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醒】在非洲吃到的中国菜(散文)

精品 【宁静•醒】在非洲吃到的中国菜(散文)


作者:海草房 布衣,13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20发表时间:2021-08-30 21:09:53

在刚果布黑角机场坐上了公司来接的中巴车,司机是当地人,表情很严肃,因此脸显得越发黑了。他把车开得像风一样,为了进一步增加速度感,放的是节奏强烈的摇滚乐,在堪忧的路况下,我们就这么一路颠沛一路笙歌,摇摇荡荡,铿锵喧嚷地来到了营地。
   同胞们挤到车前和丈夫打招呼,好奇地“参观”我这个新来的人。七手八脚地帮忙搬运行李。行李的重量超乎想象,大概到了允许托运的极限,几个人边合力抬着边佩服我们:到底带了多少东西啊!
   丈夫不怕麻烦,带东西带得很坚决,采取应带尽带的原则,因为据他所说,到了非洲一切都变得珍贵且稀有。内裤,袜子,衬衣,蚊香,花露水,清凉油自不必说,他作为一名地道的乡土吃货,豆酱、虾皮、紫菜、粉丝,火锅底料更是不可少的,好像我们将要去逃荒。他把这些杂货铺似的东西经过科学策划,处理,密集地塞进行李箱。
   箱子漂洋过海,终于在房间里落地为安。当我艰难地拉开拉链,就像打开了高压锅,里面的东西一经翻动便炸裂开来,摊了一地,连我们自己都惊叹:怎么这么多啊!
   然而,境况似乎没有那么匮乏。当晚,营地大厨为了欢迎我这个新人,操持了一桌丰盛的海鲜宴,不仅吃到了龙虾,以及当地的一种很鲜嫩的黄骨鱼,甚至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圆溜溜的乌龟蛋,也吃到了甜得醉人的菠萝。都酒酣耳热了,还很奢侈地剩下一大盘水煮虾。
   营地像是中国城,除了端坐在门口司安保职责的持枪警察,保洁的,帮厨的,以及司机们是黑人,其他来来去去走着的便都是中国人了。待到了开饭时间,餐厅里罗列出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的三菜一汤,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中国菜,好像连空气都飘着中国味,这消弭了我刚下飞机时浓烈的异国感。
   当地人另有餐厅,偶尔瞥一眼他们的饭盒,面目模糊,似乎是烤鱼和木薯加工的“马茑可”。或者面包,木瓜什么的。饮食习惯如此泾渭分明,那么做中国菜的食材是从哪里来的呢?
   丈夫告诉我当然不是在市场上买的,即便是有卖也过于昂贵。公司设有自己的农场,足以供应各个营地最新鲜的蔬菜。
   在这热带草原,丛林,沙地中垦荒种地,是极富想象力的一件事,刚果布天堂般完美的自然条件似乎就是用来做梦的。总是温暖如春,不冷也不热,总是很湿润,雨季的阳光总是很热烈,旱季的海风总是很怡人,天空总是诡谲高远,朝日和夕阳永远那么迷人。同事李师傅不相信在这里有什么是长不成的:这是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插根棍儿也能活!
   这是一个顽强的,活跃的,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地方,无论是什么种子,都没有理由拒绝蕴育。凡种过地的人在这里都变得大胆,怂恿着:那有什么不能种的,种呗!
   可是能不能长成菜,就是技术问题了。植物繁茂的同时,鸟兽虫鱼也繁多,什么都不管不顾地繁衍着,就连营地的狗也迅速地发展成了集团军,经常见到母狗的肚子下面拱着小奶狗,我们数着:一只,两只……最后不能不惊叹,因为数到了九。但那个最温柔漂亮的小白把它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们都养死了,只剩下硕果仅存的一只小黄狗,人们替它难过也替它松了一口气:总算活了一个!种菜也同样有养不活的风险,除了各种虫子撕咬啃噬,各种鸟儿叨扰,还得防止雨季时狂欢似的风雨袭击,以及烈日暴晒。没有一种与天奋斗的精神,是很难成功的。
   每吃到一种中国菜,比如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辣椒,南瓜,土豆,红薯,韭菜,茴香,空心菜,我都禁不住惊奇,似乎只要是在国内吃过的菜,都能在这里魔幻般地出现。有一天我甚至在“厨房重地”见到了一个巨大的冬瓜,韩大厨自豪地说差不多十几斤吧!
   丈夫答应抽时间带我去农场看看,农场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富饶和辽阔,丰沛和安宁的。应该有着圣母的性格,端凝大方,庄严包容,像是一个发源地,大量地,慷慨地吞吐,产出着。
   我们在旱季有些干枯的荒野里走着,走着,丈夫忽然一指路旁:那不就是农场吗?我不敢相信,眼前横亘着的一片菜地就是农场了吗?也太普通了吧!走近了才发现,那土地是经过改良的,掺杂鸡粪,猪粪,草木灰,从贫瘠的黄沙变成了厚实的黑土,寸土寸金,委实不平凡。见我们进来,农场技术指导张师傅热情招呼,张师傅一副典型的、饱经风霜的农人形象,他告诉我们,旱季是种菜的最佳季节,雨季又要防涝又要防晒,反而很困难。
   路旁堆了几十袋农场当家肥鸡粪,它们在张师傅眼里是宝贝。几个当地工人推着一种可以让硬土变得细碎柔软的机器,不懈地操作着。豆角架似乎力不从心,密密实实爬满了藤蔓,一人钻在里面摘长得鼓鼓囊囊,快老了的豆角。茄子地里的茄子秧出乎我的意料,颗颗肥壮如小树,在别处没见过这样高大的茄子秧,茄子争先恐后来不及似的长着,由于长得太快,常常还没吃就老了,大概茄子,豆角们还没享受过这样适宜的待遇,温度和水分恰如其分,又有塑料薄膜保护,于是便舒展开来,自在地疯长,生命力勃发。这里的一切蔬菜都有这样的特点,迅猛地生长,飞快地变老。
