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航】冷暖人生(散文)
医院是社会的窗口,是展示人性道德的一面镜子。患者是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住院部可以耳闻目睹一个真实的社会缩影,就我亲眼所见记录一下,我讲你听。
患者一,一位农民出身的九十岁高龄老翁,身体很强壮,大个头,耳有些聋,眼神也有点差。患有心跳过慢,气短。需在心脏上按一个起搏器,老翁有五个子女,个个做买卖开工厂,都有钱。一致让老父住院治疗。大夫也很负责,经检查认为按上这设备会好的。子女们一口同声要按最好的不差钱,老翁干一辈子农活从未住过院,这次在子女们的劝说下,乖乖的进了手术室。那知手术未做完,老头醒过来,非要坐起来,大声喊:你们不能割我的肉,主刀大夫慌了,叫几个人强行按住,才作完手术。当天老头闹了一夜,吵闹要回家,埋怨儿子花七八万元给他治病,口口声声说我这么大岁数了没必要花这个钱,你们多咱能挣回来!气的用衣服抽打六十二岁的儿子。儿子用力按住老父怕动了刀口。挨着打流着泪,只说爸爸你打我吧,你一辈子没打过我一手指头,今天你打死我也不让你动,更不让你回家,过两天好了咱就回。老人吃饭我注意到喝小米粥时连一粒米也不浪费,告诉儿子只想喝地瓜粥吃点粗粮。他很心疼自己的子女,每天都是让儿子打开手机和子女们见个面,老人只是无语,含泪望着子女。因疫情只让一个人守护,还不准出去。
患者二,东北一患者,经确诊需要作心脏血管微创,住院先交了五万元压金,第二天手术后又让交了二万,等第四天出院开出药费仍需三千元,满以为一早出院因此连餐都没定,但就这三千元难住了,医院和他手机联不上,经多方联系到中午才把现金到手,但下午两点才办理,没办法只有等,但早饭没吃,中午买一顿不卖,必须是全天的。外出定餐不准出,只有挨饿,等下午去办出院时还缺一种药,又等到下午五点。一天还没吃上饭,医院床位己进新人,两人只有在走廊里呆着。他们看着出院账单,心里只发怵,怎么花这么多钱,单上收费名目繁多,叫你雾里看花,就这样护士还要再测一次体温,他们怕收费坚决不测。真是一愁莫展。
患者三,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住进医院,一进来手提个尿袋,等就位后这老人窝着脖子,几乎成四十五度,护士前来问诊,叫声大爷你这尿袋怎么回事?这老人说:怎么不行呀,没办法就这样。又问你这样躺着窝着脖子多难受?我就这样好受,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呀,这样不行呀!又问:你平时吸烟喝酒吗?他说忌了,何时忌的?他说昨天忌的,护士不敢多问,看来这老头脾气蛮大。测体温、量血压、抽血他都不太愿意配合。他老伴挺温和,直和护士解释,说他一辈子就这么倔,我常年伺候他也拿他没办法。有人问她怎不叫你儿子来护理?她说儿子忙,一年跟着大腕明星们外出演出,专门负责给他们化妆的。也有名气,说了几位大明星名字,并拿出手机显示一把。老头在一旁插了一句:前几年我肺癌化了十几万,后来又得膀胱癌化了十来万,这钱花大发了!在场人无语。儿子有钱在北京工作,儿媳在上海工作,小女儿在南京姥姥家,老头在这花钱买罪受。老伴身体瘦小,看着干什么都费劲。一次在电话中给儿子说:儿子你还嫌我笨,手机这玩艺我摆弄不灵,你还着急了!
患者四,一位从不愿暴露姓名的老夫,也住在这心脑血管病房,他从不讲一句话。顾一位全职护工,从顾工嘴里得到的信息是,他有个儿子有权势,但从未来过医院,顾工直接和他儿子联系。据说本市大医院住遍了,每隔十天八天的再换一个医院,一切都由其儿子安排。顾工只管全天照料,快过节了顾工提出要回河南老家,老头儿子不同意,答应他把全家接来,一切费用他全包,真是财大气粗。
患者五,一位老者患脑梗,半身不遂,说话也有困难。有天女婿晚上伺侯,半夜老人喊要小便,但女婿早已大睡,等天亮护士查房时才发现老人尿床了。女婿大发雷霆,埋怨老人怎么不言语一声!一边给换一边发火。等女儿送早饭来时,女婿大讲其劳累,说一夜没睡,指责老人没完。女儿看看老父亲眼含泪花,赶紧给老人擦洗一番,只劝快吃口饭说一会凉了,老人只摇头,这时女婿来话了,说他不饿,别给他吃!女儿只好让女婿先回去休息。女婿一出门,老人才哭出声来,看来女儿是爹爹的小棉袄一点没错。
天津各大医院有些清洁工,大部分是从东北招来的妇女工,每天一早做卫生忙个不闲。有位大妈正拖地突接儿子电话:说钱他收到了放心吧。这位母亲说:买电脑钱还不够的话妈再凑点给你,别耽误学习。看来这位母亲已近六十岁左右,上班穿工作服,下班穿一身很朴素的衣服,中午自己有时代点饭,和几位老姐妹合租一间小房,来此打工为了儿子念大学。真是生容易,活容易,生活起来不容易。
七彩社会,冷暖人生。愿天下人民安康幸福,有时候我们站在灵魂之上,轻轻的触摸着自己的灵魂,总感觉心是柔软的,良知在呼唤,我们从无知处开始人生之旅,不知不觉都做了红尘里的归人,光阴之上安然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