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我的平凡初心(随笔)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单位的几位年轻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翻看着那些热情洋溢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满对党组织的真诚向往,一如当年的自己。
1995年,参加工作的前夜,父母的教诲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好好干!”却成为自己最早的初心。我被分配到局办公室,但起初并没有给我多少实质性的工作。我独自坐在屋子的一角,望着别人忙忙碌碌地接打电话、收发文件、迎来送往。虽然决心“努力工作”,但其实完全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做起。有时看别人忙不过来,默默地走过去帮忙装订文件、给客人倒杯茶水,每当有人送给我一个善意的微笑,都感到自己融入了他们。
1996年,上班一年了。由于离家较远,我住在单位的宿舍里。每天天还没亮,我都会起床生好办公室的炉子,然后拿起笤帚、抹布,清理办公室、打印室、会议室,连续收拾五六个大小房间,忙碌之后,天就亮了。当年工作没有电脑,每当主任起草完一份稿件,我们几个年轻人分头抄写,有时任务催得急,我们抄写到深夜,但我觉得自己正好可以借此熟悉工作,因此每次来了任务,都尽自己的努力抄写工整,交给打字室打印出来。当年,单位组织义务劳动,我积极报名,专门抢脏活累活去干,虽然有时很累,但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也收到许多赞扬的目光。党组织开展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虽然成绩并不一定理想,但我却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锤炼,同时也对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尽管对党心怀敬仰,但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我的尽心尽力,只是因为珍惜工作的来之不易。
1997年,我们单位牵头实施县内四条河道治理,工程被划分为四个战区,我被分配到其中的一个战区负责每天汇总工作进度,除了编制上报表格,还负责汇总上报整个工程的数据,因为办公室的几个人都被分配到其他战区,办公室日常工作的跑东跑西仍旧是我,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我觉得自己很充实。为了打造工程声势,各个战区指挥部门前需要张贴标语,很多人苦思冥想,我接连想出几条被采纳了,由单位写字漂亮的老同志写好贴在指挥部门口,很多人路过都说对仗工整,很有气势。我的努力大家看在眼里,终于有一天,单位负责党建的领导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入党的想法。小时候听说身边的哪位长辈是“共产党员”,立刻就心怀崇敬,因为那时在我看来,这个名字就是战争时代威武不屈的革命者,觉得能够成为一名党员一定很不容易。尽管后来认识到和平时期的党员不用再抛头颅洒热血,但也一定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人物。于是不自信地问自己是不是够格,那位同事非常肯定地说“够格,通过这两年的观察,你非常够格,赶紧递交入党申请书吧!”递交了入党申请,我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每天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单位准备工作,每一位给单位打过电话的人都记得那个“说话很客气的小伙子”。我觉得,自己虽然现在还没入党,但从现在起,遇到事情,就要想想党员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1998年,单位精简机关人员,办公室只剩下了我和另外三位女同志。巧合的是,他们当年都已经怀孕,行动不便。为了照顾她们,已经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主动承担了几乎所有杂物,打水扫地、布置会场、整理资料、有时一天数次往返县政府取文件。那时只有办公室有电话,遇到来电话找人,我每次都是楼上楼下(我们已经搬到了新建的楼房里)跑着去找,有时找来这个,又来电话去找那个。那时没人负责印刷文件,我也承担下来,刚开始不会使用手摇印刷机,就自己慢慢摸索,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油墨。但我始终在接受任务时不向组织讲条件,因为一想到我那份已经交上去的《入党申请书》,就觉得那上面的每一句话都已经成为衡量自己言行的尺子。
1999年6月18日,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机关支部召开会议,同意吸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我成为当时单位年龄最小,工龄最短的共产党员。那年“七一”,我们在县烈士陵园对党宣誓,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心继续守住初心,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后,无论是负责的共青团,还是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还是信息宣传,在很多工作领域都使单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2003年,我开始专门负责党建工作,我更为迅速地系统学习党建知识,努力为中心工作提供支持,为组织阵地和党员工作生活提供服务,大多数春节放假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单位完成善后工作。每当自己的信息报道变成《中国水利报》上的铅字,每当自己的理论文章获得市级奖励,每当参加县级理论骨干读书班的学习,每当在全县党建工作交流会上进行交流时,都感到自己为党的事业奉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转眼,自己已经是拥有22年党龄的老党员了,随着时光的推移,每当有些劳累之时,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的入党誓言,都会幡然振作,重拾初心。
为党工作,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