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丹枫】长翅膀的文稿(传奇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长翅膀的文稿(传奇小说)


作者:王立刚 秀才,2587.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48发表时间:2021-08-18 22:03:23
摘要:经检索为原创首发丹枫


  
   1981年秋,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由女儿搀扶着,从南昌市北郊的梅岭脚下,一步步地踏上长长的石台阶,来到方宏烈士的墓前。
   “方宏啊,方宏,我的囚友,我的知己!我没忘记你的教诲,完成了你的重托……”老人操着浓重的浙南乡音,泣不成声,泪流成河。
   这位老人是谁,他和方宏是怎样的关系?这事还得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说起。
   1934年11月初,方宏奉命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他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队伍行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被七倍于自己的敌军包围。方宏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以为方宏是共产党的大官,一定藏有许多金银财宝。令他们诧异的是,搜遍方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两个国民党士兵眼睛瞪得像铜铃,不相信这是真的。
   1935年2月初,方宏被国民党军警从上饶押往南昌,囚禁于江西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他虽身陷囹圄,却没有停止工作,在短短六个多月中,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疾病折磨,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稿和信件。在国民党看守人员严密监视下,这些文稿是如何传递出去的?一直都是一个难解之谜。
  
   二
  
   蒋介石听到俘获方宏的消息,欣喜若狂。他认为方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让他归降,胜过战场上消灭数万红军,遂下令“优待”他,不准对其施加酷刑。
   入狱之初,方宏被关押在监狱的普通号。此时,他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唯一让他不安的是,不能继续再为党工作了。闲不下来的他,琢磨着写点东西,以便后来的革命者能从中总结失败的教训,铭记住红十军团英勇斗争的业绩。
   方宏要求监狱方提供笔纸,军法处的人以为方宏精神动摇,要写悔过书,满口答应。他们认为无论方宏写什么也没关系,反正文稿就在他们手中,想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军法处同意给方宏提供笔墨纸张,对他写什么从不检查,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干预。
   方宏有了笔墨纸张,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这是狱中文稿中最长的一篇,有六万余字。写作曾一度中断,方宏觉得,写出来的东西送不出去,失去了写作的动力,因此停了十几天没有动笔,连之前写好了万余字的稿子也撕毁了。
   就在方宏为此事犯愁的时刻,一个神秘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胡征。胡征虽也是囚犯,但他的身份十分特殊。他是国民党元老,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闹革命。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平病逝时,他是遗嘱的见证人和守灵者。他担任过国民革命军军事法官、国民党清党审判委员会主席、高等法院院长和南京、徐州、汉口中央军人监狱的监狱长等职。国民党官场腐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派系斗争非常激烈。1934年7月,胡征因站错队,遭人诬陷,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犯人,被囚禁在南昌军法处看守所的优待号。鉴于他的特殊身份,监狱方对其监管宽松,除了不能随便离开监狱外,其他都很自由,就连他的三姨太向琴也带在身边。
   胡征入狱不久,国民党送来四个重犯,其中就包括方宏。面对国民党的审讯,这四个人都是铁骨铮铮。出于好奇,胡征很想知道蒋介石悬赏八万元大洋要生擒的方宏,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于是他有事没事就跑到方宏的囚室,和他闲谈,久而久之,两人就渐渐熟悉起来,成为了朋友。
   胡征每次去方宏的牢房去聊天,看见方宏在写东西,可是有一段时间,发现其突然搁笔不写了。他好生奇怪,便问:“方先生怎么不写东西了呢?”方宏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写了也没用,又送不出去。”胡征看着方宏说:“那不见得,如果你信任我,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方宏听后拉着胡征的手,高兴地说:“如果先生愿意替我出力,那我将努力地写好它,写多少,算多少。我想让写的文稿在我死后能送交我的同志手里。”胡征拍着胸脯打包票:“我说到做到,请你放心。”
   正当方宏打算放弃写作之时,胡征答应帮助将文稿送出,方宏这才重新动笔,于是才有了被誉为“用生命谱写的爱国主义千古绝唱”的狱中文稿《可爱的中国》、《清贫》。
  
