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航】塔铺纪事(散文)

精品 【柳岸•航】塔铺纪事(散文)


作者:严真 秀才,100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8发表时间:2021-09-26 15:07:30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豫北延津县一所乡镇中学考出了一个河南省文科状元,遂被北大录取,这下延津出了名,学校出了名。
   乡镇中学所在的塔铺镇,镇名由来是因为镇后的土丘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宋代古塔。塔高七层,无顶,据说是盖的时候资金链断了,和现在城市开发商的烂尾楼一样是座烂尾塔;另说,是一个云游四方的神仙经过,长袖一甩把塔顶甩掉了。延津位于黄河故道,是历史上著名的穷县,我相信第一种说法。
   塔铺中学简陋至极,没有围墙,紧靠两边是庄稼地,许多男生夜半撒尿就对着地里乱哧。冬天,教室、宿舍四处透风,夜里睡觉常被冻醒,只好两个人的被子合成一床钻一个被窝,两头睡,豫北话叫“打老通”。教室上课,学生缩脖袖手,像庙里的小鬼,窗外的古塔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像是随时会倒塌。学生家里都不富裕,用馍袋从家背干粮,在伙房买碗糊糊,窝头、咸菜就着吃,如果舍得5分钱买份白菜算是改善生活。
   我的老家汲县,邻近延津,小时候我上学的汲县二中分校,位于县城外的唐庄村,和塔铺中学的条件几乎毫无二致,没有围墙,校舍边是庄稼地,冬天宿舍里我和同学“打老通”,因为我的个子高,夜间脚一蹬,就伸出了那头的被窝,正踢到同学的嘴里,忍无可忍没人与我合作,只好一人一条被,冻得缩成一团,唐岗分校的冬天,我一直心有余悸。几十年后,爷爷辈的人了,我们老同学相聚,提起“打老通”,尿床晒被褥,两人争绳子这档事,相互捶着,笑得前仰后合。后来我是郑州某企业篮球代表队的中锋队员,也算人尽其才吧,没枉了自己的高个儿。夜间男生撒尿,不像塔铺中学跑出来朝庄稼地里哧,唐岗分校备有尿桶,尿桶周围哧得遍地净尿,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对宿舍尿臊味,我并没有留下印象。
   唐岗分校和塔铺中学惊人相似之处还在于,学校南面有座岌岌可危的古阁,砖木结构,基座青砖被岁月侵蚀得坑坑凹凹,木质阁楼破旧不堪红漆斑驳,阁顶绿瓦黯淡无色,活似个苟延残喘的老头。古阁叫吕祖阁,传说是八仙之一的道家始祖吕洞宾升仙地。我们上课隔窗就看得到,古阁和古塔分别是唐岗分校和塔铺中学的标识,吕祖阁和无顶古塔一样,寒风中瑟瑟发抖。在唐岗分校,我和塔铺的学生一样,寒窗苦读,饥肠辘辘,对古阁古塔根本没有发思古之幽情的兴趣。
   延津的塔铺中学,因为高考出了个河南省状元而声名鹊起,状元名曰刘震云,北大中文系毕业后,本来分配他进仕途发展空间广阔的国务院,但他爱好文学,毅然到《农民日报》做记者,把望子成龙的爹气得脸色发青,差点背过气(据刘震云自述)。
   1987年刘震云以塔铺中学高考复读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处女作,小说《塔铺》由人民文学发表,同年一举摘取全国短篇小说奖,如同当年李准发表《不能走那条路》一样,刘震云一发而不可收,接着《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手机》……文学佳作连连,如烟花朵朵绚丽绽放,如爆竹声声清脆悦耳,脱颖而出,刘震云成了全国的著名作家,文坛明星,文学豫军里的一杆大旗猎猎飘扬。因此塔铺有了文学故乡的盛名。人间春色,四季更迭,但塔铺中学大门没有改造,校名至今仍炫耀般横在当年简陋的校门上。相反,那座宋代无顶古塔,相形见绌。在旅游热,怀古热的今天,本可作为塔铺乡的噱头招引游客,但却破旧失修无人问津。
   我的母校汲县二中唐岗分校,因为没有产生出塔铺中学刘震云那般的风云人物,自惭形秽。吕祖阁毁于文革期间的一场火灾,继而唐岗分校几易其主,几更校名,乃至查阅汲县二中(现卫辉二中)的校志,,竟无唐岗分校的点墨表述,惜乎,年轻的卫辉(原汲县)人,茫然不知汲县二中的唐岗分校。
