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富晓春老师(散文)

精品 【东篱】富晓春老师(散文)


作者:岚亮 进士,1134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02发表时间:2021-08-19 00:11:41


   富晓春,男,身高一米八零,大耳长臂,眼眶深陷,目光深邃,脸部轮廓异常分明,不撑眼镜像保尔,戴上眼镜也像保尔.柯察金。
   他没有教过我,不是我的老师,但确实又是我的老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县文化馆有一份铅印的文学杂志叫《山花》。那时我正在西安当兵,经常往那投稿。《山花》的编辑有两人,一个是王嘉棣,另一个就是富晓春,我与他们素未谋面,完全陌生,只知其名,不知其人,因为文学,有书信往来。相比较而言,我与富晓春联系多一些,但凡投稿,我都会给他附一封信,说一些请他批评指正和感谢的话,当然,每次我都毕恭毕敬地称他为老师。晓春老师为人十分诚恳,每信必回,但不多言语,寥寥几句,言简意赅,有点惜字如金的意思。未见面之前,我曾想象过他的模样,认为他一定是位老先生,一袭青衫,胡须髯髯,满腹经纶。
   一九八六年秋,我退伍回家,选了一个朗日,去拜访他。县文化馆处在县城二新街的街面上,五六间房子,四层高,从大门进去,右侧是楼梯,向左拐里面有一个小院子,高高的院墙上爬着几蓬绿色的藤类植物,铺着碧翠的叶子,三三两两地开着一些悦目的花朵。由于四周都是高矗的房子,这小院像一口幽深的井,再灿烂的阳光也难以照到,顶上是狭窄的天空和几缕淡淡的云彩。小院右隅,趴着一间矮屋,后来知道了,那是副馆长周文锋家的厨房。
   《山花》编辑部设在楼下的一个办公室里,两张桌面盖着玻璃的办公桌,两个棕色的书柜子,三五张椅子。我走进去,室内只有一个人,身长如竿,眼窝凹陷,长发披肩,穿一件棕黄色的风衣,年龄与我相仿,文艺范十足。他看到我,抬起头,打量了一番,用浓重的西坑腔说,你好,请问你找“戛(什么)人”?我说,请问这里是山花编辑部吗?他笑道,是的,你有戛事干呀?我说我是来找富晓春老师的,请问他在吗?透过眼镜片,我看见他的眼睛像电珠般亮了一下,说,你找他有戛事干呀?我叫岚亮,我想见见他。呀!你就是岚亮!呀!你就是富晓春老师!
   多年以后,我和晓春回忆起我们初次见面的情景,便会忍俊不止,哈哈大笑。他说,当时,你还横一句直一句的叫我老师呢。我说,没错呀,到现在,你仍然是我的老师。
  
   二
   唐朝一个枫叶荻花瑟瑟的秋夜,诗魔白居易到浔阳江头送客,邂逅了一个才艺绝代的琵琶女,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晓春不是琵琶女,我更不是白居易,然而,我们的青春命运,是何等的相似。混熟后,我才知道,在文化馆,他并非是正式干部,而是一个合同工,因为他的文学才华出类拔萃,被文化馆聘请为非编的文学编辑,要是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打工仔,这与我后来到县志办打工是一样的,如出一辙。当时,他月薪三十二元,住在大峃街老电影院边文物馆的一个斗室里,顶棚上贴满发黄的旧报纸,墙上贴有两三张电影海报,挂着一把古木吉他,睡“两头端”,盖大花被,书桌上除了杂志和稿纸,再无他物。
   那时候,我只要一到县城,就到他那蹭睡蹭吃。他是一个实在人,从不吝啬,每次接待我,都带我到文化馆对面的老酒馆去吃炒年糕。年糕是晚米做的,拌有肉丝、盘菜和红萝卜丝,最早是五毛钱一盘,后来涨到六毛,最高涨到八毛。我在《我的发小》一文中已经说过,那家老酒馆现在改头换面了,叫“阿春拉面店”,搞特色了,以烧文成拉面为主,不过年糕还是照炒不误的。如果哪位朋友感兴趣,我可以带你到那吃螃蟹炒年糕,一盘六十块钱,料头很足,味道很好,我管买单,想喝酒,也无妨,有道是朋友来了有好酒哦。
