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筷子这玩意儿(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筷子这玩意儿(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18.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83发表时间:2021-09-03 20:23:01

筷子对于我似乎是一生中最熟悉的器物了。打从二三岁起,爷爷奶奶和父母都教我拿筷子吃饭。我开始不会拿筷子,把筷子一把捏在手里,转动一点不灵活,把饭粒老是撒到桌上或地上。于是耐心的奶奶就把着手教我那好筷子。
   奶奶一边示范一边说:“拿稳筷子要用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住上面那两根筷子,拇指、食指用于捏稳,让上面那根筷子能活动。下面的筷子用虎口和中指抵住固定,使用时只动上面的那一根筷子夹食物。”奶奶还说:“两根筷子筷子尖头部合起来对整齐,再对准食物,这样就很容易夹起吃的东西了。”我照着奶奶的话做,经过一点时间的练习,我用筷子就运用自如了。
   再到后来,我对筷子这玩意儿就了解得更多了。首先是在读小学时,老师在一次活动课上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筷子的谜语。这些谜语很有趣,也很生动形象,所以至今还记得。老师讲的谜语有:两个姐妹一样长,进进出出总成双,人间酸甜苦辣味,每样总是它先尝。两个朋友真是好,长得模样一般高,吃饭一同上餐桌,吃完一起去洗澡。哥俩好,一样高;吃饭时,少不了。 一根棍,两成双,三个指头夹住吃香香。这些谜语的谜底都是“筷子”,真是有趣极了。令人好笑的还有数学老师讲的谜语,“五个公公抱两嫂,抱得轻轻灵巧巧,两只脚脚一张开,吃出津津好味道。”这个谜语把五个指母比成公公,把筷子比喻成嫂嫂,真是有趣死了。语文老师还讲了一个名叫阿才的国王,用一根筷子和一捆筷子教育他的儿子的故事,“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铁”,道出弟兄之间要团结的道理。这些关于筷子的谜语和故事我至今没有忘怀。
   爷爷读的书多,也见过世面,他对我讲个筷子的起源和来历的故事。爷爷首先问我:“筷子为什么要一头四方,一头圆滑?”我自然是回答不出来。
   爷爷说: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一头代表天,方的一头代表地,一双筷子对应着天圆地方。爷爷说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初步理解;我问爷爷:“筷子为啥要用两根?”
   爷爷讲解说:“筷子两根,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里包涵着世间的太极阴阳之理。筷子夹菜不是两根同时动,而是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是两仪之象。这是世界上万物对立统一的规律,变换不得的。爷爷还进一步解释说:“阴阳可以变化,就如两根筷子可以互换,主动的不是永远主动,在下的不是永远在下,可以变换,这就是阴阳可变。”爷爷告诉我: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这就叫为天地人“三才之象,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就是用三才去理解的。
   爷爷说:“筷子的长度也是有规定的,不可长也不可短。”我问:“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多少?”爷爷说:“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人要生活,每天就要拿筷子吃饭。”啊!爷爷一篇关于筷子的宏论,我听起来极好,可是意思却懂得不多,没看出小小一双筷子,却有这么多的学问。因此我随时都在思索筷子的奥秘。
   进入初中了,语文老师结合古文给我们讲“筷子”的来历。语文老师说:我们中国人用筷子已经有三四千年历史了,筷子在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就记载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故事。证明商代就已存在筷子了。而“筷子”这个称谓起自明代就开始变化,因吴中地区忌讳“箸”与“住”同音,对行船不利,于是就把“箸”改称为“快儿”,后人再加上竹头,成为 “筷”延用到今天。筷子是一种很具特色的民众吃饭的必备工具。筷子轻灵方便,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多种功能,是刀叉等不能相比的。因此“筷子”也是我们中国的国粹。
   关于筷子的来历,语文老师也简略地介绍了一些。语文老师说:筷子首先来源是神鸟救姜子牙的故事:有阴人想毒死姜子牙,在他的食物里投毒。姜子牙在神鸟的指点下,用两根细竹签检查出了食物里的毒,从此他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还有传说是商纣王宠妃妲己,用玉发簪挟菜喂纣王,纣王认为由妲己挟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要妲己天天喂饭。妲己就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玉箸挟菜,这就是最初玉筷的雏型。也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大禹发明了筷子。大禹在治水期间,为节约时间,总是以树枝、细竹签从沸滚的锅中捞食,以腾出时间处理治水的急事。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使细棍挟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菜,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也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用筷子。老师讲了许多,但是我认为,筷子的诞生应是先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而促成筷子诞生和使用的流传,最主要的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形成的习惯罢了。筷子的雏形的出现,这是人类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经过三四干余年的发展,其原始性依然没有改变。我们每天都吃饭,真的不能小看这一双筷子。如今我们实用的筷子,制作流程再也不是随便用竹片修理就成的,它要经过漂白、风干、磨光、印花等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曾经说过:“现在各地时兴举办这节、那节,我认为最能普及于群众的就是‘筷子文化节’”它里面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筷子值得举办节日?翻阅了有关“筷子”的典籍后,我才明白筷子也富有文化。许多落户于异域的老华侨,为了让子女留住中华民族的根,除了中秋吃月饼、端午包粽子、除夕吃团圆饭外,要求合家都要懂得使用筷子。这无疑也是一种挚爱筷子文化的的体现。
