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恒】【菊韵】江山如画,菊韵芬芳(散文)
01
那段时间,我正陷入错乱和茫然之中。
先是源于写作。因为喜欢,竟“暗恋”了文字二十多年。在我心里,文字犹如飘渺无极的“九天仙女”,甚至比阳春白雪还要纯洁,所以我的喜欢是深情的,更是虔诚的。二十几年,虽常被“不当吃不当喝,又挣不来大钱,点灯熬油瞎耽误工夫”等等揶揄讥讽,却丝毫未动摇过我的执念。而且虽自知平庸,依然忍耐煎熬,不减“暗恋”的本色。岂料世事无常,就在我深入“暗恋”之时,时光像施了魔法一样翻转,我想念的文字突然以素颜的姿态降落凡间,从遥不可及一下子就近在了咫尺,我该是怎样的错愕和震撼?想念不易,相见更不易。当我满怀忐忑地赴约这场“暗恋”了二十多年的情人,结果却让我困惑不已。“窈窕、曼妙、沉静”等等想象的美好连一面都没有,更多的是风骚、招摇和“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的俗不可耐,有着文字洁癖的我怎能接受“九天仙女”变成“九尾妖狐”的事实。“莫非那些想象的美好的都被她留在了九天之上?莫非真是见光死?要么我以往的寄望过高?还是梦中的仙女因为错投了凡胎才有了和光同尘的面目?”就在成串的疑问涌上心头的时候,我坚持了二十年的写作也在遭受着重创:“你是出土文物吧,咋还写这种没滋没味的东西……醒醒吧,你过时了……文字,要是不沾腥、不带荤、不猎奇、不辣点睛有谁愿意看……”曾经那么坚定的“暗恋”,如今却找不知该何去何从,向左,向右?完全迷乱了方向。
再是源于论坛(网站)。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搅动了文学的狂热风暴。一时间,各种风格、流派,各种不同受众的文学帮派如雨后春笋,同样造就了多如牛毛文学论坛(网站)。和所有的追梦人一样,我也在寻觅着更为轻松的捷径。那些娱乐消闲应不会考虑,仰望了文学圣殿那么久,而今终于得窥门楣,岂能再做回一般的文学青年?声名显赫的大站当是首选,那里气场足,排场大。名利是时下最火热最招风的标签,谁不想贴上脑门让别人侧目?藉着这种心理,我先后落脚于几家蜚声网坛的大站,本欲“好风凭借力”,谁知道根本无人理睬。一番的挣扎焦躁,细究其理,我明白了,那些挂在名利榜上的大师、大咖们尚在煞费苦心钻营,如我这般无名鼠辈能有怎样的结局?文字的名利场跟时代很合拍,规矩简明,可以不唯天道,不管人伦和公序良俗等等正向条框的限制,只要敢脑洞大开,想别人不能想、说别人不能说、写别人不能写、做别人不能做,越是流俗,名利就越会唾手可得。显然,这里的明规则、潜规则都不适合,名利于我更是一场玩笑,只有蔫退才是保全面子的最佳选择。循着来时路,我已黯然神地退回了“纯文学”的门口,这里虽是小众的守望麦田,却有我的心灵寄托。这里虽然没有俗世喧哗的粉丝、拥趸、“饭圈儿”,但仍有一片心的田园。
所有的灵魂在没有找到归宿之前都是躁动的,而每一段寻找的过程又都是必要的沉淀。
02
动一动手指就改头换面的时代,文字是跟着心走,还是心要随着文字走?
迈过了轻狂的阶段,人也在渐渐地成长。适应了浮躁的空气,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每一天都增加着不一样的刺激,而感官也在刺激后潜滋着惴惴不安。每当气喘吁吁之时就会暗自诘问:跑这么快干嘛?生命的终点就在那里,非得疲惫不堪到连回忆都成了空白,那生命的意义何在?每当面对物欲横流,不甘心随俗之时就要小心诘问:那些所谓的暗淡辉煌、平常火爆、低调高调重要吗?与时间赐予的“过客”这个身份相比,似乎哪一种重量都很轻很轻。每当找不到出路时也会痛苦诘问:是不是这世界因为打开了所有的门和窗,才让心变得狂妄局促,才让人多出现了非分之想呢?
感性着、理性着,无数次地徘徊在坚守和放弃之间,暧昧讪笑着种下了诱惑的蛊。敢直面现实吗?不情愿随波逐流,不情愿堕落,那只有消受被现实抛弃的孤独。敢直面内心的脆弱吗?无可逃避,无可遁形,只要怯懦,就无法表达内心。与现实搏奕的过程,就是一场自我的内心战争,坚守、妥协和扭曲像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串场戏,看似各成曲调,又哪一个不头头是道?
