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大河村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大河村记(散文)


作者:杨志青 童生,743.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69发表时间:2021-09-06 23:54:36

【丁香】大河村记(散文)
  
   不知为什么?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感觉大河关是寻来的。
   那一年,登山十年后,因为膝盖的问题,再加上,一次登山中,一个登山队员从山崖上摔下来,送到医院后,不久就去世了。登山以来,一直很注意安全问题,没有想到,走的是很平常的线路,还是出事了。这再次证明,登山本身就是一件有危险的事。一段时间,我沿着淅河而行,没有目的,寻一个古村,寻一段古道,走一段河谷,玩一会溪水。
   天下无山,这可能就是一个行走了十年太行的感觉,以前刚开始登山时,只要一听说那个线路没有走过,就急着联系,找向导,问去客。对景区反而没有了什么激情,感觉景区就是一个雍容华贵的少妇,很多是人工雕刻成的。景区的美就像是浓缩的盆景,没有野性,人为打造元素太多了。是啊,我也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是太行山中最美的风景,学摄影多年,见过太行日出,特别是独特的日出,只有特定时刻才会出现。雨中的太行,那种妩媚,雪后太行,那种冷峻,还有一种太行美,只可意会,又说不出来。
   沿着一条河走,记录着一条河的感受,就是光听村名,就是一件趣事。鄂鱼沟,杨家池,桥上,西垴,东垴••••••
   春天,看满山野桃花盛开,随后,杏花、李花、梨花、苹果花。还有满山的野菜,黄花菜、蒲公英、野韭菜,还有槐花、香椿。总之,沿着一条河走,就是满满的童年记忆,也是空山灵动,走近潭边,坐在河中石上,看野苇子、听鸟鸣、听一曲溪水吟唱,望天空流云,洗内心的喧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有一天,把车停到大河村,大河村有一个景区叫青龙峡,对面岸上有一座塔叫佛寿塔。感觉自己对这个村是了解的,因为,在这以前,曾好几次开车从村子边经过。要是有人问我,你去过吗?我一定会说去过。
   我和妻子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走进村子。没有想到,发现了一个没有想到过的东西。
   大河关,古老的一座关,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野,以至来过好几次,在网上,朋友们还问这是在那,我成了解说者,还成了向导。
   一有闲时,就带领朋友来到大河村,看古老的大河关,总想向更多的朋友介绍大河关。
  