   我不理解农场里为什么建那么多大棚,总觉得凡大棚都是为了预防低温的,丈夫说这里大棚的作用和房子差不多,是给娇贵的蔬菜遮风挡雨的,另外也防晒,防鸟儿。大棚里一般种的都是细菜,叶子菜。张师傅客气而又豪气地说想要什么就随便摘吧!黄瓜,西红柿,小葱,都挺好吃的!又说见到中国人来他特别高兴。诺大农场,举目四望,除了他,只有埋头干活的几个当地人,语言不通,是会感到孤寂的吧。丈夫连连道谢,声明我们就是来看看的,看了大棚,看了鸡粪,看了整整齐齐的田垄,精精细细的土地,看着这无垠的荒野中的化外之地,就更不好意思摘了。
   在餐厅吃饭久了,便发现一个规律,有一段时间连续地吃一种菜,尽管竭力变换花样,切丝,切块,切丁,清炒,红烧,油炸,甜的,辣的,酸的,还是让人吃得乏味。连对食材最有感情的大厨也烦了,那也没办法,农场的这种菜丰收了,丰收得刹不住,成了负担,为了不暴殄天物,只好突击性地吃。突击完了这一种,好不容易换了,可是不得不又开始新一轮的突击。
   吃得最多的是茄子和春菜,茄子尤可,蒜泥茄子,红烧茄子,炖茄子,炸茄盒,总也吃不够。春菜真吃得我们眼前常常一片绿,大厨极尽巧思,开发了很多吃法,把肥大的春菜腌起来,来个春菜扣肉,别有风味,或者炸蔬菜丸子,包菜包子,菜饺子,烙蔬菜馅饼。切碎的腌春菜拌煮黄豆,营养互补,颜色搭配得也很好,长期以来,成为早餐的标配。厨房里的春菜堆得像小山一样,看了令人发愁,一天三顿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春菜渐渐地成了素菜的代名词。
   为了照顾北方人的大白菜情结,农场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硬是在热带种出了白菜。珍贵的白菜刚粉墨登场的时候,成了朋友圈热议的话题。北方人欢呼又自豪:这下子有白菜吃了,虽然这白菜叶子是绿的,大有发展成春菜的趋势,但毕竟是白菜。当晚,我们就吃到了日思夜想的大烩菜,白菜,粉条,炒鸡蛋饼切成块,海带,热腾腾的一大盆。美中不足的是白菜怎么也炖不烂,口感也不像白菜,丈夫说可能是气候的原因,白菜水土不服,变性了。
   为了调剂一下口味,也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我们自己试着开一小块地,种一些特别的菜,比如鱼腥草,比如荆芥。无论得到了什么种子,我们都热情地,憧憬地撒在了地里,于是地就成了百草园,总是出其不意地钻出莫名其妙的秧苗,逗引人猜测:这是一颗什么?荆芥种得太密,正要间间苗,便发现它们已经太老了。南瓜秧长势凶猛,叶片大得惊人,扑拉拉向四周蔓延,可是并没有找到期待的南瓜。我们问精心伺候,每天都给它浇水的李工:怎么还不结南瓜?他左左右右寻了一遍,疑惑道:就是,怎么还不结啊!渐渐失去信心:我种的是南瓜么?
   开饭时节,当地员工总好奇地探头看看我们的饭盒,有一些勇于尝新的员工在吃过了我们给他们的糖醋排骨、炒米饭、馒头以后,宣布他们喜欢中国饭。因为他们的饭太单调了,他们的厨师厨艺太差了!
   当地员工的态度把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出来了:我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转换无穷的饮食文化岂是他们的面包,炸鸡能比的?即便去国万里,中国菜也是须臾不可少的,没想到在非洲居然集了蔬菜的大成,达到南北荟萃的境界。

共 32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想到远在异邦刚果布黑角也居然可以养活黄炎人,而且生活得很是滋润,诚为难得,尤令人欣慰。祖国同胞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支援非洲同胞而漂洋过海天涯逐梦,安然无恙,看起来还十分幸福,怎不让后方家人为之放心和欢欣呢。大作在非洲吃到的中国菜,具体而微地描绘了中国菜的种植、收获和食用,读来令人不胜莞尔。作品幽默干净的文字,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环境、场景、人物、情细节描写,风趣调侃,生活气息浓郁,异国情调盎然,恍若读者亲临其境。特别是文末收束时当地员工宣布他们喜欢中国菜,引出作者民族自豪感的激发,对我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由衷礼赞,殊让读者开怀。【编辑:郭永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9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08-30 21:10:46
  佳作拜读,问好先生。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08-31 15:45:22
  很高兴欣赏到海草房老师的大作。作为一篇记游性散文,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生动地反映了非洲的异国情调。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08-31 19:05:03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