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偶遇乌镇(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偶遇乌镇(散文)


作者:龙泉剑客 童生,54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29发表时间:2021-08-28 15:52:52

偶遇乌镇
  
   季节已然是早春。快到故乡时,我盘算着骑脚踏车上班,弥补因寒冬冷落的健康来。飞机抵达在成都上空,天气雾沉沉的,变得阴晦了,从飞机的窗口向下望去,苍黄的天底下,耸立着一栋栋高低各异的楼宇,似乎没有一点生机。我因思乡而变得活跃的心不禁悲凉起来。这让我怀念昨日方才离开的水乡乌镇来。
   浙江出差数日,渐有思乡之意,急切地想回到故乡去。听朋友说,乌镇有直达机场的大巴车,回家前可以顺路到乌镇去瞧瞧。随即,我们便往乌镇去,距离杭州仅仅一个半小时的路程。
   到达乌镇,天尚早,我们安顿好后,先是到乌镇的小饭馆填饱肚子,叫做“一家印象”。南瓜片炒太油腻,唯一的荤菜则不咸不淡,唯有马兰头炒豆腐干还行,咸鲜可口极是下饭。旁边坐了三位女士,大声谈笑,脸上一片红晕,离去时,桌上摆放着五瓶二两装的空酒瓶;背后各自携带女儿的两位女士那桌,服务员送来一罐一斤装的五十二度白酒。梁山好汉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居然在一家不起眼的餐馆觅见,且是女子,地点尽是江南!我心想,浙人尚酒,由此可窥一斑。
   我们行至大街上,车水马龙,多是闲逛的游客。天色黯淡,借住微弱的街灯,可见有两条河面不宽的河道。我心中暗自伤神,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水乡吗?徒有其名而已。我们寻到一路人打听,言道停车场尽头方是乌镇西栅,这时有夜景欣赏,不过要买门票的。我听了,心里尽然喜悦起来,原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乌镇全貌,且待明日瞧去。
   早九点,西栅开放。我们随游人进入,行数步,眼前豁然开朗。右边是一栋大型的圆形建筑,左边则是一宽阔的水面,乌篷船一字摆开,艄公立船头,握橹以待。河道旁的路皆是结实的石头铺成,不远处就是一处拱形石桥,如夜空的弯月,似佳人的眉梢。
   整个西栅呈一字型,有数条街不规则地平行而建,中间是宽数米的河道。建筑皆为黑瓦堆砌的木质结构,楼高则是上下两层。我们行至一处曾经的染坊处,高高的楠竹架上悬挂几十条十数米的蓝色、红色花布。游人或赞叹布料的轻盈脱俗,或摆着pose(姿势),脸上带着笑容,或游走期间追寻古迹的幽远,微风吹拂,如梦如幻。
   河道两岸连延着白墙、黑瓦、木门、木窗、木梯的一楼一底的民居,绿色河水缓缓流动微有波澜,乌篷船在艄公不急不慢地摇动下,平缓地前行。船中游客一面听潺潺的水声,一面听艄公微笑着述说乌镇千年的变迁。游人们感慨于小镇的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一小院内斜立一口黝黑大锅,该口大锅铸造于一八六六年。当时正值亦昌冶坊向朝廷贡锅一百年,乌镇沈家为展示高超的冶炼技艺及自家的经济实力,冶炼了这口“天下第一锅”。此锅重约3.15吨,直径3米,材质为铁。每年隆冬,沈家总要砌灶安锅,为当地贫民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暖肚粥。江浙百姓赞誉该锅“天下第一锅,普济天下人”。有良心的有钱人如果有一颗济世救民的善心,必将流芳百世。
   三寸金莲房,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女人裹足后穿的小鞋。中国五代始现缠足,南唐后主李煜宫妃用帛缠足,着素袜在金莲花上跳舞,舞姿曼妙,莲步轻盈,被李煜赞为“凌云之态”。由此,古代女子缠足渐渐流行起来。女子裹足的病态之美也折射出地位的低下,实为中国妇女千年的悲歌。
   二O一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至十八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我国国家主席宴请俄罗斯总理一行贵宾,用餐的地方及乌镇一家普通的饭馆,曰淡茶饭,饭馆二楼仅仅悬挂了不多的红灯笼以示其的与众不同。当时就餐的房间已经成为重要景点,所用餐盘摆设,一应如昨,供游人参观。其他房间继续照常营业。临河问水,坐阁听涛,粗茶淡饭,国民本色。
   小镇外一条小河旁,横着一条乌篷船。艄公不见影踪。船下数尾小鱼逆水穿梭。船旁一小桥,河水碧绿,岸旁绿树成荫。河岸上一片农田,种植有调羹菜等各色小菜。一茅草屋下,一条水牛躺睡于地,闲散地摇着尾巴,沐浴着春光。
   小街上,一卖花环的小店外摆放各色植物,生机盎然。店主人静静地坐于店内,品茶静思。游人或进店观看,或花钱少许购买花环,戴于头顶。店铺外的空地上有一深井,取水之器乃是八十年代农村的压杆抽水。三位小姑娘一人压水,一人捧水,一人嬉戏打闹,笑声盈盈,甚有童趣。