   许多古人还是喜欢用筷子写诗。首先就是诗仙李太白,他在《行路难》里写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句子,那是他在唐天宝三年因受权贵谗毁,丢掉了“供奉翰林”之职,落魄离京时食不下咽的忧郁心情的真实写照。大诗人杜甫在《丽人行》里也有:“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犀筋”,就是指犀牛角制的筷子。朱淑贞《咏箸》的诗写得很有味道:“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前两句将筷子拟人化,形象生动有趣,后二句又寄寓着这位女诗人抑郁不得志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你要想得到好的滋味,就要伸出舌头去舔……明代诗人程良规《咏竹箸》诗也写得很传神:“殷勤向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借筷子喻人生,亦别有意味。
   还有许多关于筷子的歇后语,都是很生动形象的,且举几个例子看看:筷子跳舞——两条光棍;筷子搭桥——路不宽
   ;筷子挑凉粉——滑头对滑头 ;筷子穿针眼——难得很; 一只筷子吃藕——专挑眼儿;一只筷子吃面——独挑 ;一根筷子捡花生米——挑拨 ;筷子挟骨头——三条光棍;筷子配抵门扛——难成双 ;筷子夹豌豆——一个个来 ;筷子顶豆腐——竖不起来 ;喝茶拿筷子——摆设;长虫吞筷子——回不过头来;电线杆当筷子——大材小用;筷子插在豆腐里——稳当当的……从这诸多的歇后语里,可以看出筷子这玩意儿还真是劳动人民的大文化呢!
   在我们家乡,吃饭时使用筷子也是很有忌讳的,你若是不知道违犯了,就要遭到训斥。下面就是常用的使用筷子的十余种忌讳,请你记住不要违犯了:一是忌讳“三长两短”。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二是忌讳“仙人指路”。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去。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那时指责别人,同骂人一样的。三是忌讳“品箸留声”。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四是忌讳“击盏敲盅”。 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被看作是乞丐要饭。五是忌讳“执箸巡城”。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的,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六是忌讳“迷箸刨坟”: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七是忌讳“泪箸遗珠。”用筷子往自己王碗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八是忌讳“颠倒乾坤”。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正所谓饥不择食,不顾脸面。九是忌讳“定海神针。”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这也是不行的是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十是忌讳“当众上香”。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这样就是视为大不敬,因为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的。
   另外还有“交叉十字”“ 落地惊神”等多种忌讳。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国人,从小就要知道这些,以免后来出丑。我们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筷子这玩意儿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我们每天用筷子的里面就有信仰,我们举手投足都是理念,都显示出中国人的一种通达和智慧。家长们要把筷子当成最好的教科书!要把这种文化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历史上还有用筷子避免杀身之祸的故事。在《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一回中,曹操试探刘备,就论起当今英雄。席中刘备听见曹操说了关于天下英雄的话,刘备感觉到曹操藏有杀害自己的意思,就大吃一惊,巧妙借用雷声,把手中筷子掉于地上。曹操认为刘备胆小,难成大事,才这放过他。在文学作品中,筷子作为道具也能将人物的特点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科学对筷子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双简单细小的竹木筷子,它作为餐具,不仅具有夹、拨、挑、扒、撮、撒等多种功能,用筷子进食时,还会牵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从而刺激神经系统的内在活动,有助于人的动作灵敏、思维敏捷。筷子还具有这样强大的保健身体的功能,我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发明的伟大!
