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写给一位中秋思亲的老人(散文)
“八月十五月明圆
西瓜牙子敬老天
西瓜弯来月儿圆
天圆人不圆”
记下这段歌词,是在我当兵回来的那一年。
那是1976年,我从兰州部队复退回来,正赶上国家出台的“农村户口的复退军人不予分配工作”。在我当兵期间,父亲把我们家又迁居到了张家滩的从座村。我回来,无业可谋,就一头扑到从座村,开始了又一次的农耕生涯。
从座村是一个大村子。平堰展地。村里人常以农耕生存条件优越而自豪。记得村里的老年人常夸自己村里有一块地,是从村边的大路起身,直到接子坪峣岘,说这块地,早上起来,用牛耕地,一早上只能耕一个来回。如果遇上是用不太行的牛驴耕这块地,必须要把地裁开来耕,否则,一早上一个来回,就会把牛驴累死或累趴在地上起不来的。
按说,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从事农耕,那比我们黄河畔上的肖吉村条件要好多了。然对于“自幼攻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的我来说,“位卑未敢忘忧国”。那堪得,“家在黄河归不得”,“志在凌云飞不得”。“身为穑稼累,心为稻粮谋”。“妄立天地间,空负报国志”!
转眼几个月,就到了八月十五。早上起来,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这对于在农村的生产队来说,就是社员们放假的日子了。在这一天,也是村里人相互串门子和侃大山的日子了。我作为村子里的一个外来户,和村里人无挂无葛,自然也没个好去处。这时候,我惦记着村里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外来户,村里人叫他“泉牛弟弟”,是一位孤寡老人。据说,他是跟哥哥泉牛一家一块从河南逃荒来到这里的。他一生未娶。哥哥泉牛在从座村里生育两男两女,也算是一个大家庭了。泉牛弟弟虽然孤身一人,但性情温和,人也乐观,整天笑嘻嘻的模样,给人一种亲切感。村里人最称道他的,是他善说好唱,只要歇工了,大家就会怂恿他唱一首“革命歌曲”。他常常能在半推半就中一展歌喉。有时候,也有人怂恿他唱陕北民歌,实际上就是想听他唱那种情呀爱呀之类的,但他在大众场合是绝对不会唱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拨乱反正”,也没有“改革开放”,除了“红歌”和“样板戏”,其它歌曲一律都是禁止的。那么,想听他唱这一类的歌曲,只能是小范围的,或者是他认为比较合得来的人,且一定是不会去举报他的人中间才会唱的。我由于喜欢收集这方面的歌曲和歌词,他也知道我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就答应我有时间了到他家里来,他家离人远,不会有其他人听到的。
我吃过早饭,披上雨衣,就去了他家。没想到,他这里,早早就有了几个来串门的人。他看我手里拿的钢笔和笔记本,就知道了我的来意。在和大家胡侃乱谝一通后,他说今天是八月十五,大家想听什么曲啊?有人说《兰花花》,有人说《三十里铺》,还有人说《搭伙计》。他笑吟吟地说:“那我就都来一遍吧!”说完,便手击膝盖,自带节拍,就自唱自演开始了。我则快速的记下每一首歌的歌词,到他唱完后,再把没有记下来的句子再核实一遍,直到都记下为止。
到他把大家都点到的曲子全部唱了一遍后,不知是哪个冒失鬼,忽然点出了《光棍难》一曲,我当时的心里“咯噔”一下,这样的曲子,对于一个一生未娶的人来说,应该是有点忌讳的。然他并没有计较,只是顿了顿,接着就唱起了:
“正月里正月正
正月十五挂明灯
…………”
他从正月一直唱到十二月,月月都有节,节节都是殇。有家的人,过节都是团聚日,无家的人,过节都是心殇日。我注意到,他在唱到八月十五的时候,特别是“天圆人不圆”的时候,眼角似乎溢出了泪水,但很快他就控制住了感情,没让眼泪掉下来,直到把十二个月都唱完以后,他终于忍不住,满腮都挂满了泪花。
多年以后,我常常想,那个一生未娶的河南老人,从河南来到从座,他曾经历了咋样的磨难,在从座村,除了哥哥一家,举目无亲。他一生几十年,每逢佳节,那种远离故乡,思亲不见亲的痛苦和日日孤灯相伴的岁月,缘何能让他终老一生?那种“天圆人不圆”的痛,只有在八月十五这一天,才是最刻骨铭心的啊!
大前年,我去了一次从座村。当我再打问这名歌者——泉牛弟弟时,村里人说,他们兄弟已经过世多年了。我算了一下,我都是花甲之人了,他们要健在,那应该都是百岁之人了。现在一切都开放了,唱歌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可当年的歌者,却永远地长眠地下了。
安息吧!泉牛的弟弟!
2021年9月9日于延长孙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