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母亲的茶杯(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母亲的茶杯(散文)


作者:古风雪 布衣,17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31发表时间:2021-08-17 10:02:43
摘要:我也喜欢喝茶。十几年过去了,我也摆弄过不少茶杯了,从没遇见过像母亲的茶杯一样有品有相的,每当想起那只母亲生前用过的茶杯,心中就有一些痛楚和遗憾。我的所有茶杯里找不到母亲的一星半点。

母亲有个茶杯,精致的很,从不离手。
   这在那时候的乡下是不多见的。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乡下人喝茶是没有人用专门茶杯的,几乎所有的人喝茶都是用吃过罐头的粗糙玻璃瓶当茶杯,而且千篇一律的相似,造型不规则,材质潦草。尽管都是玻璃材质,但最初所装的都是风靡农村的各式糖水腌果,罐头大概是农村当时最好的吃食了吧!有人用罐头作走亲访友的礼品也是不足为奇的。吃完罐头,瓶子舍不得丢,进行二次利用,就成了农村人的“喝茶神器。”
   母亲的茶杯却不是吃过罐头的玻璃瓶。那是城里人才有的专用茶杯,真正的紫砂杯。通体琉红的不锈钢杯体,绘有张大千的《玉女采莲图》。夏荷,宽叶,碧水,小船,蓝天,白云尽收眼底,让人看了有赏心悦目之感,爱不释手之意。光滑黝黑的杯盖,表面镶有两朵含苞未放的粉莲,栩栩如生。黑沉厚实的杯底,内部清莹剔透,外围似有一层薄纱,形如一层雾水,恰似丽水而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的紫砂杯是普通茶杯容量的2倍。也许母亲在购买时考虑到了大体力劳作,装得住水。我们习惯性的称母亲的茶杯为水壶,因为它一次可以装差不多半热水壶的开水。母亲却坚持称是茶杯,并不允许我们再叫它水壶。为此母亲还严厉的“教导”过我们。不过我们私下里还是叫水壶。村子里的人多数都羡慕母亲的茶杯又舍不得花那个钱去为自己买一只,背地里说母亲不会过日子,不就喝个茶么!真不该花那个钱。母亲却不以为然。母亲喜欢喝茶而且有瘾。母亲说:“她就喜欢茶水的那股味,刚入口中有些涩苦,咽下去唇齿间又是淡淡的清香。咱们平常人家的日子也不正是先苦后甜么?”
   母亲每天早上起来,晚上睡前都会喝一点茶。
   母亲晚上喝茶的这个习惯,离不开晚间的劳作。我们这个村临近城区,属于渭河以北。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小河自西向东而过,河水并不清澈,但终年滋润着两岸的农田。不知什么时候秦椒成了本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秦椒的一生是极其漫长的,要经历三个季节——春夏秋。农人们寒春时节就开始准备培育椒苗,一直到深秋才能收获。摘椒的时节是筋疲力尽的累人。但这种累人是所有椒农期盼的。秦椒是唯一的经济作物,收获会为辛勤劳作一年的农人带来可观的收入,这样又能为家里的生活增添一些光彩。
   白天无论多么炎热,多么劳累,椒农总会把成熟的秦椒在夜幕降临前摘回来。成熟的秦椒要是不及时摘回来,淋一点雨就会烂在地里,谁都保不齐什么时候会淅淅沥沥的下一阵小雨。北方的秋总是这样的撩人,雨水像是秋的恋人总是如影相随。白天把秦椒摘回来,晚上农人们还不能歇息,所有的秦椒倒在院子里,形成一座小山。一家人围起来,借着灯泡的黄光,挑拣,绑串后挂在房檐下等待将来风干自食或换钱,其余的剪把第二天卖给辣椒贩子。小贩们在收椒的季节每天都来,这对椒农来说省去了不少麻烦,要不然就得拉着架子车到县城去卖。母亲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喝茶的。摘椒的晚上,母亲就带领全家人围在椒堆前劳动。有时候,我睡一觉起来母亲还在劳作,父亲也是陪伴着,母亲会过一段时间喝一口茶提提神,直到收拾完所有当天的秦椒。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休息的,第二天等我起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前院后院的奔忙起来。吃过早饭,母亲就头一个拉着架子车向椒田走去,那只水壶般的茶杯,在母亲架子车挡板下,被清晨的第一缕秋日一照,反射着采莲的金光,仿佛赋予了那些玉女生命,与母亲的背化为一起。那是天下所有劳动人民才有的神采和秀美。
