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无解的愁绪(散文)

精品 【流年】无解的愁绪(散文)


作者:竹儿 举人,577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3发表时间:2021-08-21 23:24:59

世间,惟难解怀念故去亲人之愁。比如逝去的母亲,忽而就来到了梦里。母亲育我,陪伴我仅仅十年,我却依依不舍到如今……
  
   一、惟有杏花香
   我总是迷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春色,觉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很是赏心悦目,而“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更能打动我。说到春天的杏花,我开始怀念母亲的杏花茶。
   儿时的老屋,靠院门长着一棵杏树,我不知道这棵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却能将春天的信息最早传递给我。我的记忆里,杏树是老的,它的枝干比碗口还粗,它的叶片比别的杏树小,它的果实也小。果实不但小,还酸而涩,因此,这棵杏树很不受人待见。
   父亲和母亲商量了很多次,要砍伐了,重新栽一棵果实大的甜杏,或其它果树,母亲坚决不同意。原因很简单,这棵杏树的果实虽不好,满树杏花却格外芬芳。三月里,“门前红杏花”飞舞飘香,自是春景迷人,母亲喜欢采摘杏花入茶。
   小时候的农村没有自来水,漠北的沙土盐碱地,不适合挖井,只能在村头村尾挖几个涝池用来存水,人畜同饮。有些村里人不讲究,赶着牲畜从田里回家时,牲畜会到涝池饮水,主人不加阻止。涝池上,常常漂浮着驴粪蛋,羊屎蛋。
   到了春天,万物生发,不知谁家的鸭子会在涝池上演“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境”,涝池四周长满野草,草根深入水里。天气渐热,涝池里蜉蝣漂浮,池水变味,挑回家的水烧开后,有一股泥腥臭味,很不好喝。
   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茶遮盖难以下咽的水滋味。母亲是聪慧的女子,每到春天,杏花绽放,她会收集很多花儿,晾晒后冲泡,花的清香虽不能完全遮盖水的腥味,舌尖上回旋的花香却让我喜欢。母亲常常顶着一头杏花雨,采摘花苞的身影刻在记忆里。
   我十岁那年,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病得皮包骨头。春天,杏花怒放时,她靠在窗边的床上,看窗外的杏花雨。窗半开着,风将杏花吹进屋子,落在母亲头上,棉被上。母亲干枯的手拈着花,放在鼻翼处嗅,嘴角翘着,像是在笑,眼里溢满泪水说:“再也不能给孩子们泡杏花茶了。”​那年秋天,母亲去世了。母亲走后,杏花开时,父亲会效仿母亲,采摘一些花苞泡水,可他没有坚持多久。
   我十几岁时,随父亲离开农村,栖居到城市,我也像被移栽了一般,却始终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有几次,在杏花盛开时,我逃离城市,跋涉十几公里,只为采摘几朵花苞,只为喝几口带着土腥味的杏花茶。
   长大后,在生活的皮鞭抽打下,我像一株植物,从一座城市移栽进另一座城市​,我始终喜欢春天,喜欢饮杏花茶,因没时间采摘,总不能遂愿。
   现如今,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杏花不用自己动手采摘了,只要打开淘宝网站,搜索下单就好,购买快捷又方便,可我还是喜欢亲手采摘的,带着土腥味的杏花茶。
  