文字是心的声音,心乱了,文字必定虚弱。
时光深处,不经意间已过不惑之年,“回首向来萧瑟处”,迷惑过、动摇过、苦恼过,也纠结过,幸而没有放弃过。现在想来,明白时安于静处假装忙着和现实和解,糊涂时又非得跟自己不知所以然地较真,其实无非一念之间的正反两面。越多被动地接受“现实”的观念和心理,越早暴露成长和成熟本的稚嫩,何尝不是一段必修的过程?经历往往以痛苦作奠基礼,一路走来,如果没瞠目文学论坛(网站)的泥沙俱下,怎能领略风骤雨狂过后,天空依然如常清明的就在那里不高不低?如果没品味过文字的熨帖抚慰,哪来汗毛孔都悠闲舒张的惬意?只要看得见的现实和看不见的内心有了剧烈的碰撞,感知神经才能扩展智慧的功能,否则哪有好坏的判断,哪来坚持和放弃的理由?安静和喧闹,如割韭菜般的生命,割了生、生了割的循环,与什么样的时代和社会并不相关,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相信了多年的轮回其实是麻醉内心的毒药,谁看见了轮回?谁又走过了轮回?现实的答案注定无情:淘汰是规则,良心是正道,不要以无知无畏的挑战时间。相信正道的坚守都有坚强的力量,而坚强则是脆弱结成的痂,每一块痂的后面都是一道渗着血的伤口。
在我坚守了十年的那个小论坛沦陷的时候,我没有丝毫可惜,也没有任何沮丧,因为我知道,我的心和文字已经走到了一起。坚信新的旅程就在脚下,黑夜和乌云不过阳光喷薄的背景。坚守的力量不是简单的物质存在,而是内在气质的体现,坚是一种态度,守是一种信
念。
03
来“江山”之前,对“江山”一无所知。
那个小论坛的倒掉,我看似无家可归,实则做了一回“自由人”。关于自由,中国古人讲:“由于自己,不由外力,自己做主。”古拉丁语讲:“自主、自立,摆脱强制的人格独立。”心理学讲:“按自己的意愿做事。”社会学讲:“在不妨害别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自己意愿的行为。”萨特讲:“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到了二十世纪下半期,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把“自由”分成了“积极”“消极”两种。套用以上内容,我的“自由”与复杂的哲学范畴无关,只属于自我感觉的心理释放,积极的成分应当多一些。
自由有日,难免手痒。某天,在屏幕的“搜索”里随意打上“文学网”的字样。食指轻触,一片鲜艳而又夺目的红字就刷个满屏。许多闻名的论坛(网站)依旧高挂在前面,可我已没了兴趣。无心地继续滑动鼠标,那个小箭头偏偏停在了“江山文学网”的词条上。“江山”?相当陌生的名字,不过容易引起好奇。点进,便撞入一幅山水图画:云烟缭绕,缥缈于山峦沟壑之间。群峰矗立,远处的影影绰绰排如浪一般奔来眼底。近处的挺拔巍峨,顶天立地般雄壮。一条瀑布从云烟里穿出,飞泻于深涧能听见呼啸的回声……那种自然奔放直击我的沉死的心灵。那是真山、真水的自由自在,那是动静、虚无,袒露情怀的开阔胸襟。再看后面缀着的“正文学”三个醒目的红字,颇有气势。时下的文学圈,流俗已是主流,有看热闹的、有投机取巧的、有批发帽子光环的、有插科打诨的、也有厚颜无耻的和道貌岸然的,仿若超级娱乐场,比之社会的染缸无所不及。而“正文学”“严肃文学”却堪比鸡肋,敢如此大张旗鼓地打出“正文学”的招牌,要么有足够的气度和胆量,要么就是和我一样死倔的冥顽之徒。
好奇是兴致的引子,但这次我没像以往那样下,我想验验“正”的成色。
首页并无特别,甚至略显平淡,不过“逝水流年”四个字让我心有戚戚。初玩论坛(网站)时我曾以这四个字当过网名,那时属典型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特征,至后来随着进入某种状态,觉得这个网名过于拘束才换成其它。打开“逝水流年”的图标,先要品几篇散文,既有个人偏好的因素,也是找感觉的老习惯。社长叫“纷飞的雪”,这名字颇具诗意,作为一个东北人,对雪情有着难以言表的情结。刚好进门就遇见了雪,而且还是纷飞的,哪能不亲切?初读她的第一篇散文是《树的深处》,读本身就是心灵靠近,这一读不但靠得近了,还像有一只温热的手搭上了我冰冷的额头:……人的苦难,自己是知道的。而树的苦难,树却无法知晓……他们与树之间,有着长达几十年的深厚情感,怎能就轻易消脱了呢。而我只剩下悲叹—这些树的灵魂注定要承受无尽的孤独……没有树的庭院是孤单的,那种孤单无人能懂……这是在写树吗?分明就是写我。一遍读罢意犹未尽,再读,一忽眼前白雪漫飘,一忽又被一棵树的呓语幻化。整个下午放下了工作而扎进她的散文,阅读的快感重新打通我几近僵硬的神经。读罢凝思,她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不疾不徐和节奏穿透了现实和浮躁,温婉细腻而又不失深刻睿智,那文字有时像一缕光,有时像一堆火,有时又像一道闪电。自此我成了她的粉丝,她的每一篇“时光书”“无期独行”等等精品我都必读。时至今日虽然我们仍不相识,但她无疑是我进入“江山”的领路人。一场纷飞的雪,让我开始领略“江山”的不一样风景。
