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奇遇(小说)
“红灯、绿灯,爹爹婆婆下农村。”李可听着这谣儿,便知道自己到地方了。因为,这谣儿是他传给对方的接头暗号。
眼前的这条长街,由于年代久远,两边高矮的商铺都被岁月磨成了青灰色。若不是沿街的牌匾、望子带些颜色,这就与那个曾经的“鬼市”分毫不差了。李可走在这被车马人足磨得有些滑亮的街面上,他在寻找那个谣儿的发声处。这条街并不平缓,甚至在街心处隆起了一道坡。
李可向上走着,夕阳下,便瞧见一个少年的光头从前面的坡上冒了出来。才一瞬,从少年的胯下又冒出一老者的光头。这颗光头下面长着细长眯缝的眼晴,鹰勾鼻,鼻之下嘴之上有两片柳叶般的胡子。他还在唱,胡子就随着他的唱一抖一抖。“红灯、绿灯,爹爹婆婆下农村。”
李可听着这曲儿感到莫名的亲切,一时间,他蓦地觉得骑在老者肩上的小孩就是自己。那时,他也是这么骑在爷爷肩头,爷爷也是唱着个这谣儿,还唱:“背坨坨换酒喝,换得哪个喝?”他喊:“换给爷爷喝!”这时,爷爷就会哈哈大笑。
然后,他真听见了笑,笑声是那个老者发出的,凄厉刺耳,几个正从铺面里冲出来的捕快,立刻闻声倒地。他们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等。
这几个人昨天还和李可一起去扫荡过“鬼街”。其间,都有不俗的表现。这也让李可叹服古人无以比拟的武功。于是,今朝,他还是跟县令申请带出了他们,哪想,老者一阵笑就把他们笑死过去。
此刻,李可在发愣,老者也在发愣。李可知道他为何发愣,他是发愣自己怎么没像那些人一样的倒下。
他们双方都僵持着,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末了,还是那少年轻轻拍了拍老者的脸颊,老者便像一匹温顺的马,驮着那孩子一步一步向李可走来。
李可慢慢从腰间拉出朴刀,准备着随时出手制服那老者。在这之前,县令王大人就叮嘱过他,今天在断街上会面的人身份非常特殊,他亦敌也亦友。制服了是友,他会带领官兵找到土匪金龙芳的老巢,并协同剿灭。否则,否则就可想而之啦。但,李可却不怕,两种结局他都能接受。既便此次行动失败,他也自信能只身捣毁匪剿,除了要多花些时间找到他们。
思想间,老者已驮着少年走到了跟前。
李可挺刀向前,那孩子突然开了口:“别伤了我的坐骑。”
“你的坐骑?”李可疑问道。
“我坐在他身上,他不是我坐骑是什么?”少年冷笑道。
“可是,我一定要拿住他。否则……”
“否则,你在王县令那不好交待是么?”少年打断李可的话说。
“你这孩子,说话怎么精灵古怪的?”李可问。他有些觉得他人小鬼大。
果然,少年又开口道:“对付他很容易,其实,他除了能笑倒几个人,什么都不会。既然你没倒在他的笑声中,那么他对你就不起作用了。你,何不放过他?”