   三
  
   1935年4月下旬,方宏被转囚到了优待号。方宏心里明白,军法处以前将他关押在四人的普通间,不便于劝降他。在优待号,方宏一天到晚地写作,到6月上旬,已经写完《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稿和信件。
   关押方宏的牢房恰好就在胡征囚室的对面,这样,胡征和方宏的接触就多了起来。监狱方对胡征去方宏囚室不加干涉,胡征与方宏天天拉家常,聊身世,不受拘束,无话不谈,日子一久,竟如故友。
   为了争取胡征,方宏与他谈了不少的话,写了许多信。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自落难以来,承你们友谊的帮助,实为感激!”
   此时,胡征的三姨太向琴也经常随他一起探望方宏。她出身于西安大户人家,貌美多才,说媒的人能踏破门槛。她非常要强,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为了能进入上流社会,偏偏要嫁给年龄几乎可做她父亲的胡征,而且是做三姨太。
   胡征可以自由出入牢房,并为方宏提供一些帮助,这让方宏感到是一个机会。一天,方宏试探地问胡征,能否让向琴为他捎一封信。他没有犹豫,满口答应。
   起初,方宏并没有奢望能将文稿在生前送出,而是指望胡征出狱时将它带出去,交给党组织。然而,这件事充满了风险,万一被国民党查获,不但送信人要坐牢甚至被处死,还可能泄露党的机密。因此方宏非常慎重,考虑到每个细节:怎样让地下党相信送信人,万一信件落到敌人手里怎么办,不知道上海地下党的通讯地址,送给谁?一连串的问题在方宏的脑子里盘旋,就像纠缠不休的蜜蜂。
   方宏思来想去,决定为送信人写一介绍信,而且用米汤书写,这是当时中共地下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密写方式。6月11日,他写下《给党中央的信》。该信首先分析敌人没有急于杀害他的原因,报告自己越狱的准备,并请求得到组织援助。其次,方宏罗列了八篇狱中文章的题目,并作简要说明;再次,方宏对胡罟人(即胡征)的情况作了介绍,写道:“胡罟人原是国民党的一个官僚,但他倾向革命,故在狱中给了我一些帮助。我曾与他谈了不少的话,并写了许多信给他,他表示很坚决而且诚恳。他愿意站在党的同情者的立场,接受党的指导,帮助党所需要他做的工作。他共有房地产值十万元,愿意拿出大部分来帮助革命。我告诉他来沪开印刷所,办杂志,鼓吹革命。请中央派一个同志去领导他。只要领导得好,他是可以替党做不少的工作。他与他妻的思想,还需中央给以训练!他交游甚广,干谍报、搞兵运、救济避难同志等工作都可以做。”
   方宏继续写道:“这些文稿,都寄存胡罟人君处保藏着,他答应在他出狱后,送交党中央。”方宏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希望地下党能够相信胡征,认真接待他。
   至于把信送给谁?方宏想到了鲁迅与宋庆龄。方宏没参加革命前,是一个文艺青年,曾在《新青年》杂志发表过小说,和鲁迅有过一面之交。方宏没有见过宋庆龄,但非常信任她和鲁迅,并确信他们一定与中共地下党有联系,于是,也给鲁迅与宋庆龄各写了一封信。
  
   四
  
   方宏将一切都考虑周全了,决心投石问路,遂将三封密写信面交给胡征和向琴。方宏说:“以前得到你们的许多帮助,我非常感谢。这次还要拜托向女士将这些信件送给我们的人。”向琴答道:“能为先生效劳,是我的荣幸。”方宏郑重其事地说:“这件事充满了风险,搞不好要掉脑袋。”向琴从容地答道:“我不怕,我喜欢冒险。”方宏由衷地赞扬:“不愧是女中豪杰!”向琴十分谦虚地说:“先生过奖了,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女子。”方宏从口中甩出五个字:"真是奇女子!"
   方宏皱皱眉,提醒说:“为了以防万一,这些文稿都是密写的,即使被发现,一摞白纸,很容易蒙混过关。这次一共是三封信,一封写给鲁迅先生,一封写给宋庆龄先生,还有一封是三张纸,都标有记号,不要记混了。这些信交给鲁迅先生或宋庆龄先生就可以了。”向琴说:“记住了。”方宏最后叮嘱道:“一定要小心,万一送不出去,就把信件毁了。”向琴保证说:“先生放心,我一定送到,不负先生厚望。”
   向琴带着信件出发了,方宏的心忐忑不安,生怕出现意外。他估计送信来回需八九天,因此,每天都在掐着指头算时间。向琴到了上海,将信件交到内山书店的一位伙计,这位伙计又转交给鲁迅先生。顺利地完成任务,向琴返回南昌复命。
   终于与上海党组织建立起可靠的联系渠道,方宏异常高兴。于是,方宏决定趁热打铁,再送第二批文稿。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方宏对再次传送抱有信心,遂将几篇最看重的文章交给了向琴。此时,方宏已经写完了近十篇文稿,但他非常谨慎,每次只让带二三篇,绝不多带。这样,即使出事,损失也不会很大。
  
