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读名著·传经典·摆渡】历史的尘埃(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摆渡】历史的尘埃(赏析) ——木心《素履之往》赏析


作者:莲罄 布衣,324.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78发表时间:2021-10-03 08:05:27

【读名著·传经典·摆渡】历史的尘埃(赏析) 花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的时间,把木心先生的《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翻完了。说“翻”,是因为我没有逐字逐句地阅读,也没有大声朗读,而是快速地翻阅。快速阅读,一目十行,是我的阅读习惯,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爽快而直接。
   《素履之往》这本书很有意境,写得很是含蓄。没有特指,也没有意指,只是针对一些社会和文化现象做了微妙精到的阐发和感叹。因为这只是作者在茶余饭后的感叹集作。所以作为文人,从文学家的角度,来看待中外的文人,作家,语句诙谐,有调侃的语调。读来轻松,有时甚至会喷饭。倘若深思,却不免颇有心得。
   这里撷取其中一些绽放思想花朵的语句,欣赏一下。
   1.“健康是一种麻木”
   与其说是麻木,不如说是社会的蛀虫。试想,谁人不曾正在为社会的建设挥洒着汗与血,谁人不是以自己的人格特质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健康是一种保障,是做正常事的保障。如果一个人很健康,他的心必定事禅定的,他的思必定畅游在天地宇宙间。因此他不必理会健康的状态。而对健康麻木的人,是活的不耐烦了的人,是个十足的精神受困者。不好做评论,因为原因太多了。
   2.“琅琅上口的成语,最消磨志气”
   对这句话,深为赞同。我曾经抄过《成语字典》。对这句话还是有点感觉的。因为成语都是典故,都是经验总结,难免有英雄败北,心有凄蔫的悲凉。所以多读成语,反而觉得凡事逝如白驹,心情郁闷至极。读此,我需要检讨自己的行径了。我在没有抄写《成语字典》的情况下,就让僧人去学习成语。我心中的原意是想让僧人知晓历史,然后以史为鉴,知晓很多的典故,这样就对做国师有自己心中的盘算策划了。后来我自己也抄写了《成语字典》,越学越觉得英雄气短。总觉得什么是不对的,可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作罢,没再抄写。今天看到木心先生的这句话,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深谙中国文化的。经历的也比较多。可能是抄过成语了的。或者是研究过成语的。
   3.“中国人哪,在没有功没有利的状况下,也要急急乎近功近利乎”
   因为心灵的空无追求是绝情绝义的行为。礼尚往来,是一种心意的表示:睹物思人,借物传情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形式。熙攘往来为名利,人生而有所追求,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如果没有了追求,人生而为何?不禁需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了!
   4.“艺术家凭其作品得以渐渐成熟其人”
   这句话,似乎很对。因为任何雕刻,都是在行径中日趋唯美的。不对的地方,在于艺术家是本以成熟的人,他的作品才被人接受,其人才被人称之为艺术家。如果反之,则说明了什么呢?人非其人,作品是其作品,那么这个是怎么回事呢?是挺令人匪夷所思的。不过,从艺术的修诣方式上看,可以做理解:刻意练习。花足一万小时,在一个艺术行为上做多方面的修行,然后就有了木心先生这句话的正确性。但是从心理学上讲是不允许的。因为那时人格会变来变去。人格的转变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人格扭曲,造成的精神病是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应该是“其人在雕琢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成其人”。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过程。
   5.“臻于艺术上最上乘的,不是才华,不是教养,不是功力,不是思想,是陶渊明、莫扎特的那种东西”
   因着木心先生的反对,我理解为艺术上最上乘的是心态,是认知,是感悟。为什么会是性呢?莫扎特,我略知一些,音乐神童。他是从四岁起就会作曲的天才。他的音乐被人称为紫色的,他大多创作的是F调的曲子。被人称为淫调。对于陶渊明,独爱菊的隐士,怎么会和莫扎特相提并论?可能是我的社会生活阅历不丰富的原因,难以理解。但我曾经听过:菊花是性的象征。因为这个论断,我对佛教产生了抵触心理。那时是在高山上的寺院外墙道路上,看到雪未化有些已化的路上,沿路都是菊花,各种颜色的都有;紫色的,金黄色的,白色的。我的眼里心里都是欢喜,都是赞叹,都是惊喜。我觉得不虚此行。可是我的心情被寺里的有知嘲笑为: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可能还不懂菊花就是性的象征。我听了好气。觉得有些人怎么借什么都能损人。于是我心中留下了美丽,悻悻然的离开了。性,不是艺术,不是宗教,不是认知的全部。它是必须,它是生命,它是情感联络的方式。但它不是工具,不是理由,不是借口。性是独立的认知范畴,就跟宗教、艺术,是一样的东西。所以不能用性去解释和涵盖所有的艺术,包括艺术的行径。
   6.“茶宜独饮,对饮便劣”
   这句话很难理解。我也是有过经历的。去上海的外贸市场,一定要买一个紫砂壶的茶壶,一个茶杯。老板推荐我买两个,或者十二个。我都拒绝了。我非要一个茶杯不可。那时想的简单:我只有一个人,独饮养性。我期待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共饮一杯茶。
   7.“哲学生涯原是梦,醒后若有所思者,此身已非哲学家。尚剩一份幽微的体香,如兰似檀,理念之余馨,一种良性的活该”
   非是余馨,做最后的香魂;实是余馨,是绝苦后的甘味。哲思之后的余韵,只把体肉化作了一缕香氲。非是生,非是死;非是涅槃,非是往生。实乃载动香魂的体魄,作人间的狂笑。非癫非痴,非傻非疯,一阙绝唱随梦而去。死,由是这般无思。生,由是这般坚毅。
   它不该是一种被评价为“活该”的东西。它有正道的慈悲喜舍;它有战魔的勇敢坚毅。它是修行人参悟后的体征。它是作念者生世的良智,而非活受罪。
   修行,渡众生,是佛陀似的慈悲为怀。对于现代人来说。修行,忏悔作清澈,只有良知的人的果敢行径。修行,作补救似的援助,是有心的人的举措。不被人戳脊梁骨,不被人扒祖坟的义举。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这本《素履之往》也是。它能够让知者了解作者的心态偏向,能够知晓旅居国外的木心先生的遭遇。作为一个文人的处境不是读者能够理解的。但是一个文人的骨格是存在的。一个文人想要做自己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时候是困难的,也有被迫的时候。不但是文人,还有其他的职业的杰出人才。我们对管理者的尊重,有时候显得我们太奴性,但是恪守本分,做好自己,摆正位置,也是做人的一个准则。所以木心先生是为难的。
   时间的车轮已经驶进了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历史只可用来留恋、回忆、借鉴,而非用来品评、谋利的工具。世道人心,转瞬即逝,何是永恒的沙漏,注目过程中的心结。如果有泪,也随风而干了!
   忘了所有,不是背叛,而是重生;是振奋,是追求希冀的功力和原因。
   木心先生已经逝去十年了,他面对的历史场面也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埃,永远的飘荡在时间的音尘中,逐渐散去。我们要学会遗忘,学会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未知的世界,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无论我们的心思有过什么样的挫折。
  
