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同里古镇(散文)

编辑推荐 【山河】同里古镇(散文)


作者:小行星 秀才,1063.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45发表时间:2021-09-20 18:31:01

同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古镇占地面积33公顷,周围有五个湖泊环抱,由49座桥连接,网状分布的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的特点,是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1982年,被确立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同里古镇的历史,最远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据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由于自然条件优越,这里很快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并被称为“富土”。先秦时期,这里已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集市,由会稽郡吴县管辖,到了汉唐,这里的繁华日盛。
   关于同里名称的由来,有两个流传较广的版本,一个说是唐初的时候,因“富土”这个名称太过奢华,低调的乡贤把它改名为“同里”。“同里”在当时,实际上是一个村庄——九里村的小集市。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后,同里划归吴江县感化乡管辖。
   另一个版本称,同里名称始于宋代。宋代初期,此地仍沿用上朝“富土”之名,归吴江县感化乡管辖,后因重新规划行政版图,撤销感化乡,把“富土”划归范隅乡,正式建镇,同时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同里。
   相较而言,后一种说法更经得起推敲。不过不管是哪种说法,它们都透露了这里极度繁华的信息,这种景象在唐代便已显现,到宋代更称繁盛,而史料也记载,在宋建炎年间,在同里经营的商户已不下千家。
   同里古镇最显著的特色,是境内河网密布,湖泊众多。緾绵在这里的大小河道有近300条,湖荡约20个,它们星罗全镇。因境内地势平坦,只稍稍有些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落差,所以水流自然而然由西北向东南慢流,又由于各条河道勾连串通,水水相牵,故而水位涨落缓慢,流速平缓,使得这里水路往来方便,且没有灾难性水患发生,所以特别利于人们安居乐业,推动经济繁荣。
   正是因为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之又地处江南腹地,所以这里一经开发,便很快富甲一方,人们在这里生活、经营,留下了许多代表性的风物,园林、古建筑、古桥、弄巷、街道、民居、茶馆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同里的园林以退思园最为著名。
   退思园占地面积约十亩八分,袖珍而玲珑。园区体现居住与园林相结合的江南建筑风格。该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为任兰生。园林的设计与督建由当时颇有名望的才子袁龙担纲。袁龙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地、石、路,园内廊、阁、窗、楼、榭,无不精心布设;竹、兰、莲、碎花、小草无不衔接流畅,真正体现了清新、雅洁,幽静、秀美的情趣与追求,处处柳风云影,环环水声笛韵。人们流连其间,就仿佛进入了仙界或福地洞天,目之所及,无不谐调流畅,心之所念,尽是灵妙脱俗,让人瞬间将一切烦忧全都放下,心身有了飞越流俗的感觉。
   嘉荫堂和陈家牌楼是同里最著名的古建筑。嘉荫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国初年,有四进,门窗梁栋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厍人。史料记载他起先在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贰万两,可见其富丽堂皇。陈家牌楼位于同里镇北的富观桥与永安桥之间,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死后,朝庭为表彰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而设立,作为将其名声传诸后世的奖励。牌楼三个门面中大侧小,用四根直径尺许的方形石柱拔地耸立。牌坊上方为楠木结构,坊上飞檐翘角,正中额扁上刻着“清朝侍御”四个大字,下面额板上镂刻:“大明万历庚辰为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立”。在许多木架上还雕刻了各种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牌楼后不远处即是陈王道的故居,内设有陈氏家祠、孚寄堂和陈翠娥书楼等。
   因为水乡的缘故,同里的古桥众多,比较有名的有: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思本桥、富观桥、普安桥、泰来桥、中元桥、乌金桥、永寿桥、大兴桥、独步桥、升平桥等。其中,思本桥桥龄最长,是古镇最古老的桥。而初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的普安桥,则因其一副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闻名天下。
   因为寸土寸金,同里的民居异常拥挤,为了出行方便,弄巷成了景观和学问。在同里的街道与街道之间,绵延的里弄数不胜数,而且每一条都极具特色,曲折蜿蜒,通门串户,像同里生生不息的血脉。其中著名的有尤家弄、串心弄、同泰弄、西弄、仓间弄等。这些里弄又细又长,短的有数十米,长的达三百余米,行人从弄中穿行,脚步与脚下的砖石相摩擦,会发出哐哐声响。
   因为年代久远,同里的街道不仅古老,而且自带年轮与沧桑。镇内的明清街,全长160米,不仅保存了原来的条石路面,而且街道两旁的建筑亦多为明清时期所造,现基本保持原来的风貌。同里镇的八条主要街道,竹行街、富观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东溪街、鱼行街、南新街,也都保存完好,各具特色。
   因为是水乡,所以同里的民居也是独树一帜。现保留的同里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代,格局多为白墙黛瓦,而且家家临水。为了取水洗涮方便,每一户都在临水的一面建有石阶,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不少人家还搭建了伸向河面的小阁楼,镇里甚至还有许多过街楼与过街棚,充满着江南水乡的韵味。同里民宅大量使用砖雕,这些砖雕主要由绘画与书法两大类构成,其技法有浮雕、深雕、透雕、堆雕等多种,特别能彰显古镇的文化品味。现在留存的砖雕大部分分布在旧宅和园林的门楼、照墙、脊饰等处,以门楼存量最多。其中,朱宅五鹤门楼最具代表性——五只雄鹤或侍或旋,体态多姿灵动,飘逸中蕴含仙风道骨,堪称门楼砖雕中的精品。
   因为富足和安逸,茶馆成为同里的名片。它既是人们休闲消遣的地方,也是商人洽谈业务的场所。位于同里镇南端的南园茶社最为著名。南园茶社始建于清末,坐落于同里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晓烟”景致之中,曾号称“江南第一茶楼”。茶社最初叫“福安茶社”,建于清末,四开间门面,全部是传统的砖木结构,门面是清代风格的木雕装饰,上下两层,总面积约400多平方米。人们到茶社来,不仅可以品尝各种档次的红茶、绿茶、花茶,还可以品尝熏青豆、罗卜干等各种茶点。楼下辅面店堂设有账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楼上还有一个“曲苑班”,茶客品茶之余,还可聆听丝竹、宣卷、评弹、戏曲、小调等江南曲艺。
   因为绝无仅有,同里古镇的声名远扬,每年来这里游玩观景的游客不计其数,他们在古老的街巷中穿行,在雅致的民宅中留影,在江南水乡的韵味中沉醉,在感受流光款款,风光曼妙的同时,也将自己变成一首诗,一阕词,追随这里缓缓的流水或默默滞留,或悄悄远走,完全没有欲说还休的隐忧。
  

