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凤凰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凤凰·天】藏在郢子里的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凤凰·天】藏在郢子里的故事(散文)


作者:云中书童 白丁,2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3发表时间:2021-09-28 22:34:32

【凤凰·天】藏在郢子里的故事(散文) 1、
   郢子原为楚国的首都,楚国灭亡后,楚人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将自己居住的地方称为郢子。在我的家乡,自然村村落都叫郢子,我家居住的村落叫苏小郢子,周边有孙小郢子、刘小郢子、郑小郢子等。这些郢子有规律地分布在圩区,前后有鱼塘,农田。每个郢子之间有道路连接,也有水渠分隔。在漫长的农耕岁月里,郢子承载了圩区人民的生活,圩区人民的喜怒哀乐,承载了圩区人民的历史,也承载了圩区人民的故事。
   大年十三,因一小事去古镇三河。古镇风景如画,虽去了若干次,仍旧故地重游,又一次游览了三河的大街小巷。至傍晚,事也办了,风景也看了,美食也吃了,恋恋不舍地地乘公交车往回赶。路上,意犹末尽,满怀激情地欣赏起窗外的乡村风景。
   此时,晚霞初起,一轮红日挂在西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冬天的傍晚最有诗情画意,田野、树木、 飞鸟、……,夕阳下,一幅幅诗意般的自然景色,随着车子的移动,印在我的脑海中。忽然,我感觉缺少了什么?对了,是郢子!郢子哪去了?仔细一看,地上残存着一堆堆碎石瓦砾。原来,来时匆匆,没注意到合铜公路以西年前全部拆迁了。田野、树木、飞鸟、乡村,这幅美丽的乡村美景中,也许不久的将来,再也找不到郢子了。
  
   2、
   上世纪七十年代,郢子里住进了许多外地人,他们早晨五点左右,在村中准时吹响号子,号子声一响,他们匆匆忙忙起床吃早饭上工地。那时我的年龄小,不知他们工地在哪儿,只听大人们说,他们是在“挑圩”!长大后才知道,他们“挑”的圩就是著名的“淠史杭灌溉工程”之一的杭埠河水利工程。
   杭埠河大埂修建完工后,在杭埠河两岸的圩埂中留了许多水闸,其中有一道水闸就在我们郢子的正南方,乡亲们叫它“老虎闸!”。“老虎闸的”下游修了一条水渠直通我们郢子,水渠宽约几百米,长约三公里,分成四段,每段建有调节和控制水流的横坝和水闸,终点建有一座水电站。这条水渠浩浩荡荡,河水清澈透明,被乡亲们称为“大河!”。旱季,打开老虎闸闸门,可以用大河水灌溉;雨季,关闭闸门,可以用大河蓄水抗洪排涝。
   春天来了,大河两岸宽阔的圩埂上长满了青草,我们在圩埂上放鹅放牛;暑假里,我们将牛儿赶上圩埂,任其自由自在地在埂上慢悠悠地啃啊啃啊,从南啃到北,再从北啃到南。我们这些放牛娃就在埂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着、打闹着,热了脱光衣服扑到进水里,钻进水底扎猛子;渴了,就喝大河水!日落西天,火红的晚霞照耀着大圩埂,河面泛着波光鳞鳞的水波时,我们一声吆喝,鹅儿牛儿恋恋不舍地离开草地走到圩埂上,踏上归途。暴雨过后,埂上深绿色的地衣变戏法般地长了出来,我们提着篮子奔跑在大圩埂上,争先恐后地捡拾地衣。
  
