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爱情】如鱼(小说)

  【爱情】如鱼(小说) ————像鱼一样的女人


作者:千山有水千江月 白丁,3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701发表时间:2010-02-28 16:37:50
摘要:“男人和女人本来就是感情动物,日久生情在所难免。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如鱼投入辛放的怀抱,把初恋演化成一发不可收地偷情。她已经28岁,对男欢女爱早已开窍且有着一股冲动促使。当他的手第一次触摸她的身体的时候,她觉得像岩浆一样亟待迸发。在夜色掩盖下,听着他的呼吸迎合他的动作,她觉得自己有些像调色板,而他是调色的笔,两人融化起来就成了五颜六色的颜料……那里是一潭寂静的湖水,月光流淌在叶子上,鸟虫雅静无声。此刻的天空像是刚涂上颜料,神秘而深邃,隐约可见的几颗星星也俏皮地眨着眼睛,诉说一般。他支撑着的身体肆意地挥洒,仿佛要将她吞没,在风的和声里找到栖息地;她渴望着、胆怯着,却没有躲闪,像木舟似的飘摇。有一刹那,她想到把两人的身体勾勒成一幅立体画,一定会很美妙。他的五官很生动,骨骼也可以用线条来表现。在大学的人体写生课上,她看过男人体,像他这般完美的比例并不多见,从欣赏的角度看他的身体无可挑剔……想着想着,她的双臂把他揽得更紧,让他以为到了冲刺阶段而发起冲锋……”

【爱情】如鱼(小说) 风景一样的女人是男人的骨骼,鱼一样的女人是男人的灵魂。——题记
  
   那个清晨醒来的时候,如鱼分明看见几只天鹅从沐天湖边飞走,还听到此起彼伏的鸟鸣,“唧唧喳喳”的声音不绝于耳;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鼻而来,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仿佛听到呼唤“快起床、快起床”,她以为是辛放的声音睁开眼却没有看到他的身影。湖的对面再次传来那种声音的时候,她已经清晰地知道那浑然如贝司般的歌喉来自布谷鸟,悠远而空旷。沉浸在如歌的早晨,等他拉起她的手便问:“看见那些天鹅了吗?”他说她是幻觉这里怎么会有天鹅,还说找好了回去的车。
   太阳的光芒开始刺眼,“唧唧喳喳”的,鸟声依旧。她背过身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仿佛要找出天鹅的踪迹却被强行拖走,不远处停着一辆警车。她知道此时的乡野河畔没有比之更好的回市区的交通工具了,更不会有出租车经过。
   至于天鹅的问题如鱼查阅了地方志找到一段记载,曾经有天鹅在沐天湖出没。辛放没有再次强调看见天鹅是她的幻觉,只遗憾没有亲眼目睹。她说要把那天的天鹅画出来作为纪念,他不以为然,觉得女人多半是幼稚的。而立之年成名成家的经历提醒他,唯一遗憾的是因为钱的原故没有把那个漂亮的生物学硕士留在身边——这段往事成为他的隐痛,关乎男人的脸面。此后,他立志挣钱、挣很多的钱,即便是为讨好女人也在所不惜。在媒体成为唯一暴利行业之后,他看准报社便一头扎进去。他时不时地打消写作的念头,金钱和女人成为最爱。他不在乎如鱼有朝一日也会成为名人,关键是她是个漂亮女人就已经足够。凭借知名作家的身份他已经可以在社会博弈中游刃有余,博取好处而不必再辛苦地爬格子。只是,如鱼的话常常会触动他的灵魂的某一处而令他惴惴不安,尤其是她常常有意无意地谈起写作……
  
