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长坡村的彝家汉(散文)

精品 【流年】长坡村的彝家汉(散文)


作者:山地731828829 探花,17416.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03发表时间:2021-09-18 22:06:34

【流年】长坡村的彝家汉(散文) 四月中旬的一天,艳阳高照麒麟大地,上午十时,我来到麒麟区三宝街道彝族寨子长坡村李仓家。
   李仓三十八岁,不高的个子,敦实,板扎,五官周正,麦肤色里透着红,彝家人的个体特质突出,笑起来眼晴明朗的。要不是提前说,这个时候我和媳妇都在地里种烤烟。他笑着对我说。
   客人的到来,李仓很开心,来到院子中央,吹起自制的乐器唢呐。他妻子从厨房走出来,一身漂亮的彝族服饰,笑眯眯的,伴着乐,欢快地跳了起来。
   暖暖的阳光裹着楼房,二楼正中的那扇窗子落地窗徐徐拉开,露出三张娃娃脸,其中一个拿着书。他们盯着吹乐器和跳舞的人,笑着。好一幅温馨的彝家画面。
   主楼是新盖的,三层,外墙全部贴灰白色瓷砖。楼顶,正中那间是椭圆型拱,两边是同样的设计,呈三角形。主楼左边彩钢屋顶,正面敞开,里面停着一辆面包车,堆放着粮食和农具,还挂着一串串腌制的食品。右边是厨房,餐厅和一间纸盒工作坊。主楼前面是一大个院子。从大门进去,主楼很漂亮,有一种乡间豪华别墅的感觉。进大门左边,有一道门通往下面。这儿是坡型地基,没有填高,依地形盖了猪圈,隔成很多间,养着十多头猪。猪圈干燥,收拾得很整洁。猪食槽里堆得满满的猪食,一头头猪滚圆,“哼哧”叫着,正狼吞虎咽。不用说,主人家是非常勤劳的,深深懂得“养猪不用巧,只要圈干食饱”的道理。
   李仓一脸的知足,说,政府很关心我,不管养殖还是种植,帮了大忙。我自己深有体会,现在政策这么好,作为一个农村人,不富裕只能怪自己,十穷九懒啊。只要敢于苦,哪有不富!阳光下,他说话时一脸的自信。
   我赶紧问,你的收入主要来源是种烤烟吗?李仓回答,我家地少。我爹妈那会带领我们三兄弟,共有二十来亩地,后来三兄弟分家,我有八亩。一棵烤烟收入四五元左右,一亩八百来棵,三千多元的收成,还要看天,看管理。问题是地不可能全部用来种烤烟,还要种些其他的。
   我问,你盖房子用了多少钱?李仓说,五六十万。他接着说,仅靠种烤烟还是盖不起来,我还养猪,收成好的那年有几万元。
   房子盖起来了,我现在不差钱。李仓的神情,给我一种豪横的感觉。我看着他,说今天的日子好了,以前那些最困难的日子又算个什么呢?
   我知道李仓家原来可是这个村子最贫困的人家,过得很艰难。
   李仓脸色沉重起来。这个彝家汉子,心窝里装着的疼是不会轻易散去的,永远提醒他,好了伤疤别忘了痛,告诫他不能走回头路。在农村,坚持勤劳致富,日子定会越来越好。说起以前的一幕幕,他眼里带着泪花。
   李仓的父亲双眼失明,母亲也带残疾,艰难地生养李仓兄弟三人,李仓是最小的儿子。两个哥哥上学,他们家是村里最贫困的四户之一,是特困户。父亲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自尊心很强,自家这么穷,心里不服。
   这时候发生一件事,让李仓终生难忘。父亲病了,让这个过得本来就很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只有几碗豌豆。村里大喇叭响起的声音让李仓心痛,仿佛被麦芒刺入。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喊:李仓家来村上,给你们十斤苞谷过冬。