   3、
   大河的电灌站就建在我们郢子,无论是抗旱或者排涝,只要电灌站的大水泵一响,我们的福利就来了,因为电灌站的水泵在抽水时会将鱼儿抽上来,那时鱼多,在出水口拦个网,一天要拦十几斤。还有下游的鱼儿溯水而上,待在水池的两边,等水泵一停,鱼儿来不及逃走,就留在光溜溜的水池中束手就擒,成了我们的盘中餐。大河由于兼备抗旱和排涝的作用,每段的水闸都可开可闭。每年夏季,我们都缠着电灌站的师傅,将电灌站这一段的大河闸门关闭,抽干河水,让我们捉鱼。当河水抽干时,郢子里男女老少几十口人全部赤足上阵,下河捉鱼。大河河水源自巢湖,巢湖里的鱼儿大河里都有。河鳗、银鱼、毛鱼、乌龟、老鳖触手可及,普通的鲢鱼、鲫鱼、鲤鱼、汪丫鱼、黑鱼更是围着你的腿打转转。有一阵子,大闸蟹遍布大河,如想捕捉,只需观察水面的动静,瞅准了,一脚踩下去,一踩一个准。蟹儿在水底不攻击人,等人们用手逮住扔到岸上,方紧张得张牙舞爪,两只大钳威威风凛凛,随时准备着痛击冒犯它的敌人。可它们最终不是人类的对手,被早已等候在岸上的小贩一只只从背后捏着送进蛇皮袋中。野生的蟹儿小的一斤多重,大的约有二斤,因乡下那时无人吃蟹,蟹儿不值钱,小贩论只结算,不论大小,一只二毛钱,收下后贩到城里去卖。
  
   4、
   有了大河,就有了水源,各个郢子在农闲时都组织农户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深挖水塘和沟渠,蓄积从大河里抽上来的水。我们郢子虽只有十多户人家,却挖了大大小小十几口水塘。我家屋后有一条水渠叫“后头小沟”;屋前一口大的水塘,是郢子里的当家塘,乡亲们淘米洗菜,洗脸刷牙都用当家塘的水。当家塘鱼多,每年春节前都要抽干了捉年鱼。鱼捉上来,家家户户都有份儿,大人小孩都提着竹蓝来分鱼,所以也叫“分摊塘”。我家屋东的水塘长长弯弯,叫“弯沟”;郢子后面有一口水塘叫“后头小塘”,还有一条长长弯弯居郢子东方的叫“东头弯沟”;有一条长渠,一头大一头小,乡亲们起个名字叫“牛尾巴塘”;郢子南面一口方方正正、浩浩荡荡、水面面积有十几亩的叫南面大塘等等。每个塘都有自己的形状,每个塘都有自己的名称。在当时,这些农民自己设计和建造的水塘,虽然没有经过系统规划和设计,没建造图纸,但沟渠相连,旱季蓄水灌溉,雨季引流泄洪,完全满足了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有水的地方就鱼,想吃鱼的时候,只需带上鱼篓和网,野外转一圈,或钓或捕,多能收获一顿美味。有时干脆放干田间地头的一条小水沟,也足足装满一只鱼篓。
   这些水塘也是我们农家少年的儿童乐园。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路过水渠,那天水渠里的水特别浑浊,一条鱼儿因缺氧不时翘嘴呼吸,因鱼儿没露出身体,小伙伴们不知何物,发出一阵阵惊呼。我经过仔细观察,瞅出了名堂,等鱼儿进入浅水区后,三下五除二,迅速脱光了衣服,下到河里,整个人趴在鱼的身上,将鱼儿压在身下,赤手空拳从水中捕获了一条五斤重的大鲤鱼。
  