   我问过母亲茶杯的由来。这是母亲最引以为豪的经历,说起来母亲总是滔滔不绝。但母亲不言于对外人说,只对我们家里人说的。后来还是父亲说给村里人听。
   在平常的日子里,母亲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人。她少语言多劳作。用母亲的话来说:“言多必失,还是少说为妙。”但母亲做事却是干练利飒,说干就干,干绝不婆婆妈妈,拖泥带水。母亲负责全家人的衣食运作。街面上扯回来的布料变成衣服,粮由有麦粒变成面粉,再变成面条。有着一双“解放脚”的母亲从早到晚就是闲不住。院子中的各个角落会传出风箱声,刷锅声,叫鸡声,叫猪声。母亲几乎没有时间和我认真的说话,说话的时候恨不得把内容压缩到最短。“赶紧走”这是每天催促我去上学。“给”“吃”这是母亲把拌汤或是面条或是馍馍交给我。也正是母亲许多年来这些简短的吩咐和呼喊,我们兄妹俩心领神会,无条件的执行和服从着。
   母亲尽管忙着维持家里的正常运转,但农闲时也会跟着村上的几个包工头去城里务工,赚了钱补贴家用。母亲如获至宝的茶杯就是在第一次到县城做工时购买的。四月头上,家里的农活基本没有什么了,母亲就到处蹿腾打听寻一处活干。恰逢时运,母亲得到了一个到县政府大院栽花种草的活。一起去的还有同村的几个女人,都是村子里利气女人,为人精练,灵活利飒,干活绝对是一把好手。第二天,东边刚露出一点鱼肚白,几个女人扶着老式的加重自行车,趁着尚未退却的夜寒悄悄地进城了。进城是这群妇女常有的事,毕竟村子离县城近在咫尺,不带四里地,但进县政府大院对于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和煦的春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女人们都在卖力的干着手里的活。到了中午,母亲第一个呼喊几个妇女要去县政府办公室倒些水喝。其他几个女人多少有些腼腆和忐忑,不好意思去,更多的是拘束,毕竟是第一次进政府大院。母亲没有去理会她们,拿了几个人的罐头瓶就朝办公楼走去。回来的时候,每个罐头瓶都是满的,而且是热水。大家都用一种崇拜的眼神看着母亲,立即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问:“办公室在几楼,怎么倒的水,有没有见到县长等等?”母亲说:“刚进去有些紧张,但进去后就好多了。办公室在三楼,亮堂的很,也宽敞的很。热水器就放在门口,比公社(乡政府)的大多了,一边是热水一边是凉水。刚进去就碰到了一个老汉,头发梳得油亮,但已经没有多少。满面红光,但又遮不住沧桑,额前有几条沟壑似的皱纹,一脸的和气,看见我进来一笑,笑容几乎淹没了眼睛,形成一道细缝,灰蓝色的夹克下白衬衣勒进了裤腰带,蓝色西裤的裤腿一直伸到脚踝,半遮着锃亮的黑色皮鞋,和蔼的语气使人轻松了许多。问我有什么事吗?我说‘他伯’我们几个人在楼下干活,渴了,想倒些水喝。“哦”,来来来,这里有热水和凉水,凉水是过滤的也可以直接喝,我帮你倒。”老汉说着就接过了母亲手里的几个罐头瓶,问:“要不要茶叶?”母亲说:“不要了,这已经很麻烦你了!”倒了热水母亲离开时,老汉又说:“喝完了就自己来倒。”母亲千恩万谢的下了楼,心情从未有过的轻松,连今天拂在脸上的微风都从未感到如此的温和。母亲甚至在出楼道门的时候还哼起了《红灯记》的曲子。最后母亲还告诉村里的几个女人,她看见办公室的人手里都有一只喝茶的杯子,比我们这个罐头瓶高级多了,听说热水倒进去,放一天都是热的,咱们啥时间也每个人买上一只,以后出门干活带上,尽喝热水。母亲的提议立即遭到了几个妇女的否定,说啥的都有:那杯子一定很贵吧?那是城里人用的,咱们农村人用罐头瓶就行了,说母亲不知道节俭,尽弄些高大上的东西。母亲却说:“城里人用的东西咱们也可以用么!