落了脚,总得给自己起个响亮的网名,叫了十多年的“醉客老唐”显得古旧,那么从今天起改叫“春里醉客”吧。同样的“醉客”,此时和彼时有天壤之别,彼时的醉含着消极,是满心愤懑又无力承当的滥醉,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故意。此时的醉则是陶醉,是欣慰,是找到了灵魂出口的沉醉。拿掉了“老唐”两字,是告诉自己并没有多么重要,无需强调,自己只是那个平凡而又平常的“老唐”。加上的“春里”是一个时间记载,更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愿望。
在“江山散文”版投出的第一篇稿子《非常日子》,阳媚老师给予相当的偏爱,把一个红色的精品画轴挂职在了我的屋里展示。这能说明什么呢?我想,是一份鼓励,更是一个态度。试想一个在荒漠里跋涉了那么久的人,走了那么久,是不是有发现绿洲一样的惊喜?虽然“正文学”暂时势弱,坚守的力量也不足以抵御现实的冲击,但有就存在燎原的可能性。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遇见,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走进“江山”,我不再是“独行客”。
04
“春里醉客老师,赏析课堂准备赏析您的绝品散文《尘烟深处的回声》,能不能近期准备一个创作感言?”是湖北武戈老师在QQ上给我的留言。
赏析课堂是什么?我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定居“江山”一年来,除了在“江山散文”发文阅文外,就是偶尔偷偷地跑到“逝水流年”拜读纷飞的雪的新散文,其他基本无涉足。
“武戈老师,请不要以老师称呼我。非常感谢您和赏析课堂对拙文的推荐和看重。我想问一下,您说的赏析是怎么个赏析法?创作感言需要写些什么?”我很快回复了湖北武戈老师。
“哈哈,称老师是习惯。赏析课堂嘛,就是找几位江山的老师对你的这篇文章进行评论,增加对文章的感性认识。不过,既然评论就有好有坏,你得有心理准备。创作感言嘛很简单,就是你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经历和写作的过程,不一定很长,但要精炼。”湖北武戈老师一句废话没有。
会有人评论我的文字?闷头写了三十多年,虽偶有几篇小文见诸报纸杂志,可被评论赏析绝对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多么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有机会让大家评论分析,遇上这样的机会,无疑是一份天大的幸运。
那天的赏析课堂由花开无语老师主持,从开场白看出,他是第一次主持这样的课堂。湖北武戈老师作为主评,除了把所有的赞扬都用上之外,还特意从写作的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整篇文字结构、转合,那细致入微的点评,让我既开眼界,又觉得惭然,幸亏屏幕相隔,不然脸发烧、身出汗的冏样肯定很难看。副评山泉、晚茶和雅润老师也从各自角度对拙文给予了评析,通过他们的评析,我深切认识到自己写作能力上的不足和差距,同时觑见心理孱弱和外强中干的空虚。
一次意外的收获让我愈加看重与“江山”相遇,珍惜与这班文友们的不易相逢。借用纷飞的雪的文章标题:一切皆因你开始,为爱永恒。“江山”在我眼里真正展开了一幅春有鲜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画卷。
“走了那么久,你变了没有?是否脆弱的泪水还不轻易地流……”
05
正当惬意,突然传来“江山散文”撤销的坏消息。
雅润老师很平和地通知我,我感觉到心跳的加速。“莫非……”我不敢往下想,因为产生了依赖,所以害怕失去。
我试探着问该怎么办,她很简短地说:“你选一家社团吧”。
“社团”?我的心里立刻闪出那些江湖帮派的影子。曾几何时,我走过的几家论坛(网站)因为社团的内部争斗、挖角、攻讦而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结果斗来杀去一地鸡毛,树倒猢狲散坑了论坛(网站),苦了潜心写字的人。曾几何时,在某家我喜欢的论坛,为了回避社团的强拉硬拽,我采取哪家也不得罪的办法,结果两家都得罪,只有我两面不是人,只好讪讪地退出。现在,又要选择社团,难道来“江山”也是我的宿命?
七月之前实在太忙了,今天终于有空出来透透气,写点东西放松放松,只要你们喜欢就是最大的褒奖。
江山无双璧,黄老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