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 送别(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 送别(散文)


作者:天河雪 秀才,2967.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5发表时间:2021-09-18 12:16:39
摘要:从小母亲就教会我背诵岳飞的《满江红》,我和母亲都非常喜欢《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风恋】 送别(散文)
   每年暑假回家探亲,到了快开学的时候,就得急着赶回学校去,从哈尔滨要乘坐十九个小时的火车,中间或在佳木斯倒车,或在牡丹江倒车,下了火车,还要到县城里唯一的一个客运站换乘开往乡下的大汽,在高高低低的沙石路上颠簸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我任教的公社中学。
   我坚持不叫母亲到火车站送我,我家离火车站很远,又没有任何交通,只能步行。走到我家第二条街的十字路口,我说啥也不叫母亲再往前送了,我大步流星往前走,不敢回头,我强忍住眼眶里的泪水,不叫它掉落下来。但是,我知道,母亲也在强忍着眼眶里的泪花,如果我回过头去,她忍在眼眶里的泪水就会簌然而下,她知道那会叫我心里难过,她只能把泪水咽进肚子里。我便更加快了脚步,一直小跑着来到靖宇公园小河边,才停下脚步。
   我这才敢回过头去,却看不见了我家的房屋,看不见了外面的街道,看不见了街道上的那个十字路口,却似乎依然能看见母亲的身影,母亲还久久地站在十字路口那棵老榆树下,一阵秋风吹来,老榆树枝头上几片半黄半绿的树叶飘落下来,有几片落在了母亲的头发上肩头上,母亲却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一抹晚霞的余辉,照了过来,照到了母亲脸上,啪嗒一声,一滴泪珠儿,掉落了下来。
   我的心像被什么猛刺了一下,一种难以隐忍的疼痛,久久在心头萦绕,久久难以挥去。
   我知道秋的脚步声正在逼近,那半黄半绿的树叶,虽然不甘早早离开树枝母亲的怀抱,恋恋不舍地坠落了下来,但是它们知道,今天的离别,也意味着明天的再生。只需熬过一个冬天,枝头上又会生发出蓬蓬勃勃的新牙,长出一片片更加碧绿的新叶,一个个新叶的生发,即是一个个新的生命的诞生,也是一代代绿叶多年沉淀积累的深厚血脉的勃发。
   我的一个朋友,他父亲是一位有名的神父,他跟我说,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会轮回的,春天老榆树发出的新枝新叶,即是去年旧枝旧叶的再生。所以,每回从东北烈士纪念馆走出来,我便会想,这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他们是会永垂不朽的,他们的灵魂会永垂不朽,他们的思想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也会以另一种生命形态,再生于世。
   忽然,我看见老榆树的树梢上,有几缕桔红色的光在跳动,哦,晚霞在告别今天,明天它还会以更美丽的姿态返回大地。
   夜幕要降临了,不知道母亲是否还站在那个十字路口?“妈妈,你快回家吧,天凉了,你衣服单薄,会冻着的。儿子一有机会就会回来看你。”
   然而,我哪里知道,这却是我和母亲最后一回见面,最后一次送别。
  
   二
   站在滨江站的站台上,等待火车开来,不禁想起另一个站台,辽宁省黑山县火车站的站台。表姐告诉我说,当年姥爷就是在黑山县火车站的站台上,把他只有十六岁的女儿,送去北平加入东北抗日女子中学,从而走上烽烟四起、腥风血雨的抗日战场的。
   母亲是姥爷张举人最小的女儿,也是唯一一个女儿,张举人是黑山县颇有名望颇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和张作霖是同族兄弟,张作霖起事之初,曾三顾茅庐请我姥爷张举人出山加盟,一次次被婉言谢绝,张作霖走后,张举人我姥爷跟家人说,我张某人虽是一介书生,焉能不敬仁义道德?岂能与匪冠为伍?民国之初,张举人创办了全中国第一所新型中学,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人才,九一八抗战暴发,很多学子奔赴前线,参加了抗日队伍,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英勇捐躯。