如今,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咱们农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新变化,农村人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要学会更新观念,也要学会适当的享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试着与城市接轨么?”其他几个女人嘴上同意,心里却并没有认同母亲的看法。到了下午,几个女人还是在努力的干活,在此期间,有三四个女人轮流倒过两次水。大约在半下午,政府大楼出来了一位老汉,东瞅西瞧了一会,径直向一群栽花种草的妇女走来。母亲见是给她倒水的那个老汉,便毫无顾虑的问候了一下。老汉走过来向所有人问了好,之后便和大家攀谈起来,问了:“还喝不喝水,如果喝就上去倒。又问是哪里人,村子里生活怎么样,有什么困难等等。”所有人都被这老汉和蔼可亲的语气在闲聊中感染了,仿佛是遇到了亲戚一般,最终也放下了心里的那一点戒备,开始畅谈自己的对生活的感知和认识。轮到母亲说话时,母亲说:“农村生活啥都好了,就是我们村的路难言得很,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通了水泥路,就我们村还是土路,一下雨满路泥水,尤其是到了收椒的季节,要是赶上秋雨,外面的收椒车进不来,里面的秦椒又运不出去,有些秦椒都烂掉了,农民真是苦不堪言。”正说话间,不远处走过来一个精干的小伙,挎了一副眼镜,文质彬彬,来到那老汉跟前不慌不忙地叫了一声:“县长。”母亲本来还要说什么,话到嘴边又硬生生的咽了下去。所有的女人都为之一怔,刚才的七嘴八舌瞬间鸦雀无声,都偷偷地瞄着那个老汉,仿佛一群犯了错的学生,等待老师的批评。老汉应了一声那个小伙子,回过头来看大家都不说话了呵呵一笑朗朗地说:“你们先忙,我还有些事,等过几天我去看看你们村的道路。”说完拜了拜手就随那个小伙进了大楼。母亲心咯噔了一下,全身一阵哆嗦,好几次都把几个花苗栽到了同一个坑里,旁边的一个女人问母亲怎么了,母亲说:“第一次给我倒水的那个老汉就是县长。”“没想到咱们的县长这么合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个女人自言自语道。“刚才是不是说错话了?我也是第一次让县长给我倒水”母亲喃喃道。
   后来,母亲的事迹就成了村子里茶余饭后的话资了。
   母亲喜欢喝茶这在全村的妇女中算是佼佼者。母亲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在县政府大院劳作了两天,回去时就用两天的工钱到政府对面的百货大楼买了那个“玉女采莲”的紫砂茶杯。村里的女人们听说母亲用做活的全部工钱为喝个茶买了专门的杯子,都上门来看,挨个举在手里看,啧啧咂舌,赞美不绝,但脸面上多少泛出些嘲讽的气色。母亲肚清心明,也不予理睬。至此以后,母亲无论是忙于家务或是上地干活还是进城做工都会带上她的茶杯。母亲喝的茶远不如她的茶杯值钱,最好的茶叶也是十几元一袋的“十万大山”。茶叶尽管泡了无数次了,母亲还是舍不得倒掉。我尝过母亲的茶,已经没有了茶味,形如白开水一般,但母亲还是喝的津津有味。也许母亲在喝茶时候更多的是在品那个茶杯。我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没有几件大事。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娶了母亲这样的女人。生活中母亲内外兼顾。几乎所有的小事都由母亲定夺,但在母亲运作下,家里几乎没有大事。父亲会把挣来的钱如数的交给母亲,等抽烟时,才问母亲要钱买烟。父亲知道母亲有喝茶的习惯,每天早上起来,就会在母亲的茶杯里泡好水,并附上一句简单的问候:“茶,给你泡好了。”母亲也不回应,只顾干自己的事情,父亲则自感欣慰。就是这一句简单的问候,父亲坚持了一辈子,母亲也习惯了一辈子,这大概就是老一辈人的爱情吧!父亲有个兄弟,分家的时候,父亲没有分到一块砖。