   在写作方面,晓春是个全才,小说、散文、诗歌、故事等等,各类题材皆会,但最擅长的,还是写故事。一次,由他创作的一篇故事在上海的《故事会》发表了,我们的文学教父,时为文化馆馆长的项友仁老师大呼不得了!要知道,那时候,文成的作者能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的,可谓是凤毛麟角,难于上青天,难能可贵了。合同工,我有体会,要干比常人多两倍的活,领少得腹都难果的微薄工资,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晓春是一个毅力超凡的人,他在文化馆待了几年,终于撑不下去了,遂欲另辟蹊径,改换门庭。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那一年,县里招考事业干部,他去报考了。考点设在老文中,考试的主要科目是语文和数学。俗话说,术有专攻,晓春自小爱好文学,语文是天才,脑袋活络得像大海的游鱼天上的飞鸟,而数学则属地才,脑瓜变成了不开窍的榆木疙瘩。考语文时,他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考得顺风又顺水,感觉好得不得了。一到考数学,他就晕圈了,奶奶的,每道题目都歪着脑袋,打着问号在问他,他却与之完全不相识,如坠云雾,傻了。幸好,他心理素质强大,临场没有惊慌失措。他装作若无其事的,双手托着腮帮子略一思索,便计上心来。他想,那些计算题、问答题就权当是一个个阴险的小人不理会它们也罢,他把主攻方向确定在前面那一大片选择题上。深思熟虑之后,他拿起草稿纸,撕下四片小纸条,分别写上A、B、C、D。尔后,他将纸条揉成四个小纸丸,放在左手掌心,按照题目顺序,先闭目祈祷,右手再抓纸条,抽出打开是A,在答案上就写A,抽出是B,就答B,如此反复,答罢全部选择题,了事。
   几天后,考试结果出来了,他居然在众多的竟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了。他的语文,几乎考了个满分,数学,也竟让他蒙对了三七二十一分,总分一合,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从此,他就不再流浪了,成为一个正而八经的国家干部,分配到有“文成西藏”之称的上垟乡,当了一个与文学八竿子打不到边的农经员。
  
   三
   晓春、珏玮和我,自诩“铁三角”,是铁血文友和人生知交。以前三人共同创办过“清风诗社”,皆为文学痴狂过,但到头来,真正在写作这条长路走到底的,惟晓春一人。他是一个很倔强、很执着,定力和毅力特强的一个人。
   不过,他毕竟不是神,也是一个吞食人间烟火的凡人,曾经一度,他也迷茫过。在“下海潮”此起彼伏的时期,他看到许多人纷纷跳槽了,下海了,一个个都发了,成富翁了,他的心也动了。那年,他拎起行囊,分别到瓯江、长江和珠江边蹓跶了一圈,欲去寻找商机。遗憾的是,两个月转下来,无论是到哪条江,皆是“江南江北风光好,怎及青纱起高粱”,于是,他从此不再做一夜暴富的美梦了,老老实实地待在乡里干他的工作,码他的文字。
   晓春性格偏内向,貌似沉默寡言的,其实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特能讲故事,平时只不过是不愿表现罢了,高人不露相哦。儿子富博出生后,他爱人晓萍叫他也给儿子取个宝宝贝贝之类的乳名唤唤。他不假思索地说,就叫偏偏吧。晓萍说叫啥不好,为何叫偏偏?他说我就希望你给我生个女儿,你却偏偏给我生了一个儿子,不叫偏偏还能叫啥?他儿子结婚那天,我应邀参加了婚礼,在阳光假日大酒店举行的婚礼大典上,他上台致辞。他又开始讲故了,说,我吧,以前是很想要一个女儿的,可偏偏生了一个儿子,今天,偏偏结婚了……台下轰然大笑。
   晓春在上垟乡上班时,偶尔会到县城出差开会,就像当年的我一样,但凡来县城,他就到我家吃饭。他和珏玮一样,不会抽烟不会喝酒,还不许我加菜,一再强调要与我们“随阵吃”,如果我特地招待他,他就不干,很好侍侯,无非就是多一双筷子多一只碗。彼时我居住在一间出租房内,生活清贫,家里条件十分简陋。六月天,我俩趴在一张圆桌儿上,吃稀饭,配洋芋。晓春说,至今他还忘不了我的吃相,赤着上身,坐在塑料凳上,低头“唏呼唏呼”地喝着饭粥汤,身子弓得像一把稻梯。我说,你别光笑我,当时可是两稻梯哦。
