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八一】文化寻根与传承的足迹(赏析)

精品 【八一】文化寻根与传承的足迹(赏析) ——浅淡毛永林先生的《善斋拾贝》


作者:陈亚珍 举人,4289.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75发表时间:2021-09-20 10:33:40
摘要:《善斋拾贝》重在一个“善”字,“斋”就不单一了,而是一群人,一族人,一系列人从作者笔端倾巢而出。由人带出历史的面影,由历史丰富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人类就是由这些个体生命组成了一幅幅图像,甚至是图腾。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作品,但他自己本身并没有成为“作品”。而本书作者是自己先成为一部“杰作”,而后用文字表达出来彰显了他的品相。于是,无论记事写人,他怎么写怎么都是大情怀、大视野。厚厚的一本《圣经》其实只说了一个字“爱”,释迦牟尼传道四十九年也仅告诉世人一个字“善”,孔圣人的所有学术也就一个字“仁”。而毛永林先生是集圣人多元文化的智慧以书写作品,表达感情。未经思考过的生活不能称其为生活,而毛永林先生思考过了:人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因为知道为何,所以知道如何!虽然他行文确实不怎么苦心遣词造句,营造意境,但阅读起来潇洒自如,口语和书面语言混合而成,风趣幽默,口若悬河,一泻千里,形成了独特的文风。一切作文的形式和规制对于他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本心”的光芒。心大于宇宙,爱打通一切法度!就像修心炼性的人,心境到达高峰时,一切法度即会自然解套,即便是大白话也会闪闪发光。他行文不扭捏、不作态,自然天成,情趣和意趣相得益彰,阅读起来轻松愉快,时不时让人会心一笑。这是作品带给我最大的享受。

【八一】文化寻根与传承的足迹(赏析)
   接到“双语学校”校长毛永林的贈书《善斋拾贝》(山西教育出版社),感叹书的装帧精美,感受到做书人的情怀,于是饶有兴趣地打开书的内文,发现序文一栏中居然有我的“有感”。脸顿然红了。前面几位都是有成就的前辈,山西文坛的大腕们,毛先生竟敢把我的名字与其并列,实在羞愧难当。“有感”不算“序”,其实只是一段话。一位乡人推荐过来让我阅读后给写一段“感想”,当时被文中的“善”所感,于是即兴写了如下之语:
   《善斋拾贝》重在一个“善”字,“斋”就不单一了,而是一群人,一族人,一系列人从作者笔端倾巢而出。由人带出历史的面影,由历史丰富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人类就是由这些个体生命组成了一幅幅图像,甚至是图腾。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作品,但他自己本身并没有成为“作品”。而本书作者是自己先成为一部“杰作”,而后用文字表达出来彰显了他的品相。于是,无论记事写人,他怎么写怎么都是大情怀、大视野。厚厚的一本《圣经》其实只说了一个字“爱”,释迦牟尼传道四十九年也仅告诉世人一个字“善”,孔圣人的所有学术也就一个字“仁”。而毛永林先生是集圣人多元文化的智慧以书写作品,表达感情。未经思考过的生活不能称其为生活,而毛永林先生思考过了:人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因为知道为何,所以知道如何!虽然他行文确实不怎么苦心遣词造句,营造意境,但阅读起来潇洒自如,口语和书面语言混合而成,风趣幽默,口若悬河,一泻千里,形成了独特的文风。一切作文的形式和规制对于他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本心”的光芒。心大于宇宙,爱打通一切法度!就像修心炼性的人,心境到达高峰时,一切法度即会自然解套,即便是大白话也会闪闪发光。他行文不扭捏、不作态,自然天成,情趣和意趣相得益彰,阅读起来轻松愉快,时不时让人会心一笑。这是作品带给我最大的享受。
   有人看了他的作品,说我这段话恰如其分。也有人认为评价高了,怎可和三大圣人比肩?我说不是与圣人比肩,其实现代人都是集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只是说毛永林先生不仅接受了圣人们的思想,最重要是在施教中应用的更好,有人理通却未必见行动,明心未必见性。我说他的大视野,大情怀也非空穴来风,他的足迹有证可查。