   不算大的一个镇内,我居然见到两处志愿者之家,门外悬挂醒目的招牌。店内几张长条凳放于两旁,中间放置一烧水的大桶,墙壁上还安装了许多的电源插座。游客在店内免费喝水,加水,休息,手机充电。志愿者在店内招呼来往的游客,语气亲切。虽没有多大的福利,但是给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游人以回家的感觉,特别温馨,让人感动。
   天气尚好。屋旁的桃花已然盛开,粉红的小花娇艳可爱,不时地有佳人驻足留影,人面桃花的美好相映成趣。一断桥处,宏大的演出场地,一排排整齐的凳子供游人休息,断桥立于水中,绿树散于周围,时光的沧桑竟然给人一丝悲凉。“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一天井旁的一株茶花傲然开放,红色的茶花显得落落大方,喜庆之气浓烈异常。行至一酒吧旁,温暖的阳光晒得人暖洋洋的,酒吧外河道旁的几排长条的木椅木桌被雨水侵蚀之后,显得古朴而富有生气,让人不舍得离开。我们在木凳上稍事休息,眺望远处高塔,痴痴地凝视水面,耳畔有游人的欢歌笑语,仿佛微醉欲睡。
   中午,行人渐多。即使慢慢闲逛,也有点困乏。古镇民宿无论多宽,皆是两张方桌。我们捡一方桌坐下,点了鲜美的白水鱼,咸甜的蒸菜,以及忘记名称的一个小菜,一壶茶水。江浙一带的菜肴,注重菜自身的鲜味,忽略佐料的提味,显得和川菜大相径庭,不贵的价格,不错的味道。
   阳光明媚,岂能辜负天公之美?岸边桌旁,来杯青山绿水茶。不远处的游人在桥上留影,对面的岸边游人如织。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一叶扁舟行过,船上立了六只鸬鹚,巡视河道,随时飞起去捕获水中的鱼儿,就像清朝皇帝下江南般神气。行路的旅人纷纷停下脚步喝彩起来。
   听水问茶。
   琉璃飞檐桃花开,游人如织留影忙。
   小桥茶坊暂歇脚,青山绿水品龙井。
   静静的小镇。
   小镇上店铺众多,或餐馆,或小吃,或卖小玩意,或茶馆,或民宿旅店。没有一声吆喝,没有嘈杂的音乐,没有路上拉客的生意人,没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唯有花香、鸟语、潺潺流水。店面几张桌,几条凳,老板一人,或服务员二、三名,皆小巧、美丽、精致亦或高雅。商业气息不浓,即使高端的酒店也是古色古香,经理西装革履地立于大门内,有礼貌地等待客人消费。
   水乡乌镇,拱桥下碧水潺潺,楼下一河的河水,长流不绝。千年来,清凌凌的河水,乌镇人每每取水,装于厨房的大缸内、壶内、瓶内,或一日三餐之用,或浇灌庄稼,或灌溉花草。河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乌镇人。
   偶遇乌镇,乐不思归。
   阳春二月花渐开,水乡乌篷岸边横。
   名利于吾皆浮云,千年碧水东流去。
  
   二O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非原创首发)

共 27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颇有特色的游记。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引入游览地。同时采用第一晚的“浅浅的失望”来扬第二天游玩时所观赏的美:通过对几处“景点”的细腻描绘,把乌镇的景致美与风尚美展现给了读者。也揭示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感谢作者投稿摆渡,期待更多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摆渡。【摆渡物语编辑:木语杉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1-08-29 09:35:07
  思乡心切,偶遇江南水乡乌镇,却带来不一样的味道,小桥流水人家,粉面桃花掩映碧水蓝天白云,“天下第一锅”的扶贫济困,三寸金莲的荒谬绝伦,乌镇峰会的蓬荜生辉,彰显乌镇的魅力和特色文化。文章如潺潺流水,沁入读者心房,融入乌镇的风土人情,想去一睹她的风采。拜读欣赏美文,点赞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1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1-08-30 16:56:41
  谢谢老师,乌镇的美,无法用笔完全表达。
2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1-08-30 16:55:56
  感谢木语杉言推出我这篇小文,很开心能够发表。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3 楼        文友:静净        2021-09-01 12:53:20
  我也去过乌镇,尤其夜晚的景致,总是令人留恋忘返。欣赏作者文笔。欣赏点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