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听蝉鸣声声,喜看玉米拔节(散文)
一
“吱了、吱了……”树上的蝉一直在鸣叫着,声声诠释着夏的酷热。
吃完晚饭,炎热难耐,天还早,我走出公司大门去散步,向北一条小路通往宋家村。才几天没出门,路边的一块二分地的玉米苗已由膝盖高窜至人高,翠绿色的叶子像是美少女伸出的手,可爱极了。我站定,晚风吹拂着玉米叶子,哗啦啦的声音一片,似玉米拔节的声音,而我仿佛看见了玉米拔节的模样。垄垄玉米,长成行行如诗的样子。
田地里,一位大爷和一位大妈在忙着拔草。今年是牛年,雨水多,草也长得茂盛,那些拔下的草被扔在路边垒起的石墙上。大爷肩上搭条毛巾,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那黝黑的肤色就像他们把生命融进的这片土地。这块地是旱地,没法浇水,但今年的雨水足够庄稼用了。这也应了一句俗语,“牛马年,好种田”,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经验确实很准的。
现在,正值雨热同期,这也保障了玉米的正常生长。每年夏天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又热又潮又闷,让人很不爽。可正是这样的天气,才让玉米拔节快长,看着喜人,为丰收打下了基础。
我伫立良久,思绪万千。
二
三十年前的农村有我这一代人的记忆和青春,夏天是一个绿色的世界,伴着阵阵蝉鸣的嘈杂声音。农村的土地没有一丝的荒芜,旮旯墙角都能极尽所能地被利用,人们都相信勤劳能致富。连大路上也很少见到一个行人,人们都在田间劳作着,虽然清贫简朴却坚韧乐观。阳光毒辣辣地照耀着每一寸土地。每一项农活,都混合了滚烫的汗水和期望,每一分田地,都凝结了岁月的甘苦。浇水、施肥和打药灭虫害是玉米丰收前穿插进行的三部曲,正是这个时期,见证了玉米拔节的关键生长期,就像是一个人重要的青春期。在田地里劳作是艰辛的,但很少有人放弃。
浇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给玉米浇水,常常两三家合伙,因为每家田地都不多,合伙能一天浇完,也省心省力气。水就是庄稼的命根子。人们焦急地望着老天,盼望着一场透雨的到来。但老天就是不下雨,于是我家、二大爷家和桂梅嫂子三家一商量,我家准备好潜水泵,桂梅嫂子家有水管子,还有水井绳等,全装到手推小车上。当然是按照排好的顺序去抽大水井的水。事先买好电,一天多少钱。说实在的,我是不喜欢钻玉米地的。
浇水之前,铺好水管。改好沟子。因好久不下雨,土地干的难以锄动,沟子不好改,只得使出吃奶的劲,东拼西凑做成一个小水坝,挡住水沟子,以阻止回水。把潜水泵下到深井里,需要三个人紧密合作,两个人各拽着一根绳子,绳子上系着潜水泵,第三个人往下伸水管子和电缆。伸到一定深度,就把绳子捆在一棵大树上或井边的大石头上,这样也固定住了潜水泵。然后再接好电线,送电。
干瘪的水管子像一条死的长蛇般活过来,终于,水被抽上来,清凉清凉的。看沟子的活被我包下。我沿着地垄沟清理着杂草和小麦秆,防止它们阻挡住流水。浇水的过程中,还要不时来回看看沟子是否漾水。一时因走得急,小腿会被麦秆扎几下,露出血印子,辣辣地疼。汗水湿透了长衫,不由得挽起袖子,玉米地里蚊子疯狂得很,常常胳膊、腿上叮了一大片。最让人担心的是,靠近水井的地方杂草多,往往有蛇,让人生畏。天空中飘过一朵如飞马怪状的云朵,总能轻而易举地不断吸引我的眼光,我无可奈何地看着它,直到它消失在天边。我想到了我的理想,那就是要考上大学,这也是父母期待的。
快到晌午,桂梅嫂子买来个大西瓜,让大家吃。大汗淋漓后吃几块清凉的西瓜,真叫爽,那甜味一直甜到现在,正所谓劳动着,快乐着,这就是生活。
浇完地,我也是很高兴的,有种收获感,看着被水滋润过的玉米,它们在努力地拔节、窜长。父亲望着丰收在望的玉米,露出会心的微笑。
后来,水井被人承包了,就让承包井的人给浇水,按时间付钱,一小时十五或二十块。这下轻松了许多。
