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虎王”王洪江(散文)

精品 【浪花】“虎王”王洪江(散文)


作者:独钓清波 白丁,84.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37发表时间:2021-08-20 19:52:09
摘要:《虎头》图看似是一幅作品,但也代表了王老师刚毅的性格和永远的执念,她无怨无悔地守在三尺工作台前,与浆糊和麦秸片打了一辈子交道,用毕生的精力,把一幅幅精美的麦秸画作品,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用一双灵巧的手,把麦秸画艺术传承下去,给我们的世界增添了一朵朵绚丽的奇葩。 临别时,王老师不无担忧地说,现在麦秸画制作已经后继无人了,黑龙江作为当年麦秸画的龙头,弄不好就断在我们的手里了,但这也是无奈的啊!

这是一幅获得“黑龙江旅游金奖”的,半浮雕式麦秸画作品——《虎头》
   画面中没有任何背景衬托,只有一颗硕大的虎头,像是要从画框里面挤出身来,那眼神宛如小花猫一样,透露着温柔的神情,表情是那么的乖巧,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全神贯注,谁看了都有一种想上前抱抱它的冲动——好漂亮的“大猫”啊!
   但是不要被这近距离的视觉所迷惑,后退两三米再看那老虎,你可能就会心里一紧。天啊!这是只紧皱眉头,藏身在画框里,瞪着一双充满了杀机眼神儿的老虎啊。
   我有幸结识了《虎头》的制作者,圈内人称“虎王”的王洪江老师。
   七十多岁的王老师,正戴着着一副老花镜,坐在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粘贴下一幅《虎头》作品。满头乌黑的卷发中夹杂有几根银丝,文静和蔼的脸庞充满了自信,一袭白色工装,袖子上戴着碎花布套袖,左手虎口处有少许乳白胶,右手持一把小镊子,半成品《虎头》的旁边,是令我眼花缭乱的,但又分门别类摆放的,熨烫出颜色的麦秸。
   她轻轻地对我点点头,微微一笑示意我坐下,然后用右手背向上推了推有些下滑的老花镜,似乎轻轻地吸了一口气,麻利地夹起一片薄如羽翼的、黑褐色相间的麦秸片,在虎口上沾了沾乳白胶,然后轻轻的把麦秸粘贴到虎头两眼之间。
   坐在王老师的身旁,我大气不敢喘,生怕一个不小心的举动,把那些轻如蝉翼的麦秸片吹跑了。眼睛随着镊子移动,一片,两片,三片……我的呼吸好像有点儿窒息,看了看表,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终于,王老师把最后一片麦秸粘贴上去。她放下镊子,慢慢地呼出一口长气,扭过头来微笑地看着我。
   王老师是1964年,在哈尔滨工艺美术厂参加工作的,是以临时工的身份被招进厂的,那时的她只有十七岁,是一个刚走出校门,活泼好动,性格直爽的花季少女。第一天上班,她看到用麦秸粘贴出来的人物山水画时,顿时就被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深深地吸引了,她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喜欢鲜艳美丽是女孩子的天性,面对呼之欲出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她不禁跃跃欲试。但是看着那些轻如鸿毛的材料,她又有些迷茫,不知从何处下手。
   老艺人们一点儿一点儿的,把那些打个哈欠就能吹跑的麦秸片儿,细心地往底板上粘贴。脾气直率的她怀疑自己,能不能有耐心长时间地坐在椅子上,把那些看上去花里胡哨的东西,粘贴到一起拼成一幅画。她有点儿不知所措。可思来想去又觉得这是一件挑战自己性格的工作,于是不服输的她倔强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份手艺学到手。那时也没有想过什么理想,什么志向,只是有一股不服输的脾气,也正是这种性格,决定了她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麦秸画。
   王老师对我说,这个工作不仅要有耐性,还要有悟性,最重要的是要有灵性。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灵感来了马上就得下笔,粘贴麦秸画也是一样,要是灵感没了,就如同色盲一样,无论怎样都搭配不好颜色,作品根本就进行不下去,只能放下工作休息。
   “那您老进厂多长时间学会粘贴技术的?”我不禁问道。
   王老师笑了,她说刚进厂没有技术,只能在师傅的指点下,粘贴大树的树干、树枝等要求不高的辅助品。半年后开始尝试着粘贴一些简单的平面画。粘贴麦秸画的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因为每个人对颜色的认知和理解不同,所以制作出来的作品也不同。同一件作品,你做的可能被认可,我做的就可能不被接纳。所以师傅教徒弟也只能言传,讲解颜色的运用和怎样使用工具,以及一些粘贴技巧,其余的全都得靠自己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灵动性和对作品的理解。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王洪江老师学会了染、刮、抢、剪、编、撕、粘贴等工艺技术,经她手粘贴的作品不计其数。
   暴风雨中的雄鹰,舞动翅膀在空中盘旋;破晓前的雄鸡,引颈高歌呼唤黎明;展翅飞翔的天鹅,带来春天的温暖;匍匐前行的下山虎,随时如箭般跃起;憨态可掬的沙皮狗,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在1965年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来哈访问前夕,王老师成了哈尔滨工艺美术厂的正式职工,一直在美术厂工作到退休。可以说是这个厂的元老级的大师,也可以说是麦秸画传承的“瑰宝”。
