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香草(散文)
在大西北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一群来自西,海、固的大批移民,他们和当地的居民一起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抗争着。
经历了二十一年如一日的艰苦“斗争”,终于在这块广袤的黄土地上;专家曾预言“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沙滩上,用勤劳的双手培养了一片绿洲,捧出累累硕果。
一幢幢居民楼拔地而起,工业园区现代化卷烟厂,制衣厂,壹十壹养牛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葡萄,枸杞,黄花已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和经济支柱。尤其是当地得天独厚的土质和气候,酿出的葡萄酒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一个个绿色环保葡萄酒厂相继而立。真正不愧为“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的美誉。这就是如今建区十周年、庆美丽的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一
暮春,开发初的红寺堡,空旷的原野上,没有一丝春的媚色。风便是这里的常客,几乎天天光顾,大风整天呼啸着,怒吼着,卷起沙砾,重重打在人的脸上,肆虐的摇撼着幼小的葡萄树苗,小小的树苗在满天黄沙中瑟瑟颤抖着,怯怯地呻吟着,也使所有的草木,都一付萎靡、憔悴的样子。
昨天下午才清理完的一渠沙土,经过晚上一夜大风横行,又几乎被沙子填满了,因为下午急着浇地里这些刚出土的小葡萄树,所以工头让这群头上戴帽子,包着五颜六色花头巾,脸上带着口罩、全付武装的女人们加班一小时,工钱给她们另加。
这渠里的沙子实在是太难弄了,用铁锹扔得近了,顺着风流落下来,扔得远了,这些大多是力弱的女人。清晨,她们早早起来做好饭,关照孩子吃了上学,要干的活简直太多了,喂牛,喂羊,喂鸡……她们既是家庭主妇又是饲养员,忙忙碌碌的将这些收拾好,自己慌忙扒拉上几口饭便上工了,有时根本顾不上吃,就顺手装个干硬馒头凑合一上午。因此,到了中午一过肚子都饿地咕咕直叫,人,早已累得精疲力尽了。
工头不得不开车到附近商店买来了几扎矿泉水和几大塑料袋馒头。大声喊着让女人们来吃喝,再稍停下休息一会。于是女人们都靠在渠边,只摘下口罩,先喝了一口水漱漱口,再用手纸擦了擦脸上的沙子,才一口水一嘴馒头的开始吃喝。
风,从她们身边不断的刮过,吹着低沉的哨声横冲直撞,那些枯败的蒿草和破塑料袋也跟着给助兴,似乎也更助长了风的嚣张气焰。
香草为了避免风沙侵袭,把一件秋衣蒙在自己的头上。既使这样,她的脸和睫毛上还是落了一层细密的沙尘,随着嘴区的嚼动,眼睛的眨巴,长长的睫毛上有细小的沙尘朴簌簌地不断落到脸和鼻翼上,好看的杏核眼,灵动的眸子上,因还不适应这里的风沙布了几根红红的血丝。
刚吃罢馒头,工头就吆喝着女人们赶紧继续干,大伙加把劲干完就回家。真是人多力量大,也应证了“人是铁,饭是钢”的真理,女人们也惦记着家里孩子、牲畜,都齐心协力又加紧干了一阵,总算把渠里沙子彻底清理完了,终于可以收工回家。
香草打开大门,看见小狗欢欢用一双爪子抱着头蜷在窝里迷着眼打盹。羊圈里的几只羊窝在地上漫不经心地反刍着,一个个眼睑下结了很大的两颗沙粒,靠墙的铁槽里已添上了长长的秸杆草。
香草快步走进屋里,看见两个孩子已睡着了,女儿面朝窗户睡着,小脸上落了一层细沙,又浓又长的睫毛上也结了一层细密的沙尘,但香草看着女儿还是那么可爱,宛如两片美丽蝶翼。
灶台上放着两袋方便面空袋,看来,两个孩子等不到她回家,自己只好泡方便面充饥了,她不由心里一阵难过。幸亏今天周五孩子下午不去学校了。
她抱了一抱沙蒿柴,赶紧切菜做饭,可能是切菜的响声把女儿妞妞惊醒了。女儿一骨碌翻起来,惊喜的喊着,一边用手推身边的哥哥:“妈妈回来了,哥,妈妈回来了。”儿子迷迷糊糊的睁开眼,抬头看了她一眼,喊了声“妈”又慵懒的爬下没动。女儿连忙给她帮忙,不停地用小手往灶堂里添柴禾,红红的火苗照着女儿稚嫩秀气的脸蛋。
吃过饭,香草把锅碗冼涮完毕,提了一桶水去饮羊。突然,手机响了,她一看是母亲打来的,急忙去接,母亲关心地询问了一下她和孩子的情况,当听说两个孩子老吃不上饭的时候,母亲心疼地安慰道:“等她把家里收拾好了,就过去照顾她们娘仨,好让他们吃上口热乎饭。”父亲去年去逝了,母亲放心不下老房子,又不肯跟弟弟去城里住。所以一直一个人在老家,香草多次劝母亲来她这,母亲总说放不下老家里一切。这次咋想通了,一定是时间久了心疼她和孩子了吧!