   一次,晓春到办公室找我,问我有没有门路,他在乡镇已干了多年,想调到县城来。我说你终于开窍了,就上垟那样的小池子,怎能养得下你这条大鱼?当时我在县府办工作,认识的人较多,有一定的人脉。我稍微一寻思,就想到一个在某部门当负责人的朋友小D,我说,我带你去找小D去,争取调到小D的单位。他说啥时去?我说晚上就去。到了晚上,他来了,双手空空如也。我说,你想空手套白狼?他摘下眼镜,傻不愣登地说,我可啥也不懂,你说应该咋弄?我说,这样吧,你就随便去买瓶酒来,记住了,不要买多,也不要买好的,就一瓶,略表意思就行。他很听话,立马去买了一瓶泸州老窖。记得那天晚上我骑着自行车,他犹如捧月光佛般抱着一瓶酒,坐在我自行车的后座上,两人摇头晃脑地经过大街,穿过小巷,去找小D。结果,此事黄了,他没怨我。
   我毫不动摇地坚信:英雄必有用武之地。
   不久,晓春因有一技之长,文章写得好,顺理成章地调回了县城。几年后,县里创办《文成报》,他当仁不让地被任为报社副总编。后来,他与珏玮一样,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被调到了温州某文化单位工作。从此以后,往昔的“铁三角”,只留下我一个人待在大山里与山风为伍。
  
   四
   晓春是个成功者。
   卢梭说:“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爱迪生说:“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我认为,晓春是深谙成功秘诀的人。
   纵观他的写作历程,他身上具备了两种常人难及的宝贵品质:一是他对写作怀有一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二是他对事业具有一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早期,他写过各类文学题材,以写故事、创作乡土文化见长,作品频频在报刊上发表,收获颇丰。但于他而言,那些只能算是小成,获大成的,是在近十年间,他不仅成了一个真正的作家,还成为了一个知名学者。
   追溯晓春的成功足迹,还得从他的故乡说起。他的故乡在西坑梧溪,那是一个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古村落,两面青山,一条阔溪,粉墙黛瓦的古民居栉次鳞比地盘桓于溪流两岸,世外桃源也。沿着梧溪逆流而上,是风光奇秀的龙麒源风景区;沿着梧溪顺流而下,是千年名刹天圣山安福寺。梧溪人清一色姓富,据考,乃宋代名相富弼的后裔,凭此就足够让梧溪人引以为豪的。但在梧溪,这不算什么,更让他们感到无比骄傲的,是梧溪乃属“最牛的外婆家”。七百年前,梧溪的一位清纯女子嫁给了南田武阳一户姓刘人家,后来诞下了一个被朱元璋誉为“我之子房”的梧溪外甥,他就是号称“帝师王佐”的大明军师刘基。一百年前,富家大院一位姓赵的外甥在外婆家呱呱坠世了,他叫赵超构,笔名林放,日后成了《新民晚报》的社长,纵横捭阖的新闻泰斗。
   有一段时间,一直笔耕不缀的晓春突然消声匿迹了,我想当然地感叹,又是“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沦落”啊!不料,两年后,一部由他创作的、以赵超构的人生轨迹为素材的人物传奇——《报人赵超构》横空出世了。该书共45万字,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被专家誉为是打开赵超构人生的“达芬奇密码”。此时我才知道,那段时间他是潜心去研究梧溪的外甥赵超构了。立足故土,讴歌乡贤,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匠心独具,非常睿智的高人。