   窄窄的山石拼接铺成路面的,石缝间钻出一株株嫩绿小草的站台上,老父亲紧握住女儿的手:“儿呀,一接到你哥的信,得知你哥从燕大投笔从戎,你也要奔赴北平加入抗战,老爸不拦你,老爸支持你。日本关东军突袭北大营,迅即占领了全东北,东三省几千万同胞岂甘做亡国奴?当此民族危亡之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抗敌救国。我儿有此志向和勇气,也是我张家的自豪和荣耀。”
   几声汽笛长鸣,滚滚车轮,烽烟奔驰,向南向南,驶出站台,驶出城镇,驶进千山万岭……
   看不见了那列远去的绿皮火车的身影,看不见了长长铁轨尽头的那个小黑点,看不见了女儿伸出车窗外不停挥动的手臂,看不见了女儿伸出车窗外头上那条飘动的红围巾。
   然而,那位须发斑白的老人,那位腰有些微微驼背的老人,却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站台上,久久地凝望着远方。远方的落霞,飘过来一抹紫红,似那条红围巾飘了过来,他的眼圈红了,一声长长的叹息,惊起了一声声悠悠鸟鸣,被秋的晚风吹拂着掠过半空中的几朵白云,白云渐渐暗淡成了铅灰色,几只归巢的燕子,急匆匆从云边飞过。夜要来了。张举人我姥爷才慢慢地转过身,蹒跚着脚步朝站台外走去。
   而我母亲却一直把半个身子伸出车窗外,一直不停地挥动着手臂,围在黑黑短发上的红围巾,在秋风中飘动着一团火红,忽然,她似又看见了老母亲,捣着小脚送出村口,又送到大路口,又追赶着她和父亲乘坐的一挂马车,捣着三寸金莲的小脚,追赶着,追赶着,直到看不见了马车的踪影,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女儿一直不敢回头瞅一眼,她怕她瞅见了母亲那双三寸金莲的小脚,吃力地在泥土路上挪动,她会大哭着扑上前,扑进她的怀里,再不肯松手。她始终不敢回头看一眼。却从此,再没能看一眼。
   她再也忍不住,一颗豆大的泪珠儿,啪嗒一声从眼眶里滚落下来,那颗亮晶晶的泪珠儿,落在了铁道旁一簇粉红色野花的花丛上,被一抹桔红色晚霞的光,绚丽斑斓着那粉红色的花瓣和亮晶晶的泪珠儿。
  
   三
   表姐说,她这次上美国探亲,一定要去拜望张学良将军,有一张很珍贵的照片,我母亲要她当面送给张将军。那张照片是夹在母亲一个日记本里,一直保存至今。那是一张很古典的黑白照片,虽然线条已经有些黯淡,但是照片上人物的面目神彩,却依然可见:少帅身着戎装,箭眉下双目炯炯有神,一只手臂被一个小女孩纤细的手轻轻挽住。那小女孩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长长的睫毛下一对黑亮亮的大眼睛清纯如水,弯弯眉梢略带羞涩,细细嘴角却掩饰不住一丝自豪的微笑。
   那天少帅到他创办的东北抗日女中视察,一走进母亲她们宿舍,呼啦一下就被女孩子们围住了。争抢着和少帅合影。母亲回来晚了,没能抢上前,眼泪珠直在眼眶里转。少帅一扭头看见了,就主动走上前说:咱俩也照一张好吗?母亲乐得直蹦高,却没想到揣在怀里的一个小本本掉落到了地上,照完了像,少帅发现了那个掉在地上的小本本,弯腰捡了起来,顺手一翻,看见上面抄写有一首古诗: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少帅刚念了几句,脸色突变,就不往下念了。双目久久凝眸: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霄垂泪痕。
   双睛倏忽黯然,嘴角也不自觉地抽搐了几下。往门外走的时候,脚步也忽然显得有些沉重和吃力。副官赶紧上前搀扶,教务长说,少帅今天视察了这么多地方,太累了。
   少帅走后,同室的女孩子们都埋怨母亲:你又抄写了什么歪诗?惹得校长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后来母亲为此事还跑到校园后面的小树林里大哭了一场。
   母亲三岁背唐诗,七岁读《红楼梦》,名诗佳句随口便能吟出。常常把最喜欢的一些诗词,抄在小本子上。陆游那首《关山月》,是批评南宋朝庭屈辱投降政策的,少帅却一下子就翻到了那一页上。
   可是,母亲的眼泪还没干,教务长就叫人把她叫了去。教务长告诉她,少帅在今天下午的军事会议上,高声朗诵了那首《关山月》,说这是抗日女中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小女孩,抄写在日记本上的。他要全体官兵都把这首诗背下来,牢牢记在心里。
   舅舅参加的一支大部队由东北流亡学生组成的抗日义勇军,要紧急开赴前线,急急赶来送行的小妹,紧紧抓住哥哥的衣袖,泪珠儿在眼眶里转动,哥哥的眼圈也红了:小妹,想着给咱爸妈捎个信,就说咱们都很好。
   我常常一闭上眼睛,就看见母亲又站到了村口外的大路旁,山风把一片片黄叶吹落到她的白发上,她一点没有察觉,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一双红肿的眼睛痴痴地凝望着远方……
   哥哥哽咽了,说不下去了
   “我是个不孝的儿子呀!”