   2021年9月28日星期二
  
  

共 26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很有个性的赏析文字。文章没有长篇大论,从各种角度引经据典去评论原文,而是撷取木心先生的一些语言片段,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思想,表达与原作者相同或者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一种难得的读书精神。读书,不仅是学习,更是一种借鉴,因此,必须带有批判精神。这种批判,就是自我思想意识的存在和跃动,也是一种思想特质。盲目认同或者追随,某种意义上就是抹煞自我思想的存在。作者这种读书精神,也是科学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作品紧扣征文主题,有欣赏赞同,有不同理解,可谓一篇情感真实,理性敏锐的赏析之文。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10-03 08:06:42
  欣赏莲磬率性之作,有独立见解。
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1-10-03 08:24:18
  对名家名作的感悟,令人更为深刻地理解原作,感谢作者。
3 楼        文友:覃敏善        2021-10-03 08:25:42
  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悟省。欣赏学习!
4 楼        文友:莲罄        2021-10-03 08:26:03
  感谢沙老师的点评编按!好感动!
文以载道
5 楼        文友:刘艾玲        2021-10-03 08:44:41
  先不说作者对名家著作的感悟,读完全文,语言的流畅感就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可见作者的行文功底!
天行健,小女子也当自强不息!
回复5 楼        文友:莲罄        2021-10-05 17:14:22
  谢谢艾玲的点评。开心极了!
6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1-10-03 09:00:31
  句句经典,句句戳心,拜读了。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7 楼        文友:孙丽红        2021-10-03 22:09:32
  名著像明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照亮天地间莘莘跋涉者和上下求索的心灵。
回复7 楼        文友:莲罄        2021-10-05 17:15:37
  主要是原著者的境界高,被带动了。谢谢丽红的点评。
8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1-10-04 23:21:59
  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师有自己的读书之道,解读的深刻,欣赏点赞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8 楼        文友:莲罄        2021-10-05 17:16:12
  谢谢。非常感谢。开心当中。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