只有丰收了才能有财富,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断丰收。让人遗憾的是有一年,二叔的一块一亩多的旱地让给我种,妻子满心欢喜。我却不以为然,因为那是块旱田,基本浇不上水,无法保证有好的收成。但那时,除了多种地,种好地,还真不能想出更好的挣钱的办法。乡镇企业已开始蓬勃发展,但劳动强度高、工资不高也是事实。一工一农是最好的,有个工人,有钱花,有块地,保障有粮食吃。我们都很羡慕村子里那些一工一农的人家,他们过得明显的好许多。可等到玉米长到人高时,天大旱,就是不下雨,北边水库里仅有的一点水也被抽干了。可把妻子急坏了,她天天看天气预报,可天气预报总也报不来下雨的天气。只能眼巴巴看着玉米干瘪下去,一点火就着,最终颗粒无收。算上种子钱,化肥钱,不算人工费,净赔了好几百。每当提到此事,我就摇摇头,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当时,是无可奈何的,现在,那块地退耕还林,种上了杨树。
随着化肥的普及,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给玉米上化肥至少要两次,一次是在玉米膝盖高时,一次是在玉米长到人高时。等到玉米长到人高上化肥,玉米叶子会拉人。玉米苗从第七片叶开始,叶子上要长茸毛,因此玉米苗不拉人,长大了的叶子会拉人。被玉米叶子刮手臂上出了好多小红点,还会弄得一身灰尘。最早上碳酸氢铵,它最便宜,但含氮少,雨后或浇过地后就赶紧直接撒到玉米根附近,后来就采用用土覆盖的方法,防止氮肥分解气化跑掉。后来又上二胺,它含氮高,见效快,玉米长得旺。那时,心里总觉得自己是在为父亲干的活。而现在经年半百的我,总觉得是为了孩子活着,供她们上学,长大……
再一个辛苦的劳作是打农药。自种玉米种子到收获玉米棒子,可以说,玉米生长的整个周期都是农民与害虫做斗争的。玉米幼苗期,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害虫;玉米苗膝盖高时常见的害虫是黏虫,它专门吃玉米苗芯,危害极大;而到玉米快成熟时,玉米螟是常见的害虫。它的危害也很大,专吃玉米棒子,钻得一个个孔洞,很气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撒六六粉或打药液。背着沉甸甸的喷雾机,冒着中毒的危险,闻着难闻的气味,药水随风刮满一身,湿漉漉的,让人很不爽。但劳动后,筋疲力尽的我吃么么香,让人难忘,体会更深。
接受过婴儿般照料的玉米,不负众望,一天天长大。中秋左右,令人喜忧参半的秋收就要开始,那是令人又喜又忧的,喜的是丰收了,忧的是人又要掉一层皮了。俗话说夏忙不算忙,秋忙忙断肠。没有参加过收获玉米劳动的人,真的体会不出其中的滋味。粮食的丰收,稳定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保障了城市化的发展。一日日,一年年,时光荏苒中,我们悄悄地长大。
三
沉淀一份思绪,安抚被自己感动的情怀和凝重的心思。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青年人带着孩子都到城市里发展去了,留守的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种上速生杨,一些已经荒芜。农村老人一天天老去,空心化越来越严重。而速生杨还被美国白蛾严重危害。
“吱了、吱了”树上的蝉还在鸣叫着。整个世界因为它们的欢声笑语而变得有声有色。简直是令人沉醉的美妙音乐。蝉的一生,短短九十天的生命历程中,不断演奏着音乐,那么微小却声音宏亮,叫响一个夏天,从没有放弃。而朴实、勤劳的老一代农民不忘初衷,努力在奋斗,人活一生,劳作一生。广阔田园全然是农家的粮仓,劳作中有艰辛也有快乐。勤勤恳恳、忠厚朴实永远是他们的本色。累过苦过才更知道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心怀感恩,正是由于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
此时,一切绿色的植物都在茂盛地生长,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棵棵玉米英姿飒爽,像等待检阅的战士,让人看得神清气爽、满心欢喜。我最喜欢玉米拔节茁壮生长的时刻。阵阵微风刮过,风中混合着泥土的芳香,洋溢着玉米叶的味道,夹杂着青草的气息。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这就是希望所在。有希望,日子才会美好而充实,人其实就是生活在希望当中。我仿佛看见了丰收后人们幸福的笑脸,像开着的花儿。
落日熔金,村庄升起袅袅炊烟,我喜欢飘荡在街道上的炊烟,喜欢闻到这接地气的味道。我知道,蝉声消失后,一场秋忙就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