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名著·传经典】【东篱】也说绝世奸雄曹操(赏析) ——赏析《三国演义》书中人物
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争议至今仍然存在。不管别人如何对曹操定论,我对曹操的评价是“绝世奸雄”。这样讲,有我的观点。无论是小说、戏曲,还是电视剧,有关曹操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演绎得有毁有誉,相互印证,坐实了曹操奸雄的标签。这一点,在大量的三国故事中得以具体体现。
一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句惊世骇俗的话出自曹操之口,从三国到如今,已历时一千七百四十一年,仍然为人所知。以其特立独行的出格特点,惊人之语流传千古,他是亘古第一人。
出身大官僚地主家庭,随父曹嵩染迹于宦官堆中的曹操,谙熟人性、官场和御人之道,见惯了世间的腥风血雨,口出惊人之语实在是小儿科。曹操中高层的殷实家境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促使其形成善文喜武、心狠手辣、城府极深的诡异角色,为他日后成为绝世奸雄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时值东汉末年,国贼董卓引众怒,曹操顺势自告奋勇为民除害。尽管行动失败,但是广大有识之士敬佩曹操的惊天壮举,仍然尊他为“英雄”,县令陈宫更是宁愿弃官,也要誓死追随曹操。
之后,曹操失察杀人,祸及无辜乡民吕伯奢后,心无悔过之意,并口出狂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使陈宫愤然弃之,转投吕布。而更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想大展宏图的仁人志士、奇人俊杰,依附曹操者趋之若鹜,使曹操做强做大的信心倍增。为此,曹操更加注重广揽人才,纵览他非凡的一生,招贤纳士一度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地步。设计收关羽,赤足迎许攸,就连陈琳撰檄文痛骂曹操祖宗三代,却仍得其重用,等等,精彩故事不胜枚举,足见曹操为实现霸业爱慕大才,似乎到了没有底线的地步。
曹操爱才如命,毁才也毫不手软,怒杀刘馥、杨修、陈宫、孔融,借刀杀祢衡、许攸,逼死忠于汉室的荀彧、荀攸,误杀蔡瑁、张允,刑死华佗,典杀粮草管,等等,每一个故事都将曹操的雷霆手段表现得既格外精彩,又令人感慨。正应了曹操那句话“天下人不可负我”,而负与不负,全凭掌握生杀大权的曹操单方面决断。
二
曹操唯才是用,但似有类外,如本族虎骑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尚、夏侯渊,等等,给人一种用人唯亲的假象,其实他们个个都是干才。这说明了曹操用才不避亲的思想,识人、用人是他的强项。
曹操的智谋也大显王者风范。官渡之战,曹操获胜后,发现袁绍来往书信中,有一箱自己军中将领的通敌铁证,却被他悉数焚之,军政人心因此大振,连作者也被其豁达的胸怀和睿智的做法所折服,赞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除了会识人用人和出众的智谋外,更善纳雅言,其中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是曹操接受荀彧、程昱献计,迎接汉献帝刘协至许昌。此计使曹操笼络了大批人心,为日后出征师出有名做足了铺垫,一时间威震八方。其次是官渡之战,曹操采用降将许攸之计,大获全胜,奠定了北方霸主地位。而误杀蔡瑁、张允,中连环计,赤壁大败,以及怠慢张松,错失西川地理图,导致曹操的霸主地位在北方定格。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曹操败仗累累,但是他总能化险为夷,其中原因与天时地利人和不无关系之外,智囊团的功劳也是甚巨。曹操的智囊团庞大,大量的奇人异士甘愿受其驱使,主要是基于汉室的正统。只有归附于汉室,他们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干与实现自己的抱负,才能得到名利,才能不被天下人诟病。其次是他们看中了曹操这个旷古奇才和曹操的整体实力,从中有希望看到个人与国家的未来。曹操深谙其中的道理,很艺术性地掌控着智囊团。尤其是曹操如何驾驭司马懿尤为出彩,他既用之,又防之,手段之高明实在令人叫绝。
三
曹操好人妻,此举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思想之吊诡令世人瞠目结舌。有研究者归其为谋略,我认为此结论太过单一。不可否认,纳敌我双方阵亡将领之妻,是有笼络人心的效果,但满足征服欲和羞辱对手的意图也很明显。曹操纳张绣的婶子邹夫人,就令降臣张绣反叛,使曹操痛失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所以好人妻若说是谋略,这谋略不仅存在很大的风险,也很不光彩,使曹操的名誉遭受重大的损失,并非是上策。
《三国演义》小说中之所以出现曹操有好人妻的荒诞行为,我认为有四个原因值得探讨。
1、曹操出生于大官僚地主家庭,随父曹嵩染迹于宦官堆中。而宦官即是阉人,心理存在某些鲜为人知的疾病,曹操和他们相处,难免不受影响。
2、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手握生死大权的重臣曹操无人节制,欲望无限膨胀,随心所欲成为必然,好人妻也不足为怪。
3、出于博人眼球的目的捏造绯闻。
4、作者丑化曹操。这一点有研究者提出了与之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作者对曹操的印象极佳,不可能矮化曹操的形象,并用大量的资料佐证。诚然,《三国演义》小说中也的确有许多地方对曹操大加赞赏,但是有三个现象应该重视。
A.曹操好人妻,曹丕乱人伦纲常。对这些事情,作者大书特书,其中肯定大有深意。
B.古人造字有微言大义的特征,一代大文豪必知这一常识。作者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给曹家取名颇费心机,如曹丕、曹熊、曹休、曹仁、曹纯,等等,都不是什么好字眼。作者这样做必有原故。曹操名义上是汉室权臣,但是他挟天子,是事实上的霸主,欺君罔上,扰乱朝纲,自然令忠于汉室的作者痛恨。
C.曹操为军饷,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成立组织盗墓。而盗墓自古以来就不是阳光行当,历来被国家打击,被民众唾弃,被史书笔伐。曹操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然令作者鄙视和厌恶。
书中这三个现象证明,作者丑化曹操是有可能的。
或许就是上述原因,使作者把曹操刻意插上了好人妻的标签。小说中的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已经一清二楚,任何人想为其洗白,也是徒劳。
曹操若真有好人妻的癖好,到底是出于谋略的需要,还是出于本性,实际上很难界定。
四
如何对待王室成员,是曹操的一个严峻课题。
尽管关张赵三人勇冠三军,但是曹操若想除掉刘备,并不是没有机会,也不是没有能力。不过,从曹操善待汉主刘协来看,曹操的政治主张一目了然。
曹操重名利、爱大才贯穿他的一生,有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强烈地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与求贤若渴的思想,而吊诡的思想行为使曹操和他的霸业充满了另类传奇。
豁达、乐观、睿智、果敢、多疑、易怒、忧愁,极有城府,这些特点在曹操身上集中体现得相当突出。他能够得到众多王侯与奇人的赏识,以及三军的拥戴,至今被冠以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尊号,真正鉴定了曹操过人的才能,也筑牢了他绝世奸雄的名号。
《三国演义》一书对曹操既真心点赞,又刻意丑化,甚至谩骂,彰显了作者十分复杂矛盾的心理。
真是:
千古一臣震寰宇
众说纷纭为毁誉
多少往事虽如烟
氤氲难散仍重提
非常手段铸霸业
纵横江山成传奇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泪
是非成败转头空
茫茫红尘树丰碑
宏著神笔芳万世
通透人生留精髓
(原创首发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