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板山泪(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板山泪(散文)


作者:皋狼常青树 布衣,17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0发表时间:2021-09-19 08:44:34

【八一】板山泪(散文) 我落泪了,涕泪涟洏。
   百年岁月峥嵘,有两次流泪让我刻骨铭心。
   在上世纪那场关乎民族生死的大决战中,我流泪了。我为残暴疯狂、灭绝人寰的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而愤慨;为那些捍卫国家疆土、拯救民族解放的烈士献出年轻又宝贵生命而揪心的疼。
   今天,在中华民族共筑中华复兴梦的征途上,我再次流泪了。为歪曲历史的谬论、兄弟子民间的纷争、网络空间的谩骂,感到无比的痛。
   心疼、心痛文字解释不同,但同样伤害着我的心。前者,更多的是让我感动,让我自豪。他们用那带洞的骨骼筑起基石,用那凝固的血迹浇铸起不朽的丰碑,在中华史册上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而后者相形之下幼稚而可笑,渺小而低俗。
   我居太行山之一隅,位于武乡县城东部洪水镇左会村黎(城)武(乡)交界地带,总面积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最高峰花儿垴达2008.5米。数亿年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一片,随着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的上下升降,经百万年的千锤百炼,形成今日之状。正如武乡王刚先生所赋:“名缘兀立如玉板,望出摩接于穹苍。峰仪天下,雄纵天下之脊;物宝璀璨,瑰富苍生之乡。”
   千万年来,我锁在群峰叠嶂中,惯看朝辉晚霞,聆听风声涛吼,尽管林木深秀,“草擎仙露,虫鸣幽簧”,映千林之焰焰,发万类之华章,壁立千仞无依倚,神工鬼斧天下奇。终因四塞之地,舟车不通,深藏于茫茫丛岭,栉风沐雨数千年,少人问津,只见少量的黎城、武乡山民在自然形成的二圪台(也称二腰道)上下活动,相安无事。
   倭寇侵华,烽燃太行。黎、武人民毁家纾难,同仇敌忾,与八路军将士众志成城,筑起铜墙铁壁;倾其所有,无畏牺牲,抗击凶残之敌。峰下黄崖洞藏兵工,黎城、武乡人民出人出力、供粮运料,全力支援;峰顶建防卫工事保卫兵工厂,左会、栓马、湾则,窑湾沟内人组织劳力挑水运灰、垒石筑堡,在险要处建起明、暗72堡。更有保卫黄崖洞的温德盛、张仁成等英烈鳞伤之士,凛凛而壮,宁死不当俘虏,从花儿垴万丈悬崖决然跳下,舍身殉国。那纵身一跃,气壮山河,惊天动地,那英雄壮举比山雄伟,比花绚丽,真个“气同山岳以恒长”!今日相争,尔辈有何颜面面对英雄和先辈!
   黎、武一家是因为土地相连,世代友好。历史上两县和睦相处,儿女亲家,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两县人民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设家园。黎城煤炭资源匮乏,制约着经济恢复和发展。恰逢跃进年代的大炼钢铁,炼铁需煤焦,右手西侧的武东地区盛产煤炭,武乡的显王煤矿和黎城县的彭庄铁厂联合开矿掘煤,供铁厂炼铁用。同时“为解决彭庄铁厂煤、焦运输问题”,在“1959年11月修建西(井)东(庄)公路”(《黎城县志》1994年版)“黎城县委为了调煤入黎,动员民工建勤,修通从西井至左会的五点六一五公里”(应为18.2公里)(《武乡县志》1986年版)。从西井入武乡界内,武乡人没有想法,让出土地,不惜毁掉山林,修通公路,以解兄弟县燃煤之困;黎城人也没想法,就是拉运武乡煤,完成炼钢使命,提高人民生活指数。公路通,百业兴。至此,武乡煤源源不断进入黎城,黎城柿子等特产流入武乡,更有男婚女嫁,血肉相连。
   还有一事值得反思。也是发生在上世纪的1958年,武乡人民“以压倒泰山的气魄,填平海洋的干劲和头可断,血可流,大坝不成不罢休”的决心,投入很大人力、财力、物力修建关河水库。其目的在于利用水资源建成集发电、灌溉、防洪、水产为一体的水利设施,造福下游人民群众。灌溉方面,武乡地理位置所限,明知受益甚少,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得利的是黎城。武乡县委顶住压力说,黎城也在中国,黎城百姓也是中国人,他们得利,如何不可。据统计,修建关河水库时,榆社、武乡两县移民村12个,452户,2061人;淹没居民住房2062间,窑洞643眼,公共房屋1155间;土地18256亩;树木30088株。历时三年,投工1080万。在工程攻坚阶段,为确保防汛,在晋东南地委的统一调配下,黎城曾抽调1000名民工来到工地,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支援,有5名民工还负过伤。关河水库建成后,黎城县“勇进渠工程1966年12月开始修建,1974年7月投产。规模干渠102km,支渠长179km,设计流量10³/s,总投资8890万元,浇地面积14万亩。”(《关河水库志》)近五十年来,黎城因有了稳定的水源,大力发展水浇地。每到冬春两季,黎城需要用水浇地时,关河水库无论库存水量如何,都以黎城浇地为要,慷慨开闸放水,以解旱情之危,保证农民旱涝丰收。为表达感恩之情,黎城的落子剧团也不时出现在武乡县城广场。彼时,尽显兄弟情谊。
   从小生活在山脚下左会村已近90岁的申凤祥和邓满囤等老人们清楚地回忆到,从我们记事以来就一直遵照长辈的吩咐,砍把子(铁锹把、镢把等)千万不要到二圪台(二腰道)下,因为那是黎城家的。他们是这样淳朴厚道,祖训不敢违,一代接一代遵循,换来了相互尊重,平静安宁。
   当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打破了沉寂千年的群山僻壤,山的雄姿、八路军抗日丰碑带来无尽商机,也就引起地界归属争议。开发利用资源,宣传本地知名度,发展旅游业,造福老区人民,是件大好事,本无可非议。但是双方应该在互相尊重,互相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本着依托自然资源和红色历史资源,共同打造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为原则,宣传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弘扬伟大的太行精神,教育后人。不应因利益的驱动而罔顾历史事实,不顾兄弟情谊,歪曲事实,蛊惑媒体,煽动民粹,制造矛盾,简直是有辱老区之声誉,亵渎太行之精神。
   做人要讲诚信,万不可得鱼忘荃、孤恩负德!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倘若身边的人都能够安心处于应处的位置,保持如渊般静气平和的心境,与人交往真诚友善,说话言而有信,按自然法则处理政务,力所能及做事,善于把握行动的时机,那该是多么美好的风景啊!
   同室操戈,燃萁煮豆,实为民族之不幸也!关于我属权的争纷,应该画上休止符了。南海争议,尚可奉行睦邻友好政策,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分歧,区区板山就此争议不下?我属于中国,属于太行,属于人民。相逢一笑抿恩仇,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两县人民的聪明智慧,相信一定可以有个美好的结局。
   愿众乡邻幸福安宁!愿我的泪水永不再流!
  