   在民间的乡风习俗里,筷子作为吉祥物,还有许许多多的馈赠功能。比如:人家结婚送筷子,象征祝福人家“珠联璧合 快生贵子”;送热恋人筷子 象征祝福他两“成双成对 永不分离” ;送朋友筷子, 寓意是“平等友爱 和睦相处”
   送老人筷子,表示的寓意是祝福他“快乐永久 福寿无疆” ;送孩子筷子表示的寓意是 祝福他“筷长筷长 快长快长”;送爱人 筷子,表示的寓意是“双宿双飞 同甘共苦”;送乔迁的人 筷子,表示的寓意是“快快发家 乔迁快乐”……
   筷子是一种独特的存在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发展至今经过岁月的磨练和时间的洗礼,筷子不但没有被历史淘汰,而是越发的散发出历久弥香的气息,并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如今,融入三千多年文明史的筷子以其品种多样的工艺制作,正逐渐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旅游佳品,其文化内涵也彰显其中。
   一双筷子就解决吃饭问题,然而我发现如今许多的年轻人,儿童童少年都拿不好筷子了。他(她)们手里的筷子横着竖着,像扫帚,像雪铲,两只筷子在菜盘里翻来覆去,掀来掀去,真是一点规矩也没有,叫人目不忍睹。相反,一些外国人倒学会了拿筷子,他(她)们姿势优美,举止文明。那次我进城看到两个外国游客用筷子灵巧地夹起土豆丝吃……而旁边的几个年轻人(大学生模样儿)却用刀叉、汤勺来吃饭,进而我想到:倘若现在的年轻人要抛弃用筷子这个传统,真是太可惜了。
   但是应该看到,用筷子的主潮流还是好的。如今市场上各种质料的筷子都有,竹子的、木质的、钢材质料的,骨质的,雕花的、染色的、金银质的……美丽好看。一般的大餐厅里也有各种筷子,虽然实用性不太大,但总是还有大多数人爱使用筷子。
   生活中,大部分家庭筷子是混用的,而且清洗筷子的方法也不正确。若长期使用这样的筷子,容易染上消化道疾病,如肝炎、痢疾、急性胃肠炎等。这个也是不得不提出的问题。这两年传染病蔓延,使用筷子更是值得引起注意。另外还有,国人喜欢吃团聚餐。七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围在一个桌子上,都伸出筷子去夹捞一个盘子汤鉢里的菜,七八双筷子都在汤水里荡来洗去,个个嘴里都品尝着人家的唾沫液体,这样的团圆餐真的礼仪卫生吗?真难得说清楚……不过在疫情发展的今天,聚餐的吃客还是在慢慢减少!即使聚餐,还开始使用公筷,大家共用一双筷子夹菜,然后放到自己碗里吃,虽然麻烦一点,但是毕竟还是有些好处……
   近几年开始讲究卫生与环保,出现了一次性筷子。本来是很好的创意,但是吃后就把筷子扔了,又才成垃圾成堆,还不节省原材料,真是不好处理。有的人讲究个人卫生,自己出门带上特制筷子,这样也好。但是又让人家觉得你是专门去他家吃饭的,况且你若是去某家干活打工,又怎么好意思带上筷子呢?
   我一直在寻找既精巧实用又方便携带的筷子,不过总是没有找到。因此在呼喊筷子万岁的同时,不能不有一点小小遗憾!
  
  
  

共 516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由一双筷子引出众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小时候自己学习拿筷子——读小学时候老师讲的关于筷子的非常有趣的谜语——爷爷讲关于筷子的象征意义和标准——初中老师讲筷子的来历和发展,牵涉到特别多的历史故事,牵涉到好多历史人物:姜子牙、大禹、纣王、妲己——古人关于筷子的诗歌——关于筷子的歇后语——用筷子的忌讳——批评当今一些青年不文明的做法……黄老文化底蕴深厚,以明白流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筷子这看似简单的食具,让我们懂得了好多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此文不可不读。(编辑 鲁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09-03 20:23:53
  黄老文化底蕴深厚,以明白流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筷子这看似简单的食具,让我们懂得了好多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此文不可不读。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9-03 20:58:32
  用了几十年筷子,知道多少筷子的典故吗,传统文化,当继承。写点知识小品传下去。谢谢鲁老先生辛苦编按!秋祺!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9-03 22:19:13
  这么多有关筷子的知识与学问,真是受益匪浅!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9-04 07:50:22
  桂子撲人懷
   秋聲送福來
   早上好![福][福]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9-15 22:10:54
  •秋夜之思
   山村夜雨涨秋棚,草际幽然促织声。
   野菊扬花同露聚,家桃叶落与霜清。
   无钱不羡官商富,有力多寻谷地盈。
   天上婵娟常伴我,寄身山水乐平生。
活到老学到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