   《报人赵超构》出版后,他又偃旗息鼓了,我想,这家伙这下总该歇火了吧!想不到,仅过了两年,一部巨著《赵超构书信往事》又轰然问世了。此著全文32万字,仍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收集赵老与巴金、张乐平、曾彦修、黄佐临、郑逸梅、张友鸾、魏绍昌、裘柱常、王乐天、张西洛等名家之间,目前仅存的大部分信件。他以书信为由头,讲述了他寻找书信的过程,演译隐藏于书信背后的往事,以及它所承载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色彩,既是赵超构作为现当代杰出人物之传记的一种补充或延伸,也是读者鉴赏信札之余最想了解的。该书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被文汇出版社评为年度十大好书,《新民晚报》原总编辑丁法章称之为“走近赵超构的另一扇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现在的晓春,历经大浪淘沙,面容清瘦,一头青丝如霜染,不管晴天落雨,春夏秋冬,头上终日戴着一顶鸭舌帽,看了叫人心疼,但他成功了。
  
   五
   前年五一过后,王珏玮、富晓春、吴志强和我结伴到黄坦千秋门去寻幽散心。
   千秋门处于飞云湖畔的黛青深处,两脉小溪经村头汇成一股清流,几座老木屋散落在溪畔炊烟袅袅,狗吠声声,距文成县城足有五十里路。一上车,晓春就对我喋喋不休,说你现在快退二线了,总有时间了吧,总该写点东西了吧。再不动手,你就废了,你想想,你忙忙碌碌了一辈子,到老了,都留下了些“戛没事”……他从大峃开始,一直对我唠叨到千秋门,又从千秋门数落我到县城,俨然是一个苦口婆心,对我谆谆教诲的老师。
   我说,我搁笔都三十多年了,与文学已形同陌路,又不会电脑,行吗?
   他说,哦唷!你讲戛没事呀,你底子好,不懂就学呗,不会打电脑就用手机写,我平时都是用手机写的。
   我说,用手机我也不会写。
   他哈哈大笑道,你呀,再不学学,真的会成为一个老古董了,你不会,我教你呗!
   于是,他就一五一十地教我如何在手机上写作,甚是耐心,那神态,让我不禁想起了当年教我语文的张老师。于是,我就像一个学生,听从了他的意见,再度重操旧笔,走进了那既寂寞孤独却也自由快乐的文学世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我以为,富晓春虽然是为文学而奋斗,但他也是一块钢铁,而且炼成了。他长得像保尔,是我的兄弟,更是我心怀感恩的老师。
   2021年8月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54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一篇文应是上一篇《发小的故事》姊妹篇。读过这篇文后,我在想岚亮老师的文字如此深厚,却因为有如此良好的文化氛围。氛围的重要性在于熏染。“入云深处亦沾衣”,当然,岚亮老师的悟性是不可比拟的,却是写文的先导。亦师亦友,是人生的一个莫大的乐趣。文友之间的默契度是让人心领神会的,不论是写文,还是谈论文章方面的事情,让人心情愉悦,宽慰无比。文学在某些程度上是以感受为先,人生阅历为辅,有积淀是最好。有老师在前面指引,那就更是机遇难得。岚亮老师的一篇怀念文,也是风生水起,思念漫漶,如无限的枝蔓在伸向可以触及的地方。人的思念就如这枝蔓。心绪如云,飞起去哪里便不重要了。谢谢岚亮老师的倾情分享,谨祝老师文丰笔健,事事顺心!【东篱编辑:孤独小男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82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8-19 00:20:43
  人生的老师能遇到这样的老师,真的很难得,真心为老师高兴啊。一篇难得的好文,分享人间的快乐,为这纯真的友谊点赞!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1-08-19 10:55:01
  孤独兄弟正在创作长篇,须凝心聚力的,小文让你分神了,真是惭愧。精彩的按语,感谢了,祝创作顺利!
