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青春】一树梨花寂寞开(征文·小说)

编辑推荐 【流年·青春】一树梨花寂寞开(征文·小说)


作者:青泉 童生,58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9发表时间:2021-09-03 08:37:52


   春天来了,宁远回到了阔别十八年的家乡。在通往邻庄的土路上,冬麦已经起身,油绿绿的一片,池塘边,芦苇在晚风中发出了“唰唰”地声响,一树梨花开得雪白。
   夜幕渐渐落下,在麻雀叽叽啾啾的争吵声中,他已经站在了庄后的一个院落之外,久久,久久地凝望着那堵已然残缺土墙,那扇斑斑驳驳的院门。
   忽然,一个窈窕的身影挤过木门,迎着他走来,脸上羞怯的笑很是灿烂。他似乎感觉到了她呼出的气息和身上特有的体香,他大步迎了上去,当杵到门框的手指剧烈疼痛时,他恍然惊醒……
  
   二
   那一年,大学毕业的他回到家乡,等待工作分配,听说临庄小学的数学老师因病住院,他便做了临时的代课老师。
   一天,他不经意地从教室的窗户向外望去,一个扛着锄头的姑娘,正在痴痴地望着教室,当两人的目光相撞时,她慌乱地转过身子走了。
   那一刻,姑娘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他心里。往后的日子,他在上课时或下课后,故意绕着教室的过道,以方便向外观望。
   姑娘几天没出现了,他心里很是失落,茶饭不思,他问自己,这是不是就像别人所说的爱?
   有时,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即不知道姑娘的姓名也不了解姑娘的情况,怎么可能爱上她呢?可是,偏偏却忘怀不了。
   那天他在教室的过道向远处望去,忽然看到她站在校外的油菜地边。他用火热辣辣的眼光望着她,心里有一头小鹿在乱撞。她没有走,只是低了头佯装锄草,锄头却连连锄倒了几颗油菜苗。
   后来,他知道了她叫颖儿,没上过学,但是心灵手巧。也知道了她的家。每天黄昏时分,他便情不自禁地走到庄后,一站就是几个钟头。
   终于有一天黄昏,她端着脸盆出来倒水,当她看到他的那刻,猛然一愣,脸盆掉在了地上,嘶嘶喇喇地打了个旋。
   “颖儿,我……”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她已经转身用衣袖半掩着脸跑进了院子,院门在她的身后合上的那刻,她靠着门,一指宽的门缝里足以看见她身体的翕动。
   他象征性地推了推门,门纹丝未动。“颖儿,对不起,我不能控制自己,总想见到你。”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第一次鼓起的勇气,表现出来的却是怯懦。
   “你不要过来……”她的声音低低的,嘤嘤嗡嗡,带着女性的柔美。她没有走,依然靠着院门,站在原地。“我还会来的!”这句话说给她,但更像是说给自己。
   往后的日子,每当黄昏时分,他总要在那里站站,她也会适时地出现,彼此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相互望望,然后各自怅然若失地走开。
   “颖儿,我要走了,要去北京二机部工作了。”那天傍晚,他站在她家的后院门外,站了很久。其实,她早已看到他了,她咬着唇,慢慢地打开了院门,眼神里却满含着忧伤。她不知北京有多远,她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回来。两个人就那样相对默默无言地站着。只有那树梨花开得雪白一片。
   他猛然拉起她那双粗糙的手,推开了庄边那片密密的芦苇,双唇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在一起,紧得让她无法呼吸。
   “我是你的,我等你回来娶我。”她喃喃自语地解着衣扣,急促的喘息似乎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她哭了,很难受地捂着心口哭着。“颖儿,我爱你。你等着,等明年梨花开的时候我回来娶你!”
  