   一、
   如鱼的专业是油画,她大学毕业分配到报社而成为辛放的同事。开始时她的名字叫“如雨”,廖如雨。名字是外公起的,她出生时窗外正淅淅沥沥地下雨。外公是报社首任总编,有“天下第一笔”的美誉。如鱼分配到报社是外公的学生、现任总编帮的忙,她从出生到工作一直受外公呵护。不幸的是,外公早早作古,令她无以回报。
   妈妈怀念父亲的时候往往会念叨如鱼的名字,说一生勤劳的父亲只留下这么个可供追忆的符号,想起来就心酸。要说,如鱼对外公的感情也很深,从小就跟着他出入报社,看他孜孜不倦地阅读稿件,有时感慨万千,有时开怀大笑。不过,她常常把情感隐藏起来,甚至身边的亲人也不让知道。清明节的时候,她会偷偷跑到外公墓地独自祭奠,有时候会待上大半天。她曾经创作过一幅油画《外公的墓地》,这幅画后来参加全国美展,奖杯就被埋在墓碑旁。那时她正在练习点彩画法,看到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画上的调子令她想起外公的墓地的午后。尽管是模仿之作却颇受好评,尤其是带进大学校园后被专业课教授极力推荐。可是在母亲面前如鱼总显得叛逆,她说雨是没有生命的,常常扬言改名儿。母亲知道她对外公的感情,也知道她的话是唯心的。
   如鱼妈妈是个善良、软弱的女人,像所有母亲一样疼爱女儿却因为丈夫的武断而不敢过于流露她的爱。如鱼高中毕业那年高考落榜,父亲找了指标让去上班,她却执意复读转攻美术。父女俩产生矛盾的时候,母亲站在父亲一边导致女儿在家里没有了地位。如鱼住在搭建的小房子里,只有猫作伴……她常常沉浸在对外公的怀念中,如果外公在父亲是不敢嚣张的,就像当初坚持让她学油画一样。她有时候会奇怪生在书香门第又天生丽质的母亲怎么会看上靠当兵提干跳出田埂的父亲?探讨的结果是母亲太幼稚,偷偷去相亲才上了父亲的当。在如鱼眼里,父亲是世俗的、势力的,古板加僵化。她不爱与人交流,对事物的认识多半都是透过自己的眼睛。她曾经幻想父亲脱掉旧军装的样子,自作主张地为他置办过一身中式行头,结果被当作奇装异服扔到墙角,最后被哥哥捡起当时装穿才解围。她买服装花光了母亲给的盘缠,如果不是哥哥及时补贴,她连参加专业课考试也不能够。可惜哥哥不常在家,即便有嫂子在也会因明哲保身对她不闻不问的。如鱼在家里很孤独,只有那只猫钻进被窝里的时候,才觉得温暖。
   如鱼真正解脱是在考上大学之后,她不用再管家里要钱,靠跟同学干装修度过了四年。学油画需要很高的成本,画布、颜料都很贵,她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好在那时候房屋装修刚开始热,他们这些美术学子率先加入其中,只要肯干就有源源不断的活儿。带她干活的是高年级师姐,见她不像其他女生似的娇气,就很放心地把装修设计和监工交给她做。这个时期,她曾暗暗喜欢过一位帅气的男生,但那男生有女朋友且是青梅竹马,于是,她打消了念头。那时,高年级师姐正与一位军医大的学生恋爱也无暇替她操心,整个大学时期除了参与装修工作,如鱼基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再者,她看上去有些冷漠且不像别的女生似的花枝招展,也就鲜有爱情光顾。偶有同学结伴郊游,当别人成双成对在太阳下依偎的时候,她便躲到远处写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好在大学的恋爱离婚姻还有一段距离,学业的进步才是她真正在乎的。在专业领域她一直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也是美术系学生中唯一获全国大奖的人。高年级师姐戏虐地说,如果自己是男生一定会娶如鱼。师姐喜欢那幅具有毕加索风格的获奖作品《街头的秧歌》,她喜欢画上鲜活的色彩要高价收藏,如鱼把真品赠送给她之后把复制品给了美术馆。
   大学毕业时,如鱼原本可以留校父亲却武断地要求她回家乡,理由是女孩子本应“三从四德”。也难怪,高小毕业的父亲的知识恐怕就剩下少年时读过的“四书五经”了。她很委屈,觉得挣扎良久命运还操纵在父亲手里,在抗争的过程中最后让她妥协的却是母亲的眼泪。当时,她觉得自己的选择很凛然,直到又踏进那间孤独的小屋的时候才感到悲凉:她再次与猫为伍,拥有画室的想法也成为泡影。
  