   “哥,别这么说,打走了日本鬼子,咱们就回家。”
   “回家。回家。咱们一定会回家的——”
   “小妹,把你改写的那个《过零汀洋》,再给哥念一回。”
   “为图抗日过长城,千里烽烟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华夏沉浮雨打萍。国难当头说国难,生灵涂炭说生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哥,你不会死。你不要死。我等你回来,咱俩一起回家。”
   “回家。回家。一起回家——”
   后来我才终于知道,母亲常常会不自觉地站在十字路口上,久久地向西南方向痴望,她在等一个人,而那个人,却一直没有归来。
  
   四
   从东北烈士纪念馆出来,过了道,斜对面就是一栋中国古典式建筑的三层红楼,红砖青瓦,飞檐跷壁,现在是名列第一的重点高中哈尔滨第三中学,学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畅游知识的海洋,攀登知识的高峰,是北大清华和985,211名牌大学的摇篮,每年都有众多学子从这栋楼的大门,走进一所所著名大学的校园,几年后便被培养成各类精英人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在华夏大地上大展宏图。
   然而,我不知道他们之中有多少人知道,几十年前,就是在这栋三层古典建筑的大楼里,当年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里,发生过什么?一位温雅文秀的纤柔女子,面对日寇侵略者的野蛮凶残,生死无惧,大义凛然,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永垂青史的悲壮之歌。
   赵一曼女士是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青少年期间,便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矢志抵抗列强,报效祖国。1926年,赵一曼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念书,后又进入黄浦军校分校学习,学成后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此时的赵一曼已经回国,便被派往东北地区领导抗日斗争。转战黑山白水,英勇果敢杀敌,“红枪白马赵政委”,令日伪军胆寒生畏。堪称铁血女中豪杰。
   烈士馆里展出的一副赵一曼女士怀里抱着儿子的照片,是唯一留下的一张照片,却令我久久驻足沉思。
   那是一张温馨动人的合影:年轻秀美的母亲平静地坐在藤椅上,怀里抱着刚刚一岁多的儿子,轻托着儿子的小手,透出淡淡的温馨祥和——如同这世间每一对幸福的母子,整个画面弥漫着暖人身心的甜蜜氛围。
   照片中那个稚气可爱的婴孩名叫宁儿,那时他才一岁零三个月。宁儿不会想到,这张照片是他和母亲骨肉分离前的最后合影。从此,母子生死两茫茫,一别成永诀。二十年后,他终于收到了母亲留给他的最后一封家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今天,重新走近赵一曼女士,我依然很难把这位清秀美丽的川妹子,同那位红枪白马的女侠英雄联系起来。在无数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中,赵一曼的身份总给人以强烈的反差:她是一位柔肠百结的母亲,又是一位钢筋铁骨驰骋疆场的勇士。
   于是,我便常常会想像,她离别家乡和亲人,奔赴前方战场的那一幕情景:她的老母亲怀里抱着她才只一岁零三个月的儿子,一送又送,再送又送,儿子的两只小手,使劲向前伸着够着,他要妈妈抱他,他要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的怀,妈妈的胸口,是那样温热温馨甜蜜。可是,妈妈走了,越走越远了,够不着妈妈的手,进不了妈妈的怀,连妈妈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看不清,看不见了。
   姥姥哭了,哽咽着,啜泣着,凄凄的泪花红了眼眶。
   宁儿也哭了:妈妈!你别走!妈妈!你别走!
