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团圆】月是故乡明(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团圆】月是故乡明(散文) ——中秋往事五题


作者:石中元 白丁,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10发表时间:2021-09-21 20:20:04
摘要:月是故乡明——中秋往事,分为五题:一题、月亮又大又圆的时候,全家返回故里。二题、家乡的茅草棚。三题、作者随州中秋之行日记。四题、淅河镇的“春江花月夜”。五题、瞻望李白写诗《静夜思》遗址。

【摆渡·团圆】月是故乡明(散文)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农历八月十五是国人的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正是月亮又大又圆的时候,以月圆征兆人之团圆,故称“团圆节”、“八月会”,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习俗活动,活动主要围绕“月”进行,又俗称“月节”、“女儿节”。
   离别一何久,再度过中秋。当我在北京延庆与家人欢欢喜喜度中秋时,自然想起了我的故乡——湖北省随州市淅河镇,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多情最是断肠处,梦里依稀再少年。我离开故乡四十多年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地方却不是那个地方......
  
   1.一题:月亮又大又圆的时候,全家返回故里
   我的故乡淅河镇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部。大约5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此一带生息劳作。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会文物调查组在距淅河镇区约5公里的山地,采集到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经鉴定,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
   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十分丰富,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其中有淅河镇西花园遗址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淅河镇西花园遗址中,发现有屈家岭文化类型晚期的瓮棺葬8座,龙山文化的墓葬38座,瓮棺葬6座,均有人骨架遗存。并出土骨镞、石刀石铲、石斧石锛、陶网坠、陶纺轮等大量生产工具。
   我的故乡淅河镇地处汉水中游,一条府河贯穿东西,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与武汉三镇水运通商,货船南来北往,粮食、棉花、山果等土特产水运到武汉,各式各样的工业品从武汉运回淅河镇码头,再批发给府河两岸。当时,随县的环潭镇、淅河镇地处府河岸边,均被称为小汉口。淅河镇从东门口到西门口有三五里长,有兴隆街、云龙街、平安门等街市,全是密密麻麻的做买卖的人家,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300年前,淅河人民就开始以集镇为平台,自定“双日”为节发展商贸,有一首打油诗可以说明那时繁荣昌盛──富贾商船码头绕,万盏灯火水中漂;冷节商船去远购,热节满街买卖俏。
   到了21世纪,淅河镇的交通更加畅达,汉丹铁路、316国道、府河河道、麻竹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涢水逶迤,漂水淅淅,淅河原生态的风光质朴而灵秀,形成了一河两岸的生态观光“多景一日游”。
    
   1947年,淅河镇解放了,为健全街道群体组织,镇长张鲁鄂组织市民投票选举。父亲碗里的豆子投得最多,被选为新龙街商会会长。1948年,淅河镇买卖兴旺,父亲做生意发了财,土匪“绑票”我6岁的大哥忠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被劫持走。1949年,淅河镇被洪水淹没,我家房子倒塌,财产冲光,只好借住到亲戚家,自此父亲与“穷困”结缘一生。1950年,淅河镇成立粮行协会,三十余家粮行一致推举父亲为淅河镇粮行协会主席。1954年,湖北省荆江大堤分洪工程竣工,在数万人的表彰大会上,父亲作为随县的民工代表,上台领取了“劳动模范”的奖状。
   1954年阴历7月,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府河两岸、泛滥成灾。淅河镇的街道上能划船行走。那时,我刚刚两岁,母亲抱着我,冒着大雨在水中趟行,跌跌撞撞地爬到附近的高坡上。洪水消退了,逃走的人们松了一口气,然而回到街市上,却是房倒屋塌、一片狼籍,家中的物品,大都随洪水打漂了。人们奔走哀号,到处是灾民伤心的哭泣声。当地政府督促居民们到山区生产自救。我们一家七口,生活无着落,上门逼债的人如走马灯一般,日子更是雪上加霜。1954年7月12日,一家人变卖了少许的家产,父亲挑着担子,一家人跟在后面,到一百多里开外的深山沟──随县天河口落户。
   到随县天河口深山沟的药山落户的淅河镇居民有百十来口,如同天上的星星般散布在山山岭岭中。政府给灾民们盖了简陋的草棚子,划分了耕种的山坡,分发了御寒的衣物和来年种地的种子。后来,我听母亲说,父亲响应政府的号召到荆江大堤修水库去了,剩下的六口大活人吃饭成了问题。当时14岁的大姐桂芳,到附近的山村去挨门挨户讨饭,10岁的二哥中才天天围着石磨,如同驴子般磨麸糠──这是政府分给灾民一点儿活命的粮食。
   过惯了小商小贩生活的居民,在山沟无法生活,百十来口灾民,又陆陆续续的返回故居。
   1955年中秋节,正是月亮又大又圆的时候,在母亲的大姐(我的大姨妈)劝说下,我们一家人返回淅河镇。后来,我听母亲说,只有5岁的忠秀二姐牵着我的小手,跟在母亲的后面,一步一捱的从大山深处向淅河镇走去,走了3天才回到淅河镇。走在中途时,路过一个山村,又热又累又饿,实在是走不动了,在一个路边的草棚子里休息。
   一个好心人送来了水和饭。这个好心的山民动了恻隐之心,说道:你们拖家带口的五个娃子,要不,将最小的这个3岁的娃子卖给我,减轻你们的负担。父亲看着这一群嗷嗷待哺的“吃货”,对母亲说,那就把中元留下来吧。
   母亲紧紧地搂着我,流着泪说:中元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要死就一起死,要活就一起活。就这样,我一手牵着二姐的手,一手拽着母亲的衣角,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起回到了故乡淅河镇。
   无处安身的一家人,暂寄住在母亲的大姐家(我的大姨妈家)。父亲的姐夫姐姐家(我的周家姑夫姑妈家)允许在他们家门口摆摊,做蒸肉卖。周家规定,每卖掉一锅蒸肉(十笼屉),只能留下一角钱,剩余的钱全归周家。有一次父亲在他们家吃饭。二姐和我在门口外面,挨着母亲坐着。闻着屋子里一阵阵的酒肉香,我们坐在周家门口外面整整饿了一天,我们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但肚子却咕咕地叫着。晚上到了收摊时分,我们忍饥挨饿回到大姨妈家。后来,母亲感慨地说,这是那门子亲戚哟,连一句客套话就没有,生怕我们沾了光。
   母亲可以卑微屈辱地生活,但她不能让她的儿女们卑微屈辱!母亲找到了街道主任扬大姐(外号杨驮子)。好心的扬大姐说,你们不要在他家门口做生意了,你们到周兴隆巷子口来摆摊,卖掉一锅蒸肉能得2角5分钱,这儿没有人剥削你们。
   从此,母亲在周兴隆巷子口摆摊,父亲在周兴隆巷子尾的河坡租赁了一间瓦房,紧挨瓦房搭建了三间低矮的草棚子,从此我们在淅河镇的河坡子上(淅河镇二街二组)安家落户了,我1968年年底应征入伍到北京,我才离开了这间养我成人的草棚子。
    
