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诗之说(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诗之说(随笔)


作者:李清海 布衣,12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85发表时间:2021-10-05 09:47:06
摘要:学诗、论诗、评诗

学诗:
  
   从古至今诗文铺天盖地,不可胜数。学诗的人亦如此,从牙牙学语的稚子到岁至耄耋的老人,其扩充范围从士农工商到军政高层。可见诗之博大,学者众多。远播四海,涵盖世界,已成浪潮,势不可挡!正如此才得以华夏文明诗学的继承传播,国粹的弘扬光大。可喜,可赞!
  
   写诗:
  
   引用一位吟长的话“据中华诗词学会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有100多万诗词作者,每天有100多万人次在微信、微博、博客、QQ空间等媒体上发表“诗词””(山东、邱启永)这还不包括那些不会上网,不能上网的人群,有的即兴吟哦,有的依旧在“爬格子”其数量,汗牛充栋,车载斗量,无可计算。这也是好事,没有这无数的奉献者,写诗人作为铺垫,如何能垒其书山,汇成学海,可歌可泣!至于写的好与不好另当别论,“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其质量在中等以上水平的仅只占很少一部分。肤浅、浮躁、虚夸、自视过高等,都是粗制滥造的根源。(山东、邱启永)”很中肯,有道理,我也赞许,就其“中等以上水平”很难界定,那要看读者甚至所谓的专家评委的水平。余以为,能被大多数读者认可,并能妇孺皆知,流传开来才是好作品。至于那些;肤浅、浮躁、虚夸、自视过高、粗制滥造、甚至是糟粕,大可不必担心,随着汹涌澎湃的文化浪潮一定会被冲刷的一干二净,硬堵是堵不住的,努力的去谆谆善诱,循序渐进,给以辅导,给以说教,给以纠正,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对于写诗人,不可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进步的途中全在于激励,打压和抹杀更不可取,没有哪一首诗能写的字字精练,句句出彩。即便是“评分”也是要给鼓励分的。总之:鼓励写诗,鼓励写好诗,鼓励更多的人写诗,才是发展诗学的硬道理、有千军万马的写诗队伍,总比孤家寡人的诗坛圣手要好得多!
  
   论诗:
  
   读诗容易,关键在读懂,这要有一个过程,写诗也不难,关键在能否写好,这要有一大段过程。能读懂诗了,也能写诗了,甚至能写出来很好的诗了,再上升到论诗,其过程最漫长。中国有史以来就出现过很多神童,在幼年时期就能背诵很多首诗,可,能在幼年时期就会长篇大论的去写诗词研究方面的论文,就鲜为人知了,只有那些能读懂天下诗,且能写一手好诗的老学究,学问家才能写出诗论,光大诗道,倡导后学。究其原因是,论诗是诗学界学术研究的重大课题。他要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诗学导向,以及所在范围的诗学指南,它关乎到诗学诗风能否良性发展的命脉。诗论的出台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一己之见的信口开河。他的理论依据只能建立在前人的诗词基础上,去提取精华,去芜存菁,规范诗格,延续发展,既符合历史轨迹,又有利于当今诗学的潮流和方向,在精神探索层面和开拓顺应社会层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现在社会上,一些纸质媒体上,尤其是网络上,诗词研究文章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就是七拼八凑的拼装。更有甚者把一些专家学者的诗论资料,一字不差就连标点符号都不错的,搬过来成了自己的论文,诚然,也有聪明人,改头换面,前后加上自己的几句话,老瓶老酒兑点水,换张标签出售。好处在于,也是一种传播,扩大了影响范围,不好处在于,混淆视听,迷惑学员,使得学诗人产生厌倦和误会。表现在:如何写诗还不就是那一套!老套路,无新意,翻来覆去那些东西。这无形中就给学诗埋下了隐患,看似坦途。实是障碍。如果能就当今时代的诗词导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矫枉扶正,积极向上,探索开拓、求实务真,提取精华,剔除糟粕,针砭时弊,改革创新。才是诗论,否则,就是拾人牙慧,烫烫剩饭而已。
  
