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故乡的邀请(散文)
前段时间,初中时期的班长问我:你甚会儿回来呀?回来来我这哇,我给你杀牛。
我惊诧莫名。
我跟班长从初中毕业到现在,再没见过面也从没联系过。几次同学聚会,我都因境遇寒酸,没去参加。老班长是从同学群里加上我的。我的同学有当局长的,有当校长的,还有的当这经理那董事长。我混了几十年,除了“家长”啥长都轮不上,他怎么会想着杀牛招待我?那局长校长董事长的同学去了,他是不是得杀老虎狮子?
于是,我试探地问;杀了牛,你准备咋做着吃?
老班长说,咋吃都行,蒸煮煎炸烤。剩下的,再给你做点牛肉干。
我晕了,又连续几天睡不着。我搞不懂,我一不是他的大姨子小姨子,二不是他的亲姐亲妹,三不是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他儿子快结婚了,)在他心中我咋会有那么重的分量呢?深思了数日,脑海里突然跳出一个理由:他暗恋过我,把我当做他心中的女神。
我被这个惊人的发现激动得睡不着觉,计划着回国的时间。
那天,我正想把回国时间告诉老班长,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然而还没等我开口,老班长说:你赶端午节前回来哇,我杀牛呀!
我说端午节前回不去!
老班长说,那你没福吃牛肉了。不过,如果你真的端午节后回来,我杀老公鸡招待你。我还喂着两只老公鸡,二十多只母鸡呢。
节前宰牛节后杀鸡,这待遇落差也太大了吧?我想保住我吃牛的面子,绕了个弯子说:杀了老公鸡,谁给你叫明呢?
老班长说:我哪用叫明呢,晚上12点睡,凌晨3点就睡不着了。
那也不能杀公鸡呀!杀了公鸡,母鸡咋活啊!
老班长说:咋不能活?平时,我也把公鸡和母鸡分开圈的呢,我就不让它们往一搭搭走!
你怎么让公鸡母鸡分居?那公鸡不发疯?母鸡不抑郁?
老班长说:我和老伴就分居的呢,公鸡和母鸡为啥不能分居?
他跟老伴分居,公鸡和母鸡就得分居?啥逻辑?这不是有病吗?
老班长跟老伴分居,说明感情不好,他睡不着会想啥?我便开玩笑问:你睡不着想啥呢?是不是想梦中情人呢?上学那会儿你暗恋过谁?
老班长:哪有梦中情人。上学那会不开那窍,只顾学习呢。
和老伴分居几年了?
老班长:没分居,但早就分床了。我神经衰弱,老是睡不着,我心疼老伴,她白天干一天活,晚上怕她休息不好,是我主动提分开睡的。
神经衰弱与神经病大概是嫡亲兄弟,我说他咋那么不着调,一会儿宰牛一会儿杀鸡的,原来他有神经病!
从那以后,我在朋友圈把老班长屏蔽了。我不能跟有神经病的同学解除同学关系,但能跟有神经病的同学断绝联系。端午节后,我再没跟老班长联系过。
昨天,老班长又在微信上呼我,我没搭理他。可他一个劲地问我啥时候回国?说同学们都想跟我聚一聚。
原来是同学们想跟我聚,那就聚吧,我也想跟同学们聚一聚。我问在哪聚?他说在他家。
他家离我家有三十多里地,要翻一座沙梁,绕一片湿地,剩下就是田间小路。小路都是两米宽的单行道,二胶车过来,行人、自行车、毛驴车就得躲进田埂让道,现在发展成啥样我就不知道了。
我问:去你家方便吗?
老班长说,可方便了,同学们都有车,到时候我去接你。
他接我?他是个养牛的,他不会套个牛车来接我吧?我婉言谢绝道:你那车我可能坐不了。
老班长:你平时坐甚车了?
老忽悠我有意思吗?说他神经不正常吧,他还说得有板有眼。说他正常吧,一点也不靠谱。他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要真照我说的车型,他得倾家荡产。我开玩笑说:我平时坐丰田霸道!那个车好,在沙疙梁上能挖奔子(跑),在堰疙棱上也能挖奔子。
老班长说:那我就买一辆丰田霸道。我原来想买宝马5系,看了一顿,没相准。
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宝马5系?他是疯说呢还是真的?
我得再证实一下:你现在开的甚车?
班长:北京现代,车底板低,农村不适应,再换就换越野系列,你回国开啥车呢?
我大半辈子就买过一辆自行车,为了脸面,我只说常年不在家,买车没用。你准备买多少钱的车?
班长:七八十万。
哎呀,好大的价!按揭?
班长:用不着按揭,一把清,我养牛的呢,卖了管够。
他还知道他是养牛的,把牛卖了买车,后期费用靠什么支撑?车得喝油吧,家里也得生活吧,他不会拆了牛圈卖砖头吧?
