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愿】向内走的爱(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愿】向内走的爱(征·文散文)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35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1发表时间:2021-10-05 10:55:40

1987年元月里的某日,一辆大黄河卡车,拉着我们一家人还有在邢台十余年拼下的家当,来到沧州城西某单位南墙外。时至傍晚,数九的天气里,我们小姐妹缩在车座上,不愿意下来。几个父亲早几年调过来的老同事、老乡闻信而来,见面的欣喜浅道一二,迅变成忙碌的身影。母亲也连声唤我们下车,顶着刺骨寒风,扯着最后一缕暮色,一趟一趟地往那个我们倍感陌生的新家搬东西。
   大衣柜,木板床,高低柜,藤编木椅,煤炉,锅碗……大件的大人们抬,小件的我们抱。母亲楼上楼下地跑着安顿,这件放到哪屋,这件放到哪儿。往往返返中,新家逐渐成型:一栋红砖外墙的三层楼房,一楼正中有三个门,每一个抵达不同的楼层,我们所住的是二楼,进中间门,走上没有扶手的水泥麻面楼梯,右转第三四间是我们的新家。推开无窗木门,只见每一间约三十平米,麻面地板、墙面,窗子是向外推着打开的。房间里只有电,没有水。窗外是一块连着一块的水塘,楼下大约五十米处有一公厕,公厕不远处有一公用水龙头。
   这让我心生懊悔。我们刚刚离开的邢台的家,隐于某农场一排排的胡同里,每一个胡同口都是月亮门,每一家都是两到三间的样子,院子都是同样的深度,大多院门口会有一个鸡窝,另一边是放杂物的南房。东屋我们姐四个睡,西屋父母睡,中间屋子,单人床,饭桌,煤炉,灶台顺墙而立。贯穿院子东西的,是一根晾衣绳,绳子上常流转着我们的衣衫,母亲常会用心把补丁贴对称,双膝盖,双胳膊肘。被褥的布面,有母亲年轻时织的布,有妗子和姥娘织的布,这些花色规律简单的布料,怎么洗也不会变颜色。把院子东边的,是一个苹果窖,自秋日深了,这里就藏了苹果,我们或跳下去拿,或趴在窖口边,用钩子钩,一下一个果儿,从不会落空。把西边,是一个梨窖,我们都不喜欢吃梨,故而梨窖里放了什么,我们都没记得。
   父亲调动工作的消息,还是从邻居小伙伴的口中得知。父母做事谨慎,不愿让正在上学的我们姐妹分心,一直瞒到寒假里,即将出发,才正式告诉我们。沧州,在什么地方,等待我们的新家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从不知晓,可没想到,现实就是如此。这个并不像在城市的家,让我们期许里的美好,悄然消灭。
   父母住东屋,半边是起居,半边是饮食;我们姐妹住西屋,三四个双、单人床置于房间各角落,高矮不一的柜子挨床而立。母亲帮我们做了厚厚的褥子,新拆洗了被子,生怕我们会冷。可那一夜在被窝里没冻得瑟瑟发抖,就都疲惫至极急速睡去。
   当时我只有十岁,并不知道这一次搬家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是沉浸在离开自出生就生活的农场的伤感之中。父亲工作很快归入正常,母亲则在家里绕了不知多少个圈圈,终于把所有家当都归置妥当,她抗住的难,我们当时都是不懂的。只是偶尔,我们会从楼下拎水上楼,会跑去附近的部队大院洗衣服,会看到常年霸占餐桌的白菜土豆时,不由怀念苹果窖,菜园子里的西红柿,黄瓜,还有那可以满农场跑着玩的惬意和自在。
   具体如何过渡我忘了,年后我们都上了学,大姐上高中,二姐上初中,我和小妹上小学,我们的学校距离家的距离最远不过一里地。认识了一群新同学,我带着邢台口音的普通话,常被他们调侃,我则有些听不懂并不算正宗的沧州话。
   我常背着书包蹦跳着去上学,小路的两侧都是鱼塘,除去冬日,都是芦苇茂盛,钓鱼的喜欢置身其中,偶然会听到他们有所钓出的欣喜。当我也有了孩子,方才懂得,当年我们在农场,小学初中还好,是农场里的子弟小学,到了高中,就要到市里去上。父亲是看到大姐住在冬日水盆结冰的宿舍里,心疼不已,才决定要调动工作。他说过,老大受过罪了,不能再看着剩下的,挨个去受罪。如此,我们姐妹在求学期间,除去大姐因转学过来无法跟上,不得已回老家乡里读书而吃过一些苦外,我们都是相较轻松地度过了学生时代。
   因为学习,我们都有了工作,进而有了家庭。在我们有了不能守着父母过节的怅然,从又懂得父母搬家至此的又一良苦用心。邢台距离山东老家,火车长途车马车的倒腾,差不多一个白天才能到,而从沧州过去,长途车两三小时就到了。这样老人方便过来住一下,有事回家,也会很及时。
   如是,我又回味起,每次寒暑假跟随母亲回家时的细节,母亲的行李包里,装着的,是不让我们吃的美食,当时光顾着撅着小嘴生气了,现在则感慨当时收入如此微博,母亲回家时如何掂对这些可以分到各家的礼物,不至于这个月的日子过不下去,也可以让见到的家人都能满意。想回家,怕回家,盼回家,不舍离家,又因可以回家而独剩下的欣喜。父母自打成为父母,就一直是我们眼中的大人,他们的悲喜似乎被隐藏了。但他们向内而行的坚定步伐中,都是对家人的爱。
   我们四姐妹最初都守在父母身边,后面小妹跟随妹夫去了下县,从此母亲开始每天一个电话的密切联络。我自己是没有想到需要这样的,只有母亲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以至于妹妹若接不到母亲的电话会打过来问,而母亲但凡有些身体不舒服,总会担心让外嫁的小女儿担心。
   加上老家的亲人越来越少,父亲罹患重病后对家的反复叨念,我更懂得,父母搬家至此,是为了离家近一些,家族亲情就会浓烈一些,但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后,我们姐妹成了他们的牵挂,像两个相对的力量,让他们向左走向右走的决定,做出来是那么艰难。终于,还是临终前的父亲,为我们解开了这场难题,他选择留在我们身边。