    2.二题:家乡的茅草棚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40年后我返回了故乡。2009年9月17日,白天我在在随州市文友蔡秀词、蒋天径以及原随州市老市长李克申的陪同下,赠书到淅河镇方家台村。晚上下榻于随州市烈山宾馆,回忆往日,历历在目,夜不能寐,写顺口溜一首:家乡的茅草棚——
   汉水流域有一条弯弯的府河,弯弯的府河边上的淅河镇──是我的家乡,弯弯的府河水带着我少年的梦幻流向远方。
   淅河镇的河坡上有一座简陋的茅草棚,镶嵌我童年的金色时光。给我生命的低矮的茅草棚,你把我扶上人生之路,滴水之恩终身难忘。忘不了居留十六年低矮的茅草棚,睡梦中在我心中闪动光芒。
   那弯弯的府河水,带着我的思念,流淌在淅河镇的田野上,似声声呼唤在耳边回荡。沿着那弯弯的府河水,带着信心和力量,肩载着北京的书香,40年后我返回了故乡。
   那低矮的毛草棚,永远留驻在梦乡。眼前的幢幢高楼,还有那田园风光,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3.三题:作者随州中秋之行日记
   2010年9月20日:昨晚乘Z77(北京至汉口),20日早5:10到信阳市火车站。信阳离随州城近100公里,小车两个多小时到随州。上午在随州宾馆与蒋天径商谈长篇小说书评《天汉浴》。天径说,章若锦的原型是村子里的张奶奶,活了九十多岁,他们一家三代人都是张奶奶接生的,张奶奶一生接生无数,很少有死亡的胎儿。不论穷富,张奶奶都一视同仁,给富贵人家接生只取一块大洋,多一分也不要,到穷人家接生,只喝一碗红糖水(或自带一包红糖冲水喝),方圆百里,没有不夸张奶奶的。(注:后来我撰写:“文坛人物新形象:禖娘章锦若──读蒋天径的长篇小说《天汉浴》”,载《文苑撷趣——打捞我的笔墨生涯》一书)。
   9月21日:上午,原随州市李克申副市长与我一起到洛阳镇九口堰参观红色旅游基地及千年银杏谷。下午赶到封江口水库,看望了老领导刘荣礼(原随州市委书记),自1968年我当兵离开淅河镇,42年后重逢刘书记,他虽然72岁了,仍然是意气风发、青春不减当年。老领导现在一边读书,一边从事蓝莓(越桔)方面的培育种植,蓝莓具有独特的风味及营养保健价值。
   晚上回到随州宾馆后,我赶紧到二姐居住处,看望老母亲。大姐夫李英、大姐桂芳等都在二姐那里等我。
    
