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团圆】牵牛花·外一章(散文)
一、牵牛花
小院的大门两旁各种了一簇大叶黄杨,平时用剪子把它修剪成四四方方的绿色造型,装点小家的门面。初夏时节,树簇中不经意间冒出一两枝藤蔓,我知道,那是牵牛花。
今天晨起,看到三两朵小小的蓝花偷偷地从绿丛中探出头来,向外张望,形似小喇叭,带着晶莹的露珠,随风摇曳,甚是可爱。打开手机,呵呵,今天是七巧节,我们又相逢了。不知是哪一年,牵牛花像一位不速之客来到我家,生根,开花,凋谢,枯萎。此后年年牵藤,年年开花,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天。
牵牛花,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据说有六十多个品种。常见的有裂叶牵牛、圆叶牵牛、大花牵牛,生命周期只有一个夏季。因花形酷似个小喇叭,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喇叭花。民间有小孩摘了此花会打碗之说,故又俗称它为“打碗花”。它于春夏间盛开,入秋后渐渐式微,来年种子又发芽重生。果实牵牛花叶子三裂,全株有粗毛,种子卵球形,可以入药。
牵牛花名字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清晨花开时,天空中晨星依稀,朝东方望去,恰巧可以望见银河中与织女星相对的牵牛星,因此而得名。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人放牧,用牵牛花的藤蔓编绞成绳索用来牵牛,所以叫牵牛花或牵牛藤。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位农夫用牵牛花的种子治好宿疾,感激之余牵着牛来向大夫答谢而得名。我喜欢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牵牛花开花以夏季最盛。每天清晨,它在晨曦中悄然绽开笑靥,仿佛美丽的女子披着一袭薄纱含羞而至,袅袅走出夜的帷幕,十时点左右阳光变强时就开始凋谢,有的也可以延续到下午,一朵花只有不到一天的寿命。宋杨万里有诗曰:“晓思欢欣晚思愁,绕篱萦架太娇柔。木犀未发芙蓉落,买断秋风恣意秋。”而同时代秦观的《牵牛花》则如是云:“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依玉栏杆。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一朵花就是一个人,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姿态、色彩和芳香,也有自己的个性、特质和风采。许多不起眼的草花野花,默默地开放在野地,在墙角,安贫乐道,默守一方净土,做本真的自己。
好一朵牵牛花!它不需要良田沃土,不管是山坡、路边、田头、宅旁,只要有一粒种子,随风漂撒到任何一个角落便能生根,发芽,然后伸开细细的青藤,张开薄薄的绿叶。不管不顾地向着阳光伸展,攀援,向上。它日出而开,日落而息,虽然每朵花的生命只有一轮日照,但是每天都在时间的枝蔓上排着队,前仆后继地育蕾,含苞,绽放,点缀一个秋天。它卑微如尘埃,却每天都开出或粉红、或玫红、或宝蓝、或粉紫色的朵儿,向人们展示生命的美丽,它的芬芳,它的清纯。一片片、一簇簇小喇叭,向长空吹起号角,奏出只争朝夕的生命之曲。
初次认识牵牛花,是在童年时的江南老家。
老家院子的后门口,开满牵牛花等各种颜色的野花。记得也是在这个七巧节的日子里,我们几个小孩在沾满露水的花草丛中捕虫,扑蝶。邻家的一个叫小龙的小女孩,摘了一捧喇叭花,瞎眼的四太太知道了,大声对她说这花是不能摘的,摘了,会打碗的。在那个贫困的日子里打了一只碗可不是一件小事,会被大人打的。唬得小龙抛下小花,像做了亏心事似的跑回家去。我们几个小调皮则踩着花瓣跟在她后面,笑着喊着自编的顺口溜:“赵小龙,门朝东,拐子婆,瞎子公……”。哦,六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垂垂老矣,它又天天陪我度晨昏。生命就这样悄悄流逝,捻须想想,常常萌生些奇怪的念头,譬如那个稚气的小女孩早已不知音讯,不过,还是有些牵挂,不知道她究竟打破了一只碗没有。
也是那些美好的夜晚,我们逮流萤,捉迷藏,然后睡在凉席上看星星,看月亮,看变幻的云朵,听母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自家的过往逸事。那时父亲在苏北谋生,同时带着哥姐们攻书上学,母亲则带着我们几个小的在江南守家。有大江阻隔,一如牛郎织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相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能隔江相望。