   二
   说起大河村,就要说起一条河。这条河我们林州人叫做淅河,其后,流入淇河,再入卫河。
   大河村,在青龙峡之东。
   小时,我们林州人称淅河古道为河交沟,而壶关称为龙泉峡,可见视角不同,名称也就不同了。
   诗经曾曰: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那个在回想自己出嫁时的春秋女子,她看得见淇水的风光,也看得见淇水源头之一的这条郊沟河吗?
   大河村中,河的北岸与郊沟河并行的是一条古道,古称穴陉岭道,是晋豫要道。
   大河村位于壶关县桥上乡往东大概五公里的地方,是太行山深处一个恬静的小山村。村子地处峡谷之中,由东坡、坡下、上坪、后垴等自然村组成,约有200户人家、800余口人。
   光绪版《山西通志》记载:大河口,在壶关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古穴陉岭道也,通林县,有营有厘卡,其北为玉峡关,即古羊肠坂也,有汛,东出之隘曰花园梯,曰金灯寺,并通林县,其由关至河口之间道曰五里潺。
   自从公路修成之后,很多古道就荒芜了。这几年,村里开始整修古道,站在村东头,一处砖石券门横陈其上。门上刻着:东峻重关。这个关是大清同治11年建立的,他当时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河南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山西,在这里修建了个关,这个古关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去年修复的。
   踏着古道,在两个关隘之间,河谷之上,建有一座青石拱桥,名为“栈道桥”。如果没有此桥,跨越河谷,难于上青天。它的简介牌上写着:《壶关县志》记载:“栈道桥在县南河交口(今大河村),地为晋豫孔道,……”迄今已200余年。
   一直感觉,古村一定要有一座寺院,过了石拱桥,就看到一座观音寺。沟河于冠龙溪交汇处的一块巨石之上。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布南殿3楹,东戏台1座,厢房13间,墙体由荒石垒成,历经百年,坚固如初,1940年发大水,离寺地平只差3个台阶,30余名驻寺官兵齐跪祷告,大水退后,寺完好无损,堪称神奇。当然,我知道这是传说,中国人讲,佛法无边。
   不到两米宽的古道上,青石被时光打磨得光滑如镜,石缝间长满了青草,这样的古道让人一下子就模糊了时间的长度,仿佛从古至今不过就是一弹指。古道上的马蹄印一个接着一个,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此时正是一场初夏的雨后初霁,蹄印处积满了水,清清的水映着太阳,有着炫目的粼粼波光,仿若历史的眼睛,注视着这一河的寂寥,注视着这一山的喧闹。
   关前的古道不过4米宽,长约50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别说千军万马舞刀弄棒,站上百十来人这里就已经满满当当了。关楼坐西朝东,东西长5.1米、南北宽6.1米,现存主体为清代遗构,中券门洞高3.1米、宽2.9米,依稀可见 “大河关”字样。
   古关依在,进关就是当年的议事处,就是三间房,是青砖垒成的。只是上了锁,只能想象了,当年无数人走到这里,要面对官兵的查验。又往上走,是当年的盐店,中国从很早就实行了粮食和盐专营,这也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
   走在古村,能看到留下的古迹,有时也能听到没有见到的古谜。再一次走进大河关官署,住在旧院中的老人,热情地给我们讲大河关的旧事,指着门口的一个高台,他讲他小时候,这里有一个古炮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是一炮当关。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我的想象中,骑着马一个驿站连着一个驿站,传递着不是信,而是一筐筐新鲜的荔枝,让人心生口水,生在北方,没有吃过荔枝。
   驿站,是指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场所。
   在村里临河边,河畔的石缝里生长着几棵古榔树,望着这一座现实中的驿站。这是一座四合院,坐北朝南,沿河是门面,门前有上马石,是那种青石雕刻的。门是关闭的,但是,时光好像也挡在历史的外面。外面的我们,而又在时光的里边,一边寻找,又一边失去。
   驿外断桥田赛,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知为什么?站在驿站前,就想起了陆游的这首诗。当然,最毫迈的还是主席的诗,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春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思绪得是飞的,庆幸自己能见到旧时的驿站,这是我不曾想到的。当然还是李自成当驿卒,失业后造反。王阳明在贵州驿站,觉悟创建阳明心学。
   无意间的行走,仿佛是走在历史的时空中,古老的建筑依在,它成了一种符号。站在沾水河岸,仿佛能看到时光的流逝,我们不也是一种流逝的符号吗?
   人像草木一样,不过是尘世间的一颗微尘。知道了前世,人也放宽了,人也静了。
  
   三
  
   是啊,一座古关,在自己的想象中是那么雄伟,可能是读小说多了,总有了一点金庸小说的味道。那年秋天,走近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看到了这座雄关,了解了这座雄关背后的故事,才知故事里的人事,远比一座古关要丰富得多。后来行走太行,看到过虹梯关、玉峡关。走进山的历史中,人文历史更风光。
   大河关也一样,但是,又感觉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可能是来大河关容易,来大河关就是寻找一点什么?又没有明确的目标,放飞心情,寻找古关之外的东西,以及淅河之水,还有河边的古树,河里的游鱼,大河关的朝霞。
   大河关建于何时,遍寻不获。只是清《壶关县志》中有载:咸丰六年增设大河汛驻防把总。至于现在的关城所建何时,也不可考。但是,从唐朝一直到民国,这里始终是战略要地,也是晋豫通道,即使是交通四通八达的今天,这里也还是由长治出境入河南的省间通衢。
   是关于这条古道的人文文化。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这是《苦寒行》的诗句,也写了当年走古道的艰辛。
   “昔余涉漳水,驱车行邺西。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邂逅逢尔曹,说君彼岩栖。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秋韭何青青,药苗数百畦。栗林隘谷口,栝树森回溪。”诗句出自盛唐诗人高适,题为《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
   《元和郡县志》载:潞州东取穴陉岭路至相州(今安阳)三百五十里。大河关那时还没有存在,它只是一处战略要地,同时把此作为要地的还有一个人----天宝末年的李萼,那时是公元755年。颜真卿是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安史之乱时,他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纷纷响应,曾经被公推为盟主,合兵20万阻挡了安禄山急进的脚步,李萼是颜真卿的谋士,曾为颜谋划河北形势,李的谋略中包括一项,即开崞口出师。
   一座古关就是一本书。而这一部书,就是我多次来到大河村寻找的东西,读懂了大河村,也许就读懂了太行山,也读懂了半部中国史。
   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开了农家乐,村里还请来摄影师,一幅幅精美的相片,又展示出了大河村。春花烂漫,柳绿红桃,悠长的古道,雄伟的关楼。我的朋友曾告诉我,一位摄影师曾站在佛寿塔前,拍了一幅雪中的大河村,取名布达拉宫。因为大河村寻在悬崖之上,从河岸一直往上。
   大河村也像别的农村一样,现在大多的人都在县城买了房,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城里了。现在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
  
