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秋意起秋心凉(散文)

精品 【星月】秋意起秋心凉(散文)


作者:红尘一莲 举人,498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8发表时间:2021-09-19 18:06:50

倒底是秋天了,雨下起来,没个三两天不肯离去。等到中雨小雨都走时,天气也慢慢变凉了,特别是早晚,不加件外衣是无法与外面的世界完全融合,也许是我这个土生土长又长期工作于乡下的农村人,不能接受小城的陌生和挤兑吧。
   晚饭过后,漫步达溪河畔,享受着一个人的静谧和悠闲。学校的门口,正对着的是连绵的青山,说是秋了,山的颜色依旧,特别是夕阳晚照中,遥相辉映,那种诗情画意妙不可言。达溪河的水不紧不慢,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依着山脚从容东去。我沿着河道,细心地打量着暂时属于我的这方山水,还有身边的这些草木。一阵风吹过,我看见了一片叶子的挣扎与孤独,摇晃着身子努力地想要抱紧枝头,然而因为没有大树的依靠和庇护,终于在季节的流转中飘零。忽然感觉,自己就像这片秋天的叶子,身不由己地任岁月摆布,即使自己付出过千般的努力,不过也是在寂寞中终究飘然离开。
   一边在风中徘徊,一边在无边的孤独中包裹好自己。为了给女儿一段时光的陪伴,迫不得已中挤进生活的夹缝。初入陌生的环境,终日以谦卑的姿态在诚惶诚恐中试着适应,即使如此,总觉得无形的压力从四面挤兑着我。虽然小城中学的领导对我相对照顾,同事也对我很是友好。而我时刻明白,自己只是一个乡村老师,自己只是一个暂时的寄居者,纵然有同事劝我,既来之,则安之,时刻要有主人翁的感觉,可我怎么也消除不了潜藏在心底里的那种卑微。其实,工作的性质是相同的,工作的方式也是大同小异,工作本无高低贵践之分,只是因为所处的位置,自身所拥有的背景不同而已,倒让我把游刃有余的工作做成了处处小心。忽然想起黛玉初入贾府,见仆妇吃穿用度很是不凡,“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终于理解了黛玉为何如此谨言慎行,就算做是彼此惺惺相惜吧。
   刚来不久,遇到过一位给孩子转学的家长,她向我诉说了很久。她和孩子爸都在家务农,偶尔出去打些零工,孩子在乡镇中学的学习成绩尚可,对他们确实是个安慰。为了让唯一的儿子出人头地,俩口子在县城打拼了一套楼房,说是县城教学质量好。于是,寻熟人,找关系,把儿子送进了小城的学校,由儿子的爷爷前来陪读。谁知,儿子初到新校,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玩上了手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又是无能为力,直到八年级的期末,父母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九年级刚开学,她只得将孩子又转回原来的学校。对于她语气中透出的无奈,我找不到更合适的安慰她的话语。
   随后,我又认识了一位学生,他也是从乡镇上转入小城中学的。他的行为习惯不好,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闲话,作业不交,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于是,我和他进行了谈心谈话,才知道,他原来在乡镇中学学习还算可以,父母为了给他更好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转入县城,每周给足生活费,而自己因为生活还得留在老家料理。乡下孩子进了城,少了父母的监管,本身处于没有自律能力的年龄,使得他的学习成绩慢慢下降,以致于落成现在上课听不懂老师所讲而无所事事的悲凉。也许,他在乡村学校,会和现在将是两种结果,是不一样的表现,这个谁也说不准。
   不由想起,前一阶段看到过一篇文章,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作者的婆婆因为在城市拥有一套独院,地方相对宽畅,于是把其中的一间租给了一个农村带俩孩子来城里读书的女人。刚开始,女人和孩子表现很正常,可时日不长,俩孩子适应不了新学校的环境,加上女人文化水平不高,根本无法配合孩子完成一些亲子活动,使得俩孩子因自卑感而生发的叛逆让女人无所适从,最后俩孩子在女人的哭骂中终于拖回了老家。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我们是该理解为农村人重视教育的典范,还是理解为农村人进城的不易呢?
   我一边沿着河边走着,一边在自己的世界里苦恼着。国家一直倾斜农村教育,从之前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建校舍,到现在发放营养早餐,补助困难学生,然而还是改变不了农村潜伏的城乡教育差距。城乡教育是有一定的距离,其实在如今信息化普及角角落落的时代,不是乡下教育资源匮乏,也不是农村教师学识不如城里教师,究其根源,只是农村家长的陪伴不到位而已。做为农村人,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能有让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这种认识,是可喜可贺的。可是不是将自己的孩子拼命送进城里,是不是以不惜一切为代价为孩子创造优越的教育环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呢?我不得而知。
   一阵风吹来,带着秋天特有的味道,我紧了紧衣裳。其实空气中并没有多少寒意,只是我的心凉凉的,不知是为自己的身在他乡,还是为孩子们的客读小城。人人以为的小城中学,我不过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终究是要离开的。孩子们的中学生涯,也是要结束,只要遇见过,便是一段缘份,是人生路上或浓或淡的一笔。
    阳光不知何时已经褪尽所有的光辉,远山近水笼上一层薄薄的迷雾,花草树木慢慢也成了一种色彩。其实,不管是小城,还是乡下,都是同一方水土,都是同乡人,只不过是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从而有了小城人的优越意识,若干年后,谁是小城人,谁是乡下人,谁又能说得准呢?慢慢地,心里放下了所有的负担,也释放了所有的不快。教育无国界之分,更无地域之别,既然来了,就应安心,学会适应,尽我所能,迎难而上,才是那个真实的自己。
   我的思绪安静下来时,夜幕刚好降临,小城的灯火已经登上街头,华灯闪烁的背后,都是诱人的温暖。放下,是重新的开始,适应,是存在的需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秋来了,春天也会近了。

共 22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秋天的雨下个没完,令人心绪也跟着不宁。而作者还有更加不宁的心绪,那就是遇到的生活中的问题。自己在生活中的越来越谦卑,并由此想到黛玉进入贾府时的谨小慎微。那份同感令人心酸。比起自己的这份心酸,还有更令人叹息的事件,那就是自己遇到的三件教育问题,都是转入城市的农村学生,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成了问题生。如何真正解决教育问题,这是个难题,也难怪作者在这个多雨的秋季会更加心绪不宁。有时,不是适应就能解决问题的。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92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1-09-19 23:17:54
  这实在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回复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1-09-20 06:14:32
  为了孩子,把乡下老师的身份换成小城老师,有点不适应,相信慢慢就会适应的。
2 楼        文友:水之影        2021-09-22 17:21:40
  人口逐级由乡村而镇而县城而市城而省城,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听说日本也这样了,农村房屋闲置率也挺高的。
回复2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1-09-22 18:14:43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3 楼        文友:王霞        2021-09-22 20:13:43
  教育是一个很引人的话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比学校和环境的影响占比在得多得多。父母的陪伴也得有质量的陪伴才不至于让孩子退步。这个选材好,体现了一莲对学生的担忧,也折射出现代农村父母对教育孩子的误区。
回复3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1-09-25 19:48:31
  看到的事实,觉得可怜了这些孩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