   三
   北京,第二工业机械部的大礼堂里,刘杰部长正在作出征前的动员讲话:“同志们,赫鲁晓夫已下令,撤走了所有在华的苏联专家。苏联的援核专家在撤离时,带走了所有的涉核资料和没有来的及按装的机械设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核设施前期的准备工作,选址、基建、设备、还有技术培训等等都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的。虽然他们搬不走西北地区现存的核设施,但是,一但战争开打,这些在他们掌控中的核设施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国家和百姓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这种极其被动的局面必须改变,刻不容缓。”
   “毛主席指示,要开展三线建设,将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迁入三线地区,以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毛主席说,打算建造一座地下核长城,将现有生产核武器的工厂,在我国大三线地区内“克隆”出几个新的来,将苏联人知道的核工厂搬到苏联人不知道的地方。毕竟,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
   “可以说,三线建设是为了核战争所做的准备,也是为了对美国及苏联产生核威慑,让他们不敢轻易对我国动武。大三线的建设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非凡胆略。”
   “同志们,你们都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核物理和化工专业的佼佼者,今天这个担子交到了你们手里,望同志们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望。”
   会后,宁远拿到了一本保密手册,一张信纸和一个信封。领导郑重交代,保密手册上的条列,任何人不允许违犯,违者将以卖国罪论处。每个人可以给家里写一封字数不超过百字的书信,问候家人,相告平安。家信写好交专人审查后发出。
  
   四
   列车一路向西,到宝鸡后又坐上了军用卡车,向南,向南,一直开到了四川省涪陵专区白涛镇旁的“金子山”山下。丛林里,密密麻麻的帐篷一眼望不到边。
   为了“第一号工程”的保密工作做的天衣无缝,“白涛镇”和“金子山”这两个地名,在我国地图上消失了,六万多干部、战士、工程技术人员的户籍消失了,亲人们再没有听到过他们的任何消息。
   现在,六万多人的庞大队伍,集结在“金子山”下,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凿山!凿山!凿空整座山脉!
   金子山山体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地貌,当施工作业进行爆破时,很多溶洞会突然间涌出了大量的暗河河水,直接把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一起冲走,尸骨无存。
   除此之外,时不时塌方的洞顶,将一些来不及躲避的人员埋在了巨石之下,无法营救。而开山所产生的大量粉尘,也让很多人患上了严重的矽肺病。
   众所周知,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就有重庆,靠近乌江边的金子山,夏天更是炎热,40度以上的高温烘烤下的山峦是热的,山洞是热的,机械设备是热的,滚动的粉尘是热的,建设们的身躯也是热的。光着膀子凿岩的战士时有昏倒,“人丹”已失去了作用。
   进入秋季,蒙蒙的雨声遮盖了天上的太阳,月亮。潮湿的天空,潮湿的大地,潮湿的帐篷,潮湿的工装在潮湿的山洞里裹着潮湿的躯体。一天天溃烂的皮肤由疮到脓,惨不忍睹。
   恶劣的生存环境,透支的作业强度,多少建设者为了中国的核事业长眠在了金子山下,让人举目敬仰。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日夜奋战,建设者们生生地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挖空了整座山脉,挖出了150多万立方的岩石。洞口那扇重达百吨的巨大钢门足以证明昨天的辉煌,金子山下那数千座坟茔足以证明他们的伟大。
  
   五
   宁远去了北京之后,颖儿一天天数着日期,盼着春天,盼着那棵老梨树开出一树的白。
   梨花白了又谢了,春天来了又去了,每当她耳边响起“颖儿,我爱你。你等着,等明年梨花开的时候我回来娶你”时,都会深深地叹一口气,暗暗地呼唤:“宁远,你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就不能给我捎个信来呢?”
   听说宁远的父母因为思念儿子,病了,病的很重,她决定去宁庄安慰两位老人,照顾老人的生活。
   当宁远的父母得知站在面前的这个姑娘就是宁远在信中提到的颖儿时,老人挣扎着从炕席下掏出了一封已经泛黄的信“闺女,宁远那个白眼狼不值得你爱啊。庄上的人都说,他到了北京后找了个城里的姑娘,连我和他妈都不认了啊。”
   望着满脸泪水的老人颖儿心里很是难过,她喃喃地说着:“宁远不是那样的人,不是那样的人,我不相信,我不相信……等您二老病好了,我去北京找他,让他回来看您二老。”
   因思而疾的两位老人,在人们的闲言碎语中,终没能挺过人生最后的这道坎,怀着遗憾,怀着揪心的痛走了。颖儿的泪干了,她要去北京,找宁远问个明白。
  