   她不敢回头,却多想回头再看一眼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多想回头再看一眼泪眼婆娑、一声声呼叫着她的儿子,然而,她不敢回头。不能回头。一旦她回过头去,心头千丝万缕眷恋的热流,就会冲淡她的意志,她就再也迈不动脚步,走不出大路口。
   可是,那从被日寇铁蹄踏碎的万里山河传来的一声声号角声,一声声祖国和民族的召唤,一声声在催促她前行,她不敢停下脚步,她不能停下脚步,她不能有别的选择。
  
   五
   终于调回哈尔滨了,终于回家了。
   家,却不在了。家,没有了。
   母亲,也不在了。母亲,也没有了。
   我站在老屋拆迁的废墟上,找不见了那个十字路口,找不见了那棵千年老榆树,找不见了那一抹桔红色晚霞的余辉,找不见了痴痴久久站在老榆树下的母亲身影……
   母亲!我回来啦!儿子回来啦!你在哪儿呀?
   妈妈!妈妈!我回来啦!你的儿子回来啦!你在哪儿呀?你在哪儿呀?!
  

共 49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佳作《送别》详细回忆了母亲送我求学,姥爷送别母亲奔赴前线等片断,其间穿插了母亲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和抗曰志士同张学良少帅的珍贵合影的一幕,体现了母亲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当然还有赵一曼母亲与其挥别、赵一曼与儿子告别的珍贵历史,真实再现了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母亲作为抗日志士具有远大志向和过人的气魄在姥爷的送别下赶赴前线的场景,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历史责任感,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怀,更有“舍身取义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信仰,这是一篇佳作,也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源和珍贵影像。而车站送别时景物和细节描写读之让人泪目,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一种悲切的氛围。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几次送别把母亲的光辉慈爱的鲜活的形象勾划出来,加之赵一曼与母亲、与儿子的诀别,革命精神的传承和教育作用强烈凸显。佳作在结构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环环相衬,丝丝入扣,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和情感的抒怀。在今天九一八90周年国难日,此篇佳作,对革命的传承和对后世的教育作用有深层次影响,情感饱满深沉,文笔细腻,构思精巧独特。拜读老师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梁学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梁学伟        2021-09-18 12:18:49
  拜读天河雪老师美作,问好,祝身体健康,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梁学伟        2021-09-18 12:20:31
  水平所限,编评如有读敬谅。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9-18 15:57:13
  拜读学习天河老师一篇应时佳作!先申报精品。待空细读点评。感谢老师对社团的支持和奉献!期待天河老师更多佳作呈现!问好祝福周末吉祥!提前祝福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天河雪        2021-09-20 08:49:46
  感谢总编的精彩按语和热情鼓励。谨祝秋安文祺!节日快乐!全家幸福!
攀登文字,书写心声。灵魂追寻,夕阳借红。
5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9-23 16:38:54
  看了三遍,越看越发现其中深沉的价值,越看越发现作者的写法炉火纯青。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9-26 14:22:50
  送别,最是情难舍,谊难割的,每每到这个时候,要么撕心裂肺、要么流泪决绝。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这种场景,尤其是与母亲的别离,最是让人揪心与难过的。作者回忆了当年暑假回家探亲,临走母亲送别的情景,在作者心里一辈子也挥之不去。还有当年那些为抗日毅然离家走向疆场的勇士们,比如母亲与姥爷、赵一曼与母亲、与儿子,这种别离的痛,惟有经历过方知是何滋味。而他们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大义凛然,舍小家顾大家,那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感人至深!在“九一八”这个特殊日子里,作者一篇回忆性应时佳作,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先辈们的崇敬与缅怀,同时也给读者和当今广大青少年以思想教育和心灵洗涤,享受着今天的幸福,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佳作拜读,感谢赐稿支持风恋碧潭!问好祝福天河老师秋安吉祥!创作丰硕!
碧潭飘雪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