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平淡冷静 波澜不惊(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平淡冷静 波澜不惊(赏析) ——读《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26.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4发表时间:2021-10-03 18:07:57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平淡冷静 波澜不惊(赏析) 读古典名著《红楼梦》,我最爱读的段落是就是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作者用平淡冷静,波澜不惊的艺术笔法给世人讲述了一个官场黑暗的故事。于看似平淡之中将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把小说的情节铺张得神奇绝妙。
   《红楼梦》第四回明写的是百姓与户豪人家发生的事。这回小说里明写四个男人,暗写一个女人,合力上演了一场触目惊心的闹剧。男人是贾雨村、门子、冯渊、薛蟠,女子便是香菱。这一个女人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反衬出四个男人的奇妙表演。它的基本情节是:贾雨村刚刚到任应天知府,就受理英莲被拐的人命官司一案。本地的小乡宦冯渊买了一个被拐卖的丫头英莲,还未领回家,那拐子又把丫头英莲卖给金陵的一霸薛蟠。薛蟠打死冯渊,抢走英莲,逍遥法外。那英莲还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贾雨村十分愤怒,假装公正,正发签准备缉拿凶犯时,被手下的门子止住。随后门子拿出一张“护官符”给贾雨村看,并向他讲述金陵“四大家族”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阻碍了自己的前程,竟然忘记甄士隐赠银之恩,听从门子的计策,乱断了此案。
   断案,又是“人命官司”的案件,本是司法大事。贾雨村新官上任,理应“郑重其事”好好详细认真从庭审、司法、宣判的角度突出地写来。让读者如临其境,了解认识社会。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却没有这样,完全是另一种气派另一种艺术方式进行了处理。让读者从寻常中感悟到官场和社会的冷峻。
  
   避重就轻,淡化情节——小说的选材和情节的平淡艺术。
   按照常规的理论来看,这回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应该是在审理案件和断案上。可是作者却是跳出俗套,偏不这样写来。他怎么写的呢?写小不写大,写轻不写重,写情不写理。你看他,一不写环境气氛的威严,只写人事故事;二不写详写案件审理,不把贾雨村当主角,却重写了“葫芦僧”门子这样一个小人物。门子成了这回故事的主角。作者不厌其烦写门子,写他使眼色,侧身坐,写他说一席话,递出纸条,写门子与贾雨村的对话;处处突出门子,通过门子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背景缘由一一暗示透露给读者。写雨村却是惜字如金,只写他由“怒”转“疑”,到“雷霆一惊”,至“携手笑”,又“细问”,“罕然”,“叹”,“低了半日头”,“计议”。这回书里主人成配角、配角成了断案的人。了结此案就简简单单几句话。曹雪芹写人,写心,写情,以人心写世态,通晓炎凉美丑,于人情写世界,看破世界。真是“高人一等,入骨三分”。作家在小说的选材和情节安排上并不是拈轻怕重,而是反重为轻,变轻为重,反客为主,反主为客。以侧面描写取代正面冲突,以幕后交易来顶替秉公执法,把贾雨村的知府审案变成了一个小沙弥的“葫芦僧”判案。如此地轻重倒置,主客颠倒,是非颠倒,法纪颠倒,不能不说是曹雪芹小说的一种独特艺术,这种艺术的处理选材和情节,本身就是对封建官场的绝妙讽刺。
  
   轻描淡写,举重若轻——小说的关键情节的处理艺术。
   一般作家在写作中,对于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的,能够突出主题和主要人物的关键性情节,大都是用浓墨重彩的渲染和描写,努力让它鲜明突出,使人瞩目。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回小说中,作家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对关键情节有意从轻处理,大有不引起读者的更多注意,而只是在不经意中稍微提及,但是倘若读者真是忽视了这些清淡的情节,那就只能是进入宝山而空手而归了。小说贾雨村上任初审人命官司,听了原告诉说,就不由“大怒”,立刻发签捉拿案犯。就在这箭在弦上的关键时刻,一个地位低微,身份低下的“门子”出现了,而且只用一个小小的“眼色”,就让知府大人改变主意,收回成命。这就自然引起读者的惊讶和疑惑,这个小人物是何等角色,有何本事赶来阻止知府大人,又阻止得住吗?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作者却只用了“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就这样轻轻一笔带过,然后便是退入“密室”,只把“门子”一人留下。这些描写,真是耐人寻味。小说没有直接解答读者疑惑,而是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回味。贾雨村为何要看重门子的眼色,门子究竟会说些什么,贾雨村会听从他的吗?这就把读者的心思引导向对贾雨村这个人物的探索上。
   我们细品在这一段就可以发现这个贾雨村就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他老于世故,狡诈多疑的性格决定了他会相信那个小小门子的话。贾雨村从一个潦倒书生,一步步攀上应天知府,没有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逢迎,不谙熟官场世故,没有老谋深算,不知进退厉害那是不行的。所以当门子使用眼色时,他就来了“心有灵犀”。为保住乌纱帽,不可因小失大,宁可出尔反尔当场出丑也在所不惜。
   倘若有读者问:为什么贾雨村在审案开始时会那样轻率鲁莽地做呢?这正是作家的又一个高妙所在。贾雨村刚上任应天知府,真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上任三把火,就要做一点“政绩”来展示自己,所以一接到案件,就要露出一手来耍耍威风,而眼前的人命案正好是给他表演的大好机会,因此一时冲动,那时不足以怪的。而门子这一不起眼的“眼色”却像给他当头一棒,使他从飘然中醒悟回来,这就是这个“眼色”的奇效原因。曹雪芹轻描淡写,寥寥几笔看似简单,但是又举重若轻,简单中含有丰富的内涵,含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不好当众公开说出,不如让读者自己去进行无限的意会罢了!
   还有两个小小情节也是很关键的情节,作家都是轻轻一笔处理的。一是贾雨村审案结束,马上“修书二封”与贾政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二是对给他帮了大忙的恩人“门子”做了妥善地发落。
   这两个情节进一步揭示了贾雨村的内心世界,完成了对贾雨村这个人物的完整刻画。而在写法上依旧是蜻蜓点水,顺便提及,真是大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绝妙。贾雨村阴险狡诈,卑鄙和虚伪在这里被作家进一步放大了丑恶嘴脸。乱判“葫芦案”,是为了攀附权势,得到“护官符”,逢迎巴结,以巩固自己得到的地位。
  