共 25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发自内心的呐喊。“我落泪了,涕泪涟洏。”文章开篇直入主题,为何落泪呢?两次刻骨铭心地流泪,曾经为关乎民族生死的抗战而落泪,此次却是“为歪曲历史的谬论、兄弟子民间的纷争、网络空间的谩骂,感到无比的痛”。文章介绍了太行山西麓的黎城、武乡两县交界地带发生的……黎武两地人民土地相连,资源互通,世代友好。也曾同仇敌忾,抵抗倭寇,气壮山河。而今,因为“山的雄姿、八路军抗日丰碑带来无尽商机,也就引起地界归属争议。”说透了,就是两地的利益权属之争。饮水思源,需要感恩;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利益面前,当有姿态;协商合作,共同开发,定会实现双赢。文章有理有据,呼唤的是大义和美好的结局。好文章,推荐共欣。【编辑:墨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林        2021-09-19 09:10:35
  因利而争,也将因和而共赢。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
墨林
2 楼        文友:皋狼常青树        2021-09-19 22:48:51
  编辑辛苦,谢谢!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9-20 07:38:06
  铭记历史,齐心协力,合作共赢,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相信最终结局会令人满意。思想内涵丰厚的好文章,祝老师中秋节快乐!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皋狼常青树        2021-09-20 09:46:16
  谢谢淡淡的云彩老师点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