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套种(散文)
村里人是禁不住收获的诱惑的。仁福说大家都是痴心。
村里人个个都是痴心。
仁明分明是个“骨里巧”。新圩子的荒邦子种黄豆时,他撒点芝麻,既有豆腐吃,米糕还有芝麻黏。北滩子上栽棉花,他在棉花田藏匿着各种各样的瓜,当你口干舌燥时,如果他在田里,会递过一个又嫩又甜的酥瓜,渴解了,却让村民们心生嫉妒。
田里除种稻、麦、棉,要是夹杂在里面其他作物,村里说套种。
村民们即使心里嫉妒,也只能放在心里,见着仁明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满脸堆笑,很响地叫“大侄子”、“大兄弟”,暗地里称“骨里巧”,也有人说他“耍小聪明”。
北滩子,又轮到麦茬棉。那天,家家户户都在田撒大麦种,他带着酒气,拎着小麦种,沿着畦中心边,一步三撒起来,惹的满田人个个大跌眼镜,好好畦子只撒了中心,两边各留空1。5米。
兰香看着难受,心理嘀咕着,劳碌命,瞎作贱麦种。话说的很小声,却不曾想已经被仁明听到了。“什么瞎作贱啊,明年就会村民都跟上”。兰香说:你真是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相当年你在稻田里养鱼结果怎么样?自己不清楚么!
撒种仁明说:哟,还不是你不按我的路子走,用了1605药水,结果虫子没打死,把田里的鱼药死了。
兰香无语地望着犟脾气仁明,气归气,扛着钉耙沿着他撒的麦种进行嵌入。
村民又气,放在心里再骂一遍他耍小聪明便是。
虽说村民们种的品种不一样,但大家都没有闲着,铲墒、化学除草、追肥、防治病虫害一样活计也不能少。
麦芽也悄悄地钻出土,鲜嫩的绿意铺天盖地而来,在寒风的早晨略带羞露,在雾霜的黄昏摇曵绿波。接下来的日子里,麦苗壮实了,兰香吊着的心,随着麦绿舒展开来。
农谚说:锄板响,庄稼长。那些异类的空白地被阳光下弥漫的清香覆盖,仁明夫妇俩在田畦上,一人一边,中间隔着麦子,比赛锄地呢。
兰香心虽然宽了许多,但脸仍然绷着。仁明继续恬着脸讲着经:锄地疏松了表层土壤,切断土壤的毛比较细管,使下面的水分不能直接上升到地面上来;同时还铲除田间杂草,减少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锄头锄到麦子边时,他更加得意忘形地说:这叫中耕培土,可以使庄稼的根扎得更深,对增强麦子的抗旱和抗倒能力,也有很大好处。
转眼间,北滩子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两百多亩的大麦全部收割离田,而仁明家地里圆润饱满的小麦都鼓胀着肚皮,精神抖擞地等待开镰收割。布谷鸟奔走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不知疲倦地重复着令农人欣喜而又倍感紧张的腔调:麦黄草枯,麦黄草枯。
蹲在苗床里的棉花苗正在倒映前些天仁明夫妇劳动的样子:立春以后,仁明扛着钉耙、大锹,赶来北滩子翻晒田头的苗床,为制棉花钵播种做准备。
制棉花钵是力气活,透熟的苗床土被制成圆柱形钵体,上面有一浅浅的方或圆孔,留着放棉籽,兰香连续一天蹲得腰酸腿胀不说,仁明的双手早已被磨得血泡累累。
摆放棉种是兰香的专项,每个棉钵中要放入三两颗棉种,仁明也没闲着,跟在兰香后面撒碎酥土,最后覆上薄膜保温。接着掀膜、施肥、拔草、蹲苗等将持续近一个月后,肥壮的棉苗被移植到空茬麦田里,让它们开始独立接受风雨洗礼,享受阳光普照。
其他人家抢先收割的大麦已晒干扬净了,小麦也该登场。于是,仁明夫妇和大家一起收割小麦。
瘦弱的棉花被满满的麦茬田挤得七倒八歪,有气无力在呼喊着忙碌的农人们。忙里偷闲的仁明来到北滩子一瞧,心疼得要命,而那些棉花一点儿也不理会胡子拉茬的仁明,钻在麦茬田里就是不肯露头,似乎有抱屈仁明不理它们。
而空白地里的棉花苗正摇晃肥厚的叶茎挺着胸,欢天喜地迎接仁明的到来。仁明瞟了它们一眼,然后一脚踩进麦茬田,发现此时土壤板结重。农谚说:“发苗先发根”,要促壮苗早发,必须先促根生长。麦后抢灭茬松土,破除土壤板结。抢灭茬松土才是目前田间管理的重要活计。忙着除草陈黄豆的兰香一百个不情愿,最终还是被仁明拖来。
《棉花栽培》书上要求:抢灭茬松土时要做到行间深中耕7-10厘米,株间浅划锄3-4厘米,棉苗周围土壤疏松透气,可有效减轻病害,对促壮苗早发效果良好。
由于麦套棉田的土壤养分大部分被小麦消耗掉,棉苗所需养分缺乏,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灭茬后必须及早追肥。仁明早就准备好一船粪,夫妇俩起个大早来到北滩子,兰香用一个长柄的长舀子浇粪水,粪水半舀半舀地往棉花根部浇,仁明则往返与船上与田间,将船上的粪与河水掺和起来,挑到兰香身后。
仁明的脚下生风,引得棉苗也鲜灵好看得很多,两桶粪水也有百十斤,仁明挑起来若无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