   平中见奇,出神入化——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艺术。
   小说关键是要塑造人物,写活人物,本段小说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平中见奇,而又出神入化的艺术。对于小说中的人物,作家没有做一字的褒贬,也没有加上一句评判,只是在字里行间用平常的话语诉说,在其间闪烁着爱憎分明的情感。对于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作家也似乎没有过多的刻意,即使是在外貌的描写上也没有一词。作家只是不动声色的叙述,用平实的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正是由于这样,贾雨村、门子这两个人物在读者心中同样的鲜明生动,栩栩如生。同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在小说中贾雨村与门子两个人物之间相互对比,相互映衬,而且对比得、映衬得天衣无缝,不留痕迹。
   门子这个小人物,很是乖巧,地位虽然低下,但是善于见机行事,颇富心计,善于献殷勤讨好主子,也善于伶牙俐齿地出谋划策,助纣为虐足以显示出是一个奸佞小人。在审理人命案件中,作家把这个小人推向前台,似乎前后一系列的徇情枉法,瞒天过海的勾当都是由这个“葫芦僧”策划造成的。贾雨村只不过是顺水推舟,半依半就,甚至还可以使读者看成,贾雨村是被门子这一类小人教唆坏的。这正是作家的高妙之处,细品小说后才知道,作家在运用门子这个人物是独有匠心的,门子出头露面只不过是玩玩小聪明而已,而贾雨村的深藏不露,才是大阴险大狡猾。表面上看贾雨村似乎不谙世事,缺乏主见,满心狐疑,顾虑重重,实际上都是故作姿态,掩人耳目。愈到后来愈是见到真面目,他“上书王子腾,充发门子”的手段,皆是多么地干净利索。“门子”在贾雨村面前,只不过是小巫见到大巫罢了。
   中国的小说一般是以教化性的居多,所以真正写到罪恶,而且又不是真正的特别坏的人的罪恶的小说并不多。《红楼梦》里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能将官场的罪恶感写到这种程度,也是很不容易了。正如柳湘莲所言:贾府里除了两个石狮子以外,都是不干净的,都是肮脏的。我们从作家曹雪芹平淡冷静,波澜不惊地叙述行文中,还可以读出另外一种意味,那就是在作家看来,在社会现实中,在历代的官场上这一类事情都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那些当局者和当事者也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那些寻常的故事时刻都在上演着。因此作家没有必要去大惊小怪,去故作惊人之笔。因此这一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用平淡的笔墨不仅没有减轻作品的批判锋芒,反而加深了批判封建腐朽社会的力度。读者就是要在这种看似平淡而实际深刻的反差中,体会出那种触目惊心与惊心动魄的感受。
  

共 34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老师这篇【读名著•传经典】征文,对红楼梦中的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做了详细的解读,从小说选材和情节的平淡艺术、关键情节的处理艺术、人物形象的刻画艺术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理解深刻,解析到位,分析透彻,尤其对门子这样的小人物的分析更是入木三分,从外到里深入骨髓,剖析得淋漓尽致。衬托出贾雨村的老奸巨猾深藏不露,一个小巫见大巫,评价的太精准了。读一遍作品分析,胜过读十遍原著。读名著·传经典,这个征文太好了,给黄老师这样博览群书的作者提供了发挥才华的平台。佳作推荐给大家阅读欣赏学习!【编辑: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1-10-03 18:09:08
  黄老师为菊韵参加征文打响了第一炮,点个赞!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03 18:21:17
  这一回小说至少给学生讲了二十几遍,自然有所理解,但不够深度,学习中。参与征文活动,抛一砖而已。谢叶社假期中辛苦编按。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为爱守候        2021-10-03 19:05:32
  读黄老师的文章,温故而知新。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04 10:12:54
  谢谢大师到此关注!我们乡村小人物,一般很难得到真情的支持。写这些也就是自己玩玩!谢谢!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10-03 19:40:52
  读老师的赏析文,涨知识,长见识,学习写作技巧,点赞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04 10:14:03
  谢谢关注,自己学习的读书体会,写在这里!
5 楼        文友:鲁芒        2021-10-03 21:32:21
  黄老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章分析细致入微,非常到位,没有理性的指导,是不会分析这么透彻的。当年给学生讲这一课的时候,哪能考虑这么细致。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04 10:15:01
  我们就是自己学学,乡村小人物,来到这里孤苦伶仃,谢谢先生关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