   他的母亲一辈子从教,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教员。于是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嗅粉笔味,小学三年级就当上小先生,五年级当上老师的小助理,出黑板报,画黑板画,刻钢板字,编排文艺节目,拉小提琴等等。他幽默地调侃自己说:
   “有人是大海里出生大海里成长,而我却是学校里长大教室里成长”。
   毕业后,他做过二十年代教,此后他跑福建,走美国,接受了新的理念,在百业中唯有教育是千秋万代的善业。他走南闯北中获得一颗平常心。心静了才能听到万物的生长,心清了才能看到生命的本质。2000年他决定办学校,至今已有二十年。从6个生员做起,最多生员达到1200个。搬迁多次,几经周折,从高处跌落低谷,又从低谷跃入高峰。如今他择地乡村,前面是教学楼,后面是一片绿色海洋,各种果木树,养殖,庄稼地,有药材种植等等。他的教育就与众不同了,他不崇尚让孩们只学死概念,他崇尚“活”的教育,他让孩子们在自然中观天地之理,在植物中悟人生的四季凉热,他绝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只在餐桌上吃饭,却连麦苗和韭菜也分不清。如今学校、家长都以培养“人才”为总目标,毛校长是先培养健康的人(心理和生理),从而出人才。什么是人?人是有人格的。不是冷酷无情,自私利己拿到高分的那种“人才”。这种“人才”比没有知识的恶棍更可恶。毛校长走南闯北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人格在利益面前极不健全。于是他决定办教育,从娃娃做起。为平民办学,不收高学费,让打工群的孩子都能上起学。他知道精英是顶,普通劳动者是人类之基。他们同样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是人格建构。
   笔者以为:培养“人才”没有错,培养“人”才是大境界。
   他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学用结合,举行“跳蚤市场”,模拟成人办理营业证、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按序排队,礼让不争。各部门工作人员,谦和温良,服务周到。孩们叫卖声此起彼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算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在生活中学习团队精神,在兴趣中培养健全的人格。他让孩子们知道世界是个合作的团队,谁也不可能独活。他组织孩子们到省博物馆当小小解说员,锻炼他们的口述能力和现场发挥。他组织学生到汾河捡垃圾,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到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到村庄参观,增长孩子们的见识性、创造性、想象力和对土地的情怀。他让孩子们懂得天、地、人三才,天,正直清明,雨露阳光对人类的滋养是没有条件的。地,厚德载物,你挖它、踩它、耕种它,它从来没有怨言,为生灵付出无条件可言。所以人要仿效天地的品格,做到顶天立地。无论你是平民、高官,还是富豪,都不过是个分工,如果有天地的情怀做什么都是最好的人生。他这样办学,据权威部门测量心理素质,双语学校的学生们比其它同龄孩子健康指数高。因为他搞的是“活”教育。
   我以为有大情怀才有大教育,有大见识才有大视野。
   他为自己的教职工当红娘,办喜事。为员工子女办入学,跑幼儿园,就像自己家中的事一样。他的教师都是安定的,在学校安居乐业,以校为家,因为他们的后顾之忧有校长操办。这并非毛校长有多么高超的领导艺术,而是深得“仁爱”的意义,“二人”(仁),是我们,不是你和我的关系。他也深得“博爱”的意义,爱没有条件,只要大家好他都愿意去做。他不许家长大声对孩子训斥,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不许家长打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们产生不安全感。棍棒底下出奴才,绝不会出人才。善教,是一切人的良药。庄子曰:技近乎艺,艺近乎道。因为毛校长有道在心,什么样的丽文能抵得过这种情怀呢?他崇尚冰心先生这样一段话:
   “爱在左,情在右。在道路的两旁,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不觉悲凉。”
   他自己的格言是:“人可以不伟大但一定要善良”。
   他认为人生三宝在于:“平安、健康、快乐”。