   二、香草有味
   小时候的新疆,雨水充足。二十四节气里的谷雨前后,雨便落个不停。
   母亲说:“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这时候的麦子,灌过了两三次浆,正是怀胎的时候。农田里,母亲常常披着蛇皮袋子,在细雨下照顾怀胎的麦苗。那时穷,农户人家,不知道雨衣是什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麦子,从头年暮秋种进地里,就开始孕育,一个冬,一个春,两季的沉睡,汲取着泥土的养分。
   泥土在孕育着麦苗的同时,也养育从身体里生长出的万物。
   比如,比麦苗更疯长的野草——蒲公英。
   母亲忙碌在麦田里,蒲公英不懂母亲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母亲不允许任何植物,侵占麦子的养分。她终日寻找着野草,母亲说:“草香有味,可作为盘中餐。”
   我一直认为土地是悲悯的,谷雨前后,各种蔬菜刚刚栽种。餐桌上,除了头年冬天收藏在菜窖里的白菜、萝卜,再没有能变换的口味,正是菜食青黄不接的时候,泥土就悄悄催促着能入口的野草们快快拔节。野草,也被冠上“菜”的名字,纷纷走上餐桌。
   母亲叫蒲公英“婆婆丁”,小时候的我,也只知道“婆婆丁”。我还知道婆婆丁利尿、清热、解毒,还能治疗感冒发烧、扁桃体炎。其实,我哪里懂得这些,这是母亲告诉我的,我只知道婆婆丁有苦味,不怎么好吃。蒲公英是学名,是后来上学后,从书本上学来的。
   麦田里的蒲公英,油绿绿的,锯齿型的叶片,在雨水的洗礼下,嫩得诱人。母亲手起,蒲公英与泥土完成了剥离,装进筐子里。回家后,母亲把蒲公英根部的泥土洗干净,晾晒在院子里,叶和茎丢在沸水锅里煮熟,放在盘子里,撒上咸盐,葱姜蒜,熟一勺清油,淋上去,一点点酱油,少许醋,凉拌蒲公英上桌了。
   蒲公英虽然带着少许的苦味,可对于久未尝鲜的我们,也算是美味佳肴。
   蒲公英的根部晒干后,母亲会收在布袋子里,每逢邻居感冒发烧,嗓子疼,就来家里讨要。有时,母亲知道邻家谁上火了,淋巴发炎了,也会抓一把送过去。在我心里,母亲是把日常烟火过得极精致的人。
   马齿菜,是生长在麦田埂子上的。
   母亲每次都说:“马齿菜是个讨厌的东西。”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讨人厌的,只知道它的生命力很强,连根拔起,扔在田埂上,只要根部能触及泥土,就能续命。母亲说它讨厌,是因为它太顽强。母亲说:“既然有泥你就活,怎么也灭不了你,就吃了你吧。”
   马齿菜的疯狂生长,是母亲始料未及的,她整日手不停地与它做斗争,这头拔那头长。母亲侍弄庄稼极有耐心,她最终将一条长埂上的马齿菜消灭殆尽,没有给它开疆拓土的机会。不知道是不是马齿菜天生有嫉妒心,总是泛着一股子酸味,连牛羊都不喜欢吃。
   母亲有办法。她抱来一捆柴,烧上一大锅水,将洗净去根的马齿菜煮熟,挂在院子的铁丝上,等干透了,收起来。冬天到了,母亲就把晾干的美食宝宝们拿出来,煮开,和着豆腐,拌成馅子,蒸包子吃。
   啊!那个美味,我至今难忘。
  
