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重温斋郎战斗(随笔)

编辑推荐 【八一】重温斋郎战斗(随笔)


作者:金龙 秀才,1742.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49发表时间:2021-08-27 09:45:08
摘要: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是斋郎战斗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也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今天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是要像当年挺进师在斋郎战斗中表现的那样,忠诚党的事业,牢记党的使命;实事求是,攻坚克难,认准目标,大胆挺进;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

【八一】重温斋郎战斗(随笔) 前言
   斋郎,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庆元县百山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然而,自从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刘英等人的指挥下,打了一个名之为“斋郎战斗”的战役之后,这个小山村一举而成名,成了远近闻名的革命根据地。近来,随着“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丽水大地的广泛弘扬,来这里学习取经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它成了对党员及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剿”,几近全军覆灭。粟裕、刘英等人率领先头部队500余人突围成功,开始转战闽浙赣边区。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减轻敌人对中央红军的威胁,中央决定在抗日先遣队突围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开赴浙西南开展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浙闽两地的保安团和地方反动民团,得知挺进师的行踪后,一路围追堵截,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歼灭。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粟裕、刘英等人经过周密的部署,充分利用斋郎地区易守难攻的地形特点,在此打了一个漂亮的战斗。以500余人的弱势兵力,打败了敌人3000余人的进攻,打死敌人300余,俘虏200余。粟裕将军后来回忆起这场战斗,不无感慨地说:这是挺进师在进入浙西南过程中所进行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性的一仗”。
   在丽水全市上下大力弘扬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热潮中,有人把浙西南革命精神概括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这三个方面十二个字。这个概括是十分准确的。尽管当时的挺进师官兵和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广大民众,并没有对所谓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进行如此的概括,也没有有意识地按照这三个方面去做,但他们用自己的全部实践,证明他们已经在这三个方面进行过努力,其效果是明显的。而发生在1935年4月21日的斋郎战斗,就是这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下面拟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
   首先,从“忠诚使命”这一点来看,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以粟裕、刘英为首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担负的是如何的一种“使命”。根据现有的资料,当时中央下达给挺进师的任务也就是他们的“使命”,大致是“挺进浙西南,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吸引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中央红军的北上抗日分忧”。如果说这是一支力量雄厚的精锐之师,担负这个“使命”自然不在话下,但他们却是一支刚组建的疲惫之师,全师兵力只有区区500余人!况且他们是首次进入浙西南,对此是人生地不熟,各种困难简直是难以想象。
   中央作出如此的决定,大概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其时,由于某些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历史上有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军事学上有一种策略,叫做牺牲局部利益争取整体利益,用象棋中的一个套路来形容,就叫“丢卒保车”。而粟裕他们的挺进师,就是中央决定在必要时候牺牲的局部利益。为了保住中央这个“车”,必要时牺牲挺进师这个“小卒”也在所不惜。当然,如果粟裕他们真的在浙西南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是成功还是失败,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在这种极其艰难甚至有点“自杀式”的“使命”面前,粟裕、刘英等挺进师官兵所想的,既不是中央对自己的冷落,也不是身家的安危,他们所考虑的,就是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即使面临再艰难的处境,也要做到全力以赴。
   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斋郎战斗前挺进师所处的艰难处境进行一番分析。首先是强敌环伺。得知中国工农红军组建挺进师,开赴浙西南的消息后,国民党浙江保安一团的1200余人,在团长李秀的率领下,在挺进师的后面紧追不舍。他们还诱骗了浙西南一带的土匪及武装民团1000余人,借民间邪教“大刀会”的名义,专门与挺进师作对。国民党福建保安二团马洪深一部1000余人,也加入了对挺进师的“围剿”。他们从三个不同方向,对挺进师步步紧逼,把挺进师压缩在以斋郎为中心的方圆不足二十公里的弹丸之地。二是军心不稳。挺进师的官兵,刚刚经历怀玉山兵败的噩梦,对能否在浙西南站稳脚跟并打开局面信心不足。三是物资奇缺。当时浙西南的百姓,在土豪劣绅的剥削压迫下,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绝大部分物资,都被土豪劣绅们控制着。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00余人不算多,但要筹起粮款来,也不是个小数目。四是人生地不熟。挺进师的官兵,大多是从中央苏区即江西湖南一带过来的,对浙西南一带的情况全然不知,很多工作一时难以下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种种艰难困苦的处境,往往是最能考验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忠诚”程度的。
   下面再说“忠诚”。“忠诚”者,忠心耿耿、诚心诚意者也。既然有“忠诚使命”,也就可以有“敷衍使命”,即寻找种种理由,对上级交给的使命进行推脱。甚至可以有“抗拒使命”,不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无论是“敷衍使命”还是“抗拒使命”,它们都是与“忠诚”格格不入的。粟裕、刘英经过和红军战士们的反复商讨,一致认为:对于中央的指示,我们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面对三面紧逼的敌人,我们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绝境。是鱼死还是网破,就看斋郎这一仗吧!这才有了斋郎战斗中的挺进师官兵的同仇敌忾,才取得了斋郎战斗的以弱胜强的伟大胜利。
   当然,斋郎战斗胜利的取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全盘了解战斗的实况,粟裕、刘英等师领导干部深入前线指挥作战,负伤而不下火线。为了说服“大刀会”中那些被裹挟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脱离国民党对他们的控制,师政务委员会委员、宣传科长王维信身先士卒,与大刀会众进行谈判,被大刀会中的死硬分子用大刀活活砍死。还有26名指战员,则永远倒在了斋郎的土地上。还有3名战士受了重伤,被人用担架抬下了战场。他们用青春热血,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员们对其光荣使命的赤胆忠诚。
  