   五
  
   送出第一批文稿后,方宏自感时日不多,国民党可能要对自己下手,便决定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的送信途径。监狱文书高军是一个热血青年,他被方宏的坚贞品格所感动,对革命产生了同情心,表示愿意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正好在杭州教书的女友程虹要来南昌看望高军,他答应托她把文稿送出去。
   找到了新的送信人,方宏又用米汤誊写第二批文稿,开始为下一轮的送信做准备。方宏有个好习惯,每写完一篇都要注明时间。比如,在《在狱致全体同志书》的文末,作者注明: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写成,六月十九日密写;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文末,作者注明: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写完,六月二十九日密写于南昌军法处囚室。
   就在方宏誊完两篇文稿不久,放暑假的程虹来到南昌,并于7月初将狱中文稿送到上海,交给了上海地下党刘方。胡方收到这批文稿后,将它交给党中央特科,党中央又转到莫斯科共产国际东方部。1936年1月,在方宏烈士被俘一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办的《救国时报》全文发表了这两篇文章。
   蒋介石闻知方宏的狱中文稿有两篇文章公开发表,暴跳如雷,大骂江西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的人员是蠢材,下令追查方宏的狱中文稿是如何传递出去的?军事委员会特务处的人员查来查去,一无所获,最后不了了之。
   程虹将文稿成功送至上海,但她没有返回南昌。方宏不清楚文稿是否送到,只好让高军再送。7月底,高军来到上海,送出一封信后,发现后面有人跟踪,急忙返回杭州,为了自身安全,其他的信件被高军毁掉了。
  
   六
  
   方宏送出了四批文稿,但仍有部分文稿留在狱中,他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胡征身上。
   6月19日,方宏写《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的序言,文中写道:“何时枪毙——明天或后天,上午或下午,全不知道,也不必去管。在没有枪毙以前,我应将赣东北苏维埃的建设,写一整篇出来。我在这炎暑天气下,汗流如雨,手执着笔,一面构思在写,一面却要防备敌人进房来。我下了决心,要在一个月内,写好这篇文字。”方宏继续写道:“我希望这篇稿子,能借友人之力,送到党的中央。”可惜该文没有写完。
   6月23日,方宏写《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之死》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方宏透露了一个秘密,他与胡征有个“约定”。在娄梦侠牺牲的第二天,方宏刚起床,看到有八个卫兵手持着枪,全上了刺刀,看样子国民党又要杀人了。他以为是马上要枪毙他,赶快将一些零碎文稿整理好,塞入墙壁上脱开的裱纸里。他和胡征曾有一个约定,他若突然被拉出去枪毙,胡征就会来此处取走文稿,设法把它送出去,交给地下党。
   7月底,方宏委派高军第四次送信。不久,方宏将剩下的文稿全部交给了胡征,并做最后的诀别。在一个黑夜里,方宏与他作最后一次长谈。方宏塞给他一大包写好的稿子,恳切地对我说:“胡先生,你是国民党元老,迟早会获得释放。我们算是狱友,拜托你,出狱后将这些东西。送交上海四川路的鲁迅先生,让他转交给地下党。”
   胡征听了直摇头,质疑道:“可我不认识鲁迅先生?”方宏眼睛闪着亮光,若无其事地说:“不要紧,我已为你写好一封介绍。”方宏说着就把文稿交给胡征。他接过文稿,用绳子牢牢缚好,暗暗放在他的床底下。方宏叮嘱说:“我们的谈话内容不要外传,记在脑子里,否则有生命危险。”最后,方宏仰天长叹;“可惜我未能完成宏愿,还有许多东西要写,可国民党当局不会给我更多的时间。今后,你走的路还长,望自重,要谨慎。”胡征听了点点头,表示心领神会,紧紧地攥住方宏的手,不禁潸然泪下。
   1935年8月6日,方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不久,胡征获释,出狱时他把文稿带了出来。一年后,他恪守承诺,打扮成商人模样,亲自将文稿送往上海,辗转交给了地下党手中。
   胡征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员,解放后出任南昌市副市长。胡征出狱后,向琴在麻将场上结识了戴笠,与之鬼混在了一起。胡征忍无可忍,便与向琴离婚。向琴后来加入中统,成为了戴笠的情人,解放前夕去了台湾。方宏牺牲后,高军不久辞职,离开看守所,和程虹结婚,解放后在南昌某中学教书。
  
   七
  
   胡征久久肃穆而立,不忍心离去,在女儿的反复催促下,方才离开了方宏的墓地。
   临上车前,胡征蓦然回首,向着方宏的坟茔注目片刻,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共 532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引人入胜。一个在狱中服刑的人方宏,曾是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为了党的事业,坚持在狱中为革命者能从中总结失败的教训而写作,让后来人铭记住红十军团英勇斗争的业绩。可写好的文稿如何传递出去,让方宏作了难。好在认识了同在狱中服刑的胡征,胡征的特殊身份值得信赖,并有三姨太支持,这些文稿才能飞出监狱得以见天日。后来,方宏又发展了高军、程虹,但最后的稿件还是全部交给了胡征,胡征不负所望,顺利完成任务。而方宏也被判处死刑。时隔五十年后,胡征在儿女的搀扶下,来到方宏烈士的墓前,久久不忍离去!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流畅,为党事业,坚贞不渝,令人敬仰!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1-08-18 23:06:32
  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流畅,为党事业,坚贞不渝,令人敬仰!感谢老师一直支持丹枫,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