香草一听,连忙欢喜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两个孩子,娘仨抱到一起欢笑着,雀跃着,欢天喜地象过年一样的高兴。
二
香草和孩子天天都盼望着母亲的到来,又过了二十多天母亲终于来了。香草领着两个孩子去接。母亲一下车,随身的大小包连背带提,像逃荒似的。
母亲把家里养的两只鸡宰了,把养了十多年的大黄狗寄养在邻居家,又给两孩子提了大包小包的杏干,煮鸡蛋,苹果等等。香草心疼地嗔怪母亲道:“娘,你咋拿这么多的东西,看把你累的,满头都是汗……”说着赶忙为母亲擦去额头上的汗。两个小家伙亲昵地抱着姥姥:“姥姥,我们想死你了!姥姥提这么多好吃的,姥姥你乏不乏啊?”俩小家伙七嘴八舌姥姥长姥姥短,说个没完。
自从母亲来了以后,香草总算可以安心的打工了。早上母亲做饭,她赶忙喂好羊,鸡和狗,把院子也扫干净,不愿让母亲太劳累,但母亲老让嫌她起得早多睡会,那些活留下她一样在家闲着慢慢打理的。香草总是对母亲俏皮地说:“您老人家就好好歇着,闲了和邻居老太太说说话,别一心慌,又想着老家的事。”
母亲每天一日三餐,给她和孩子做着热腾腾可口的饭菜。
又是一个沙尘暴的天气。香草和娘,孩子吃罢饭,娘看着碗底沉下的一层沙砾,忧心忡忡地说:“香草,迁移有啥好的,这地方老是黄沙满天地刮,出去都是一眼望不到边边的沙滩,连棵象样的树都没有哩,咱庄稼人总归靠天吃饭的,还不如咱老家杏花湾,哎!金窝银窝,都不如自个的穷窝窝哪!”
的确如此,此时固原的老家杏花湾,那满山遍野的桃花,杏花,梨花早就开了,抬头低眉都是花的海洋,香的世界,那一坡又一坡的花海如云似霞般落满了山腰。
她和姐妹们提上小篮子经常穿梭在里面挖野菜。她们浸在浓郁花香里,浸在欢声笑语里,也浸在甜蜜的幸福里。
到了夏末,杏子熟了,又大又圆。人们想咋吃就咋吃,最主要的是,她们拿上袋子树下捡杏核就能买好几千块钱呢,孩子上学,家里柴米油盐,轻轻松松都供养了……
杏花湾的天是那么蓝,山是那么绿,水是那么清,吸一口空气都是香甜的味儿,要不是两个孩子没处上学,她真的不会来这破地儿的。
她情不自禁地又想到赵虎,在老家的那些年,麦黄时节杏也黄了,赵虎总是先早早一个人下地割麦子,她把鸡,猪都喂了,家里家外的收拾好,才带着茶水和馍馍来到麦地里。远远地就看到他在晨光中割着麦子,脸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一脸汗珠子在阳光下剔透闪亮,两个肩头肌肉浑圆壮实,一双有力的大手,一把手飞速割着,一把手灵活迅速地揽着麦子,他的身后已扎起了一大片小小的麦捆。
她急忙赶上前去,招呼让赵虎先停下擦把汗,喝口水。他笑着露出白亮亮的牙齿,目光炯炯地看着她,接过水杯一饮而进,她递过毛巾让他擦汗。从竹篮里顺手抓几个自家树上摘的,黄澄澄又大又甜杏儿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大而有力虽然满是茧子,但握住她的小手是那么温暖惬意。如今他已离她而去,到了一个遥远的天国,扔下她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香草想着,想着,泪像决了堤的河水,漫过她俊俏清瘦的脸。她为了不让娘看到,慌忙用衣袖拭了拭,借故穿衣服送孩子上学掩饰了过去。
三
当然,偶尔也有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天空蔚蓝辽阔,鸟儿叽叽喳喳在树上唱歌。女人们歇息的时候,摘下围巾和口罩,一个个才肯露出庐山真面貌。白里透红的脸蛋,水灵灵的大眼睛,如同那种叫玫瑰香的黑葡萄,爱美的女人们摘一把马兰花编个花环戴在头上,或采一朵鲜艳的野花别在鬓角。女人们在帽子围巾和口罩的有效的保护下,长驱直入的风沙和冷酷无情的紫外线并没有掠去天性爱美的女人多少芳华,她们依旧还是青春美丽的。
她们吃喝完了,也会三五成群说说家长里短,有的和像大熊猫一样稀有珍贵的几个男人开着暧昧的玩笑,男人则侃上一阵荤段子,和几个女人肆意的“打情骂俏”。这些经历岁月磨砺的女人,或许是烟火世俗漂去了她们少女时的青涩,还是风沙剥离了她们的含蓄与矜持。在关键时刻,如若哪个男人太猖狂,她们几个合起来会褪去某个男人衣裤,像爷们一样将男人手脚朝天抬得高高的左右晃悠着,她们还揶揄地称作是“煽风箱”。直到那个男人被晃荡得头晕目眩,一个劲的求饶,她们才肯罢休。然后,女人们以胜利者姿态笑得前仰后合,甚至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笑声中充满了西北山区女人特有的放肆和野性。
岁月如梭,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在风雨岁月中,不知不觉又过了好几年。