我说有必要买那么贵的车吗?车是个消耗品,后期的费用你考虑过没?
班长:能买得起马就能配得起鞍!后期就是烧点油哇,负担不大,这几年,我可多把钱泼散了,开了个农家乐,泼散了几百万。
农家乐将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采摘购买农产品为主导的民俗风情旅游,也是现在盛行的一种旅游新形式,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契机,农民以此为“窗口”了解市场动态,以此为桥梁将农产品输送各大城市。这是好事,可家乡地处边塞,气候条件实在不能恭维,七八九月份,原野苍茫,瓜果飘香,五谷低头,金黄耀眼,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一年只有三个月的营业旺季,这农家乐不赔才怪呢?
你在哪开的农家乐?
班长:就海畔(湿地)跟前,巴美湖你没听说过?吃住行一条龙服务,海子(湿地)里有野生鱼,沙窝里种的苹果、梨、葡萄,地里种的玉米、瓜果……
巴美湖我听说过,端午节,有几个从外地回去的高中同学去旅游,在那拍了很多视频图片发在群里,有深邃的天空,鹅黄的沙丘,翠绿的瓜果、杨花玉米和正值花季的向日环抱着湿地,湿地一潭碧水,亭台阁楼掩映其中,白色的游艇停靠在葱茏的蒲苇旁边,野鸭从稠密的芦苇荡中飞起……
一年能吸引多少外地游客,收益咋样?我不敢相信家乡还有那么美的风景,不敢相信那地方还能吸引游客前往消费。
班长:没收益,我不是为赚钱,也不是为吸引外地游客,我是为回归家乡的人提供方便。
看来班长的脑子早有病了,且病得不轻,他办农家乐的初衷本身就违背农家乐的意义,农家乐需要吸引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让家乡的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由农家乐搭桥牵线将农产品输送出去,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家乡人口萎缩,村里多半是空巢老人,很少看见年轻人,乡村学校因没有生源而废弃,因此,除了节假日,村里没有一个小孩,外出漂泊的人回去都有一种担忧一种锥心的疼痛。父母老了,房子老了,村庄老了,仿佛离最后一声咳嗽消失为时不远,最后一声咳嗽消失意味着村庄将是一片荒原,游子魂归故里亦是一枕黄粱。
这种状况,回得去的游子能有几个?家乡原本人烟稀少,全部回来也没多少人,不吸引外地游客观光旅游咋会有收益啊?这么简单的道理,班长的脑子咋就想不到呢?
我用一种鄙视的口气问他:你不觉得你的投资欠缺考虑吗?你拾闹这个摊子的时候就不分析评估一下咱们那儿的发展形势?
班长:评估了哇,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城市人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每个人都有返璞归真的欲望,可村里灰塔塔的,没有一点人气,出来进去都是老头老太太,走出去的人都不想回家,我再不拾闹,村子就消失了。现在好了,逢年过节人满满的,冬天砸冰窟窿捞鱼,春天摘沙葱挖锁阳掏苦菜,夏天划船游泳炖野生鱼,秋天打野兔套野鸡逮斑鸠。吃住不用花钱,条件不比大城市的五星级酒店差,太阳能供暖,风能发电,塑料大棚常年供应新鲜蔬菜,葡萄酒自己酿,牛肉干现烤,奶食品自己做,你们在大城市享受到这种乐趣了?
小时候砸冰窟窿捞鱼、摘沙葱挖锁阳、打野兔套野鸡、光着脚丫撒野的画面依旧清晰,大城市寸土寸金,哪能与童话世界般的家乡比呢?独特的塞外风光、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这么好的风水宝地吸引不来外地游客,走出去的人应该感到汗颜。
拯救家乡靠大家,我是搞宣传的,回去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不言自明。
我说我回去把邻居和同事带到你那住一阵子吧。
班长呵呵笑了,说:那更好哇,我亲自给你们烤全羊。
我秋天回国,你在群里发个通知,国庆长假我们聚一聚,让从外地回去的同学把自己的朋友同事邻居带上,我们AA制,或者建立一个同学聚会专项基金,每年回去聚一次。
老班长连忙说:不用不用,那能花几个钱?你们能把人从外地领回来就给家乡做了大贡献了。
现在都是有偿服务,我们带游客回去的目的很明确,希望朋友同事领略家乡的风光美景后,发动他的同事朋友走进家乡,到家乡投资,老班长还是不开窍,我苦笑了一下,说:你才是家乡的功臣,你一味地付出为了甚?我们一毛不拔,不好意思去你那儿吃住哇。
班长:有甚不好意思了?你们能耐大,把国家建设得那么好,我能耐小,把家乡建设好,等待你们回来,让家乡重新焕发以前的活力。
对于农牧民,出那么大的投资,收这么小的愿望,还乐得屁颠屁颠的,不管我怎么启发他,他都不往道上走,我无法跟他再沟通下去,他的神经确实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