   六
   时光飞逝,转瞬间便跨过了十八个春秋,“816”涉核项目在6万多人的不懈努力下,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和60%的安装工程。
   时代在变迁,国际发展的趋势也在变幻,1982年6月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下达通知,要求“816核工程”缓建。两年后,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816核工程”停建的命令。至此,一个伟大的工程成为了历史的回望。
   “816核工程”停建后,从事了数十年军工科研生产的建设者们为了生存,在洞内种起了蘑菇,在山坡上养起了鸡,栽上了果树,在山下盖起了蔬菜大棚。
   此时的宁远,早已过了中年,家乡不仅仅是故土,还有他朝思暮想的牵挂。他必须马上返回家乡,回到父母身边,回到颖儿身边。
   多少年过去了,家乡还是记忆里的模样,山清水秀,梨花正白。乡亲们说,父母早已因念他而去,颖儿去北京找他,十几年了再没有音信。他顺手拽过来一截干枯的树枝,掰断,并起,再掰断,再并起,手里的树枝越来越短……
   天将近晚,阳光收走了最后的一眼留恋。暮色在坟头上染着一秣深黄色的晕。宁远跪在双亲的坟前,瘦弱的身子随着肩膀一耸耸地抽动,一颗颗泪水顺着脸颊滴滴渗入了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
   下雨了,打雷了,天空传来了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呐喊:“颖儿,我回来了,你在哪啊……”

共 35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凄美的动人心魄的故事,作者讲述的是国家“两弹一星”工程背后的感人故事。那些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抉择和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当宁远接到“第一号工程”的工作任务时,他正与颖儿相爱着,但工作是艰巨的也是保密的。他隐姓埋名、远离亲人,在一度地图上消失的“金子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知道自己从事的是原子弹研制工作。因为工作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家里人一直不知道他的下落。深爱他的颖儿姑娘为那个“你等着,等明年梨花开的时候我回来娶你!”的诺言,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花开花落的梨树下苦苦等候。宁远一去十八年,去时风华正茂,回来时已是年过中年,他承受的是父母双双离世的巨大悲痛和心爱的姑娘为寻他而不知去向的万般惆怅。作者讲述那段难忘的燃情岁月,说出心底最深最真的感动,带我们倾听这些为国防核事业奉献了青春、贡献了力量的功臣们的感人事迹,让后人铭记历史,铭记所有人的付出。宁远与颖儿是许许多多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和他们家人的缩影,这样的无名英雄们的身影裹挟在汹涌的时代浪潮里,他们是支撑国家、民族的柱石。文章凄美,悲壮,感人。向腾起蘑菇云背后的无名英雄致敬!【编辑:素心若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9-03 08:48:33
  时光荏苒,多少奋斗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些为研制核弹氢弹无私奉献青春的人们,已成暮年老人,甚至好些人已经离世。他们都是这个民族该敬仰的无名英雄,虽然他们很多人隐姓埋名,但是,这些国防开拓者的历史功勋,会永远写在共和国的史册上。感谢青泉老师为广大读者呈现满满一泓正能量好文。遥祝秋怡笔丰!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 楼        文友:青泉        2021-09-04 00:06:33
  素心老师的编按写的很真情,也很真实。我想,你虽然是重庆人,从来都没听过“816”这个地方吧?
2 楼        文友:青泉        2021-09-03 09:24:54
  我觉得,宁远是幸运的,他起码还有家乡,还有故土可回,像我们这些被人称之为(厂二代)的人,或生,或长在西北荒芜的戈壁滩上,在这块放射性计量极度超标的地方,只有籍贯没有家乡,我们眼里的家乡就是无际戈壁,脑海里的记忆就是核爆炸的前夜,家家户户用废旧的报纸糊满窗户的情景。85年核基地下马时,老一辈基本都埋在了那里,厂二代们为了生存,四处打工,活下来的也都70岁左右了。
多少人,用半生的时光去熬煮一段无法改写的故事;宛若云里雾里的烟火,终将成为无法昭然若揭的秘密。
3 楼        文友:风逝        2021-09-03 20:15:26
  文章让人读着心酸,泪下。文题中“寂寞”二字,扯疼心肺。这些为国家牺牲了青春,牺牲了亲情爱情,甚至牺牲了生命的无名英雄,向你们致敬!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