2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8-19 07:03:18
  从这篇幽默风趣的文字里,可以看出岚亮老师是个虚怀若谷的谦谦君子啊!真是孔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忠实践行者。本是一见如故的文友,硬是称一面之交的文友为老师。共同的生活背景、爱好和追求,让具有文学天赋的文成三才子走到一起来了,而且,在以后的蹉跎岁月里都创造了自己事业的辉煌。可敬,可佩!好文,点赞!
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8-19 07:16:46
  人物形象如此洒脱 ,文风如此幽默,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 到金。保尔式的人物。钢铁是这样炼成了。太了不起。
4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1-08-19 10:02:58
  大哥文风一如既往的幽默风趣,廖廖数语,便将一个保尔式的晓春老师,构勒得活灵活现。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你们这三人个个如师,凑在一起,如虎添翼,文成三才子啊!大哥文笔练达精到,文才挥洒自如。超赞,举双手点赞频频。祝好,愿文丰笔健!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5 楼        文友:白玄        2021-08-19 10:03:16
  这篇回忆性叙事散文,详略得当,条理清楚,选材典型,用纪实的笔调写出与亦师亦友的富晓春相识、相知、相惜、相敬、相励的过程及其故事。娓娓道来,感人肺腑。他从一个打工者到作家到知名学者,他炼成了钢铁,长得像保尔,是“我”的兄弟,更是“我”心怀感恩的老师!人生能有几个志趣相同且投缘的文友一起追梦,相互鼓励,那是多么幸福啊!这纯洁的友谊比金珍贵,令人羡慕!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6 楼        文友:岚亮        2021-08-19 10:56:52
  感谢习之兄的支持鼓励,是的,人生之中有许多亦友亦师的人,这是财富。敬酒!
7 楼        文友:岚亮        2021-08-19 10:59:59
  谢谢鸿雁南飞老师到访留言助兴,遥祝秋祺!
8 楼        文友:岚亮        2021-08-19 11:04:38
  许久木见太阳妹子,今看到留言,很高兴。我们三人,志趣相投,我和晓春,一起赤膊喝稀饭的兄弟,欣慰的是,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今依旧。谢谢妹子的美评,献花!
9 楼        文友:岚亮        2021-08-19 11:06:09
  白玄老师的点评系统全面,非常精彩,让小文生香了,十分感谢,敬茶!
10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1-08-19 12:14:49
  读了岚亮老师《我的发小》之后,再读这篇《富晓春老师》,真羡慕岚亮老师能同时拥有这样两位亦师亦友的铁哥们和人生知己。人的一生中得一知己足以,而岚亮老师能同时有两个知己。岚亮老师与富晓春老师在青年时代有着相似的命运,所以才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真挚情感。在最困苦的时候,富晓春老师陪同岚亮老师一起喝粥菜汤的场景让人为之感动,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富晓春老师能成为著名的作家和学者,和富晓春老师本身的一些良好的品质密切相关。长得像保尔,恒心和毅力也像保尔,富晓春老师从来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即使在生活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也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富晓春老师锲而不舍的执着以及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要有恒心和毅力。和这样优秀的朋友在一起,不优秀都不可能。近朱者赤,岚亮老师一直在这样浓郁的文学氛围的熏陶下,文学的底蕴是深厚的,岚亮老师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潇洒自如,描写人物生动形象,语言幽默风趣,情感细腻入微,让人赞叹。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遥祝秋琪!
回复10 楼        文友:岚亮        2021-08-20 00:05:50
  看了琳达如菊老师从遥远的大洋彼岸热情洋溢的留言,我十分感动。人生在世,友情可贵呵!文友之情亦是如是。感恩在东篱能遇到老师,满满的鼓励,我珍藏了,深谢!献花!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