   改革开放后卫辉大兴土木重修吕祖阁,钢筋水泥的仿古建筑,气势恢宏肃穆庄严,整座道观庙院,已经辟为旅游胜地,人流熙攘。延津塔铺的古塔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塔铺中学却声名贯耳;汲县二中唐岗分校匿迹销声,而吕祖阁青春二度,“人敬有钱的,狗咬挎篮的”,趋炎附势世态炎凉,让人感概几许。
   小说《塔铺》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豫北风情俚语,信手拈来,俯拾皆是,如写教室里“满坑蛤蟆叫,就她一个好学生”“过了这村没这店,误了这包子没这馅”“裹杆草埋老头——丢个大人”“穷年不穷节”,骂人的话“日他八辈祖奶奶”等等。
   小说讲述的是塔铺中学高考复读班,农家子弟刻苦学习的辛酸故事,情结展开涉及豫北地区的新乡、延津、焦作和我的故乡汲县。“我”的女同桌15岁那年,除夕帮父亲推架子车,往返一二百里去焦作拉煤,沿途村庄辞旧迎新爆竹声声,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新乡地区农村大都到焦作拉煤,我舅舅也有过带着女儿去焦作拉煤的经历。作者的父亲到汲县师范为儿子高考借学习资料《世界地理》,延津、汲县一天一夜来回180里,双脚遍布血泡成了血脚……故事真实感人。我是豫北长大的孩子,小说感动我,吸引我,读起来平易近人,熟悉亲切。
   小说塑造的“我”的同学,个个生动逼真,形肖神满,性格鲜明,我在唐岗分校的校友中,几乎都能对号到小说中的人物。例如作者的舍友同学磨桌(豫北方言矮个子的人),不愿意在毒日头下种地割麦,整得贼死,才来复读,考大学。玩命般地学习,累得脑仁痛,考试时太紧张晕倒在了考场,破碎了鲤鱼跳龙门的大学梦。
   汲县二中,我也有个矮个子农村同学,学习非常用功,下课了我们蜂拥着出教室放风,他仍能在座位上和尚入定,看书预习。我们送他绰号“恨天高”,他总是怒目回应。“恨天高”数学特好,是数学科代表,每天自习课后,教室里就回荡着他独特的乡音催促声:“交数学(作业)喽!”我们改呼他根号2(√(2)=1.414意思1.4米高)竟欣然接受。但是文化大革命,把根号2的大学梦夭折了,无奈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不过可敬可佩的是,根号2后来在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年,30岁时考上了郑州大学。记得1980年,我们厂篮球队在郑大赛球,老同学邂逅,他热情地留我食堂吃饭,因为篮球队的领导,催我上车回厂,我俩匆匆握别,失去了深聊的机会。当时大学生稀为贵,根号2毕业后,在汲县小县城肯定是个人才,一定有所作为。现在我们都退休了,老同学,天年无恙?祝你幸福安康。
   小说《塔铺》里的高考复读班历时半年,故事按照时间和豫北风情层层推进。智者千虑会有一失。作者描述“春天来了,柳絮吐出了米粒的嫩芽”,家庭贫困个子低矮的磨桌躲在厕所墙外,烧褪壳的幼蝉吃,一个个朝嘴里填,津津有味。我认为是小说疏漏。褪壳幼蝉初夏才有,初春怎么有幼蝉呢?另外,小说写道“咕咕鸟叫了,开镰收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豫北田野麦浪翻滚。这时候,小说又写:我和女同桌约定到学校西边的小河堤上背《世界地理》,“我穿过一片玉米地,钻出来时想吓她一跳,悄悄扒开玉米棵子……”玉米是秋作物,玉米棵秋天才有,和小说夏天发生的情节无法对应,显然是一处硬伤。此外,五一节后,“我”和女同桌早晨到村外的小路上接父亲,小说中“早晨下了霜,青青的野地里,一片发白”,按当时的节气,下霜改成露水才准确。但瑕不掩瑜,刘震云老师的《塔铺》仍让我感觉贴近生活引人入胜,我爱不释卷,还是百读不厌。
   《塔铺》一鸣惊人20年之后,峨眉制品厂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公映,我高兴极了,希望银幕画面呈现塔铺中学和我的唐岗分校,几乎一样四面透风的教室宿舍;希望原著里一个个同学在银幕上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让我回溯到当年中学时光。导演把塔铺移植到了山西省,学生家的农舍是窑洞,学校教室青砖瓦屋,深宅大院;原著里,“河边落日将尽,一束小河流被晚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地慢慢流淌”,“我”和女同桌河堤上复习功课,变成了面对着逶迤连绵的青山,重峦叠嶂,景色虽美,却毫无原著的豫北风貌。剧中人物操一口晋腔,一招一式音容笑貌,根本无法与原著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诙谐幽默相提并论,电影让我大失所望。塔铺的故事和人物植根于豫北的土地,一方水土养一方故事一方人,小说原著,枝叶繁茂,朴实无华,脍炙人口,离开了就水土不服,半死不活。难怪有影评文章分析称,电影丧失了豫北韵味,有悖原著,观众吐槽情有可原。我深以为然。