   5、
   郢子里曾有三张大鼓:第一张大鼓,是住我家屋前的老洪,老洪是城里下放的,据说是杂技团里的职业鼓手,打鼓说书,有板有眼;洪婶擅长针灸推拿,专治跌打损伤。洪家常年门庭若市,听书的,针灸的,买狗皮膏药的,络绎不绝;第二张大鼓,是苏家老爹,苏老爹年长辈份大,是郢子里的长者,善结人缘,阅历广泛。苏老爹家门前是电灌站,门后是加工厂,村中人凡需要打水辗米的,均在苏老爹歇歇脚,听听苏老爹呱呱蛋;第三张大鼓,是我四叔,四叔不知何年何月制了一张牛皮大鼓,也跟着老洪和苏老爹后面学起了说鼓书。
   那时农村经济落后,但民风淳朴。四叔他们为了补贴家用,农闲时各背起一张牛皮大鼓走村串乡打鼓说书唱门歌。逢年过节,他们兵分三路,出了自家郢子,遇到人家,就站在人家门口,咚咚锵,先擂一通大鼓,再咦咦呀唱几句听不懂的戏曲,边唱边等人家递零钱。等拿了零钱,再来一次咚咚锵,赶紧去赶第二家!
   四叔和苏老爹唱门歌都是业余的,平时主要还是以务农为主,唯有老洪从城里下放,不善种庄稼,田里没收成,平时也到处说书唱门歌,也算是个职业的“歌手”
   老洪走村串乡,见多识广,农闲晚上,他们三个说书唱门歌的便在一起相互交流经验,乡亲们也借机鼓动他们说一些奇闻趣事,当然也少不了讲故事,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正是他们讲的故事。
   每到晚上,苏老爹的煤油灯一亮,我的魂就被钩去了。昏黄的灯光下,老洪绘声绘色,时而笑容满面,时而亢奋,时而表情冷漠,时而站起,时而鼓掌,时而拍大腿。
   轮到苏家老爹时,苏老爹不紧不慢,笑容可拘,娓娓道来。四叔则不讲长篇大作,只讲一些小插曲。
   有一天,老洪从刘伯温解梦说起,一字一句,扣人心弦:
   “话说大明皇帝朱元璋做了个梦,梦见三根韭菜长上天,醒来后让刘伯温给他解梦。刘伯温心里想:好事啊!三根韭菜长上天,这不是大明江山天长地久吗?但他转念一想,你朱元璋不是个东西,当初我和天下英雄好汉帮你打江山,你当上皇帝了,反要加害我们这些开国功臣,拉倒,决不能让你老朱家江山天长地久。想到这,刘伯温对朱元璋说:‘三根韭菜长上天,三九二十七,是说大明江山可以干二百七十年’。朱元璋听了半天不吱声,那时的皇帝都认为江山世世代代都是他家的,二百七十年当然接受不了。刘伯温见皇上不高兴,也就借故下朝,回家后想想不对劲,干脆告老还乡。因刘伯温是天上文曲星下凡,金口玉言,后来明王朝果然只干了二百七十年!”
   文曲星如此神奇,当天晚上回家后,我彻夜未眠羡慕那个文曲星刘伯温,心里也在捉摸文曲星长得什么模样。
   第二天下午睡眼惺忪中,我被母亲喊去放鹅,刚下田间,忽然雷声滚滚,远处乌云密布,近处一半太阳一半雨。雨下大了鹅是要往家赶的,但这些家伙还没吃饱肚子,你想赶它们
   回家,难啊!于是我只有死盯天空,观其变化。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从乌云的边缘延伸出一朵白云,白云之中端坐一鹤发童颜白胡子老者,白胡子老者手握毛笔,正安详地写字,旁边一书僮站在老者身边,侍弄笔墨,我正看得发呆。忽然我家那些大白鹅,扑楞楞地向我飞来,边飞边叫,原来乌云压境,电闪雷鸣,豆大雨点落下。小东西自己怕了,要我带它们回家,于是我拿起棍子赶它们上路。等将鹅儿赶儿上归途,再抬头看天空,天空布满乌云,什么都没有了。
   回家之后,我将见闻说与父亲听,我对父亲说那白胡子老头怕就是天上的文曲星吧。父亲听完哈哈大笑说,我看你天天听几个老头说书入迷了,天上哪有文曲星,都是他们胡扯蛋,人家刘伯温是遍读天下书籍后,才上识天文,下识地理,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人要想成才只有一条路,就是苦读书,别想歪点子!
  

共 37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中作者分别详细描写了““埕子里”“大河”“电灌站““水塘““三张大鼓””这五个部分的内容,内容里有历史、人物、地域风情,还有作者满满的童年记忆,文章中有优美的文字,又有风趣幽默的语言,三千多字,让人饶有兴致地读了下来,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还了解到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隅, 一个叫“埕子”的地方,和藏在其间的故事,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一篇精彩的散文,推荐共赏。【编辑:浅影淡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浅影淡烟        2021-09-28 22:36:02
  一篇精彩的文章,问好云中老师!
三月花解语,陌上人如玉
2 楼        文友:葛纪发        2021-09-29 05:54:18
  《藏在郢子里的故事》是一篇质朴无华而不失趣味的好文章。讲历史,抒乡情,忆童年,最后点睛之笔:“就是苦读书”。浅影淡烟的编后评语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凤凰社连连好文的作者和辛勤付出的高水平编辑大赞特赞!
3 楼        文友:邬遇奇        2021-10-13 16:11:13
  文章写得自然清新,仿佛能看到郢子里一个个人鲜活的人!
   郢子,原来就是村庄的意思,今天学了一个新名词,收获太大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