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团圆】读雨(散文)
夜梦里,仿佛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不很清晰,却真实,像房檐滴水。一两声后,再听,没有了,大概是梦见雨了。
迷迷糊糊中,又突然听见细密叩打棚顶的“啪啪”声,方才明白,不是梦,是真真切切的雨。
风雨的声音从南边扫来,一路小跑向你走近,又向北边传去。从零落变急切,由稀疏到密集,如敲击的鼓点,渐渐变成激越的钢琴协奏曲。那浑厚的声音,俨然一种大自然的和谐之声,铿锵有力。像万马奔腾,浩浩荡荡,呼啸而来,仿佛要把一切烟尘全都席卷、冲涤。
我被这声音彻底摇醒了,震撼了,急忙爬起来临窗看雨、听雨,心中也浮起一丝惆怅,一缕牵挂。
夏夜的雨,来得那么突然,敲打我的无眠。小楼一夜听风雨,雨珠敲击情丝,萦绕耳边,柔婉缠绵。连绵的雨,落进心间,滋润记忆,我似乎回到了烟雨江南的故乡——青石古巷中,裹着青花旗袍、高挽云髻、淡扫蛾眉、浅施粉黛的丁香女子,擎一把油纸伞,于蒙蒙烟雨中,袅袅婷婷,一步一婀娜,一路走去,渐行,渐远。
雨于我,自小就有一种充满魅力的莫名诱惑。
下雨时,邀三五个小伙伴,冲到屋外滂水,在大大小小的水坑里蹦来跳去,飞起的泥水溅了一身,银铃般的笑声在缥缈的雨雾中飘扬。长大了些,青春的迷茫让我无端地多了些轻愁薄怨。每每到了雨天,不知为什么,便会莫名地忧郁起来。也许,是雨织就了惆怅意境,也许,是雨抒写了空灵感觉吧。到了中年的时候,感觉生活就是一场天涯苦旅,布满干燥的灰尘,总期冀下雨的时候,放慢脚步,整理心绪,让枯燥的心获得自然的浇灌和滋润。风雨中送走流年,迎来老年,这种情愫就愈发地浓郁、深邃。雨天一杯香茗,一首老曲,凭栏远望,陇首云飞,满目烟波,难得的静穆,难得的闲适。此时,放空心灵,任思绪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如一只小鸟,扇动翅膀,向茫茫无垠的远方飞去。颇有一番平芜尽处是春山,思绪更在春山外的意境。
雨天喜欢看雨,更喜欢听雨。
看雨是透过雨帘看大屋生烟,看微雨燕子斜,看雨滴坠下激起的水花;听雨,是听雨润万物的淅沥声,听雨轻洒绿叶的沙沙声,听檐水落地的滴答声。其实,无论看雨还是听雨,都是一种心灵上的纾解,情感上的释放,无论酷暑是多么炎热,心底却是一处绿荫,一片宁静。凝眸望雨,侧耳倾听,那一瞬间,神思融入雨中。融入的,是一许伤感,一缕浅愁,一点开心,一段思念,又或许,是一些无法对别人诉说的美妙故事。
生命也是如此,吹吹风,淋淋雨,人生就豁达、愉悦,一些灾难、曲折的经历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倒是更坦然地继续行走,品味一路上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凌晨,雨小了,薄了。登上楼顶。一股清新明爽的空气,含着雨丝,扑面而来,沁人心肺。这时,雾像女子羞赧的身影,悄悄地来了,慢慢弥漫了整个小城。小城收敛了往日的锋芒,变得格外温柔起来。夜灯,把水汽氤氲得五颜六色。稍后的雨雾中,早起人的开门声,早行人的对话声,小贩的叫卖声,汽车发动声,伴着雨水混合声相继传来,特别细腻清晰,入耳愉悦。或许,雨水具有导音的功能,用细密的雨雾把清晨万籁播散开来。
推开移窗,把手臂探出窗外,手心向上,瞬间细雨湿掌。那雨丝过于轻柔,过于细腻,仿佛不是落下来的,而是如风一般拂过肌肤。临窗俯视,心就酥了。小院落绿了,什么都绿了。桂树摇曳,碧叶莹润。老藤缠枝,叶色冷青。满树橘红的花朵却是分外地热烈,树下一地落红,疏雨斜风中,余香袅袅,如烟似雾。缀满青红色花蕾的石榴,沾露莹珠,更是鲜亮到了心底。相形之下,那一两朵月季就稍显孤寂了,却也别有一番情致。
有人说,不懂雨的人,是没有情趣的人,是不解风情的人。
其实,无论看雨,听雨,或者干脆跳进雨中淋湿自己,都是对雨的一种体验,一种领悟,一种阅读,寻求生命与雨的某种契合。
雨,还在下,像薄薄的雪花,无声飘落。我已经离开了窗前,无需去看,依然可以听得见雨丝快乐的声音。因为,我懂雨,它始终飘洒在我的心灵中,成为一个永恒的意象,那就是雨雾中绰约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