而今父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仰望星空,银河璀灿,牵牛星织女星依旧遥遥相对。或许,这种恒久的相望,才配得上叫作思念。蓦然想到一首诗,便轻吟起来:“在缓缓飘动的夜里,有两对双星,似乎没有定轨,只是时远时近……”
这是顾城的《雨行》。
二、仙人掌
去年,苏北冬季的天气特冷,响水竟出现零下13度的严寒。
除了关心人的冷暖,我也关注了一下家里为数不多的花草,一盆盆搬进室内,惟恐它们冻伤。最后只剩两盆仙人掌,我犹豫了一下,没有搬进室内。一是恐惧它那烦人的针刺,一旦碰到身上手上刺痛奇痒,还难以除掉;二是因为养它的盆是破瓦盆破脸盆,搬进室内有伤大雅;三是平时并未把它当作什么花儿朵儿,随便留着的,冻死就冻死吧。
果然,一冬过去,它在铁栏的角落里干瘪得不成个样子,一小片称之为“仙人的手掌”的叶片也折断了,掉到地面。春来了,簇拥在铁栏上的迎春花开了,前河岸边的柳稍黄了,它依然蔫头耷颈的,大概是死了吧。我虽有些怜惜,但也没那么上心。
桂树绽新芽了,凌霄叶片换新绿了,石榴开始结蕾了。
一日清扫庭院里的残叶,瞥一眼栏边角落,不禁愕然:仙人掌竟然昂起头来。惊讶之余,趋前细看,发现原本满是折皱的肢体竟有点饱满起来,颜色也由暗转鲜。更令人惊愕的是,折断的那一截居然落地生根了。
终日宅在家里,躲避未绝的疫情,让我对周围一成不变的环境有些麻木。眼前陡然出现的绿意,给我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喜悦之余,也有些愧疚。呵呵,仙人掌,对不起了。
仙人掌属于石竹目沙漠植物的一个科,原产于美洲。据说,全世界约有二千五百多种仙人掌类植物,其中约一半生长在墨西哥,为了适应沙漠的缺水气候,叶子演化成短短的小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并作为护卫自己的武器。茎演化为肥厚的掌形、球形、柱形,起蓄储水分的作用。茎枝饱满,多黏液,肉质厚,并因代替叶子起光合作用而呈绿色。茎片有很厚的角质层,表皮像一层蜡,气孔很少,且白天关闭,晚上才打开吸收二氧化碳;根系发达,可以吸收更多的地表水。只要一年下两场雨,它就能吸收足够的水分延续自己的生命。
生命总是这样,无论环境怎样恶劣,都会不屈不挠地进化出一种生存的本领和能力,让种族延续,繁衍不绝。
仙人掌也开花,开花的难度较大,只有在养殖多年以后才能开花,而且花期极短,很难看到。所以带刺的仙人掌永远做不了别人的掌上花,有幸看到它开花的人称其为幸运花。我看到它开花当然不止一次,所以我就是相当幸运的人了。仙人掌的花开在宽厚的肉掌上,花型适中,非常好看。薄薄的花瓣,白嫩的花柱,淡黄色的花丝,夜晚会含羞地闭合,何其淡雅,让人怜爱。
仙人掌外刚内柔。传说在造物之初,仙人掌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它娇嫩如水,稍一触碰便失去了生命。上帝不忍,在它的心上加上了一套坚硬如铁的盔甲,上面还带有锐刺。从此,再也没有人能看到仙人掌的心了,凡是触碰它的生物都会被刺伤。很久之后,有一位勇者要打开看个究竟,手起剑落,仙人掌变成了两半,从中流出的却是绿色的液体。原来,那是被封存的仙人掌之心,由于无人了解它的寂寞,化成了滴滴泪珠。所以仙人掌的花语是——坚强、刚毅。
仙人掌也是一种药用作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镇痛止血等功效。记得儿时患了腮腺炎,母亲赶快去剪一块仙人掌,把它捣成糊,敷在我的腮边,一两天很快就好了。谁被蜜蜂或蝎子蛰了,或者身上起个疔疮脓包,用此法都管用。工作后,我得了肺结核病,远在家里的母亲得知,到处寻找仙人掌的果,托人带给我。
我不知道它为什么叫仙人掌,大概主要是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人的手掌吧。不过,用“仙人”之掌来描述它,还是颇有中华民族意蕴的。“仙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具有超人能力的神的一种民族表述,也颇有文学意境。“仙人之掌”无疑寄予了人们对这种植物的尊敬情感,同时也暗喻它的一种生命属性,那就是,如仙人一样生命旺盛,长生不死。
我凝视着那株绝处逢生,顽强不屈的仙人掌,感慨万端。
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朴实无华,沉默厚重。多么像敦实憨厚的汉子,不惧风雪严寒,忍着伤痛,以顽强的毅力紧紧抓住泥土,岸然翘首,坚持生命的尊严和意义。
不久后的一天,我去注射疫苗回来,忽然发现,它像叠罗汉似的,长出一片又一片碧绿的“小手掌”。
202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