   评诗。
  
   写诗难,论诗尤其难,评诗难上加难。不合时宜,不通诗道,不遵诗格,不讲诗风,无评诗之资也。现实之中,网络之上,评诗者擦肩接踵,蜂拥而至,车水马龙,争相品评。能审时度势,看懂立意,剖析诗法,究明诗理,遵章守法,编排铺叙,拘精撷萃,标新立异,指出不足者大有人在。然曲意逢迎,褒贬偏颇,囫囵吞枣,一带而过,不顾诗人和读者感受,违背意愿,一己之见,信口雌黄,要么胡吹乱捧,阿谀奉承;要么辛辣刻薄,讥讽嘲笑。夸夸其谈,不明是非者也大有人在。评诗者;有赏学,有赏读,有赏析,有浅解,有详论。有点评,不得一概而论。完全取决于原玉的历史时期和时代影响。尤其历史名人留下的诗作名篇,早已打上历史社会的烙印。被世人所认可,千秋所流传,纵然有丰富的资料,也很难穿越时空与古人灵犀相通,商榷沟通。借题发挥去说“张打油”写得如何好!去说杜甫写的如何不好?!你的评说又叫后人如何评说?历史在进步,文学在发展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前人不敢想和想不到的新事物,新趋势。用现时代的目光和思维方式去窥探古人笔下的文字,难免会不合逻辑,臆断设想。反之,用古人的诗作去生搬硬套的权衡现代人的作品,无疑也是框架和枷锁。尽管有些现代作品,作者有意识的写就“返璞归真”,也很难与古时的风物人情相吻合。何况在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在前进中的文学大潮。古人云:“不合时宜谓之古,与人不同谓之怪”评诗的古怪之风不可取。传承弘扬,取之有道,全盘传承有失偏颇,全盘弘扬不利于进步,万事有度,不可冒昧相揣。最后说明:评诗不是批诗,总要褒奖大于贬斥,满满的正能量作品值得点评。除非特殊情况,掺杂负面的作品,无需点评,给后人留点清白无瑕的诗词歌赋,才有益于端正诗风,拓宽诗路,有益于华夏文明的生命延续。

共 21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人取材“随意”,笔尖向内,在自己的神经纤维上,把志与情投射进诗行。司药之诗论,诗人伟大的,诗品与诗论家也是伟大的。 学诗、写诗、论诗、评诗,四个视角,递进之诗说。【学诗】诗文不可胜数,学诗之人,汗牛充栋,涵盖世界。【写诗】引山东邱启永吟长之话,作品固然多,诗词作者固然多,鼓励更多的人写好诗,界定好作品:能被大多数读者认可,并能妇孺皆知,流传开来才是好作品。【论诗】读懂诗,写好诗,论好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论诗是诗学界学术研究的重大课题,须得从源流导向、指南到诗学诗风的命脉全面把控,针砭时弊,改革创新,倡导后学。非是神童,确得是的学问家、老学究可为,以此为镜,作者批驳了当下诗坛、纸媒的“说教”与拼装,老套路,无新意的传播,只是拾人牙慧,而非真正的光大诗道。【评诗】评诗别于批诗,褒奖大于贬斥,点评满满的正能量作品,有益于端正诗风、拓宽诗路和华夏文明的生命延续。援引史料,对照诗坛乱象,有委婉的批评,也有中肯的认知,一家之言,值得观摩,流年推荐。【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1-10-05 09:48:53
  药姐姐说:诗人永远枪口向内,在自我定义的一套“三纲五常十义”里,自我管理、自我革命。
   欢迎作者投稿流年,诗论之体悟,可以更向纵深处挖掘。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 楼        文友:李清海        2021-10-12 11:09:51
  谢谢吟长,一点肤浅认识,斗胆发出,抛砖引玉而已,共同学习,相互交流才好,谢谢您的好评。也问好秋安文祺,远握致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