   四
  
   一座古关,一个古村,仿佛应该有一座古寺,也一定有一座古寺。那年走近嵩山少林寺,观达摩洞,仿佛山水之间,都有一个故事游走在山端。五台山、秦岭、庐山、九华山,佛事是回避不了的事,尽管我不是佛教弟子,佛教文化一定在山水间。
   春天的佛事。那年如瑞法师归来,我看到了一场荡大的佛事,可能是在春天吧。春天的杨柳,春天的小草,春天的人。一想起大河村,就会想起那一场佛事。
   大河村东边有座山,山里人取名叫佛山。
   在大河村,当你走向佛寿塔之时,你能看到一块大石头上有两个感恩大字。这是如瑞法师的手迹,如瑞法师,祖籍河南,于1957年生于太原市,八十年代初期出家,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主席。
   大河村是她的姥姥家,她前几年修了报恩精舍。后又修了佛寿塔。
   我是不懂佛法的,只是喜欢游走古寺,透过那一柱柱燃烧的香,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人心。
   佛就是觉悟了的人,菩萨,你愿意无私无畏地为人民服务。
   大河村还有许多,特别是春天的花,夏天的清凉,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无处不是风景。
   对了,大河村的戏台,山里人都还在春天请社戏。
   一个古村,就是一台戏,而戏文又是变化的,而变化的戏文又是历史。当你问村里的老人,他会告诉你,也许他就是守关人的后代,也许就是开盐店的后人,也许就是驿站厨师的后人。一代一代的故事,又变成一代一代的人生。
  
  

共 42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杨志青老师的散文《大河村记》写出了古村,古道,太行山的古老而厚重的文化。十年足迹太行,是要寻找一种太行美,而不是景区那些静置的盆景,是那种经历风雨的中华血脉。古老的大河关,青龙峡,佛寿塔。这些古文明至今可以走进人们的视野。大河村,是一条河,是流淌的中华文明。一条古道,连接晋豫文明交流。大河村中的老人,讲述旧事,古炮台诉说历史风雨。这些古建筑成为一种历史符号,让今天的人们知史力行。古关就是一本史书,读懂大河村,也就读懂了太行山,读懂了半部中国史。大河村无处不是风景,无处不是文化,是历史,是故事,一代又一代传承。散文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细致描述了大河村的文化,和它们的渊源。文字细腻精彩,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一篇穿越时光,净化心灵的佳作。感谢赐稿,推荐阅读。【丁香编辑:秦雨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雨阳        2021-09-06 23:57:47
  大河村无处不是风景,无处不是文化,是历史,是故事,一代又一代传承。散文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细致描述了大河村的文化,和它们的渊源。文字细腻精彩,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一篇穿越时光,净化心灵的佳作。写出了古村,古道,太行山的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老师的文字功底很厚实,叙述流畅,带给人们一种震撼。感谢老师赐稿丁香!问好。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2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21-09-08 14:45:21
  感谢杨志青老师投稿丁香,分享精彩佳作。祝老师文乐开心,吉祥顺意。感谢秦雨阳社长的倾情编辑,辛苦了。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