   9月22日(阴历8月15中秋节):在淅河镇镇政府过中秋节。应淅河镇方台村邀请,我和侄子征兵专程赶到方台村。村书记方家望等人陪同中餐。我看了我帮忙建起的图书室。
   吃毕中饭,方家旺领着我步行到淅河镇镇政府。政府门外,彩旗布景、气球飘浮,“热烈欢迎海内外淅河籍人士”之类的大幅标语随处可见。红地毯从大门口一直铺到接待厅。我们踩着红地毯走到接待厅。
   下午3点在淅河镇镇政府三楼召开了“淅河招商团成立大会”(原定为“首届海内外淅河同乡联谊会”),约有600余人参加。
   我在会场里意外地碰到了已退休的陶XX,他是淅河镇人,过去石陶两家都住在淅河镇的河坡上,他从随州市区专程赶来的。我主动与他打招呼,我们坐在一起聊了几分钟。他说,我的二兄娃已病故,我的三兄娃(注:指我小时候的伙伴)身体不好,现在在医院里;现在我的身体只能是将将就就了。他还没有说完,接待人员走向前:“石主任,李市长和刘荣礼书记在贵宾厅,请您前去。”我起身与他握手,说了声再见。
   随州市经济开发区农村工作局局长(淅河镇党委书记)李清国致欢迎辞,原随州市副市长李克申、淅河历届党委书记的代表刘荣礼等人,先后讲话。
   我坐在贵宾席上,看着台下的陶XX,想起了30年前,他作为随县人事局副局长、随县转业军人安置办主任,是何等的神气!我转业回随州到他办公室时,他正眼都不看我,坐在那里给我打官腔,活生生地将我从原定的随县文化馆馆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继而对我“政治审查”,将我列入“5.16分子”的嫌疑,弄得我人不人、鬼不鬼。陶家“公报私仇”,这让我想起了城隍洞一副对联──
   举念时明明白白,毋欺了自己;到头处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
   祸生于多贪,罪生于不仁。我要感谢陶XX(要不,我是不会从随县调会北京的,哪有我今天的成就!)。我从中得到警醒──处世让一步为高,退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晚6点在淅河镇滨河小区“滨湖湾大酒店”举办了丰盛的晚宴。晚8点在刚拓展的露天广场,举办了“月是故乡明”中秋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万余人冒着阵雨前来观看。淅河人自编自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尤其是大型高桩舞狮的精彩表演迎来了阵阵喝彩声。
   在演出中,银幕上打出了淅河人的事迹及大幅像片。淅河二中学生们演的三句半,将我的事迹罗列了几句,我只听清了“石中元、不简单”一句,看到了银幕上打出的我的个人照片。
   在节目演出中间,主持人对我奋斗历程作了介绍,并请我上台谈家乡的感想。我匆匆地脱掉了一次性使用的雨衣,站在台上说:
   我是淅河镇老街上的人,1968年我16岁时当兵离开淅河。在当兵前是淅河中学的红卫兵头头,“拐得很”,是个“横筋头”。当时,我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淅河人民没有责怪我,宽厚地待我,是淅河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对淅河人民怀有深深的感戴之情,向淅河人民举躬(一举躬)。是我的父母及哥哥姐姐们把我养大成人,我对他们的养育之恩表示我的深深的感激(二举躬)。我在淅河镇小学读书,小学老师是聂世敏,中学老师有李克申,就是你们都晓得的老市长,还有周德运老师,余兴家校长、余运开教导主任。当时的领导有刘荣礼书记。是他们教导了我、栽培了我,我向他们表示我的感恩之情(三举躬)。
   我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多年,北京有句土话“瞎婆娘抱个秃娃娃,人家不夸自己夸”,用我们淅河的土话说,瞎子堂客怀里抱了个光脑壳娃子,人家不说好我们自己得说好哟。不管人家说我们淅河好也好、坏也好,淅河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最好的!……
   2011年9月24日:上午,我和侄子征兵陪同大姐夫李英、大姐桂芳,乘公交到淅河镇红土坡坟茔地,拜祭了父亲石玉龙、大哥石中发。尔后,我们徒步在淅河镇漫游。

共 78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片纵横古今的散文作品。散文讲述了我返回故乡的经过,通过描写和叙述故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不仅紧密结合历史和现实,还大量引用古人诗词,把家乡景致和古代诗词融合起来,尤其第五题,直接叙写了李白创作《静夜思》的历史经过,对于加深理解这首诗歌,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散文符合征文主题。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9-21 20:20:56
  欣赏文友散文,期待新作。
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1-09-21 20:26:14
  同一轮月亮,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情感。
3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09-22 14:04:09
  沙漠孤月清的编者按十分到位!我说“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是因为中国人对月亮寄托了无限的情感!
北京人文学者、环境保护作家
4 楼        文友:静净        2021-09-23 22:18:16
  一篇好文,满满回忆,月是故乡明。欣赏点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