   二
   面对六倍于己的敌人,却要把鸡蛋往石头上碰。有人可能认为:粟裕、刘英他们“忠诚”自然无话可说,但行事未免太鲁莽了。万一斋郎战斗没有取胜,而是打成了败仗,那对挺进师来说可是要面临灭顶之灾的。这同急躁冒进的“左”倾机会主义有什么区别呢?即使偶然取胜了,像这种带有冒险主义性质的“忠诚”或称“愚忠”仍不值得提倡。
   挺进师作出在斋郎打防御战的部署,真的是急躁、鲁莽、冒险的草率之举吗?非也。粟裕、刘英他们作出在斋郎打仗的决定,是经过对当时当地敌我双方的情况的审慎分析,即在“求是”的基础上作出的“挺进”,而不是建立在冒险基础上的“冒进”。
   在斋郎战斗之前,粟裕、刘英他们是如何在“求是”的基础上“挺进”的呢?
   首先,他们认为,敌人加起来有3000之众,但就其战斗力而言,只有浙保一团和闽保二团的2000余人会打仗,“大刀会”虽然有千余人,但都是从各地临时凑起来的地痞流氓之类,充其量只是一帮乌合之众。而且其中还有不少被裹挟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而且他们手中的冷兵器大刀,根本抵挡不住热兵器枪弹的进攻。这部分敌人基本可以略去不计。到时只要我们在他们的来路水口坳两边各放一挺机枪,派一个班的战士守在那里就行了。这样,我们的对手就只剩2000余人。而浙保一团和闽保二团,浙保一团守土有责,更有上面的督促,他们可能会拼命。闽保二团是从福建开过来的,他们可能认为,挺进师窜扰的是浙江的地盘,跟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打起仗来自然不会拼命。他们之所以要参战,无非是想投机取巧,如果浙保一团打败了,他们可以不顾对方而逃命;如果挺进师打败了,他们可以趁机分一杯羹。对闽保二团来的方向,我们可以安排部分兵力进行监视,而把主要兵力用于对付浙保一团。
   浙保一团有1200余人,我们只有区区500余人,还要被其他两路分走一部分,在人数的对比上我们处绝对的劣势。我们虽然人少,但战士们一个个都是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不说以一当十,以一对三看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况且我们还有地形上的优势。斋郎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与外界连接的三个隘口水口坳、放牛坪、岙头淤,地势陡峭,山路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预设埋伏歼敌的好地方。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工作,虽不能让敌人有来无回,但把他们打残击溃,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这些建立在“求是”基础之上的调研和判断,基本上把敌我双方的态势弄明白了。由于它们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的决策,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斋郎战斗取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决定性胜利。斋郎战斗胜利后,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一路高歌猛进,终于在被称为蒋介石统治的“后花园”的浙西南站稳了脚跟。
  
   三
   当然,斋郎战斗胜利的取得,其后勤保障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说到后勤保障,不能不提到斋郎的老百姓们。是他们为了配合挺进师打仗,主动承担了诸如挖战壕、往前线送弹药、给红军做饭送饭、为红军筹措粮草等后勤保障的任务。斋郎村村小地少,当时人口不足300,一下子多出了挺进师的500多号人,粮食供应一时成了难题。当地的百姓想红军之所想,急红军之所急,纷纷肩扛扁担,挑着箩筐,到四乡八邻去筹集粮食。有人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斋郎战斗的胜利,是斋郎百姓用扁担挑出来的。
   一开始,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关于共产党、关于红军的虚假宣传,斋郎的百姓对红军的认识还停留在“共产共妻”这一消极层面上。得知红军要来斋郎,他们一个个锁上房门,逃到山里“避难”去了。直到他们亲眼看见红军官兵对他们的家产秋毫无犯,宁肯在屋外挨冻,也绝不私自进入老百姓的房间,看到红军对因伤在身无法逃往山里的小孩悉心照顾、送吃疗伤等种种“善行”,他们才被深深打动了,才相信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才会横下一条心跟着红军走,跟着共产党走。这大概就是“植根人民”的意义所在吧?
   有人把军队和老百姓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鱼和水的关系。鱼儿离不开水,人民军队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援,粟裕、刘英等挺进师官兵们,是深谙其中的道理的。挺进师的指战员们,个个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斋郎战斗的胜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是斋郎战斗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也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今天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是要像当年挺进师在斋郎战斗中表现的那样,忠诚党的事业,牢记党的使命;实事求是,攻坚克难,认准目标,大胆挺进;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
   2021年8月17日
  

共 43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用生动的笔触为读者重现了斋郎战斗的过程,并结合当时的情况总结出战斗胜利的三大法宝:“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进而概括出浙西南革命精神,顺势将其与当前热烈开展的弘扬革命精神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指出“我们今天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是要像当年挺进师在斋郎战斗中表现的那样,忠诚党的事业,牢记党的使命;实事求是,攻坚克难,认准目标,大胆挺进;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这一主题思想。由此可见作者具备身后的写作功底,对我党我军的革命历史也就这较深刻的研究和认识,故此才能写出如此有见地的文章。感谢赐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山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1-08-27 09:46:53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信念,牢记使命,永不退缩。
燕山客
2 楼        文友:墨林        2021-08-27 21:47:45
  历史不能忘记!叙述了一段历史往事,分析总结了战斗过程和宝贵精神。好文章,欣赏了!祝创作愉快!
墨林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8-28 22:37:27
  以史为鉴,开创美好未来。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