   二、
   报到的时候,三位前辈正在议论如鱼是不是美女。她的出现虽然没有令周末部的同事大惊失色,却也瞠目结舌:宽松的黑色服装包裹着娇小瘦弱的躯体,黑色宽边眼睛遮住了她的眉清目秀,看上去像个三十岁的成熟女人,可怕的是她的唇线画得夸张且涂棕色唇膏。不过在辛放眼里她还是超凡脱俗的,尤其是看上去有些惨白的皮肤竟如玉般光洁,宽阔的额头上裸露着漂亮的发际线——这些是被别人忽略的。她虽然有些抠胸却很丰满,身材也纤细得很。抠胸是少女时期形成的,因为过早发育的乳房让她难为情并觉得累赘,便常常选择宽松的上衣加以掩饰,久而久之随成陋习。那时候她父亲刚转业不习惯地方工作,看见她就有一股无名火想发,回到家里她就蔫儿。在父亲眼前极力装出驯服来,出了门却又极力张扬,像个两栖动物。
   之前,如鱼妈妈做过调查,周末部的三位编辑都是名人,作家辛放、女作家江枫、评论家申楷模,且三位年龄都在30岁以上。10岁的年龄差让如鱼妈妈很放心,以为他们的人生经验还可以历练女儿,把她变成淑女也说不定。妈妈当然不会告诉如鱼心里的小九九,任由她去接受和感悟,只说赶上这么好的单位是女儿运气要好好珍惜。谁料,如鱼到周末部之后就露出张狂,首先对名字进行改良,出现在“美术编辑”一栏的只有两个字“如鱼”。妈妈质问:这还是你吗?一个姑娘家怎么能把名字改成这样?对得住外公吗?简直大逆不道!如鱼淡淡地回答:鱼是有生命的,“如鱼得水”嘛。她对于已经见过面的同事并不知道他们之前各自的辉煌,以为不过是几个草寇也就缺少仰视的感觉。另外,她的鱼缸里养着几条漂亮的金鱼,每每看着就快乐得忘乎所以,哪里有工夫在乎其它。不过,在她不在意的时候猫在窥视着那些鱼呢。
   申楷模是编辑部主任,他要求每位编辑都要放下自己的创作,全力以赴办《周末》。创刊号组稿早已完成,只欠版式设计的东风。申楷模向如鱼提出的要求是:大气。如鱼跑到照排室占用一台电脑,设计稿一出来就打电话到部里,请申楷模审查。申楷模叫上辛放,两人赶到照排室时,如鱼正在传授图片扫描技巧,几个年轻排版员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这几位曾让编辑们吃够苦头的年轻人,故意拖延排版时间,让编辑、校对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刚上照排编辑们都不会用电脑,无法亲自操作。申楷模和辛放在其他部室工作时也是深有体会,此刻,他俩对如鱼有些刮目相看。
   如鱼看到申楷模和辛放前来,她很沉着地打开设计好的版式让他们看。那时的报纸印刷没有上彩印,局限于套红,色彩变化受限制。如鱼设计的版面是充分运用红与黑两种色彩的对比,只在报头和报尾做了套红处理。她强调,报头使用红色,内容上就应该控制,可以透过字体变化美化版面。辛放听完她的解释后大声说“好”,话音刚落,沉默不语的申楷模发话:红少,小气。也就是说,设计没有达到要求。
   如鱼从座位上起身,把申楷模推到椅子上说:你来,做个大气的瞧瞧。旁边的人偷偷地笑,她向他们做着鬼脸。申楷模狼狈地握着鼠标,不知如何是好。辛放把他拉起来,说:嗨,这是美编的事,怎么能让领导亲自动手呢?如鱼,来,在标题上勾几个红边,效果就有了。要喜庆、喜庆。
   申楷模也说“对,要喜庆”,说完,两个人毅然走出了照排室。如鱼反复看了看自己的设计,认为没有改的必要,便打印一份报样拿去给总编看,说是申楷模请领导签字。总编在报样上签完“同意”,如鱼再拿回照排室的时候,《周末》创刊号就诞生了,报社上下一片叫好声,说是版式太漂亮了,申楷模也就不便批评如鱼先斩后奏。总编请周末部全体吃饭,对如鱼大加赞扬之后却要她好好向前辈学习,还趁机介绍申楷模等人的丰功伟绩和他们为办报作出的牺牲。如鱼听得云里雾里,最后表示:一定好好学习,回去就拜读老师们的作品。不过,她认为,辛放和江枫是作家,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放弃写作很可惜的。
  