   他广结友,善交际,但他只不和一种人相处,那就是心里没有亲情,对父母不尽孝道的人。他说连血缘关系都淡漠的人,不值得尊重。对毛校长的言行做了这番考察,我认为他本身就是一部“作品”,所以我对他作文的规制并不苛刻评述,我更重视他“本心”发出的光芒。他是个恋乡之人,他书中大部分都是在写故乡的人事。他深知中国文化在乡村,城市只代表时尚。以宇宙视角看,地球就是我们的乡,所以要“环保”。从个体视角看,出生地就是乡,所以血缘就是根,必须存孝道。一个“乡”字何其了得,乡是胎记,乡是生命的发源地,如果乡的记忆丢失了,生命就像缺了水分的干萝卜,毛校长一定是感受到了失却的危机,于是他第一章标题为《站在塬上喊一声妈》,只这一声喊,带动了读者所有的情感,我想这一声“妈”不只是生命具体的妈,而是说故乡就是“妈”!是生命的妈,文化的妈,是人生构建的妈。所以他要深情地喊一声妈。他从记录《我的老家》开始,母亲、父亲、姥爷、舅舅,大妗子等,他们是乡歌,也是乡愁,在他们身上渗透着浓厚的中国文化。他们如许多寻常百姓一样,过着无常的生活,经历着战争、饥饿、病痛的折磨,然而他们却是刚强的,他们有着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他们在谱写着各自的歌谣。母亲从教一辈子,任教时,炕上炕下都是补学的娃,但她没有收过一分钱补学费。母亲一辈子好脾气,一辈子惦记老少爷们,退休了还要大包小包回来接济邻里乡亲。读永林的散文总是有一种暖暖的温情流淌在心间,曾经的乡间记忆都被他悄悄地激活,有时会让我眼含热泪。
   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说父亲是个“二气气”,我由衷也笑了,在昔阳“二气气”和“二杆杆”是常用语,但又不尽相同,“二气气”是一条路走到底的意思,“二杆杆”是鲁莽,没脑子的意思。口语也是一种文化,他用的很自然。母说父是二气气人:“除了共产党、闹革命、革命工作、阶级斗争,一辈子没和我说过一句贴心话。有什么法子呀,不称心也不敢吭声呀,因为是军婚,那时破坏军婚可是罪过不轻呀……”一个人就是一段历史,作者不加任何修饰,就是这种大白话,却描写出历史的况味,婚姻的无奈和感情的瘾患。“二气气”的父亲一辈子视军山寨是被功章和档案如宝,只怕失去组织,与党失去联系,结果单位倒闭,无处交党费,临终时,令姐姐代他交给老家村党支部,并让出具了证明。这是父亲的人生。其实任何一种坚守都是精神力量。在大大小小的运动中父亲没有一次不参与,各种各样的斗争没一次不被卷进去。想来留给妻子儿女的时间还有多少?父亲被集体思想所覆盖,私己空间几乎不存在。那时不提倡儿女情肠,母亲心有怨而不敢言。姑姑说父亲不着调,不实际。可作者对父辈、对历史不作任何评价,只是呈现,反而能引人思考。这便是没有技巧的大技巧。比如写《刘家小院》,四合院中有一颗“梨”树,谐音“离”,长在院中间,看上去像个“困”字。作者便从困字展开这间小院人家的悲欢离合,生死歌哭的叙逑。我暗暗叫绝!再比如,住美国的女儿回来,他一定要带女回乡,暗喻:人走万里不能让她忘了乡。女儿不解,这穷山庄有什么可看的。他告诉女儿,别看东冶头是个小镇,他曾经是古代的一个首都,女儿惊讶,由此引出大话题,大历史。
   作者写事能找到引子,写人能抓住人物的特点。
   人一生中总有自己追求的核心,母亲一辈子离不开讲台。父亲一辈子离不开革命。姥爷匪气十足,一头犟驴,能人、负心汉、支前模范、军烈属……只有舅舅是个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但他在战场上英年早逝。大妗子守着发黄的照片寡居了60年。作者真实地记录他们的人生甘苦,你不得不对这些人物产生敬畏!他们渴望幸福,不幸却总是相随。他们渴望美满,缺陷总让他们不安。他们渴望自由,但总不知自由从何而来。如此,他们也并没有绝望。风来挡风,雨来遮雨,他们的品质是承受,力量是与苦难搏斗。这些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情,远比那些造作的丽文更动人,更能留下记忆,更有历史价值。永林写作是真诚的,他绝非为他的亲人竖碑,而是通过人物再现历史。如此,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就像水墨画一样由一个点映出一大片。站远了看就是人类交响曲,会成为后人的参照物。
   爱默生说:真正的诗歌是诗人的心灵,真正的船只是造船的人”。一部书的优劣,其实就是作者心灵的反照,心里装着什么,笔端就会流淌出什么。他的妈妈在医院大限来临时,只说一句话:“送我回乡”。乡就是家。没有乡就像没有祖国。于是永林有着深深的恋乡情结。他的书就是为游子们搭起的一座桥梁,如果不是他的书,我却不知道东冶头镇曾经是2500年前肥子国的首都,也不会知道,圭姓因为圭阳公主的眼睛被箭射出来,又按进去,为避祸患必须改姓,于是按进去的眼睛为目,目字加圭为眭。东冶头眭姓人很多,他们原来是肥子国改姓的子民。再比如,昔阳婚嫁时必须吃“头脑扁食”,原因是:头脑汤是甜,扁食(饺子)是咸,合起来叫“天仙”(甜咸)配,这种饮食智慧有趣而新鲜。哪个游子读到它不对家乡生起爱恋?