   《塔铺》是刘震云的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文艺评论专家说,这篇小说奠定了刘老师的作品风格和文学之路。我因为在唐岗分校,近似塔铺中学的经历,小说《塔铺》引起我强烈共鸣,爱屋及乌,从此喜欢上了刘震云的作品,成了他的粉丝。在小说《塔铺》结尾,刘老师诚挚地说:“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永远不敢忘记,我是从塔铺走来的农家子弟”。
   我有刘震云这样一位豫北作家老乡而引以为自豪。
  

共 34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塔埔记事》以回忆录的形式写出了塔埔的旧人旧事,刘震云是在塔埔中学考上北大的唯一一个河南省文科状元,,所以延津县塔埔中学出名了。文章以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延津位于黄河故道,是历史上著名的穷县,塔埔中学和唐岗分校的简陋至极。塔铺镇,镇名是因为镇后的土丘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宋代古塔。塔高七层,却无顶,但是却很闻名。在唐岗分校,我和塔铺的学生一样,寒窗苦读,饥肠辘辘,对古阁古塔根本没有发思古之幽情的兴趣。1987年刘震云以塔铺中学高考复读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处女作,小说《塔铺》由人民文学发表,同年一举摘取全国短篇小说奖,后刘震云一发而不可收拾,文学佳作连连,塔铺有了文学故乡的盛名。那座宋代无顶古塔,相形见绌,却破旧失修无人问津。文章对《塔埔》中所叙述的故事一一对号入座,电影却被移到了山西省,完全没有了豫北风貌有悖原著。作者的《塔埔》有褒有贬,又认可之处,也有非议之处,小说《塔铺》引起我强烈共鸣,爱屋及乌,从此喜欢上了刘震云的作品,成了他的粉丝。在在小说《塔铺》结尾,刘老师诚挚地说:“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永远不敢忘记,我是从塔铺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我以有这样一位豫北作家老乡而自豪。欣赏佳作,推荐共赏,文章义欣赏的口吻叙述了塔埔出的河南省文科状元的成才之路,烨又自己的观点看法娓娓道来,接地气,有文人气息,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编辑:晓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00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晓雪        2021-09-26 15:10:33
  记事性散文,有可读性,欣赏佳作,问候老师,冬暖安康!
一个人的夜晚,梦里都是荒芜,雨中的蝴蝶振着淋湿了的翅膀,奋力挣脱泥泞的羁绊,向往自由自在的飞翔,寻觅一方净土,静静地疗伤,慢慢变老……
2 楼        文友:严真        2021-09-26 18:22:38
  感谢晓雪老师推荐拙文,今后努力添彩柳岸。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10-01 21:44:34
  楼上是作者原文中最后备注的,这样的文字最好不要在文章中出现。也就是说文章中除了原文外,不要添加其他文字,这样会冲淡主题的。温馨提示。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严真        2021-10-02 09:34:33
  谢谢刘老师指正,并删除。
5 楼        文友:徐家堡        2021-10-04 16:33:36
  佳作欣赏!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