   三、扁豆花如蝶
   清代诗人黄树谷有诗云:短墙堪种豆,枯树惜沿藤。想来这矮墙下,是适合种扁豆的,如果再有一棵树,当然不必是枯树,只要能让扁豆藤攀爬,就成了绿与花海,绿树与绿云的世界。小院也就自成了一幅乡村庭院的水墨丹青画,美不胜收了。
   我记事时,母亲应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家谚语,在清明节的几场雨后,松松墙下的土,随便地用锄头刨平整,勾些小坑,点上头天泡在水里的扁豆种子,就不再过问了。扁豆真是贱命,从不管土瘦还是土肥,只要是种进土地,它就能汲取大地的养分,钻出地面。你看,过了七八天,扁豆就露头了,起先是两片荚,顶着还没有完全脱离的扁豆。慢慢的,一片叶子摆脱了扁豆,另一片也渐渐舒展开了腰肢。母亲挑上两担水渠里的浑汤泥水,给豆棵浇浇,这一下,扁豆苗就疯了,没日没夜地往上蹿。
   母亲靠着墙根,插几根干树枝,权当扁豆与矮墙的梯子,扁豆苗很顺从地缠绕着树枝,就迫不及待地爬到了矮墙上。稍不注意,豆苗就变成了一片依着墙的绿云。矮墙也明媚起来。扁豆苗还没有停止生长,一米多高的矮墙还是太矮了,它任由身体弯曲着,由院内爬到了院外。
   我家矮墙边上,刚好有一棵杏树,扁豆也不会放过,藤蔓顺着杏树攀爬而上,像伸出了无数的绿手,紧紧地拽住杏树的枝条。杏子黄时,扁豆开花。扁豆花仿佛是一夜之间,被夏天催开了,矮墙成了紫色的花海。风一吹,豆花就像紫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在绿色的云端了。
   再看杏树上攀爬的扁豆花,没遮没羞地紧挨着一枚枚杏子盛开。风就显得顽皮些,轻轻一吹,扁豆花如花蝴蝶一样,亲亲杏子。黄与紫,靓丽地立在枝头,让矮墙上盛开的紫蝴蝶着实嫉妒。这还不算完呢。也许因为这杏恋花的美,树上的扁豆比矮墙上的结得多。可也因为扁豆爬得太高,杏树上的扁豆从没人摘下,只有干枯在树梢头。
   扁豆产量高,只要开花就能结豆,所以,小院内的自家吃,小院外的邻居吃。每到黄昏,女人们从地里回来,路过我家小院,就顺手摘一把豆角,有时母亲也顺手摘两根黄瓜递出去。
   我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画面,每当夕阳西下时,母亲摘半笸箩扁豆,坐在小院里。拿起一个豆角,一掐一拉,撕去弓弦与弓背上的筋络,折成几截扔进盆里。脚下趴着狸猫,正在打盹,几只鸡咕咕地叫着,在矮墙的豆蔓下啄食。这个静谧的画面,属于农家小院,也属于关于母亲的记忆。
   母亲炒扁豆的味道是独特的,扁豆和辣椒西红柿一起炒,放些葱姜蒜,虽然油少些,可是那味道,却清香可口。到了秋天,扁豆颗粒饱满,豆荚金黄了,这时也不能炒来吃了,母亲会将豆秧子上的扁豆摘下来,扔在太阳底下暴晒,晒干了以后,豆荚干裂,捡出扁豆,煮粥时丢进去又是一道美味。
   我搬去城里后,城里的屋子,没有农家小院,也没有如紫色蝴蝶一般的扁豆花。我爱吃扁豆,却只能在城里的菜市场里掏钱买。买来的扁豆,没有村庄的清香,也没有乡村泥土的淳朴。
   越来越多地喜欢走在乡间,看见一片篱笆墙,就想念儿时种着扁豆的矮墙,还有黄昏坐在院子里择豆角的母亲,以及小院里猫眠鸡啄的静谧时光。
   有人说,这是乡愁。
  
   后记:
   近日,时常想起母亲,不知是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母亲连续来到我的梦境。想要触摸母亲的脸,想要投进母亲的怀抱,就像儿时一样,可当我一次又一次,向母亲伸出手,母亲又那么无情地推开我。
   十岁那年,母亲走了,是患糖尿病去世的。少时无心无肺,虽也思念母亲,却只是偶尔掠过心头,惹来瞬间的泪眼朦胧。长大后为了生活奔波,容不得有太多的心思,也曾午夜梦回,也曾泪湿枕巾,终归是没有如今人到中年时,那份思念来得深刻与汹涌。
   如今,行走在街道上,有路人挽着母亲的手与我擦肩而过,我就会痴痴地望着,直到背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在对于母亲仅存的记忆里搜索、书写,在文字里记录对母亲的依恋,文字里的回忆,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母亲啊!谁能解我念你之愁?
  