国家在红寺堡正式成立了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政府在区中心修建了宏伟壮观的红寺堡生态移民博物馆,搬迁来的移民和当地的人们友好相处,有利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区域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慢慢地,香草逐渐接受,融入并且热爱上了这片热土。就像田里的葡萄树苗经过了多少次风吹雨打,仍然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为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付出汗水,洒落过泪水,也在一天天收获着欢乐和希望。
一年年过去了,终于,路边一行行小树,长得如威武的列队卫兵,城市的绿化带郁郁葱葱。山青了,草绿了,风沙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嚣张了。
放眼春的枝头,任你放牧一群优美词汇,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风和日丽……尽情描摹红寺堡的春天了。
当初的弱不经风的葡萄苗,已长得葳蕤而蓬勃,从一道道水泥杆上倾泻而下,像一条条绿色的长龙。远远望去,一块块葡萄园像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一阵清风过后,微微荡着碧波。一大串,一大串葡萄从青枝碧叶间垂下来,斑驳的阳光从浓密的叶子间透过,照在五光十色的葡萄上,真是美不胜收。人们会禁不住诱惑,摘一个放到嘴里轻轻一咬,那清凉甘甜的蜜汁立刻浸透唇齿,一直沁入人的心脾。
这里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沙土土质优良,赖依得天独天的自然条件,培养出新鲜味美,含糖量高,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优质葡萄。近年来,一个个葡萄酒厂,酒庄的兴起,酿出葡萄酒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尤其以绿色健康为宗旨而誉满全国,真正无愧于“天下第一葡萄酒镇”的美誉。
而香草的小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她利用政府扶持的妇女创业的小额代款又买下几头牛。娘和孩子一有空闲就着帮着喂牛羊,加上这几年也繁殖得快,香草手头上攒了一些钱,她又和弟妹借了一些,在自家院子里又盖了三间砖瓦房,又靠大门外马路边盖了两间琉璃瓦的门面房。
四
香草的家正好住在十字路口交汇处,有这两间临着马路的门面房,既靠近村委会,又是每年秋季观看罗山航空航模基地的必经之地。还有人们“五一”放假都上罗山游玩由此路过。香草把门面房简单装修了一下,和娘合计着,不想再去外面打工,自己开一个荞面饸饹馆。娘的厨艺原来在老家是响当当的,尤其是村子的红白喜事都请娘去帮忙,农村娶儿嫁女早晨的那一顿饸饹面是必不可少的,贤惠热心的娘老是半夜三更给人家帮忙炒臊子的,她总像个小尾巴跟在娘的后面,等娘把一切料理好了,先给她盛一小碗,安顿好让她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慢慢吃的,浓浓的臊子香,细长的饸饹面。因此,儿时那饸饹面致极的美味诱惑,不仅缠在她的舌尖上,而且萦绕在她幼小的心底,也一直都鲜活着时光深处她那根记忆的藤。
她决定先让身板硬朗的娘掌勺,自己和面,让表弟过来压面,就做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饸饹面,趁着这几日开航模表演比赛的机会,先开个张试试。
还别说,这一开张,一炮打响。路过看飞机航模的这些人,有都市的,省城的,周边县城的,人还真多。大小车辆川流不息也在门前停满了,居然让她娘俩忙的顾不过来,又请了邻居过来帮忙。她专门请来了刚退休的木森大哥来招呼客人,还有想住宿的安排在新盖房子里,没想到这些天,饸饹面馆天天生意兴隆,座无虚席。
客人都夸她的农家风味饸饹面臊子香,面筋道,是地地道道家的味道。一口大铁锅,家乡的柴禾灶,大铁饸饹床子,确实让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她家住店的客人,看到了她的农家小院。
鹅卵石铺就小院,窗前种了几株玫瑰花,小园里种着各种时令蔬菜自家吃,茄子,西红柿,黄瓜,辣椒五颜六色的,豆角丝,香瓜,南瓜藤爬满了篱笆。一进院子,瓜果浓郁的香气直扑人的鼻子。墙角的一架牵牛花蔓繁叶茂,鲜艳的牵牛花在清风中笑盈盈地兀自摇曳着,长势葳蕤的藤从晾衣架上越过,一直攀到窗户铁栏杆上,跃上了房檐。后院很大,种了桃树,杏树,枣树等果木树,和几棵葡萄树,葡萄树又并在一起用木头搭了个长长的架,下面放着小木桌和小竹椅,正好可乘凉,休息。客人们喜欢到后院的葡萄架下随意的坐坐,呼吸一下久违的新鲜空气,听听鸟儿婉转的歌声。秋季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村人朴实,大方,香草娘提上竹篮,从树上摘下各种水果让客人们品尝。鲜艳的苹果,翠绿的梨,尤其是那又大又甜,紫中透亮的红提葡萄更加的美味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