母亲为此多少有些记恨,一直不和老屋的人来往。母亲在家里心情不好时就发牢骚说是,父亲没本事,跟着父亲,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可能指的就是分家那一档子事。后来我的父母从老屋搬出来单过,所有家产只有一片宅基地。母亲也很硬气,始终没有向父亲的老家人伸过手。母亲寻求了娘家人,让我的几个舅舅和姨夫帮忙自建了三件泥瓦房。母亲才算是有了自己真正的家。此后的十几年里,母亲的辛勤操劳和父亲没日没夜的外在劳作,终于有了一些积蓄。2000年的时候,母亲和父亲合计了一下,倾全部财力,推倒了已经破旧不堪的泥瓦房。新建了满院子的二层小楼。一辈子的辛勤劳作,让母亲感触最深的就是她的一生建了两院屋里。母亲始终坚信‘勤劳致富’的道理。常常告诫我们兄妹,一生要勤劳持家,天上不会有掉馅饼的事情,要多劳作,少奸滑,只要肯干就会有好日子。但母亲最终还是没有等到过好日子的哪一天,生活的重担终于压爆了母亲的脑血管,直到最后一刻她还在劳作的路上。如果再过几年,我就有能力让母亲过上另一种生活了。然而母亲还是没那个福分。那一年四川的北部发生了地震,我还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勤学就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得了严重的脑溢血,父亲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到市里最好的医院都没有挽回母亲的生命。我接到父亲的电话,连夜回家奔丧。由于母亲一生只育了两个孩子。身为长子,出殡时,我要戴重孝,打幡,摔老盆。父亲决定,母亲的丧事要按老规矩办,且要办的红火热闹,鼓乐班,十八人的灵驾一应具有。由于之前支付了大量的医药费,所以在处理母亲的丧事上,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只有在热情乡亲的帮助下才让母亲的丧事像个样子。小殓时候,我欲将母亲生前的茶杯入棺,却被父亲阻止了。后来父亲就继承了那只茶杯,它是母亲辛勤一生的见证,而今成了留给父亲唯一的念想。父亲惯例每天早上都会在母亲生前的茶杯里泡上茶叶,放在母亲的遗像前。我想父亲的这个习惯在他有生之年是不会改变了。母亲去世了好多年了。尽管那只茶杯的杯体已经掉色的厉害,也看不清图案了,然而紫砂的内胆完好如初,父亲视若珍宝,一有时间就会进行清洁保养。我至今赞美父亲阻挡我将茶杯没有随母亲而去。那只茶杯放在家里已经不是一件茶具,而是我们全家人的对母亲这位女性的敬重和怀念。它是曾伴随母亲走过了无数个勤勤恳恳的日日夜夜与任劳任怨的一生。它象征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贤惠。
   我也喜欢喝茶。十几年过去了,我也摆弄过不少茶杯了,从没遇见过像母亲的茶杯一样有品有相的,每当想起那只母亲生前用过的茶杯,心中就有一些痛楚和遗憾。我的所有茶杯里找不到母亲的一星半点。

共 529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感人的内容,从母亲的茶杯引出母亲人生的回忆,再现了一个勤劳俭朴的农村妇女的光辉形象,就像母亲的茶杯一样有品有相。文中叙述了母亲的茶杯的故事,母亲的茶杯是母亲辛勤一生的见证,母亲饮茶也是因为那个年代连夜收拾所有当天收获的秦椒的劳累。精品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82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8-17 10:04:18
  生动的叙述,感人的内容,从母亲的茶杯引出母亲人生的回忆,母亲的茶杯是母亲辛勤一生的见证。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古风雪        2021-08-20 10:08:55
  感谢秋觅老师精彩评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