   王老师擅长粘贴飞禽走兽,《虎头图》和《神威震万方》的猛虎下山图,在圈内非常有名,由此也获得了“虎王”的称号。
   怎样才能把老虎头和下山虎粘的惟妙惟肖,这里边可不是一年半载的功夫。
   “一开始接到粘贴老虎的活时,心里真有点儿忐忑,毕竟只是在动物园里隔着铁笼子,远距离地看到过老虎。现在要真正地粘贴老虎,那可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弄不好真就是画虎不成反似猫了。”王老师诙谐地说道。
   为了能把老虎逼真地展示在画面上,她让孩子买来了带有老虎的图片。又让孩子把《动物世界》里带老虎的镜头录制下来,一遍又一遍地看,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揣摩,紧要的地方就暂停。她不厌其烦地,仔细地观看老虎的花纹和颜色,看老虎发现猎物时的神态,看老虎扑食的动作,从中领悟老虎出击前的稳重,奔跑时的机敏,咬住猎物时的凶猛。
   就这样,王洪江老师反复细心的观察和探索,把老虎的神态装进脑海里。并参考老虎的图片,用麦秸纸一点儿一点儿地,巧妙地搭配颜色,粘贴到胎膜上。经过不懈的努力,麦秸画《虎头》终于面世了。
   深浅不一的褐黄色的虎头毛茸茸的,看上去是那么的柔和。泛白的虎须,直竖的环鬃毛,一圈圈,一道道黑色的花纹,简直就是一个真老虎趴在窗户外,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一跃而起。
   虎头上特有的黑色条纹,给人一种沉闷凶猛的感觉。额头上的王字,把这山中兽王不可撼动的地位凸显出来。
   黑色的眼球,微黄的眼底,随着你的移动死死地盯着你。你已经是它的目标,是它的猎物,是它的腹中之物。嗅觉灵敏的鼻子似乎闻到了画框外的气息,两只圆耳竖立,环鬃怒发冲冠,嘴角白色的虎须随着嘴角抖动,微张的嘴向来犯者发出低沉的警告,似乎随时会冲上去咬断对手的喉管。
   王老师根据老虎特有的花纹,用麦秸巧妙地搭配,把老虎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把老虎美丽的外观和凶悍的表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用栩栩如生来比喻,也可以用呼之欲出来形容,其实用虎视眈眈最为贴切。
   《虎头》图看似是一幅作品,但也代表了王老师刚毅的性格和永远的执念。她无怨无悔地守在三尺工作台前,与浆糊和麦秸片打了一辈子交道。用毕生的精力,把一幅幅精美的麦秸画作品,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用一双灵巧的手,把麦秸画艺术传承下去,给我们的世界增添了一朵朵绚丽的奇葩。
   临别时,王老师不无担忧地说,现在麦秸画制作已经后继无人了,黑龙江作为当年麦秸画的龙头,弄不好就断在我们的手里了,但这也是无奈的啊!
  

共 26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开头就牢牢地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对画作《虎头》活灵活现地对比描写,更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近看像一头温顺的“大猫”,退两三米却又是一头充满杀机的“大老虎”。以这样一副传神之作,引出“虎王”,水到渠成,让人顿觉实至名归。对王老师外貌特征和制作麦秸画过程的描写,则让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文化传承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王老师从一位青涩的临时工到举世公认的“虎王”,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世人的敬重和认可。《虎头》图不只是一副作品,更是体现了王老师刚毅的性格和永远的执念。这份无怨无悔的坚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和学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无不体现持之以恒的魔力。作者文笔生动,文字功底深厚,尤其细节的描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样一篇优质散文的呈现,将作者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体现得淋漓尽致。美文佳作,强力推荐共赏。感谢投稿,期待更多佳作丰盈浪花!【浪花诗语编辑·贝拉迪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82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1-08-20 20:01:15
  编按不足请指出。有幸为老师编文,荣幸之至。愿笔耕不辍,再创佳作!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2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1-08-22 16:58:01
  祝贺老师获得精品!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3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1-08-27 16:48:06
  恭贺独钓清波老师摘精!
把最好的作品献给亲爱的读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