闻言,李可愈来愈觉得他不像个小孩,于是就充分调动起想像,想像他是不是如同“天山童姥”一般的人物。在那个后时代,他作为一个特警,没少翻阅众多的武侠小说,他是相信其中某些离奇古怪的故事是存在的。现如今,他莫名其妙的来到宋朝,在这个充满武侠的世界里,不能不做最丰富的想像。所以,他把这孩子也纳入了防备的范围。有了这种想法,李可挥刀向老者逼去,老者也亮出一条枯藤绞成的短棍,诚然,他并不是小孩所说的一无是处,十多回合下来,李可并没伤他分毫。于是,李可决定改虚招为实攻,加大攻击力度,试图逼他就范。果然,在李可招招进逼之下,老者连连退后,这时,李可瞅见他们的身后有一个路坑,便想一刀砍下,逼其退而跌倒。然而,当他一刀砍去时,小孩朝老者尖叫一声,继尔伸手捏住了李可的刀头,逆势轻轻一带,那刀便从李可的手里飞将出去。
李可大愕,此情此景大大超过他的想像,他还是低估了这少年的能力。好在他的反应够快,翻腕将电极棍套到中指上,这东西虽称之为棍,却总长不会超过十厘米,它是李可在后时代当特警时配备的常规武器,其具备激光攻击、反电子声波干扰,无限电通讯等功能。故刚才老者发“狮子吼”,也未尝伤得他分毫。李可能在短短两天在河清县站稳脚跟,却除自身一流的擒拿格斗功夫,更重要的是利用了此物的特殊功能。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朴刀脱手的那一瞬,李可矮身伸手点中了老者的“期门穴”。其实,老者对于这招是可以防备的,然而,他为了在李可面前炫耀其“铁布衫”的功力,心道被其点中穴位亦无所谓。却不想被他一指点中后,浑身酸麻,如被雷电击中了一般。于是,他又一次愣住了。难道这个小子有百年功力?带着这种想法,他倒下了。在他即将倒下的这一刻,那个少年蓦地腾身而起,同时挥手向李可胸前十二大穴撒射二十四根“梅花针”。随着这力道,身形后退,轻飘落地。此刻,他双臂抱在胸前,他要瞧着眼前这人是怎么扑翻在地,非死即伤。
呦呵,这人是鬼是神?明明二十四根“梅花针”根根射进他的前胸,他不仅没有倒下,而且合身向着自己扑来。其实,他哪知道这是李可的防弹衣起了作用,饶是他暗器功力了得,哪里比得过后时代枪弹的力量?试想连子弹都击不透的防弹衣,这点暗器算得什么?就是这稍作犹豫,便着了李可的道儿,李可用擒拿手锁住了他的双臂。
在回县衙的路上,李可押着这一老一少走在他们的身后,少年不时回头瞅着李可。李可大声喝道:“看什么看,只管快走!”
少年忽然站住身形,双眼盯着李可冷笑道:“这位捕头该要动手了吧?干嘛磨磨蹭蹭!”
李可笑道:“你这小子讲得什么鬼话?我要解你们回去见王大人,还指着你们领人去剿除匪患哩。”
少年撇嘴道:“别装了,你不就是金龙芳匪徒,却在这贼喊捉贼。今天小爷我栽在你手里,我认。不过,辜负了包拯包大人的期望,着实懊恼。”
“你说谁?包大人?那么你是?”李可听他提到包拯,一阵惊讶。
“我是包大人殿前护卫王朝,他乃赵虎。”少年说着一指那个老汉。
闻言,李可更是一惊,在他的思想中,这二人应是成年男子,怎会老的老少的少?
王朝似乎察觉李可心中的疑惑,突然将身子猛地一挣,立时,一个成年俊俏的男子就呈现在李可面前。
“缩骨功!”李可不禁叫出了声。
王朝轻轻一笑:“惭愧。让壮士见笑啦!时才我观壮士形状不像是那种干打家劫色、亡命天涯之徒,不知为何与金匪混在一起?”
“胡说,我是新近加入县府的捕头,何来与匪为伍之说?”李可反驳道。
王朝闻言点头笑道:“难怪。壮士,愿听小可说明原委?”
李可一笑,表示认可。
于是,王朝便开始讲事情的缘由。
话说齐州数地遭受旱灾,其中,又属河清县为重,粮食几乎颗粒无收。灾情上报,当今圣上敕令开封府包拯各地放粮,其时,正值河清县新任知县王大人赴职,包大人为树其亲民形像,报请圣上得批,令其携粮款上路。哪知人车到了河清地界,却遭金匪截夺,王大人被杀,众人皆为山匪灭口。匪首一时兴起,居然冒充王县令带着一干人等进了河清县衙。幸有王县令随从假死逃回府城。包大人明里伪装不知,暗地里却安排军士准备围剿。不几日,忽从河清县传得信来,言道救济钱粮被山匪劫掠,恳请知府再拔粮款。
其时,包大人跟知府商量,打算先稳住假县令,虚应为其再拔钱粮,同时令其出县剿匪。假县令满口答应,但却以不知匪踪为由,占据县城不出。为了避免匪徒祸害百姓,包大人让知府回称有人探得匪踪,便派王朝和赵虎化装来到此处,没想遇到了李可。
李可听完王朝叙述,心道:还好,险些坏了包拯包大人的计划。于是便问王朝,大人有何计划?王朝笑道:“大人不敢。我想与老赵继续化装混进县衙,人道是擒贼先擒王,不知李兄可愿出手相助?”
李可欣然答应。
王朝喜道:“有李兄相助,料几个山匪不足为患。”
李可称是。于是,赵虎继续驮着王朝在前,李可紧随其后,三人径直向县衙走去。
小街之上,重又响起那谣:红灯、绿灯,爹爹婆婆下农村。红灯、绿灯,爹爹婆婆下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