   这种理念深深地影响到我们,我们各自小家的生活中,会把家族亲情看得很重,会下意识地告诉孩子,父母和子女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也许因为求学就业会有分开,但分开的终极,应该还是团圆。故而,二姐的孩子,回沧工作,我家孩子也立志回家工作,大姐的孩子或许会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小妹的孩子,可能会选择留在他长大的地方。孩子们无论选择留在哪儿,我都是支持的,就好像父母的父母当年的守望,父母对于我们的挂牵,那么我们更懂得挂牵是一种无形的圈,会有束缚,会有衍生的痛苦的纠结,但这都源于爱呀!爱与被爱,是付出也是获得,是责任也是义务。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和父母面对相似的选择,是否也会放下拥有,义无反顾为了家人走出去吗?我想,答案是唯一的,因为父辈已经做了表率。
   犹记得,34年前来沧州时,父亲不忘带上养了许多年的仙人球,到此刻,仙人球仍安放在窗外,一次一次的花开,好似也在追忆着不曾走远的时光。

共 25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切都源于爱,我对这句话的印象很深。文章很有画面感,文章伊始,作者就通过寥寥几笔的简单描述,展现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搬家场面,“一辆大黄河卡车,拉着我们一家人”“老同事、老乡顶着寒风,一趟一趟往我们新家搬东西”“大衣柜、大木床、煤炉、锅碗”。画面感很强,使人如在眼前。搬家的变动,除了有心灵上的失落,更有现实的强烈对比:曾经邢台老家,有一排排的胡同,家家都有两三间房,院子里挖着苹果窖、梨窖,院子里妈妈能经常晾晒衣服,大门口垒着鸡窝,堆放着杂物;而“我们”的新家,沧州这边?“我们”的房子只是一栋三层小楼二楼的两间屋子,每间屋子大约三十平米,只有电没有水,更没有独立的厕所。后来“我们”才得知,父亲调动工作,搬到新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为我们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成长求学的环境。因为他看到了大女儿在老家上学住在冰冷的宿舍,心疼不己,他不愿意让他的其他孩子再去受同样的罪。而今,待到“我们”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经历父亲患病最后离世以后,“我们”似乎开始对父亲当年搬家有了更深的理解:即使新家的居住环境更恶劣;即使自己承受远离亲人的苦楚;但只要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父亲以他无言的身教,更好地教会了“我们”爱的意义:爱是付出也是获得,爱是责任也是义务……这篇文章,朴实无华,爱意浓浓。文章字里行间,充斥了父母对子女以及一代代无私的爱的传递。文章脉络清晰,语言细腻真挚,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家庭美文。倾情美文,推荐共赏【编辑:上官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风        2021-10-05 10:56:53
  真真姐的文字,永远充满了温度。
回复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1-11-01 17:01:49
  抱歉亲爱的小风,姐姐回复来迟了。最近不知道在忙什么,总是看到了评论,却忘了回复。谢谢亲爱的小风精心编辑,祝福浅冬里的我们,一切安好!
2 楼        文友:风逝        2021-10-06 21:52:38
  家是一个人最先受到教育的地方。父母的恩爱以及对孩子的关爱,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作者深深体味着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心怀感恩将爱往下传递。爱的传承,是美好家风的传承,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纽带。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1-11-01 17:02:41
  抱抱亲爱的风姐姐,最近总是在想,若没有当初父母义无反顾地搬家,可能真的没有现在的我们,想想当年,看看现在,我感恩且珍惜当下的拥有。
3 楼        文友:清鸟        2021-10-06 22:28:19
  这世上唯有思念是最长久的,一个家庭的温暖会让人在面对风雨和磨难时表现出笃定和自信,这篇散文温暖感人,回忆父亲当年为孩子做的一切,根源是爱,因为爱,让时光变得美好,让记忆永无止境。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1-11-01 17:03:42
  谢谢亲爱的清鸟姐姐温暖留评,当时父母义无反顾地放下拥有,搬家至此,确实是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尤其现在想当年,更是满怀感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