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风雨高考(散文)

编辑推荐 【神舟】风雨高考(散文) ——梦里繁花之十八


作者:天涯伊人 进士,643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96发表时间:2021-09-11 16:08:39

【神舟】风雨高考(散文) 一直对上大学充满憧憬好奇,曾经忍不住问老师:大学大学到底有多大?比我们中学如何?老师忍俊不禁: 我们的中学哪能与大学相比?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高中三年的修业将满。1965年夏,我站到了高考独木桥的桥头。对于一众寒门学子而言,高考可是我们改变命运的一次最好机会。
   学校主张高标准严要求,提高了毕业考试题目的难度,我各科成绩平均分仅九十出头。随后,紧张的应考复习开始了,时间一个月。1965年大学报考分为三类,一类含理工,二类含医农林等,三类含文史地哲等。一般舆论认为,一类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急需,有利就业,可以做科学家、工程师,将来大有作为。因为专业选择面广,就个人意愿而言,我倾向报考第一类。
   选择报考门类是在体检的基础上进行的,体检结论通知单发下来,我因为眼睛近视报考一类有诸多限制,只能报考数学相关专业。依据的条文是: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低于0.8不合格;任何一眼矫正视力不低于1.2。我不甘心专业被限报,一时拿不定报考门类的主意。迫于体检结论的限制,加上韩老师的盛情劝告,最终决定报考三类。
   我不甘心地仔细研究了体检标准条例,居然有所发现。我的双眼裸眼视力均为0.8,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5。我认为医院判定我体检不合格,“报考受限”,是医生误读了体检标准,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1,标准中低于0.8,是否含0.8?2,标准中的两项,应是分开而言的独立的两条标准,不能把前后两条合二而一去判定“合格”与否。换言之,只要我矫正视力高于所列的标准低限1.2,就应该视我为合格而不应受限。经再三思考,我找到朱朝正主任申诉,他很快把意见转达到医院方面,可是医生过分自信,仍然坚持原来的意见。我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于是来了牛脾气,立马写一封信发到四川省招生办公室咨询。10天左右,我得到回信,是肯定了我的理解。以此为凭,医院不得不纠正错误结论,这样我报考一类不再受专业限制。此时,本就短暂的复习时间已经过半,但我仍然决定转到一类复习。
   按班主任所言,在我考什么类、填什么志愿的问题上,学校发生了严重的“争夺接班人的阶级斗争”。朱主任、班主任主张我考理工科,韩老师则力劝我考文科。前者说国家建设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后者说,做喜爱的工作才更有动力,别浪费自己最良好的基础,你应该去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再不然报四川大学中文系,按你的潜力会考上的,不在话下。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学校也施加了明确具体的干预。朱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建议第一志愿填北京大学,你有条件争取“放卫星”,这于你于学校都光荣,将来做科学家的理想就会实现。人一辈子要有点精神有点理想,要立志做一番大事业。班主任又送来北京工业学院等几张招生简章,说,这是几所国防保密院校,政审十分严格,有学校推荐才能报告这些院校,将来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前程很远大。四川大学就不用填报了,肖光碧等好几位同学都已经报了四川大学!显然,这最后一句暗藏了玄机。我家祖辈几乎无人登上大学殿堂,我不敢有太高的奢望,心中的最高目标恰恰只是四川大学。犹犹豫豫中,朱主任再次点醒我:“听说肖光碧报了四川大学,你也想报?有人说你们在耍朋友,她有什么好?自己要对自己一生负责!”见我仍然下不了决心,朱主任就搬出了关景尧校长,说他一直想找我谈谈。关校长德高望重,出身在北京一个资本家家庭却毅然投身革命,去了延安抗大学习,后来作为南下干部到川北参加土改工作,尔后任县委常委兼仪陇中学校长。见到校长,朱主任说,关校长很关心你,对你的报考有一些想法。关校长踱着步,对我笑了笑,操作北京腔,开始和颜悦色地漫谈:“叫袁溢春是吧?我了解你学习基础很好,各科发展很平衡,没有薄弱学科,有希望放颗大卫星。决定问题要符合客观实际,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不能强求,可以办到的事情,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有的事情只在踮一踮脚,要去力争。朱主任的意见不错,你下决心报北京大学吧。我们学校已经有了考上清华、人大、中科大这些名校的学生,唯独没有北京大学,希望你今年开一个好头,打开北京大学的大门,为仪陇中学争光,不,是为整个仪陇县争光。就不用犹豫了,下个决心吧。”校长的苦口婆心化作了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寒窗苦读十余年的学生,绝大多数从来没有与校长有面对面的一次对话机会。一股暖流直泻心底,我还能说什么呢,于是点了头。就这样,我的志愿表上排在第一的四川大学被改成了北京大学,接下来是北京工业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
   应考复习仅余下半月可用了。学校落实教育改革精神,不提前结束课程,不给复习资料,不作专题辅导,时间全由学生支配,“学生自由复习,老师全程答疑。”怎么办?朱主任告诉我,最简捷的办法是整理读书笔记。于是,我屏神静气,只做一件事情,把数学、物理、化学几个学科,从高一到高三的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概括出提纲,尽可能融会贯通,把握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运用表格和图示表达,使知识立体化网络化。这样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总体上我的复习是整理知识为主、典型练习为辅。我自加压力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半月时间内,我便大功告成,密密麻麻,完成了厚厚一本知识笔记。这倾注了我青春热血的笔记本,一直被珍藏着,后来还用于对学生、对儿子的启发教育中。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该投入临门一脚的高考了。高考考场并不设在本县,我们要到一百多里外的南部县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临行,韩老师有诗相赠:
