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林氏三杰(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林氏三杰(随笔)


作者:河杨 举人,4310.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32发表时间:2021-08-28 14:35:24


   中华民族是文明之邦,历来都重视撰修家谱。前年,我被林氏宗族邀请,为他们撰修了家谱,因此有机会知道了林氏三杰的事迹。
   所谓“三杰”,就是一个家门,连续产生了三个杰出的人物。
   清朝咸丰年之前,林家在务农的同时,还注重子弟的文化教育,家中常年请了专门的私塾先生,教育家族的子弟。咸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造反,在南京创建了政权,称“太平天国”。清朝政府全力镇压,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拉锯式”战争。由于芜湖地方是南京近畿,成为了主战场,当地人被赶尽杀绝,广大农村成了无人区。太平天国被镇压了以后,1865前后,因为战争跑出去还存活的人陆续回来一些。林家村战争前近百户人家,一共只回来了三个人,其中就有林崇礼的祖父林旺春。其他人便不知道所踪了。村上原来的房子都被夷成了平地,刚回村的人只好到山上砍些竹子、茅草,撬草棚居住。
   那时,芜湖地方的土地大面积荒芜,无人耕种。清朝政府鼓励别的地方人来安家落户,同时规定,所有的荒芜土地,谁占谁有,只需要向政府报个田数,不用交税纳粮。这样,二十五岁的林旺春凭着年轻力壯,居然陆续占据了六十多亩的水田。这么许多水田,他一个人当然无法做好,而林旺春为了多占面积,采取了“广种薄收”的办法。那些年,他将这些水田都种上了水稻,虽然每亩单产很低,但由于面积较大,总的收获还是很理想的。
   当时,江北各地有不少人来芜湖创业,一二十年后,荒芜的土地和广漠的水面都有了主人。林旺春在回家创业的第二年秋天,与无为洲来的一户姓骆的姑娘结成了连理,建立了正常的家庭。这对年轻人奋发图强,一年后建筑了一堂盖草的住房,算是有了比较规范的居所。再一年,有了心爱的孩子。若干年后,孩子成人,1882年又有了孙子,他为孙子取名林崇礼。接着,建起了瓦房,家产渐渐丰厚起来。
   这时候,已经到了清朝末期,村上已经有二十多户人家。三位林姓创业者,也发展成了十二户。林崇礼七岁那年,老林旺春将祖上“农家也要读书”的传统重新启发起来,请来了教书先生,在自己家里办起了私塾学堂,林崇礼是私塾学堂里的第一位学生。林崇礼二十岁那年,考中了翰林院待诏,品位比秀才高得多,清朝政府给了他一套官服,其中一顶帽子,帽顶上有一个“顶子”,很是精致,他们家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才丢弃的。私塾学堂也因为他的功名有了扩展,招收附近的农家子弟,常年有十个左右的学生。
   林崇礼渐渐长大,家里农事繁忙时,他主要以种田为主。农事稍微松闲下来,他还去学堂读书。1904年,他叔父的儿子林崇义七岁,也进入了私塾学堂。
   1911年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旧社会更替时,社会上新潮思想风起云涌。林家村虽然是乡村,而学堂里的私塾老师却是新潮人物,常常将世界上新闻在学堂里谈论。这时候的林崇礼也快四十岁了,听到了外面世界许多精彩的新闻后,产生了向往外面世界的情趣。于是,他经常与私塾先生交心,居然与江西吉安方面联系上了。他不辞辛苦,常常从家乡不远千里来往于吉安。他去吉安干什么,从来没有向家里人详细说过,只是说他在做大事业。同时,显得十分繁忙,连农业也顾不上了。
   那个时候,是孙中山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时期。林崇礼依据当时社会上的习惯,以自己的知识与见识,在家乡招收学生,学生们称他为先生。他与他的学生们在一起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并且操练武艺。公开的说法,是在学习武术。他们操练武术,使用的都是长矛和大刀,玩起来常常汗流浃背。时间长了,他招收了许多学生,地方上只要稍微出众一点的人,都成为了他的学生。这些人大多数有文化,又能够耍大刀、棍棒,是当时“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没有看见他们使用过现代的长枪或短枪。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蒋介石获得了国民党的领导权。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国共大破裂的事变,史称“四•一二事变”,林崇礼的活动很快受到了限制,他们不再公开活动了。但是,林崇礼本人还是经常的到吉安去。
   1927年秋天,国民党当局忽然宣布“林崇礼是土匪,必须逮捕正法。”林崇礼得到这个消息后,不再公开露面,他的学生们也都各奔自己的生路去了。再后来,也没有听说过他们还有过什么活动,这样看来,他们好像没有严密的组织系统。
   国民党当局为了抓捕林崇礼,经常派武装人员到他家里来,常常弄得村上鸡犬不宁。他们抓不到林崇礼,便将他的胞弟林崇信抓着审讯。在得不到林崇礼的消息时,便对林崇信百般恐吓,说不把崇礼交出来,就拿他林崇信抵罪,致使崇信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心里。在三番五次严酷的抓捕行动中,1928年春天,林崇信被吓得在村后的大树上上吊自尽了,当时他才37岁。