共 38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世间唯有思念难解,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无解,这种愁和痛根植于心,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悄然来临。作者的母亲于作者十岁时辞世,中间相隔了几十年的光阴,却在作者人至中年时,屡屡走进梦乡,可见这份思念潜藏之深。童年关于母亲的点滴回忆,此刻想来,竟是那么清晰,那么美好,又那么悠长。母亲心灵手巧,能把捉襟见肘的苦日子过出少许甜滋味。漠北的农家都吃涝池的水,因为人畜混用,水很脏,也有味,母亲就会采集杏花的花瓣泡水喝,这一杯独特的杏花茶饱含母亲对家人的爱。母亲还从麦田采来蒲公英、马齿菜,用她的巧手,把它们变成餐桌上的美味,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是母亲,让一家人的生活不再是一味的苦涩。除了采集杏花和野菜,母亲充分利用自家院墙,种上了扁豆。扁豆产量高,除了自家吃的,母亲还送给邻里,秋后老去的扁豆,母亲则用来煮粥。在作者的记忆里,定格了一幅画面,那是母亲坐在夕阳下的小院里,细细地择着笸箩里的扁豆,她的脚边趴着小猫,她的身旁有几只小鸡在啄食。这是最美的母亲,这是最美的乡愁。这一份记忆深处的思念随着岁月流逝,而日渐浓郁。散文文美情真,语言凝练深沉,表情达意克制舒缓,却又极富感染力。佳作,流年推荐共赏!【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82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08-21 23:27:11
  感谢竹儿赐稿流年,第一次按你的文,按语有不到位之处,还望多包涵。祝流年写作愉快!
闲云落雪
回复1 楼        文友:竹儿        2021-08-22 19:08:56
  问好落雪,编按真美,语言美,文字美,折射出一个灵动的女子。谢谢落雪,辛苦了,上茶。
2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1-08-23 17:44:09
  题目,《无解的愁绪》。字里行间,写满对母亲的思念。杏花茶、野草(菜)香、扁豆花,当时只道是寻常,也只当是寻常。再念起,愁绪里装的是母亲的音容,回忆里都是母亲的亲切与伟大。
   一篇怀旧的作品,有岁月的味道。
   雪来拜访竹儿!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2 楼        文友:竹儿        2021-08-23 23:08:40
  感谢雪的鼓励,多年前,总是被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惹来愁绪,如今,人已经中年,却原来对于亲人的那份深情,才是不舍。母亲陪伴,只有十年,却是我一生的痴念。给雪奉茶,愿安好如初。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8-24 08:20:26
  童年是一个遥不可及却又触手可及的过往,童年的回忆,不管是美好的还是忧郁的,都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亲情是亘古以来永久的话题,母爱则是最包容博大的亲情之一,母亲的勤劳,巧慧,善良,友善都在女儿心目中历久弥新,隽永悠长。竹儿姐姐语言简洁凝练,朴实隽永,在静静的叙述中蕴含了对母深深的无尽感情,读罢,母女间的深情,不禁令人动容。问候竹儿姐姐秋祺!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3 楼        文友:竹儿        2021-08-28 19:03:58
  问好素心,有些记忆,是随着血液流淌的,比如对母亲的记忆,深刻而沉静,经年后,我依然会记忆犹新。
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8-24 16:18:15
  情深意切,由景生情,哀愁之思绪升腾,追思之情悠远。语言好。
回复4 楼        文友:竹儿        2021-08-28 19:05:09
  谢谢山地老师,来流年,和喜欢你的文字有关,和喜欢雪社的温暖有关。
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8-24 22:40:53
  杏花茶,蒲公英,马齿苋,扁豆花,都是以物写人,对人的思念都寄托在具体的物像上。真挚的情感表达的极有分寸感。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5 楼        文友:竹儿        2021-08-28 19:06:02
  问好轻舟大哥,读你的文章,沉静中有厚重,谢谢大哥赏读支持。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8-25 07:23:2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竹儿        2021-08-28 19:06:21
  感谢流年,感恩遇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