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中秋解月(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中秋解月(散文)


作者:刘智威 白丁,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92发表时间:2021-09-21 08:54:34

【西风】中秋解月(散文)
   中秋佳节,人们欢度之余总忘不了要赏月。中秋之月象征着团圆,人们总在这个时候将各种心愿寄托与月亮,表达思念、牵挂和祝愿之情。古往今来,世人的喜怒哀乐都不曾走出月亮的背景,多少诗词歌赋,皆因了月亮的永恒而千古流传。
   关于月亮的向往,最早可能是从嫦娥奔月开始的吧,自从有了这美丽的神话后,月亮便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千百年来为文人墨客们所倾情,以至于传下多少与月有关的绝词妙章。
   写中秋月最著名的词恐怕得首推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剩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是苏东坡思念其弟苏子由,于中秋之夜独自饮酒大醉之后而作的,当时的作者仕途上极度不得意。苏东坡曾因“乌台诗案”牵扯出政治风波,被宰相王安石一贬再贬,数年远离故土,飘零异乡,历经苍桑,一直忧郁到老。苏轼一生豪放不羁,其诗词也多如其本人性格,但这首词却写透了人间的离愁别恨。该词中的“高处不胜寒”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成为千古吟唱的名句。
   说来巧合,与苏东坡同妙的是,唐朝诗圣杜甫也有一首借月亮怀念胞弟的佳作《月下忆舍弟》,其中有两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月”。故乡的月亮,土生土长的亲切,与生俱来的记忆,多么贴近心灵,不能不让人油然而生柔情!但因为是追忆,是回首,所以或多或少这种柔情还是没有走出惆怅的包围。如果回头看韩愈时,他对中秋月的理解则又有了进一步的消极情绪,其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中慨叹道:“一年明月今霄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按理说,月亮其实本是无罪的,韩大才子是太珍惜十五的“今霄明月”了,以至于怕“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才发这悲观之叹!
   以上是须眉男子对中秋月的情怀。既然大男人对中秋月都怀恻隐之心,那闺中女子对中秋月的反应又如何呢?传统的说法是不仅悲观,更有种忿懑的态度。“中秋月,遥望似一团银,照见负心的人!”这样一来,在女性眼里,中秋之月竟半无是处了,因为看见中秋月就会联想到负心薄幸的人,由此揣度,被爱情中伤的女性应是怕见中秋月了!
   从现代生活的意义上来说,中秋之月实际上便被人们默认为相思与牵挂之月,其实抛开中秋节这一时间限定看,月亮赋予世人的情感是不尽同的。在古人的词作中,睹月生情时,情怀并不一定都低调,也有轻畅愉悦的,如:“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据说曾有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沐浴月光吹箫,故该桥得此佳名。我们可以想象到“二十四桥明月”是种有多么优美境界的月亮,这样的月亮照着二十四位玉人在桥上轻歌曼舞,难怪江南的秋天都走到尽头了,草仍不枯,山仍常青,水仍长流!换句话说,江南的好是因了这种月亮才美的!再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时,月亮不仅美得如诗,更是一页动态的画:闭起眼来细细思量,竟能身临其境,仿佛那月光正透明着自己的影子,连清泉流走的声也正淙淙淌进耳朵里,真让人如痴似醉了!
   同样的诗,我们还可以读到:“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这时的月光不仅是美,而且更有一种温柔的情愫。俗话说柔情似水,现在月光既然也如水一样,那去年同来赏月的伊人也定然似月光般的温柔了。所以,在这首诗里,月亮是恋人,充满着柔情蜜意。如此良辰美景还有许多,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及“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这写的是动态之月;而“半夜山空月皎”和“月满人千里”则描绘的是静态之月。不论动也好静也罢,凡此种种月亮,都给人幽雅的意境。