   也许别人听来是好事,平白得到十斤苞谷。可李仓不这样看,为什么不给别家,只给自家。因为自家穷,穷得揭不开锅。李仓认为这是一种耻辱,是别人看不起。尽管一家人已经很节约了,一颗苞谷掰成两片吃,还是有吃完的时候。父亲叫李仓去黄泥铺姑妈家要点米,不然一家人得饿死。李仓是很不情愿的,他认为这是化缘,像叫花子在街上讨饭样的。但看到病在床上起不来的父亲,一脸无助的残疾的母亲,李仓背着背篓上路了。他翻过南湖山,来到黄泥堡。见到姑妈,他说不出要米的话,说姑妈,我爹病重,你有空去看看他。姑妈答应了,说,儿呀,给你点米带回去吃。李仓不知怎的竟说,不用了,再说我也背不动。姑妈说,我给你少一点,你背得动的。十斤,李仓背回来十斤。也就是说,凭十斤苞谷、十斤大米和几碗豌豆,他们一家把冬天给熬了过来。
   这件事让李仓幼小的心灵受不了,于是,读完一年级后他就辍学了。父亲没有说话,喝着闷酒,一杯又一杯,母亲只管掉眼泪。自此,李仓跟着父亲,学习父亲会的两样东西:吹唢呐、做纸盒。在乡下,这两样东西都是丧事用的。这一年,李仓九岁。
   李仓拼命干,用吹唢呐和做纸盒挣得的钱购买化肥,种子,收割时,家里有了粮,小小的李仓脸上有了笑容。后来,李仓的两个哥哥没有考起学校,回来做农活。劳动力增加,全家勉强在温饱线上撑着。
   两个哥哥相继结婚成家,土地分成了三份,人多粮少,生活更加艰难,但日子还得过。李仓背着粪往来于田间地角,一次次的汗流浃背,使得他浑身臭烘烘的,像常年不洗澡睡在猪圈的人。他永远忘不了一个人,村上的老书记对他家的帮助。记得有一次,老书记找到他,摸摸他脊背上的血痕,闻闻他身上的味,心疼地说,我给你一辆小推车,仅仅轮胎有些问题,你拿去修修,架上牛就可以用了。李仓第一次有了运输农具,他干得更欢了。老书记是长坡滥泥箐人,李仓一辈子也忘不了,常去看望。李仓懂感恩,也很孝顺。父亲病后,他到处找药。再好的药物也没能把李仓的父亲从死神那儿挽救回来,老人不甘地咽气离开了这个世界。李仓心里那个痛啊,几次跑到父亲坟前大哭,发誓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他想起父母曾商议要让他如何过得好,说儿子,你招亲去吧,到好过的地方去吧,别在这儿跟着我们受苦。他到了那个要招他为婿的地方,瞧出人们那种轻视的眼神,仿佛他是无家可归的人,全身上上下下不好受。其实他不愿意招亲,一个儿子,丢下父母,去人家过好日子,是男儿所为吗?性子执拗的他一咬牙,连夜走山路回到家里。他起早摸黑,种烤烟,养猪,做纸盒,给人吹唢呐。一干又是几年,这么能干的小伙子自然有漂亮的彝家妹子喜爱,愿意跟他,一起苦,一起累,一起笑。
   李仓的机会来了。
   长坡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动员宣传,说扶贫挂钩的区领导争取到上级和区委政府的支持,协调来了专款,要把路、水、通信修到村里。李仓积极报名投工投劳,他还动员村里其他人,说政府这么支持我们贫困地方,要想富先修路,作为村里人还有什么理由不配合的呢?
   看着通到长坡村的宽敞硬化道路,李仓干得更欢了。苦算个什么?累算个什么?以前再苦再累也白干,村里闭塞,信息不灵,养出来的种出来的卖不出去,换不了钱。现在不愁了,交通发达,种出来的、养出来的,不愁销路。实在没有路子就找挂钩扶贫队员,同样能解决。李仓像一个拼命三郎,猪越养越多,烟越种越好,收入渐丰,李仓夫妇脸上笑容越来越旺。
   李仓妻子望着丈夫手上的老茧,眼里亮晶晶的,说,有两年,越养越亏,我劝他不要养了。养猪也要看年份,有瘟疫,猪一个个死了,这连做纸盒、吹唢呐挣来的钱也倒贴了进去。我的心也差不多死去,就不断劝他别养猪。他不听我的,像根牛筋,坚持养。果然他是对的,后来养猪很顺,我们盖房子的钱,就是养猪养来的。李仓笑笑,望着妻子那神色,仿佛在说,咋样?你男人做得对吧?