   这部散文集涉猎广泛,写家人,写乡人,写艺人,写名师,写地域,写心得,写哲理,写教育……总结它颇费脑系,他既是作者的人生,也是作者的艺术,大致的特点是文化寻根与继承的足迹。现时代不缺艺术人才,但缺少文化继承者与践行者。我以为最闪光的是“校长”不是“作家”。而“作家”又把“校长”的心灵展示出来又是作家的功效。它们倾巢而出,相辅相成。这让我感叹能人什么都能。永林兄的书让我更热爱家乡,更理解家乡,更深刻地解读人生。用善的眼睛看待世界!这便是《善斋拾贝》的功效!
  
   2021年9月15日写于净心斋
  

共 47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陈亚珍老师的此篇赏析,从两个方面对毛永林先生进行了深刻剖析。一是做人,二是做文。二者既相辅相成,又各具特点。永林先生为人,只用一个“善”字就可概括。这个善不仅仅是善良,而是包含了很多的内涵。如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落实,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教导他人等等。不要以为这一系列的善于和善良无关,如果没有善良作为基础,也就没了这一系列的善于。因为善良才会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才会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实践,不断地开拓创新,也正是因为善良,才会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个善业上来。所以说,永林先生做人就是一个善。都说文如其人,永林先生与人为善,那么他的文章自然也是与人为善的,所以说,他做人和作文是相辅相成的。永林先生的文章有着鲜明的特色,通过陈亚珍老师的悉心诠释可知,永林先生做文,就是一个字,“真”。他写的是真情实感,他的态度是至真至诚的,唯有如此,他的文字才能够引起共鸣,也唯有如此,他的文字才能把善良的温暖送进每个阅读者的心间。我得感谢陈亚珍老师的这篇赏析,让我能够有机会拜读永林先生的文墨,有机会领会他做人做文的境界。也让我对永林先生做人善做文真的高贵情操仰慕不已。陈亚珍老师的此篇赏析,可谓精准到位,足见陈老师的文学造诣之高,能够在一篇文章里,得见两位老师的精彩,实属不易。此文堪称赏析文中的上乘力作,值得细读细品。感谢赐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92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1-09-20 10:35:43
  做人善,做文真,好人好文。
燕山客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21-09-20 18:37:25
  编辑辛苦了!中秋块乐!
2 楼        文友:墨林        2021-09-20 14:51:31
  文章抓住原著的人物特点,突出了善、爱、善的特点品相,赞其作品所展现出的大视野大情怀。好文章,欣赏了,遥祝中秋快乐!
墨林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1-09-20 18:38:19
  墨社好!遥祝中秋快乐!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9-22 19:05:04
  文如其人在本文中得以很好地诠释。情怀高远,视野开阔,正能量满满,启迪心灵的好文章,拜读了。祝老师秋安笔丰!期待更多精彩佳作呈现八一!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1-09-26 07:09:10
  谢文友来访!握手!笔健!
4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1-09-25 22:35:49
  赏析精准,视角独特,境界开阔。学习点赞,祝老师秋安。
小小莲儿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1-09-26 07:10:42
  莲1L好!祝你永远快乐美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