   然而许多时候,月亮也会带给人灰暗的阴影,让人伤心欲绝。如果穿透历史的深度,我们能够觅到苏东坡九百多年前的痛伤:“……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苏轼于明月之夜梦见其亡妻王弗时所做词的下半阙。明月之夜本来是种好景色,可是如此明亮美好的月光却照在亡妻那片孤独的短松冈上,照着心爱人那冷冷清清的坟墓,这样的月亮怎能不让人肝肠寸断?!苏东坡的妻子王弗死去刚好十年整时,于明月之夜托梦于苏轼,表达两种世界里的思情。其时,苏东坡正被贬谪在几千里之外,突然从梦中惊醒,不禁泫然而下,遂记载了这首题名为《江城子.记梦》的悼词。多少年来,人们读这首词时,都会被那浓浓的情殇所感动。这恐怕是与月亮有关的词中最伤情的吧。
   走出悲伤的阴影,却走不出惆怅的情调。世人的感情最浓郁的地方可能就是惆怅了!例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这首诗中,秋月寄托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人生如梦,知音难觅----词中那种浓郁的遗憾是不言而喻。诗仙李太白在《月下独酌》中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人的孤独和月亮的孤独在这个时候是相通的,既使月亮不解饮,但能分担诗人的怅惘。
   跟随空间的转换,当月亮走进蔡伸的《生查子》时,惆怅之味就更浓了,足以使人断肠:“画堂初见伊,明月当窗满;今夜画如眉,话别河桥畔。重见约中秋,莫负于飞愿,免使月圆时,两处空肠断。”而欧阳修的《望江南》也是愁煞人的:“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连月亮都懂愁,人又岂能不愁上加愁呢?!一生穷困潦倒的风流才子柳三变在《雨霖铃》下半阙写道:“……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在晓风残月里,一个不被关怀的人醉酒在何处,除了残月看得见“我”之外,还有何人懂这种悲情呢?其中辛酸,能够体会的人哪里去找?!
   在月亮的情结里,最为悲壮的,我认为还是勇士之月,一种征战边关醉卧沙场的月亮。“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这首诗可以想像飞将军李广借秦朝照过来的月亮守卫汉朝边关的英雄气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写的是边关月,天山的月亮,但意境却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燕山的月亮有着相似的沙场背景。不论是明亮的“满月”还是灰暗的“钩月”,都浸着凄凉浓厚的干戈味。除却天山与燕山,既使在国都长安,月亮依然避不开征战的气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国都长安虽则远离边关,月光也明朗,能够照见千家万户的人洗衣,但毕竟这仍为乱世之月,而这种详和也只是相对的,却不知何时方能消灭胡虏,让边关的良人早日返乡,从此不再征战呢?
   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对月亮都有一种特别的情结,每个人或许因时间地点及遭遇的不同,对月亮亦悲亦喜,亦怨亦叹。总之,今天的月亮是有了生命和灵性的,就因月亮能容纳世人的一切情感,或让人高咏浅吟,如痴如醉,或让人悲然凝眸,如泣如诉。
   又到中秋佳节,“明月年年有,今夕月更圆!”愿所有重情的人们,永远珍惜和呵护心中的月亮,让彼此间感受一份牵挂,一份思量!但愿所有衷情于月亮、守候于月亮的人都平安,幸福!
  

共 30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月升月落,月亏月圆,本是自然现象,亘古不变。人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当人的情绪无处发泄时,就想到了天天所见的月亮,借月亮抒发情感,借月亮寄托志向。于是,千百年来,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歌咏月亮的诗文,其中不乏千古名篇。作者总结归纳了历史上众多歌咏月亮诗文的精华,感怀古代文人学士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珍惜当今的和平盛世,祝福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们。作者对古典诗文颇有研究,学养深厚,引经据典,触类旁通,抒发情感真挚,好文,推荐赏阅。【编辑:衢四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21-09-21 10:42:28
  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刘智威老师投来《中秋解月》散文,感谢投稿。编者水平有限,如有理解偏颇,请包涵。
2 楼        文友:刘智威        2021-09-22 08:14:53
  谢谢编辑老师的精彩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