   李仓妻子笑了,那笑,发自肺腑。
   脱了贫的李仓,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向生活要质量了,按他的话说就是要过得有滋有味。他把家里打整得整洁干净,安了水箱,一家人随时可以洗热水澡。他家院子太大,他规划了一片花园,不仅种花,还种上白菜青蒜和大葱。长坡村委会书记对他说,李仓,你的生活有品味了,是我们长坡村人学习的榜样。
   那天晚上,李仓哭了。第一次因高兴而哭。
   以前,领导找他说的话,不是给他什么吃的就是安慰他什么的,他低着头;现在终于不是给他什么而是向他要什么,不是安慰他而是夸他,他昂着头。就连村民的眼神,他也看得出来,以前是可怜他或者说是看不起他,现在是羡慕他或者说是佩服他。驻村队员,把他脱贫的事情报了上去,推介他。区里挂钩领导,几次也来看他,鼓励他,继续做好脱贫户的模范带头人,勤劳致富奔小康,把日子过好。李仓连连点头。这些知心暖心话,像阵阵春风,吹到他心窝窝里。
   李仓觉得自己浑身是劲,走路脚下都带着风。
   他对我说,他就吃没有文化的亏,穷了半辈子,被人轻视。现在过好了,有了钱,决不能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他经常给孩子讲自己当年的寒酸经历,要孩子好好读书,长大成为有用的人,报效国家,感恩社会。
   我看着这个豪情致富的彝家汉子,一种深深的敬意从心底冒出来。
   真的,扶贫要扶志。像李仓这样有志的农民,何愁不富呢?

共 33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李仓是彝族,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父亲是盲人,母亲是残疾人,这无疑,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了村里最贫困的家庭之一,是特困户。然而,李仓却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对于村里的救济,他认为是一种羞辱。为此,李仓从一年级就辍学了。回到家中,李仓跟着父亲学吹唢呐、做纸盒,种烤烟,维持生活。李仓的勤奋,与对失去劳动能力父母的不离不弃,让人赞赏,也赢得了姑娘们的青睐,他娶妻生子,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可任凭李仓如何拼死拼活地干,却因为交通不便,农产品无法运出,还是不能脱贫,只能勉强度日。政府修了路,农产品有了销路,李仓家也慢慢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了富裕户。文章主题鲜明,语句生动,感情真挚,用李仓致富的真实事例,歌颂了改革开放,歌颂了国家对贫困山区的扶持。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9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9-19 11:48:54
  谢谢玫瑰老姐审读,这是我下乡采访而写的。
   脱贫关键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这是我的观点。
回复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9-21 15:05:07
  补充一点:市文联组织有任务地去。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1-09-21 13:49:31
  山地老师,您真棒,工作那么忙,还挤时间去乡下采访,值得我们学习,我最近也准备去采访贫困户,我还买了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帮助他们解决销路,让我们都来帮助他们吧,鼓励他们,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太行飞剑
回复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9-21 15:09:13
  谢谢张老师鼓励。关注底层群体,关注普通人是写作者应该的。
3 楼        文友:风逝        2021-09-22 10:29:31
  一直把视线着眼于社会底层百姓,关心他们的疾苦冷暖,讴歌他们的吃苦耐劳勤劳奋斗的精神,鼓励他们脱贫致富。山哥做的工作是有益社会的工作。向山哥致敬!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9-22 10:38:10
  谢谢风逝妹子对我的鼓励。交人交心,有趣的灵魂在一起就是好。我不会懈怠,一定多读多写。
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9-22 11:22:25
  扶贫要扶志。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山地此文来自实践,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9-22 14:18:55
  谢谢老哥鼓励!写作快乐,与老哥共勉!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9-23 10:52:3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9-24 08:57:17
  感谢流年,谢谢雪社。
6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9-23 16:57:52
  扶贫扶志,非常赞同。前些年,听县里的同学说,扶贫也扶出了一群懒汉,什么都等靠要,好像一切都理所应当。李仓不愧为是一条汉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里贫穷的面貌,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正走在致富路上大踏步前行。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6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9-24 08:58:45
  子青说得对。扶贫要扶志。不能因政策造就一些懒汉。
7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09-24 20:27:51
  李仓这个人物有代表性,而且真实可信,故而有说服力。山哥的语言素朴干净,接地气,因而富有生命力。两者的完美结合,是作品永远鲜活生动、引人共鸣的秘密所在。向山哥学习!
闲云落雪
回复7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9-26 09:20:56
  落雪,对头。你原本很熟悉扶贫工作。
8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1-10-22 20:39:04
  连读山地老师的两篇文章,感觉你题材多样,语言很有特色,满满的正能量,拜读学习了。
回复8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10-27 10:41:20
  谢谢你,共勉!
9 楼        文友:康心        2021-11-06 10:17:46
  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穷志不穷。只要肯吃苦,努力的人总会有好回报。读得心有些酸,有些暖。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9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11-06 15:52:10
  说得好,是这样的。
10 楼        文友:角琼燕        2022-01-07 10:45:02
  扶贫先扶智,山地老师这篇文章好,一位质朴的彝家汉子,一位有心的帮扶者,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饱满!大赞!
回复10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2-01-07 11:30:58
  嗯嗯,琼燕,等你有时间,一起去看看。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