   多种准备一红心,后顾无忧正好拼。
   大显身手应挑选,稳准力把上游争。
   敢拼敢比思想硬,学习闯将徐寅生。
   藐视困难大无畏,一球一拍打得稳。
   考前两天学校租了两辆大卡车,我们九十余人乘着卡车赶赴南部县,即将横枪跃马大战疆场,同学们心情既紧张又兴奋,一路欢声笑语一路高歌不断。我靠车厢侧前端站着,随了汽车的奔驰风呼呼的刮过,从头到脚爽遍全身。这是战士出征前的豪迈,这是热血青年对美好未来的热望!
   在空荡荡的南部县中学学生宿兴奋地度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看考场,下午由朱主任做考前动员。他满怀期待,挥着手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强调:一,人人都要争取“放卫星”,放大卫星!考出自己最佳成绩来。二,诚实向党汇报,严守考场纪律。三,讲求答题技巧,减少不必要失误。四,特引强调,考一科放一科,考后不准对答案,两眼紧盯下一科。他说:“你们的身后站着老师,站着期待的父母,站着全县人民,他们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你们只能打胜不能打败!”同学们的心里被点燃了熊熊火焰,一个个摩拳擦掌,热血沸腾!
   面临一场决定个人命运的大决战,许多人整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担心万一临到考试却想睡觉怎么办?于是大家奇招百出,有的买了烟,有的买了茶,有的买了人丹、清凉油,还有人不惜代价买了咖啡。谁知从来没接触过这类东西的人,一旦吸食饮入,反应十分强烈。有同学让我吸了两口烟,呛了好一阵,弄得几个小时不舒服。消息传到老师耳朵里,朱主任立马紧急集合,特别强调按常规办事,对大家的怪招大大地“批”了一通。
   考场关心下一代健康,为保障高考顺利进行,每天早餐考生两有个白面馒头,稀饭足吃,中晚餐白米干饭,而且菜中必须有一小盆回锅肉。
   高考的钟声终于敲响。第一堂是语文。语文试卷基本上就作文、古文翻译两大题目。记得作文题目共两个,一是《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二是《谈革命与学习》。很庆幸,考前韩老师给大家提供的作文构思、练习参考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向越南人民致敬》,我正好用书信形式练习过。所以答题时便洋洋洒洒,顺手拈来,稍加润饰即成;两段文言翻译中仅一处卡壳译得不确,总体感觉是出师大捷而倍添信心。
   下午考数学,却感觉马失前蹄。一共七个正题另加附加题。开头很顺利,做到第三题,是求地球上两点间距离,我的最终答案看似有点复杂,就反复检查,自信方法不错、计算也无误,但就是不放心结果!纠结了许久花去很多时间。另外一个海上航行题,按题意画图开始总画得不对,也花去不少时间。浏览了其他各题,并不难,但时间显然紧迫,要全面完成已不可能,于是,我每题仅仅做到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为止,然后批上“时间不够了”。我还尝试了选作题,做出了两个步骤……很不幸,考试终止的铃声响了,我悻悻地离开考室。许多同学都笑逐颜开,看我闷闷不乐,朱主任竟违背自己“不讨论上堂结果”的禁令,主动跟过来向我问起:“怎么样?还好吧?”我说:“感觉不是太妙!”他拍拍我肩膀,立即转移话题:“今晚休息好,重在下一堂。”以后的几堂,势如劈竹,一切顺利!物理、化学、外语,我不仅又快又好地完成了正题,而且尝试了选择题。
   高考一完,我就担心数学成绩太差,也许求学之路会就此划上句号,什么“北大”、“京工”,对我就是一个玩笑,只怕从此苦难在前命运多舛!转念又想,我毕竟在一生中有了高考的经历,虽然只是一场“穷酸高考”,但同龄人中绝大多数早已挣扎在求生的泥淖里。他们中包括我的同窗好友魏得钧,他考进高中时曾经也被奉为双河乡人民的骄傲,一进高中便荣任二班的学习委员,但进入高二时他舅父称实在无力支持他继续上学,万般无奈,他只好辍学。据说后来他自学成才,成为了一名游方郞中。
   高考未能如愿以偿地发挥出应有水平,在一种自责和不安之中,我满腹心事,早早地背了被盖卷,几乎没跟老师、同学照面,便径直逃也似的离开了仪陇学校,离开了琳琅楼。

共 37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形象地描述了一位莘莘学子经历高考时的心情,那满怀幢憬,跃跃欲试的心态跃然纸上。对一众寒门子弟而言,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高考一旦受挫,将是终身的憾事。可转而一想,在那个时代,同龄人中能上大学者毕竟是少数,那些没上大学的人中,也不泛自学成材者,成为对国家卓有贡献的优秀人物。 本文语言表达能力强,吸引读者眼球,是天涯伊人老师的又一力作,推荐阅读。 【 神舟编辑:周世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9-11 17:32:10
  好文佳作,向天涯伊人老师学习了。感谢老师投稿对神舟社团的大力支持,期待精彩继续!问候老师!遥祝秋安!
峥嵘岁月
回复1 楼        文友:天涯伊人        2021-09-14 12:05:33
  向你道一声辛苦了。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9-12 23:07:59
  这篇散文画面感极强,读后如同身临其境,容易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参加过高考的人对这篇散文更有感慨。我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天涯伊人        2021-09-14 12:04:33
  谢谢,向你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