   三、
   如鱼找来辛放发在《十月》上的小说《沐天湖》,看了一遍之后就有些崇敬,那流畅的语言、如诗如画的意境,人物也鲜活得很。她还看了申楷模关于《沐天湖》的评论,也开始产生好感。到周末部之后,她一直认为他是小看她的,有时让她想到父亲的威严。
   父亲没有因为如鱼参加工作而变得温和,所以,她在工作之余常常滞留报社,跟同事打打扑克什么的,辛放也时不时地站在她身后指点。曾经,他不经意地说:如果长发飘飘,你就是天女……听完之后她马上反问:谁规定天女不可以是短发的?不过,她还是开始留起长发来,没出半年已经如瀑布一般。不过,她把长发梳成一根辫子搭在肩上,显得别有韵致。衣着也朝着端庄的方向改进,夏天更喜欢穿黑色长裙配一双粉红凉鞋、裸露着冷翠色指甲,于淑女风范中略显娇俏,很有些“天女”的感觉——高跟鞋一穿,竟然也不抠胸了。江枫看着越来越标致的如鱼,感叹道:总有一天“鲜花”要插到“牛粪”上!
   如鱼的改变与适时出现在部里的广告员钱红和季淑懿有关,她们是周末部招聘的,也是奔着辛放的名气而来。二位是辛放在师范当老师时的学生,对他的崇拜几乎到痴迷程度。她们自然也是花容月貌、虽都已成婚却大胆妄为,工作一段时间后竟公然地对辛放示爱。她俩约定,无论辛放接受谁依然做姐妹。为了把她们所谓的浪漫进行到底,两人悄悄地离了婚。一旦玩起真的辛放便退避三舍,采取躲的策略。申楷模火上浇油地说,像季淑懿那么妩媚的淑女,如果是他定然娶了做压寨夫人。钱红说他太文弱,不配。再后来,钱红和季淑懿两人的前夫联合起来,对辛放围追堵截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申楷模派辛放出差月余,避免了这次灾难的发生。辛放走后,他编的副刊由如鱼接手,备选的文稿很丰富,名家约稿源源不断。这段日子,辛放常打电话到部里告诉她每一期上哪些稿子,钱红和季淑懿惊呼:没想到螳螂捕蝉还有个黄雀在后呢!她俩跟客户买醉去了,如鱼则无动于衷。辛放出差回来后对二位更是敬而远之,谈广告也由如鱼作陪。这事源于接待一位广东商人,对方一进门就问邮局在哪儿,钱红拉着让座、季淑懿忙去倒水,客户却不停地发问。如鱼起身一声“老细”,客户就友好地跟着她出去了。客户去过邮局之后,又回到部里找如鱼并把广告交给她做,这令钱红和季淑懿很尴尬。时间久了,钱红和季淑懿不甘心受冷落,主动辞职另谋高就去了。申楷模和辛放再去谈广告,如鱼就成了他们的随从,她时不时地还可以唱唱流行歌曲什么的。不过,在歌舞厅里与小姐们为伍是如鱼反感的,她觉得有被玷污感。最难受的一次是遇到哥哥,说是要把父亲找来拉她回家。她便有了理由,从此不进歌舞厅。
   辛放问她为什么连哥哥都怕,她说是怕父亲。不久之后,辛放借故去了如鱼家,见识了她父亲的厉害。那是个星期天上午,如鱼去郊外写生了,他去拿广告插图。如鱼父亲独自在家,让辛放自己去小屋找,又在院子里自言自语:工作的事要在单位做,星期天是私人时间……辛放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他只是看着她狭小的空间心酸:画家怎么能住连画架也放不开的屋子?他看完几幅作品后,决意要为她找间画室。
  

共 932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很不错的爱情小说,但是绝对不是传统意义的爱情小说,倒像是一个女知识分子的个性展示和前半生的文学总结,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不单单讲诉了一段情,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和令人信服的世态人情。小编可以肯定,这篇小说,肯定是这次以《爱情》命题的征文活动中,有实力夺魁的佳作之一!【编辑:左黄右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左黄右苍        2010-02-28 16:41:47
  赞一个!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2 楼        文友:浅泠        2010-03-01 14:13:30
  真是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另外作者的名我喜欢,正是我最喜欢的那部小说名!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