   国民党当局对抓捕林崇礼十分认真,有“抓不到绝不松懈”的势头。在林崇信被吓死后的第二年,林崇礼终于被抓住了,随即便被执行了死刑,时年47岁。
   由于当时的舆论说林崇礼是土匪,人们虽然不知道他做了怎样的土匪事,但弄得他家里人抬不起头来。因此,对林崇礼、林崇信的死亡日期都没有记清,只记得是在那个年间。
   林崇礼到底是干什么事的?为什么会被国民党当局说成是土匪?其实,他及他的学生们,从来没有做过类似土匪的事。但从林崇礼的行踪和作为来看,大约是早期的共产党。在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政权便大肆屠杀共产党,罪名就是“共匪”。林崇礼只有是共产党,被国民党当局说成是“土匪”,才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当时我们当地人还不知道有共产党的名称,如果说是“共匪”,人们是不理解的。
   林崇礼、林崇信兄弟的不幸遇难,对林家的打击是巨大的。不过,村上的私塾学堂不仅没有关闭,还更加壮大了。请来的先生,居然与新潮人物联系得更密切。林崇礼二叔的儿子林崇义,更是接受林崇礼的“教训”:认为有文化,有能力,不能做与政府相违背的事(他认为堂兄林崇礼做的是与政府相违背的事)。于是,他凭着自己学得的文化与知识,积极参与政府当局的工作,居然在县政府谋到了职位。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共产党第二次合作,林崇义被任命为本县保安大队的队长。他率领着县大队武装,保卫县城,五次击退了侵犯的日伪军。但大局他奈何不了,县城最终还是沦陷了,国民党县级机关转移到了县西的农村中,他被任命为国民党的县长。在他任县长的第五年,一次与日军战斗中,不幸大腿负伤,被送到了泾县云岭新四军医院治疗。
   伤好后,林崇义不想再出去做事,只想安心在家里修养了。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很快进入了解放战争。“皖南事变”后,当地国共关系很紧张,抗战结束后,国共合作彻底破裂,新四军活动更加活跃。1947年冬天,国民党本县政府为了打击新四军,根据林崇义在抗日中作战的情况,任命他为“五乡联队队长”。此消息刚刚出来,林崇义本人还没有接到任命,新四军却先知道了。新四军知道林崇义是本地人,熟悉情况,怕他担任了“联队长”后,新四军的活动会受到重大制约。于是,在1947年腊月十四日的晚上,去了一班人到林崇义家里,将他家粮仓里的稻子,叫老百姓挑走了,将林崇义本人带了出来,在他村北一公里处“处决”了他,那年林崇义50岁。
   林崇礼还有个弟弟叫林崇智,1919年生了个儿子叫林振光。振光从小便在私塾学堂里读书。稍微懂事后,在私塾先生的指点下,去了芜湖市内的教会学校读书,当时称“洋学堂”。这个洋学堂里的老师更是新潮人物,他们崇尚陶行知的教学方法,教育方针是要求学生不要“读死书”,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了抗日时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志趣相投的学生组织了“新安旅行团”,在读书的同时,周游全国,宣传抗日。他们从1935年10月起,行程五万多华里,游历十二个省市,影响巨大。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号召人民拥护共产党,推翻蒋政权,得到了共产党的支持,周恩来还特别接见了他们。
   他们的终于得到了共产党的领导。解放江西时,林振光跟随解放军部队到了江西南昌,被分配在江西省财政厅当任了厅长。由于他工作兢兢业业,成绩显著,得到了上级表扬,很快出任了财政厅第一把手。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造反派反复批斗。其间曾经获得过“解放”,被分配到某化工厂任党委书记。为了生产需要,他启用了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再次遭遇更残酷的批斗,终于在1977年的一次批斗中,被活活地斗死了,时年58岁。
   林家村的林姓,现在有三十多户,一百三十来个人口,是真正的普通农家。普通农家连续出现了这样的三位杰出人物,是少见的。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林家“三杰”,虽然是在不同时期,走的不同的政治道路,但是,都没有得到善终。
   他们的际遇,令我十分费解——人啊,应该要有知识,有了知识应该要为社会服务,以求得到良好的成果。可是怎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成果呢?这其中真的要凭“天时地利人和”,自己是无法确定的!
   然而,我了解到了“林氏三杰”的经历后,特别是他们的结局,觉得不胜唏嘘;可是,不能“因噎废食”啊,因为“历史正在前进,知识更须振兴”!
  
  
  

共 36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通过对林氏三杰的介绍,向后人展示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文章语言朴实精炼,结构严谨。在直白没有雕饰的诉讼中领略历史。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杨        2021-08-28 15:52:06
  谢谢北极老师编辑本文,愿老师工作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