共 27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同里古镇,天下驰名。小行星老师的这篇散文,把这座小镇的历史、文化、自然、人文介绍得井井有条,生动传神,让读者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陶醉其中,在古老的街巷中穿行,在雅致的民宅中留影,在江南水乡的韵味中沉醉,在感受流光款款,风光曼妙的同时,也将自己变成一首诗,一片词,追随这里缓缓的流水或默默滞留,或悄悄远走,完全没有欲说还休的隐忧……真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心驰神往。语言文字流畅自然,字里行间流动着丰富的情感,的确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推荐共赏!感谢作者对山河的大力支持!【编辑:妩媚青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妩媚青山        2021-09-20 20:22:21
  感谢小行星老师把这么美好的地方写得如诗如画,装点山河,祝您中秋节快乐!
2 楼        文友:夕照峰影        2021-09-21 10:06:10
  感谢小行星的游记,给我补上一课。我那年受同学邀,也去了同里。走马观花,转一圈而已,今天才算是由外到内,重新领略了古镇底蕴。学习了!
3 楼        文友:夕照峰影        2021-09-21 10:06:23
  感谢小行星的游记,给我补上一课。我那年受同学邀,也去了同里。走马观花,转一圈而已,今天才算是由外到内,重新领略了古镇底蕴。学习了!
4 楼        文友:极冰        2021-09-22 12:37:39
  感谢小行星老师赐稿山河如画!(;一_一)
  
   您描写的同里古镇,真美!由古镇的由来说法说起,到著名的园林,到古桥,到明清街,到民居,到茶馆,考察仔细入微,描写细腻,有特色。引人入胜。ヾ ^_^?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一_一)
极冰
5 楼        文友:极冰        2021-09-22 12:39:45
  您旅游一个地方,功课做得真足!向您学习!┐(─__─)┌
极冰
回复5 楼        文友:小行星        2021-09-23 10:20:02
  让自己静下来,包括心、身,别做匆匆过客,体会自然就深一些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