱,容易发生倒伏、折断和病虫为害,严重的,生长发育都要受到阻碍。找到症结后,仁福到乡里买回钾肥,背上喷雾器,对新圩子的麦子进行猛施。
喷施后,仁福天天到新圩子田,不知是钾肥的缘故,还是麦子被仁福看了不好意思了,麦子的茎叶强壮了许多,他轻轻地触摸了一下,内心一阵颤动:还真坚强,麦收有希望。
农谚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氮、磷、钾对于庄稼的生长发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作用,不能互相代替。如果缺乏其中任何一种养分,其他养分虽然丰富,也会使庄稼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中国农业的发展,一直靠着农民自己去探索,这种探索,也是中国农民的一种精神,他们对土地的厚爱,是任何民族都无法企及的。我认识的那些村民,也许他们永远走不出村子,但绝对不会因为村子而感到无望,丰收总是他们年复一年的希望,所以,在追求丰收的路上,他们享受着自己的故事的精彩,人说这就是自耕自足的农村经济,我说这也是自得其乐的农民状态。这样的状态正在消失,我不想挽救,只想留住我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